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更新時間:2013-05-16
風塵仆仆,臉色憔悴,張軌率領隨從在幽州一番尋找,卻是沒有找到晉軍的蹤跡。根據收降的晉軍提供的地域搜索也是一無所獲,顯然幽州路途的遙遠,遷延時日太久匈奴各部人馬早有足夠的時間收拾晉軍。
匈奴人自然不可能提供情報,沒有情報來源張軌也是無可奈何。隻是得知馬隆一軍在塞外久戰力疲全軍覆沒,其人頭已然被傳往鄴城。苟晞,張方等晉軍將領不知去向,孟觀一軍也是幾乎覆滅,餘下的小股晉軍更是不知所蹤。
“繼續搜尋便耽誤了約定的時日,看來也隻能做到這般程度了。”張軌抬手抹掉額頭的汗珠,接著衣袖遮掩麵目之時悄聲說道。
身旁的隨從中一人嘴唇微動道:“河北地理大都記錄,雖是粗略卻可校正原有地理圖,有勞大人了。”
張軌聞言大袖一落,心中暗自點頭,對隨行的匈奴使者提出了迴行的要求。此番前來營救晉國兵將乃是為了試探匈奴的態度,匈奴之主劉淵雄才大略,區區河北之地如此輕易奪取必然雄心倍增。薑維自蜀漢時期便處於軍旅與朝堂的漩渦之中,對於劉淵這一類人雖然少見,卻是認識深刻。
因此一旦匈奴人同意了漢朝的要求,無論是虛以委蛇還是另有打算,都不妨礙漢人雙管齊下。諸葛京與張軌的隨從大都是勇武之士,其中卻有河北籍貫精通軍事地理的人物跟隨,沿途所見皆是記錄在心,到了休息時便落在筆上,如此也算掌握河北的地勢了。
那匈奴使者跟隨著漢使連日奔波甚是辛苦,這漢人自是認路匈奴使者指的道路多半是不被采納的。繞遠的目的達不到,拖延時間的目的也是做不到,這趟跑下來不少的晉軍先後投降,對於匈奴使者來說是過錯不是功勞。
若是知道漢軍自己擬定道路不過是偵查地勢的障眼法,這使者想必會瘋掉的。
數日之後張軌等人終於迴到了壺關左近的一處山脈中,此時的山脈之中屯聚著晉軍足有兩三萬人,除了祖逖,祖約,王晃,薄盛,李惲之外,尚有皇甫重,孫旂等晉國將領。
人數不少,可惜其中大多數都是傷兵,在這數日之內已有近千人因為傷重不治而死於山中,餘下的不能動彈的多達三四千人,其他人也大都是需要彼此攙扶才能行走。
這樣的隊伍就算接迴了中原,對於中原的助益也是不大。但在漢人被胡人滅國這個節骨眼上,能夠從胡人手中要迴一部分人,即便是老弱病殘也足夠振奮人心了!
“大人總算是迴來了!”聽聞張軌趕到,祖逖連忙與眾多晉將前來相應。此時那匈奴使者返迴鄴城稟報,張軌等人交流倒是方便了許多。
“諸位將軍辛苦了,不知情況如何?”張軌被眾人迎入山中,眼中盡數傷殘兵卒,耳中不時有傷者的呻吟,心中更是焦急的道。
祖逖道:“山外約有萬餘胡人屯駐,負責監視已經數日。”
“果然如此,不知領兵者何人?”對於匈奴派人監視,這並不意外。換做是任何一個國家,若是允許如此多的兵力聚集在自家領土之上,自然是要派出精兵監管的,否則一旦出了亂子如何是好?
王晃在一旁道:“是劉元海之子劉和!”
