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帝王的尊嚴
重生之在古代翻雲覆雨 作者:偏愛紫色的小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來護兒迅速垂首,連聲應諾,動作中帶著一絲倉促。
正當兩人並肩前行,楊廣的腳步驀然一頓,眉頭不自覺地鎖緊,視線被前方所吸引。
來護兒一怔,隨即抬頭,同樣注意到不遠處的異樣。
約莫二三十位民眾撐傘逆雨而來,朝向他們,麵帶欣喜。在發現了目標後,竟是加快步伐,小跑而至。
來護兒心頭一緊,眼瞼微跳,忙將楊廣護在身後,低聲急道:“陛下先避,以防百姓中有不軌之心,臣來斷後!”
楊廣卻迴以一記淩厲目光,顯然未將這群平民放在眼中。
“讓他們近前,朕倒要看看,難道這些子民竟敢忘恩負義?”語畢,楊廣推開護衛,親自執傘,大步向前,迎向那群民眾。
被撇在身後的來護兒苦笑,連忙跟上,預備在危急時刻救護楊廣。在他揣測中,此番變故定與房玄齡處的某種混亂有關。
此時暴雨如注,民眾冒雨奔跑而來,絕非吉兆。
楊廣邁開步伐,立於民眾麵前,聲音中透出不可違抗的威嚴:“爾等有何事?”
作為帝王的威嚴自然而然地散發開來。
然而,那群民眾不顧滿地泥濘,噗通一聲,齊刷刷跪倒在地。
二三十位百姓,就這樣跪伏在楊廣的腳下。
楊廣心頭莫名一顫。如此場景,他本應是司空見慣,麻木不仁。
身為大隋天子,世間最為尊崇之人,他位於天地之後,“天地君親師”,上下皆需對他頂禮膜拜。
但是,他從未見過如此眼神——純樸百姓的眼中,閃爍著感激涕零之光,他們在雨幕中,跪於泥濘之地,向他磕頭。
“我們代表上萬百姓而來,感謝楊公賜予我們生之希望。”一位民眾邊磕頭邊言道。
楊廣眉頭深鎖,忍不住問:“救你們的是主公,救濟之事是房玄齡所為,與我何幹?”
麵對民眾,楊廣也不敢直唿許牧之名。許牧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太過崇高,直唿其名是極大的不敬。
他生怕民眾瞬間變色,真把他當作敵手……
楊廣的疑惑讓民眾紛紛抬首,沾滿泥點的麵容上展露憨厚笑容:“是這樣的,今日我們發現城外洪水泛濫,城內雖雨時長久,卻不見積水。好奇之下,便有人前往主公府詢問。”
“隨後主公親自為我們解惑,我們這才知曉楊公預修排水道,防患未然。若非如此,萬民城恐已淪為一片汪洋,我們上萬條生命…不知會有多少凋零。”
言及此,民眾們悲從中來,指向城外洶湧洪水,再次俯首:“楊公的再生之恩,我等雖是草民,不敢忘懷,無以迴報,遂決定洪水退去後,為楊公立生祠,日夜供奉,祈禱楊公福壽雙全,平安無恙。”
楊廣聞之,一時愣怔,內心罕見地湧動起一股溫情。冷雨之下,望著匍匐一地的民眾,他心中五味雜陳。
生祠……長命百歲……無病無災……這些是他從未奢求過的。
身為帝王,民間疾苦他也並非全然無知。因征討高句麗,興修水利,有多少百姓對他口出怨言,詛咒謾罵,恨不能與其同亡。
普天之下,恐怕再無一人像他們這般,真心祝他福壽綿長……
這一刻,他迫切想揭露自己大隋皇帝的身份,卻又深知不可行。更何況,一旦真相大白,恐怕隻會驚嚇到這群質樸的民眾。
“生祠啊……”
當民眾表達感激之情後,楊廣望向來護兒,神色複雜。
生祠,自古以來,非聖賢不可立,就連君主亦無此資格。
能令百姓自發建生祠,此等人物屈指可數。
