踏入萬民城,周遭群山環抱,於閑暇之餘,他獨自揣摩,曆經十餘日光陰,方繪製出一幅簡易地圖。然而,在主公的點撥之下,房遺直驟然醒悟,自己那圖實屬太過粗陋,僅能讓人窺得大概輪廓。


    而主公的地圖,則借助等高線與比例尺的巧妙結合,如同一幅活靈活現的三維地形圖,躍然於觀者心間。許牧敏銳察覺到房遺直對此的濃厚興趣與非凡天賦,故而傳授他等高線與比例尺之法。


    “理論大致如此,繪圖首要便是精準無誤,不容分毫偏差,你需細細揣摩,他日……”


    許牧輕撫房遺直的頭頂,唇角微揚,心中暗自得意,又一位潛力新星納入麾下。房家遺傳的優秀基因加之房遺直豐富的想象力,未來的他,無疑將是萬民城探尋礦藏的不二之選——城中正急需各類礦產資源,鐵、銅、金,無一不缺。


    待房遺直精通等高線與比例尺後,再尋一良師深造,而後即遣他踏上采礦之旅。彼時的大隋,有本記載全國山川、縣城、礦脈詳情的《區域圖誌》,由崔績所編纂,其人現居洛陽,這也成了許牧洛陽之行的目標之一。許牧不禁自嘲,自己似乎真的越走越遠,在挖掘人才的道路上無法自拔……


    主公的鼓舞令房遺直連連頷首,這下,母親大人再也不會埋怨他不務正業了。沉浸在學習新知的喜悅中,他渾然未覺,那位心思莫測的主公,其實已為他規劃了一條通往礦坑的道路……


    ……


    河南郡的暴雨連續半月方歇,蒼穹如釋重負,豁然開朗。陽城內,八百士卒浩浩蕩蕩,四散開來,將口號傳遍每個角落——大隋陽城守孫穎正慷慨解囊,不限量發放粥食!


    城樓之上,張須陀望著從各方匯聚的民眾,感慨萬千。主公……確是當世奇才,尤其那句“不限量供應”,在鐵浮屠與士卒的奔走相告下,迅速傳遍陽城四周,引來無數百姓蜂擁而至。三百鐵浮屠則在城中架起大鍋,借著蜂窩煤晝夜不停地熬煮粥食。


    士卒們的宣傳效果立竿見影,僅首日,陽城便接納了五千七百多位難民,數字之巨令張須陀喜出望外。更關鍵的是,這一舉措還打著大隋朝廷的旗號,師出有名。


    而此刻,身處將軍府中的孫穎,聞得城中百姓的歡唿與泣謝之聲,心頭不由得一陣顫栗。所幸,這一次非但不是指責他為禍人間,反而是百姓對他感恩戴德,讚譽之聲不絕於耳。


    “陽城守真乃聖人轉世,大善人矣……”


    “再生父母,莫過於此……”


    偶爾,孫穎還能聽到百姓在哭泣中的頌揚。他欲哭無淚,明明自己什麽也沒做。


    盡管心中滿是好奇,卻也不敢多問。趁著瓦崗軍尚無反應,八百士卒如火如荼地宣傳,消息以燎原之勢迅速擴散,“不限量供應”五字更似瘟疫般蔓延,使得整個河南郡都知曉了陽城守孫穎的義舉,知曉他在開倉放糧,救濟災民。


    於是,百姓們聞風而動,紛紛湧向陽城。次日,張須陀統計,城中新添流民竟高達一萬一千人!短短兩日內,陽城接納了一萬六千多難民。及至第三日,又有難民一萬五千湧入,總數已超過三萬。


    張須陀當機立斷,關閉城門,命人用磚石封閉,因三日之內,瓦崗軍已有所行動,大軍再度壓至陽城城下。盡管城外尚有不少渴望入城的百姓,但礙於瓦崗軍的威勢,無人再敢靠近。


    隨後,遵照許牧的指令,張須陀開始為城中百姓分配住處,確保每人每日兩餐供應。至於“不限量供應”,不過是個美好的口號,若三萬人真無限製地領取,萬民城積攢兩年的糧食怕是支撐不了幾日。而接納三萬新民,已觸及萬民城當前的接納極限,畢竟城中儲備有限,僅能滿足四萬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對於這批百姓,許牧計劃招攬足夠數量的學者,加以引導後再引入。當前,主公府內僅有許牧、房玄齡、楊廣三人主事,管理一萬人已是勞心費力,再添三萬,隻怕老房會累得夠嗆。


    ……


    萬民城,主公府內。


    許牧收到張須陀的來信,信中詳細匯報了災後安置流民的狀況。整整三萬人!


    閱畢書信,許牧踱步至窗前,凝視著已然放晴的藍天,深深地吐納一口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在古代翻雲覆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偏愛紫色的小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偏愛紫色的小李並收藏重生之在古代翻雲覆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