“嗯?”張軌聞言不由得一驚,心中頓時疑慮萬分。晉軍一路行來,看起來兩三萬人不少,可實際上能夠作戰的也不過是三四千人罷了,而且還都是帶傷之人。這樣的部隊有多少戰鬥力誰都看得清楚,萬人的軍隊監視倒是無妨,可已自己的繼承人親自坐鎮,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了。
能夠統一塞外各族,三四十天的功夫便把與漢朝殺的難解難分的晉國蕩平,這樣的匈奴之主怎會大材小用?即便是大材小用,也是有所用意的。
祖逖見張軌的臉色有所變化,苦笑道:“事情還不僅如此,請伯旗將軍說吧。”
孫旂字伯旗乃是魏晉時期聞名幽州的良將,更是晉陽守軍中為數不多的名將之一,見祖逖言語於是上前道:“我曾夜間孤身出山打探,發現附近方圓二十裏內並非隻有劉和這一支人馬!”
張軌心頭一震,抬頭看著孫旂道:“還有多少胡人?”
孫旂以及晉國文武凝重的神情告訴張軌事情恐怕並不樂觀。那孫旂果然道:“夜深胡人斥候又多,我看不得詳細,粗略估算怕是在五六萬之間……”
這孫旂親自出山打探軍情,獨自一人可謂藝高人膽大。一個人也有一個人的好處,不易被人發覺,行動自如。但即便是一個人也難以查探清楚對方的虛實,顯然附近的五六萬異族聯軍都是精銳部隊,而不是尋常的戰鬥部隊。
“好一個劉遠海!不能繼續拖延,我這便去鄴城打探諸葛行宗之動靜,順便請辭!”感到事態不妙,張軌顧不上一身疲憊,動身便要前往鄴都。
皇甫重道:“張大人且慢,胡人之心昭然若揭,大人此時前往怕是危機重重啊!”
在場的文臣武將雖然沒有言明,可麵對三萬出頭的老弱病殘匈奴一方排出了這般大陣仗,如何看也不是監視的問題了。漢人對於胡人本就是沒有好感的,尤其是晉國的文武此刻雖然投降了漢朝,可對胡人的態度沒有任何改變,反而更加的惡劣。
都是生死之間走過數遭的人,對於有可能發生的事情,誰都不可能不做最壞的打算。
張軌歎道:“劉淵此人果然難纏,我身為漢使出麵交涉乃是責無旁貸之事,若是有所不測也不可因此退縮。陛下之計劃已然告知諸位將軍,還請諸位切勿外泄,如此張軌即便難以迴轉,也不須擔心了。”
祖逖上前道:“重兵在側,其必有毀約之意,不知大人有否辦法聯絡中原加緊行事?”
張軌沉吟道:“往來艦船想必也是被嚴密監視,怕是難以聯係,但我前往鄴城會設法拖延時間,此地便有勞諸位了。”
聚集在此的晉人有性命之危,肩扛使者重擔的張軌也不例外。匈奴一旦翻臉,無論是晉人還是漢使皆是一視同仁不會有任何差別,既是準備於你漢朝大戰一場,怎會放這些人返迴中原成為自己未來的阻力,漢朝的助力?
帶傷的兵卒大多數都無法再次征戰,傷勢即便痊愈了怕也是落下了殘疾,體力更是大大的減弱。即便是能夠成為戰力的兵丁,也是需要長期的治療康複才能加入戰場。
但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能夠在國破家亡的情況下率領殘兵頑強抵抗的,不論其忠義,單單是這份軍事才能已然是棟梁之材。無論官職大小,有這個能力才是主要的。
這些人孤身一人不足為懼,可手上有了千軍萬馬便完全換了一個樣子!
比起那些薄弱的兵力,這些晉國將領才是無比要鏟除掉的家夥!!
對於這一點在場之人都是無比清楚,大家都是統領千軍萬馬或是治理一方領土的人物,如何不知這般形勢下胡人的心思?當然胡人是否有所動作仍是未知之數,可既然已經具備發生這般事件的條件,便沒有無視這一可能性發生的後果!
全軍覆沒!
即便是屯駐山中,晉軍也是毫無抵抗能力,這大山比起城池差得遠了,帶著兩萬多難以作戰的兵卒,這仗要怎麽打?
