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更新時間:2012-12-12
烏雲蔽月,風靜人歇,山壁之上五條人影各自矗立,默然不語。
千鈞一發之刻,高鬥與梁發趕到加入戰團之中,魏順狂態畢露的一刀,竟是被四人聯手接了下來,可四人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竟是人人帶傷,處處見紅!
“哈哈哈哈哈,想我魏順一身本領,誌向難伸,想不到今日葬身此處!”
聊以自嘲,魏順仰天大笑,胸腹之間兩把匕首深深插入,鮮血流淌不斷。披頭散發,仰天長嘯,是悲涼,是憂傷,是憤慨,是解脫?
高玩看著眼前的兇徒,對於方才一刀仍是心有餘悸。自己的功夫不過是尋常,可高鬥與梁發的身手就算放在軍中,也是驍勇之將!
加上何越這素來不顯山露水的家夥,如此四人聯手,也不過是兩敗俱傷罷了。
“你有何誌向?”高玩想了想,張口問道,眼下自己這邊雖然是四個人,可動起手來毫無優勢可言,反倒是拖延時間對於四人有利。畢竟魏順血流不止,時間越久,戰鬥力越是下降。
當年魏延乃是諸葛武侯之下的軍中第一人,無論軍功戰績還是地位威望均不做第二人想,更受軍中兵將的擁護。
五丈原一役諸葛武侯病逝,臨終之前使魏延斷後,費禕,楊儀,薑維負責督辦中軍緩緩退兵。
本是安排妥當,不想魏延素來心高氣傲,又與楊儀不和,竟是要率領大軍與司馬懿決戰。此等用意與諸葛武侯之遺命背道而馳,自然得不到軍中將帥的支持。隻是當時蜀軍已經與魏軍對峙良久,魏延剛愎自用,自忖韜略不差,硬是要與司馬懿掰掰腕子。
諸葛武侯被川人供奉為神,此時剛剛離世,蜀軍皆在悲慟之中,魏延此等號召能得到多少人響應不言而喻了。
武侯治軍從嚴,每每行軍更是計劃縝密,就算不能取勝,也可安全率領蜀漢人馬從魏國境地之內退迴川中。也正是礙於此點,為了進退周全,進兵的路線與目的自然與魏延這等銳將理念相悖。
胳膊擰不過大腿,有諸葛武侯壓製著,魏延自能難以盡展才華,唯有聽命行事罷了。
對於魏延的才能,諸葛武侯讚不絕口,可就如同當年的關羽,張飛一般,雖是世間罕有的猛將,但性格上的缺陷也是同樣明顯。
魏延剛猛,又素不讓人,除了楊儀之外,就算朝中宿臣見到了魏延也是不敢與之爭鋒。
寸步不讓,楊儀又是心性狹隘之輩,縱然有難得之才,可一旦遇到魏延,便是一番爭執。
魏文長何許人也?乃是氣吞十萬之輩!楊儀嘴上占了便宜,說得急了,魏延拔劍砍殺如同家常便飯。若不是有費禕從中周旋,諸葛武侯量才而用,楊儀早被魏延宰了幾十次。
可即便如此,二人也是勢如水火……
就像魏延在軍中出類拔萃一般,楊儀之資曆在文官之中,尤其是相府之內也是首屈一指,僅在諸葛武侯之下而已。
如同蔣琬,費禕,董允,張裔等輩,論資排輩都在楊儀之後,唯一能和楊儀一爭的馬良等人卻是早就不存於世。
武侯這麽一去,武將之中魏延爭強好勝,認為軍中之權非歸自己莫屬!
武侯這麽一走,文臣之內楊儀自恃超群,覺得朝中之事定然唯我獨尊!