昔日房玄齡在修建萬民廣場時,曾言及未來將有生祠為其而立,他並未在意。而今,楊廣忽然感到,這些民眾竟是如此可愛,與他過往所見截然不同。他以往的認知中,小民多狡黠,常規避責任,逃避勞役賦稅。
非嚴厲法度不足以治國。
故而在征召百萬民工興修水利、進攻高句麗時,他未曾有過遲疑。
但今天,他的固有觀念遭遇了衝擊。
萬民城的百姓不僅不狡猾,反而懂得感恩,知曉禮數。
一時間,他甚至懷疑自己的判斷是否失誤。
然而,那僅是一閃而逝的念頭。
---
城牆之上,許牧收迴望遠鏡,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剛才的民眾正是他引至楊廣身邊的。
曆史上的楊廣,雖具雄才大略,卻步入歧途。
他的政策並無不當,當下有功,長遠有利,但急於求成卻最終葬送了他。
加之魏晉以來的世族勳貴,察覺到楊廣試圖動搖他們的根基,便紛紛聯合各路反叛力量,共同推翻了大隋的江山。
究其根本,在於楊廣意圖發揚光大楊堅開創的科舉製度,打破世族壟斷,從寒門之中選拔官員,力求公平。
這嚴重侵害了世族門閥的利益,加之征伐高句麗,調動了大量世族門閥的軍隊,嚴重削弱了他們的實力。
最終,他們忍無可忍。關隴集團受損最重,故而反應最為激烈。李淵便是出身於關隴貴族。
“或許……我能實施一個隋煬帝改良計劃?”
城牆上,許牧低語。
這段時間的接觸,令他覺得這位皇帝並不殘忍昏聵,且能聽取意見。
當然,楊廣的順從或許是因為懼怕他暴虐昏庸。
然而,穿越至此,若能將楊廣塑造成一心為民服務的城市規劃官,也是件美事。
直接除去這位功績顯赫的帝王,許牧於心不忍。畢竟,論其功過,他的貢獻太過重大,以至於唐王朝數百年間仍受其蔭庇。
“往後多讓老楊承擔些體恤民情的任務,讓他親身感受民眾的淳樸與善良。”
許牧暗自思量,計劃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實現對隋煬帝的改造。這無疑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工程。
正當兩人並肩前行,楊廣的腳步驀然一頓,眉頭不自覺地鎖緊,視線被前方所吸引。
來護兒一怔,隨即抬頭,同樣注意到不遠處的異樣。
約莫二三十位民眾撐傘逆雨而來,朝向他們,麵帶欣喜。在發現了目標後,竟是加快步伐,小跑而至。
來護兒心頭一緊,眼瞼微跳,忙將楊廣護在身後,低聲急道:“陛下先避,以防百姓中有不軌之心,臣來斷後!”
楊廣卻迴以一記淩厲目光,顯然未將這群平民放在眼中。
“讓他們近前,朕倒要看看,難道這些子民竟敢忘恩負義?”語畢,楊廣推開護衛,親自執傘,大步向前,迎向那群民眾。
被撇在身後的來護兒苦笑,連忙跟上,預備在危急時刻救護楊廣。在他揣測中,此番變故定與房玄齡處的某種混亂有關。
此時暴雨如注,民眾冒雨奔跑而來,絕非吉兆。
楊廣邁開步伐,立於民眾麵前,聲音中透出不可違抗的威嚴:“爾等有何事?”
作為帝王的威嚴自然而然地散發開來。
然而,那群民眾不顧滿地泥濘,噗通一聲,齊刷刷跪倒在地。
二三十位百姓,就這樣跪伏在楊廣的腳下。
楊廣心頭莫名一顫。如此場景,他本應是司空見慣,麻木不仁。
身為大隋天子,世間最為尊崇之人,他位於天地之後,“天地君親師”,上下皆需對他頂禮膜拜。
但是,他從未見過如此眼神——純樸百姓的眼中,閃爍著感激涕零之光,他們在雨幕中,跪於泥濘之地,向他磕頭。
“我們代表上萬百姓而來,感謝楊公賜予我們生之希望。”一位民眾邊磕頭邊言道。
楊廣眉頭深鎖,忍不住問:“救你們的是主公,救濟之事是房玄齡所為,與我何幹?”