嘴上不說,可眾人心中都是明白的。之所以能夠守到今日,不外乎是各地攻城軍隊都不是異族軍中的精銳罷了。匈奴之主劉淵有意借此來磨練一些外圍部族的鬥誌,訓練其攻堅能力,因此並沒有下令急攻。
可一旦對方采取了全力攻勢之後,各地殘餘的晉軍相繼潰敗,這也不正說明了胡人之前有意藏拙?
若是在日後的作戰中,漢朝因為這一情況而誤以為對方的攻堅能力不過如此,到時候恐怕不是一地一時的勝負,將會影響到整個戰略的布局!與晉國開戰之前劉淵便暗中開始布置有意放王戎這一脈人一條活路,借此來逼迫晉國從南方的戰線上撤退,毫無喘息機會的進入北方戰線,同樣是在漫不經心間已然埋下了伏筆。
在晉國上下眾誌成城的調兵遣將與王戎聯盟,認為自己發覺的早險些被塞外勢力所趁之時,殊不知自己早已成為了疲憊之師,而更因此替劉淵完成了漢朝難以適逢其會的有利條件。
沒了漢朝的插手,沒人支援晉國的疲憊之師,更沒人與胡人分搶河北之地,胡人的戰略可謂是漂亮至極!
而眼下對晉國殘兵久攻不下不外乎也是有意炮製的假象,這劉淵既然如此狡猾奸詐,輕而易舉便應允了諸葛京的提議難道其中便沒有其他的打算麽?
張軌並非沒有這方麵的疑慮,甚至諸葛京也早已吐露這一方麵的擔心。但漢朝的計劃便是建立在這條險路上的,隻要胡人放行,即便是殺機四伏也沒有道理開始退縮。
張軌留下了半數的隨從輔佐眾人,帶領餘下之人在大家的護送之下準備出山前往鄴城。
來到山口,隻見匈奴兵馬雄壯列陣占據了山口前的空地,張軌見狀不由得心中一凜,麵上卻是頗為自然的使人上前交涉。
不想匈奴陣中弓箭射出,正是落在那使者馬前,使者見狀不敢繼續唯有打馬迴身稟報。
張軌眉頭一緊道:“此乃劉和旗號,若無劉淵吩咐絕不敢如此胡來,待我上前詢問!”
祖逖與孫旂對視一眼心中想的皆是一般,張軌乃是漢朝此番前來交涉的副使,一旦在這裏有什麽不測,那麽眾人便再沒屏障。況且眼下是非常時期,張軌絕對不能夠出什麽意外。當下二將各持刀兵分左右徐徐跟在張軌身側形成保護姿態,對此張軌也沒有拒絕之意。
“我乃大漢使者張軌,大單於可在軍中!”張軌縱馬來到陣前猛一低身抄起地上的箭矢仔細端詳。
對麵的匈奴兵將好似也知道來人身份特殊是射不得的,聞言並沒有任何舉動隻是佇立陣前自有一股百戰沙場的慘烈之氣油然而生。、
“此乃匈奴精銳!”祖逖雙目一亮,身軀微震。
“哼!”孫旂冷哼一聲臉色也是有所變化。
二人久經沙場孤軍守城也是不懼,但如今見到匈奴的精銳兵馬心中卻是有了很大的觸動。
據二人所知,與晉軍交戰的異族各部人馬中,還沒有這般程度的異族軍隊出現過。換而言之,異族聯軍能夠在不到四十日的時間內滅掉晉國,用的並不是最為精銳的部隊……
身為晉國武者,祖逖,孫旂見狀如何不震撼?
“大漢使臣張軌請大單於出麵一敘!”張軌端詳過手中的箭矢,在聽見左右祖逖,孫旂的話語,心中也是震撼不已,可嘴上仍是唿喊著。
見對麵的匈奴軍中仍是沒有動靜,張軌臉色一沉雙腿微微用力一夾,胯下的戰馬便緩緩的向前移動靠近匈奴戰陣。祖逖與孫旂二人對視一眼,皆是看出彼此對張軌的讚歎之意。
麵對千軍萬馬能夠有如此勇氣者絕對不是一般人物,況且眼下對方來意不善,張軌的使臣身份也做不了保命符,相反還會成為對方的祭旗人選,因此其人便更不簡單了!