有這麽兩位暗自較勁,有這麽兩位各自爭強好勝,偏偏又勢同水火,一番明爭暗鬥之下發生什麽都不足為奇了。
結果是魏延僅引親兵繞路截擊退入川中的大軍,阻止大軍迴川,甚至放火燒了棧道。
川中天線崇山峻嶺,說棧道是生命線也不為過。
或許魏延的本意並非是對武侯不敬,並不是想針對大軍,隻是想阻止楊儀,或是阻止什麽事情。
是情急智短,還是怒火中燒,總而言之,燒毀棧道這一舉動並不理智,甚至成為了魏延與楊儀爭鬥之間的勝負手。
楊儀乃是文官,行軍布陣可不是強項,但有一張嘴,不說巧舌如簧也是相差無幾。魏延留了這麽大的把柄受製於人,傻子也知道利用,更何況與魏延勢同水火的楊儀呢?
結果魏延身死當場,子嗣也是慘遭橫禍,家族更是一個不留,算是在諸葛武侯歸天之後的權力之爭中輸了一個底兒朝天。
更有戲劇性的是,作為勝者的楊儀做掉了自己的心腹大患,本是最大的贏家。但朝廷經過一番審查之後,發現魏延並沒有造反的念頭,事實是朝廷被楊儀借刀殺了魏延而已。
有此事實,再加上對於朝中權力分配諸葛武侯早有遺命,楊儀如何會受到重用?
接班人乃是蔣琬為主,費禕,薑維為次,楊儀不過是得到一個中軍師的職位,既無高位,又無實權罷了。
楊儀也好,魏延也好,都是具有很大才華的人物,但性格缺陷實在是明顯。諸葛武侯自然不會用這二人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隻是楊儀素來自視甚高,又做掉了強大的競爭對手兼死敵魏延,正是情緒高漲之時,如何受得了這般的打擊?頓時一蹶不振,整日悶悶不樂,尋思了多日,狹隘的心緒始終未能看透一切。
於是楊儀便在朝野之間,多放厥詞,大有埋怨之意,誹謗之情,對於朝政以及上位者多加抨擊等等。
能夠接班諸葛武侯,蔣琬,費禕,薑維等人豈是易與之輩?楊儀狂妄之大,又是口出妄言,任由其繼續放肆,國法何在?況且此時不收拾你,又要等到什麽時候?
朝廷的刀被你借來殺了魏延,除去心腹大敵,這般事情朝廷不好與你算計,我等任命又是諸葛武侯遺命,你楊儀哪兒來這麽多的怨言?諸葛武侯珍惜你的才華,所以盡力平息紛爭,使人盡其才,但蔣琬呢?
目空一切的楊儀已然膨脹到了人生的最高點,卻是處於人生的低穀。這般落差刺激之下,整個蜀漢已經沒有人能夠再讓楊儀“人盡其才”。因此,楊儀很快就被貶為平民,下場同樣的悲慘。
整個事件中,若是站在魏延的角度去看,魏延沒有道理背叛蜀漢。否則以魏延的能力,直接去投奔司馬懿便是,無須輕兵深入川中,最後死的不明不白。反之站在楊儀的角度也是一樣。
實際上是魏延與楊儀都認為自己是諸葛武侯的接班人,認為自己至此將從軍政的二把手,一躍成為夢寐以求的一把手,於是宿敵之間展開了明爭暗奪。
朝廷不會平反魏延的冤案,那等於打了自己的嘴巴;同樣不會饒恕楊儀,因為朝廷的權威不容質疑!
魏順作為魏延一族幸存之人,背負血海深仇,難以昭雪之冤,同時又身負一身武功,趕上一個蜀漢開疆擴土的時代,其中的複雜心緒,矛盾情感,五味雜陳,讓人無比的壓抑。
以魏延的罪名,魏順根本見不得光,以魏氏的冤屈,魏順也不可能放下血仇投身仕途。
誌向難伸?確實是誌向難伸啊!
“多說無用,某家倒下,或是爾等死亡,今日我們五人,隻有活下去的一方可以離開!”
笑夠了,留在臉上的是淒涼,是絕望。背負冤屈,肩負血仇,見不得光,隻能藏身汙濁之中,這又有誰能夠理解?
生死之戰,不死不休,兇徒魏順目光罩定在場四人,殺氣頓時籠罩全場,一絲寒意鑽入每個人的心底,接下來會是怎樣的命運?