麵對民眾,楊廣也不敢直唿許牧之名。許牧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太過崇高,直唿其名是極大的不敬。
他生怕民眾瞬間變色,真把他當作敵手……
楊廣的疑惑讓民眾紛紛抬首,沾滿泥點的麵容上展露憨厚笑容:“是這樣的,今日我們發現城外洪水泛濫,城內雖雨時長久,卻不見積水。好奇之下,便有人前往主公府詢問。”
“隨後主公親自為我們解惑,我們這才知曉楊公預修排水道,防患未然。若非如此,萬民城恐已淪為一片汪洋,我們上萬條生命…不知會有多少凋零。”
言及此,民眾們悲從中來,指向城外洶湧洪水,再次俯首:“楊公的再生之恩,我等雖是草民,不敢忘懷,無以迴報,遂決定洪水退去後,為楊公立生祠,日夜供奉,祈禱楊公福壽雙全,平安無恙。”
楊廣聞之,一時愣怔,內心罕見地湧動起一股溫情。冷雨之下,望著匍匐一地的民眾,他心中五味雜陳。
生祠……長命百歲……無病無災……這些是他從未奢求過的。
身為帝王,民間疾苦他也並非全然無知。因征討高句麗,興修水利,有多少百姓對他口出怨言,詛咒謾罵,恨不能與其同亡。
普天之下,恐怕再無一人像他們這般,真心祝他福壽綿長……
這一刻,他迫切想揭露自己大隋皇帝的身份,卻又深知不可行。更何況,一旦真相大白,恐怕隻會驚嚇到這群質樸的民眾。
“生祠啊……”
當民眾表達感激之情後,楊廣望向來護兒,神色複雜。
生祠,自古以來,非聖賢不可立,就連君主亦無此資格。
能令百姓自發建生祠,此等人物屈指可數。
昔日房玄齡在修建萬民廣場時,曾言及未來將有生祠為其而立,他並未在意。而今,楊廣忽然感到,這些民眾竟是如此可愛,與他過往所見截然不同。他以往的認知中,小民多狡黠,常規避責任,逃避勞役賦稅。
非嚴厲法度不足以治國。
故而在征召百萬民工興修水利、進攻高句麗時,他未曾有過遲疑。
但今天,他的固有觀念遭遇了衝擊。
萬民城的百姓不僅不狡猾,反而懂得感恩,知曉禮數。
一時間,他甚至懷疑自己的判斷是否失誤。
然而,那僅是一閃而逝的念頭。
---
城牆之上,許牧收迴望遠鏡,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剛才的民眾正是他引至楊廣身邊的。
曆史上的楊廣,雖具雄才大略,卻步入歧途。
他的政策並無不當,當下有功,長遠有利,但急於求成卻最終葬送了他。
加之魏晉以來的世族勳貴,察覺到楊廣試圖動搖他們的根基,便紛紛聯合各路反叛力量,共同推翻了大隋的江山。
究其根本,在於楊廣意圖發揚光大楊堅開創的科舉製度,打破世族壟斷,從寒門之中選拔官員,力求公平。
這嚴重侵害了世族門閥的利益,加之征伐高句麗,調動了大量世族門閥的軍隊,嚴重削弱了他們的實力。
最終,他們忍無可忍。關隴集團受損最重,故而反應最為激烈。李淵便是出身於關隴貴族。
“或許……我能實施一個隋煬帝改良計劃?”
城牆上,許牧低語。
這段時間的接觸,令他覺得這位皇帝並不殘忍昏聵,且能聽取意見。
當然,楊廣的順從或許是因為懼怕他暴虐昏庸。
然而,穿越至此,若能將楊廣塑造成一心為民服務的城市規劃官,也是件美事。
直接除去這位功績顯赫的帝王,許牧於心不忍。畢竟,論其功過,他的貢獻太過重大,以至於唐王朝數百年間仍受其蔭庇。
“往後多讓老楊承擔些體恤民情的任務,讓他親身感受民眾的淳樸與善良。”
許牧暗自思量,計劃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實現對隋煬帝的改造。這無疑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