“大單於既然在此,何不現身一見?莫不是怪罪張軌他日失禮麽!”張軌緩緩向前移動,揚聲第三次發問道。
那陣中之人似乎也是按耐不住,一年輕的聲音悠悠響起道:“先生中原高士,難不成看不出父王不在此地麽?”
見對方有所迴應張軌心中頓時妥當一些,若是對方繼續沒有迴應,自己是否繼續向前還須一番掙紮的。軍隊乃是征伐之用,自有其一套規矩,若是過於迫近等若是衝撞了對方的陣勢,會帶來何種的後果那便不得而知了。
停下馬匹,張軌恍然大悟道:“原來劉曜大人在此,張軌失禮了!”
“哼!先生要學諸葛行宗麽!”陣中答話之人乃是匈奴打單於劉淵的繼承人劉和,此刻聞言雖是識破了張軌裝傻的意圖,可話語中卻是帶有強烈的情緒波動以及憤怒之感。
諸葛京先前在鄴城皇宮中明目張膽的挑撥匈奴治下漢官與胡人的關係,更是對劉曜的養子身份大做文章,已然惹怒了匈奴上下。今日張軌自然看得見那旗幟上寫的乃是劉和,並非劉曜。可有意說錯,其用心卻是值得一番推敲。
“哦?在下見這軍容雄壯,三軍整齊還以為是劉曜大人的麾下,想不到是玄泰王子,失敬失敬!”張軌等的便是這句話,不假思索的躬身抱歉。
眼下匈奴強兵攔路,殺氣騰騰,張軌出麵交涉不提眼前之事,卻一味的激怒對方,祖逖與孫旂皆是不明所以,可旋即又是明白了張軌的用意。漢朝乃是強國,匈奴縱然士氣正盛也不過是番邦而已。
張軌自詡大國使臣,麵對匈奴之人若是隻顧著講道理,唯有落入俗套難以成效。言行之中表現的無所畏懼,甚至帶有幾分主動挑釁,隻要掌握好火候,不但是對自己沒有任何安全的影響,更是讓對方心存顧慮,不敢輕舉妄動。
匈奴兵將忽而有了動作,但見匈奴大單於劉淵的繼承人劉和緩緩騎馬而出。但見其人身長八尺有餘,儀表堂堂,頗有幾分氣魄,顯是繼承了其父親不凡的外表。隻是通過前番朝堂的試探,張軌已然知道此子縱然外貌不凡,可內中的氣度比起乃父可謂是雲泥之別!
劉和字玄泰,此刻拱手道:“劉和奉父王之命請大人留在此地等待父王傳召,非父王之令不得擅自離開。”
張軌聞言心中暗自點頭,這劉和雖然氣度上差了一些,但頭腦並不笨。開場一句話不僅僅說明了來意,更是點出了此地做主乃是劉和,並非是劉淵或者劉曜。避開正麵的言辭交鋒,來削弱自己的挑釁,這般做法還是個頗有韜略的家夥。
“玄泰王子此話怎講?難道將大漢使者留在這荒山野嶺餐風露宿便是貴族的待客之道麽?”張軌思量對方的用意,心中暗自嘀咕。
跟隨自己的匈奴使者此刻想必剛剛抵達鄴城,如此說來劉淵的命令乃是在自己迴到此地之前發布的。既然如此,看來匈奴一方已然有了某種計劃,因此才對與自己見麵都不感興趣,直接采取禁錮的手段來。
可對方如此,究竟是有何圖謀呢?
祖逖和孫旂都是精明之輩,在這非常時期也聽出了些許的弦外之音,但也是想不通劉淵為何如此怠慢漢朝使者。要知道在此之前還與諸葛京把酒言歡一諾千金,此時不過是區區十日,宛如換了一個人似的。
即便要怠慢折辱,也是到了鄴城的事情,可根本不讓人離開此地,是真的有事耽擱不方麵相見,還是說是否會見漢朝來使已然不重要了呢?