“本官問你,若是本官可以替你昭雪冤屈,恢複你之身份,你願意為國效力麽!”
夜風輕鬆,漸漸推開烏雲,月光洋洋灑灑照射而下,兇徒魏順身軀顫抖,淚如泉湧……
更新時間:2012-12-12
烏雲蔽月,風靜人歇,山壁之上五條人影各自矗立,默然不語。
千鈞一發之刻,高鬥與梁發趕到加入戰團之中,魏順狂態畢露的一刀,竟是被四人聯手接了下來,可四人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竟是人人帶傷,處處見紅!
“哈哈哈哈哈,想我魏順一身本領,誌向難伸,想不到今日葬身此處!”
聊以自嘲,魏順仰天大笑,胸腹之間兩把匕首深深插入,鮮血流淌不斷。披頭散發,仰天長嘯,是悲涼,是憂傷,是憤慨,是解脫?
高玩看著眼前的兇徒,對於方才一刀仍是心有餘悸。自己的功夫不過是尋常,可高鬥與梁發的身手就算放在軍中,也是驍勇之將!
加上何越這素來不顯山露水的家夥,如此四人聯手,也不過是兩敗俱傷罷了。
“你有何誌向?”高玩想了想,張口問道,眼下自己這邊雖然是四個人,可動起手來毫無優勢可言,反倒是拖延時間對於四人有利。畢竟魏順血流不止,時間越久,戰鬥力越是下降。
當年魏延乃是諸葛武侯之下的軍中第一人,無論軍功戰績還是地位威望均不做第二人想,更受軍中兵將的擁護。
五丈原一役諸葛武侯病逝,臨終之前使魏延斷後,費禕,楊儀,薑維負責督辦中軍緩緩退兵。
本是安排妥當,不想魏延素來心高氣傲,又與楊儀不和,竟是要率領大軍與司馬懿決戰。此等用意與諸葛武侯之遺命背道而馳,自然得不到軍中將帥的支持。隻是當時蜀軍已經與魏軍對峙良久,魏延剛愎自用,自忖韜略不差,硬是要與司馬懿掰掰腕子。
諸葛武侯被川人供奉為神,此時剛剛離世,蜀軍皆在悲慟之中,魏延此等號召能得到多少人響應不言而喻了。
武侯治軍從嚴,每每行軍更是計劃縝密,就算不能取勝,也可安全率領蜀漢人馬從魏國境地之內退迴川中。也正是礙於此點,為了進退周全,進兵的路線與目的自然與魏延這等銳將理念相悖。
胳膊擰不過大腿,有諸葛武侯壓製著,魏延自能難以盡展才華,唯有聽命行事罷了。
對於魏延的才能,諸葛武侯讚不絕口,可就如同當年的關羽,張飛一般,雖是世間罕有的猛將,但性格上的缺陷也是同樣明顯。
魏延剛猛,又素不讓人,除了楊儀之外,就算朝中宿臣見到了魏延也是不敢與之爭鋒。
寸步不讓,楊儀又是心性狹隘之輩,縱然有難得之才,可一旦遇到魏延,便是一番爭執。
魏文長何許人也?乃是氣吞十萬之輩!楊儀嘴上占了便宜,說得急了,魏延拔劍砍殺如同家常便飯。若不是有費禕從中周旋,諸葛武侯量才而用,楊儀早被魏延宰了幾十次。
可即便如此,二人也是勢如水火……
就像魏延在軍中出類拔萃一般,楊儀之資曆在文官之中,尤其是相府之內也是首屈一指,僅在諸葛武侯之下而已。
如同蔣琬,費禕,董允,張裔等輩,論資排輩都在楊儀之後,唯一能和楊儀一爭的馬良等人卻是早就不存於世。
武侯這麽一去,武將之中魏延爭強好勝,認為軍中之權非歸自己莫屬!
武侯這麽一走,文臣之內楊儀自恃超群,覺得朝中之事定然唯我獨尊!