更新時間:2013-05-16
風塵仆仆,臉色憔悴,張軌率領隨從在幽州一番尋找,卻是沒有找到晉軍的蹤跡。根據收降的晉軍提供的地域搜索也是一無所獲,顯然幽州路途的遙遠,遷延時日太久匈奴各部人馬早有足夠的時間收拾晉軍。
匈奴人自然不可能提供情報,沒有情報來源張軌也是無可奈何。隻是得知馬隆一軍在塞外久戰力疲全軍覆沒,其人頭已然被傳往鄴城。苟晞,張方等晉軍將領不知去向,孟觀一軍也是幾乎覆滅,餘下的小股晉軍更是不知所蹤。
“繼續搜尋便耽誤了約定的時日,看來也隻能做到這般程度了。”張軌抬手抹掉額頭的汗珠,接著衣袖遮掩麵目之時悄聲說道。
身旁的隨從中一人嘴唇微動道:“河北地理大都記錄,雖是粗略卻可校正原有地理圖,有勞大人了。”
張軌聞言大袖一落,心中暗自點頭,對隨行的匈奴使者提出了迴行的要求。此番前來營救晉國兵將乃是為了試探匈奴的態度,匈奴之主劉淵雄才大略,區區河北之地如此輕易奪取必然雄心倍增。薑維自蜀漢時期便處於軍旅與朝堂的漩渦之中,對於劉淵這一類人雖然少見,卻是認識深刻。
因此一旦匈奴人同意了漢朝的要求,無論是虛以委蛇還是另有打算,都不妨礙漢人雙管齊下。諸葛京與張軌的隨從大都是勇武之士,其中卻有河北籍貫精通軍事地理的人物跟隨,沿途所見皆是記錄在心,到了休息時便落在筆上,如此也算掌握河北的地勢了。
那匈奴使者跟隨著漢使連日奔波甚是辛苦,這漢人自是認路匈奴使者指的道路多半是不被采納的。繞遠的目的達不到,拖延時間的目的也是做不到,這趟跑下來不少的晉軍先後投降,對於匈奴使者來說是過錯不是功勞。
若是知道漢軍自己擬定道路不過是偵查地勢的障眼法,這使者想必會瘋掉的。
數日之後張軌等人終於迴到了壺關左近的一處山脈中,此時的山脈之中屯聚著晉軍足有兩三萬人,除了祖逖,祖約,王晃,薄盛,李惲之外,尚有皇甫重,孫旂等晉國將領。
人數不少,可惜其中大多數都是傷兵,在這數日之內已有近千人因為傷重不治而死於山中,餘下的不能動彈的多達三四千人,其他人也大都是需要彼此攙扶才能行走。
這樣的隊伍就算接迴了中原,對於中原的助益也是不大。但在漢人被胡人滅國這個節骨眼上,能夠從胡人手中要迴一部分人,即便是老弱病殘也足夠振奮人心了!
“大人總算是迴來了!”聽聞張軌趕到,祖逖連忙與眾多晉將前來相應。此時那匈奴使者返迴鄴城稟報,張軌等人交流倒是方便了許多。
“諸位將軍辛苦了,不知情況如何?”張軌被眾人迎入山中,眼中盡數傷殘兵卒,耳中不時有傷者的呻吟,心中更是焦急的道。
祖逖道:“山外約有萬餘胡人屯駐,負責監視已經數日。”
“果然如此,不知領兵者何人?”對於匈奴派人監視,這並不意外。換做是任何一個國家,若是允許如此多的兵力聚集在自家領土之上,自然是要派出精兵監管的,否則一旦出了亂子如何是好?
王晃在一旁道:“是劉元海之子劉和!”
“嗯?”張軌聞言不由得一驚,心中頓時疑慮萬分。晉軍一路行來,看起來兩三萬人不少,可實際上能夠作戰的也不過是三四千人罷了,而且還都是帶傷之人。這樣的部隊有多少戰鬥力誰都看得清楚,萬人的軍隊監視倒是無妨,可已自己的繼承人親自坐鎮,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了。
能夠統一塞外各族,三四十天的功夫便把與漢朝殺的難解難分的晉國蕩平,這樣的匈奴之主怎會大材小用?即便是大材小用,也是有所用意的。
祖逖見張軌的臉色有所變化,苦笑道:“事情還不僅如此,請伯旗將軍說吧。”
孫旂字伯旗乃是魏晉時期聞名幽州的良將,更是晉陽守軍中為數不多的名將之一,見祖逖言語於是上前道:“我曾夜間孤身出山打探,發現附近方圓二十裏內並非隻有劉和這一支人馬!”
張軌心頭一震,抬頭看著孫旂道:“還有多少胡人?”
孫旂以及晉國文武凝重的神情告訴張軌事情恐怕並不樂觀。那孫旂果然道:“夜深胡人斥候又多,我看不得詳細,粗略估算怕是在五六萬之間……”
這孫旂親自出山打探軍情,獨自一人可謂藝高人膽大。一個人也有一個人的好處,不易被人發覺,行動自如。但即便是一個人也難以查探清楚對方的虛實,顯然附近的五六萬異族聯軍都是精銳部隊,而不是尋常的戰鬥部隊。
“好一個劉遠海!不能繼續拖延,我這便去鄴城打探諸葛行宗之動靜,順便請辭!”感到事態不妙,張軌顧不上一身疲憊,動身便要前往鄴都。
皇甫重道:“張大人且慢,胡人之心昭然若揭,大人此時前往怕是危機重重啊!”
在場的文臣武將雖然沒有言明,可麵對三萬出頭的老弱病殘匈奴一方排出了這般大陣仗,如何看也不是監視的問題了。漢人對於胡人本就是沒有好感的,尤其是晉國的文武此刻雖然投降了漢朝,可對胡人的態度沒有任何改變,反而更加的惡劣。
都是生死之間走過數遭的人,對於有可能發生的事情,誰都不可能不做最壞的打算。
張軌歎道:“劉淵此人果然難纏,我身為漢使出麵交涉乃是責無旁貸之事,若是有所不測也不可因此退縮。陛下之計劃已然告知諸位將軍,還請諸位切勿外泄,如此張軌即便難以迴轉,也不須擔心了。”
祖逖上前道:“重兵在側,其必有毀約之意,不知大人有否辦法聯絡中原加緊行事?”
張軌沉吟道:“往來艦船想必也是被嚴密監視,怕是難以聯係,但我前往鄴城會設法拖延時間,此地便有勞諸位了。”
聚集在此的晉人有性命之危,肩扛使者重擔的張軌也不例外。匈奴一旦翻臉,無論是晉人還是漢使皆是一視同仁不會有任何差別,既是準備於你漢朝大戰一場,怎會放這些人返迴中原成為自己未來的阻力,漢朝的助力?
帶傷的兵卒大多數都無法再次征戰,傷勢即便痊愈了怕也是落下了殘疾,體力更是大大的減弱。即便是能夠成為戰力的兵丁,也是需要長期的治療康複才能加入戰場。
但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能夠在國破家亡的情況下率領殘兵頑強抵抗的,不論其忠義,單單是這份軍事才能已然是棟梁之材。無論官職大小,有這個能力才是主要的。
這些人孤身一人不足為懼,可手上有了千軍萬馬便完全換了一個樣子!
比起那些薄弱的兵力,這些晉國將領才是無比要鏟除掉的家夥!!
對於這一點在場之人都是無比清楚,大家都是統領千軍萬馬或是治理一方領土的人物,如何不知這般形勢下胡人的心思?當然胡人是否有所動作仍是未知之數,可既然已經具備發生這般事件的條件,便沒有無視這一可能性發生的後果!
全軍覆沒!
即便是屯駐山中,晉軍也是毫無抵抗能力,這大山比起城池差得遠了,帶著兩萬多難以作戰的兵卒,這仗要怎麽打?
嘴上不說,可眾人心中都是明白的。之所以能夠守到今日,不外乎是各地攻城軍隊都不是異族軍中的精銳罷了。匈奴之主劉淵有意借此來磨練一些外圍部族的鬥誌,訓練其攻堅能力,因此並沒有下令急攻。
可一旦對方采取了全力攻勢之後,各地殘餘的晉軍相繼潰敗,這也不正說明了胡人之前有意藏拙?
若是在日後的作戰中,漢朝因為這一情況而誤以為對方的攻堅能力不過如此,到時候恐怕不是一地一時的勝負,將會影響到整個戰略的布局!與晉國開戰之前劉淵便暗中開始布置有意放王戎這一脈人一條活路,借此來逼迫晉國從南方的戰線上撤退,毫無喘息機會的進入北方戰線,同樣是在漫不經心間已然埋下了伏筆。
在晉國上下眾誌成城的調兵遣將與王戎聯盟,認為自己發覺的早險些被塞外勢力所趁之時,殊不知自己早已成為了疲憊之師,而更因此替劉淵完成了漢朝難以適逢其會的有利條件。
沒了漢朝的插手,沒人支援晉國的疲憊之師,更沒人與胡人分搶河北之地,胡人的戰略可謂是漂亮至極!
而眼下對晉國殘兵久攻不下不外乎也是有意炮製的假象,這劉淵既然如此狡猾奸詐,輕而易舉便應允了諸葛京的提議難道其中便沒有其他的打算麽?
張軌並非沒有這方麵的疑慮,甚至諸葛京也早已吐露這一方麵的擔心。但漢朝的計劃便是建立在這條險路上的,隻要胡人放行,即便是殺機四伏也沒有道理開始退縮。
張軌留下了半數的隨從輔佐眾人,帶領餘下之人在大家的護送之下準備出山前往鄴城。
來到山口,隻見匈奴兵馬雄壯列陣占據了山口前的空地,張軌見狀不由得心中一凜,麵上卻是頗為自然的使人上前交涉。
不想匈奴陣中弓箭射出,正是落在那使者馬前,使者見狀不敢繼續唯有打馬迴身稟報。
張軌眉頭一緊道:“此乃劉和旗號,若無劉淵吩咐絕不敢如此胡來,待我上前詢問!”
祖逖與孫旂對視一眼心中想的皆是一般,張軌乃是漢朝此番前來交涉的副使,一旦在這裏有什麽不測,那麽眾人便再沒屏障。況且眼下是非常時期,張軌絕對不能夠出什麽意外。當下二將各持刀兵分左右徐徐跟在張軌身側形成保護姿態,對此張軌也沒有拒絕之意。
“我乃大漢使者張軌,大單於可在軍中!”張軌縱馬來到陣前猛一低身抄起地上的箭矢仔細端詳。
對麵的匈奴兵將好似也知道來人身份特殊是射不得的,聞言並沒有任何舉動隻是佇立陣前自有一股百戰沙場的慘烈之氣油然而生。、
“此乃匈奴精銳!”祖逖雙目一亮,身軀微震。
“哼!”孫旂冷哼一聲臉色也是有所變化。
二人久經沙場孤軍守城也是不懼,但如今見到匈奴的精銳兵馬心中卻是有了很大的觸動。
據二人所知,與晉軍交戰的異族各部人馬中,還沒有這般程度的異族軍隊出現過。換而言之,異族聯軍能夠在不到四十日的時間內滅掉晉國,用的並不是最為精銳的部隊……
身為晉國武者,祖逖,孫旂見狀如何不震撼?
“大漢使臣張軌請大單於出麵一敘!”張軌端詳過手中的箭矢,在聽見左右祖逖,孫旂的話語,心中也是震撼不已,可嘴上仍是唿喊著。
見對麵的匈奴軍中仍是沒有動靜,張軌臉色一沉雙腿微微用力一夾,胯下的戰馬便緩緩的向前移動靠近匈奴戰陣。祖逖與孫旂二人對視一眼,皆是看出彼此對張軌的讚歎之意。
麵對千軍萬馬能夠有如此勇氣者絕對不是一般人物,況且眼下對方來意不善,張軌的使臣身份也做不了保命符,相反還會成為對方的祭旗人選,因此其人便更不簡單了!
“大單於既然在此,何不現身一見?莫不是怪罪張軌他日失禮麽!”張軌緩緩向前移動,揚聲第三次發問道。
那陣中之人似乎也是按耐不住,一年輕的聲音悠悠響起道:“先生中原高士,難不成看不出父王不在此地麽?”
見對方有所迴應張軌心中頓時妥當一些,若是對方繼續沒有迴應,自己是否繼續向前還須一番掙紮的。軍隊乃是征伐之用,自有其一套規矩,若是過於迫近等若是衝撞了對方的陣勢,會帶來何種的後果那便不得而知了。
停下馬匹,張軌恍然大悟道:“原來劉曜大人在此,張軌失禮了!”
“哼!先生要學諸葛行宗麽!”陣中答話之人乃是匈奴打單於劉淵的繼承人劉和,此刻聞言雖是識破了張軌裝傻的意圖,可話語中卻是帶有強烈的情緒波動以及憤怒之感。
諸葛京先前在鄴城皇宮中明目張膽的挑撥匈奴治下漢官與胡人的關係,更是對劉曜的養子身份大做文章,已然惹怒了匈奴上下。今日張軌自然看得見那旗幟上寫的乃是劉和,並非劉曜。可有意說錯,其用心卻是值得一番推敲。
“哦?在下見這軍容雄壯,三軍整齊還以為是劉曜大人的麾下,想不到是玄泰王子,失敬失敬!”張軌等的便是這句話,不假思索的躬身抱歉。
眼下匈奴強兵攔路,殺氣騰騰,張軌出麵交涉不提眼前之事,卻一味的激怒對方,祖逖與孫旂皆是不明所以,可旋即又是明白了張軌的用意。漢朝乃是強國,匈奴縱然士氣正盛也不過是番邦而已。
張軌自詡大國使臣,麵對匈奴之人若是隻顧著講道理,唯有落入俗套難以成效。言行之中表現的無所畏懼,甚至帶有幾分主動挑釁,隻要掌握好火候,不但是對自己沒有任何安全的影響,更是讓對方心存顧慮,不敢輕舉妄動。
匈奴兵將忽而有了動作,但見匈奴大單於劉淵的繼承人劉和緩緩騎馬而出。但見其人身長八尺有餘,儀表堂堂,頗有幾分氣魄,顯是繼承了其父親不凡的外表。隻是通過前番朝堂的試探,張軌已然知道此子縱然外貌不凡,可內中的氣度比起乃父可謂是雲泥之別!
劉和字玄泰,此刻拱手道:“劉和奉父王之命請大人留在此地等待父王傳召,非父王之令不得擅自離開。”
張軌聞言心中暗自點頭,這劉和雖然氣度上差了一些,但頭腦並不笨。開場一句話不僅僅說明了來意,更是點出了此地做主乃是劉和,並非是劉淵或者劉曜。避開正麵的言辭交鋒,來削弱自己的挑釁,這般做法還是個頗有韜略的家夥。
“玄泰王子此話怎講?難道將大漢使者留在這荒山野嶺餐風露宿便是貴族的待客之道麽?”張軌思量對方的用意,心中暗自嘀咕。
跟隨自己的匈奴使者此刻想必剛剛抵達鄴城,如此說來劉淵的命令乃是在自己迴到此地之前發布的。既然如此,看來匈奴一方已然有了某種計劃,因此才對與自己見麵都不感興趣,直接采取禁錮的手段來。
可對方如此,究竟是有何圖謀呢?
祖逖和孫旂都是精明之輩,在這非常時期也聽出了些許的弦外之音,但也是想不通劉淵為何如此怠慢漢朝使者。要知道在此之前還與諸葛京把酒言歡一諾千金,此時不過是區區十日,宛如換了一個人似的。
即便要怠慢折辱,也是到了鄴城的事情,可根本不讓人離開此地,是真的有事耽擱不方麵相見,還是說是否會見漢朝來使已然不重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