有這麽兩位暗自較勁,有這麽兩位各自爭強好勝,偏偏又勢同水火,一番明爭暗鬥之下發生什麽都不足為奇了。
結果是魏延僅引親兵繞路截擊退入川中的大軍,阻止大軍迴川,甚至放火燒了棧道。
川中天線崇山峻嶺,說棧道是生命線也不為過。
或許魏延的本意並非是對武侯不敬,並不是想針對大軍,隻是想阻止楊儀,或是阻止什麽事情。
是情急智短,還是怒火中燒,總而言之,燒毀棧道這一舉動並不理智,甚至成為了魏延與楊儀爭鬥之間的勝負手。
楊儀乃是文官,行軍布陣可不是強項,但有一張嘴,不說巧舌如簧也是相差無幾。魏延留了這麽大的把柄受製於人,傻子也知道利用,更何況與魏延勢同水火的楊儀呢?
結果魏延身死當場,子嗣也是慘遭橫禍,家族更是一個不留,算是在諸葛武侯歸天之後的權力之爭中輸了一個底兒朝天。
更有戲劇性的是,作為勝者的楊儀做掉了自己的心腹大患,本是最大的贏家。但朝廷經過一番審查之後,發現魏延並沒有造反的念頭,事實是朝廷被楊儀借刀殺了魏延而已。
有此事實,再加上對於朝中權力分配諸葛武侯早有遺命,楊儀如何會受到重用?
接班人乃是蔣琬為主,費禕,薑維為次,楊儀不過是得到一個中軍師的職位,既無高位,又無實權罷了。
楊儀也好,魏延也好,都是具有很大才華的人物,但性格缺陷實在是明顯。諸葛武侯自然不會用這二人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隻是楊儀素來自視甚高,又做掉了強大的競爭對手兼死敵魏延,正是情緒高漲之時,如何受得了這般的打擊?頓時一蹶不振,整日悶悶不樂,尋思了多日,狹隘的心緒始終未能看透一切。
於是楊儀便在朝野之間,多放厥詞,大有埋怨之意,誹謗之情,對於朝政以及上位者多加抨擊等等。
能夠接班諸葛武侯,蔣琬,費禕,薑維等人豈是易與之輩?楊儀狂妄之大,又是口出妄言,任由其繼續放肆,國法何在?況且此時不收拾你,又要等到什麽時候?
朝廷的刀被你借來殺了魏延,除去心腹大敵,這般事情朝廷不好與你算計,我等任命又是諸葛武侯遺命,你楊儀哪兒來這麽多的怨言?諸葛武侯珍惜你的才華,所以盡力平息紛爭,使人盡其才,但蔣琬呢?
目空一切的楊儀已然膨脹到了人生的最高點,卻是處於人生的低穀。這般落差刺激之下,整個蜀漢已經沒有人能夠再讓楊儀“人盡其才”。因此,楊儀很快就被貶為平民,下場同樣的悲慘。
整個事件中,若是站在魏延的角度去看,魏延沒有道理背叛蜀漢。否則以魏延的能力,直接去投奔司馬懿便是,無須輕兵深入川中,最後死的不明不白。反之站在楊儀的角度也是一樣。
實際上是魏延與楊儀都認為自己是諸葛武侯的接班人,認為自己至此將從軍政的二把手,一躍成為夢寐以求的一把手,於是宿敵之間展開了明爭暗奪。
朝廷不會平反魏延的冤案,那等於打了自己的嘴巴;同樣不會饒恕楊儀,因為朝廷的權威不容質疑!
魏順作為魏延一族幸存之人,背負血海深仇,難以昭雪之冤,同時又身負一身武功,趕上一個蜀漢開疆擴土的時代,其中的複雜心緒,矛盾情感,五味雜陳,讓人無比的壓抑。
以魏延的罪名,魏順根本見不得光,以魏氏的冤屈,魏順也不可能放下血仇投身仕途。
誌向難伸?確實是誌向難伸啊!
“多說無用,某家倒下,或是爾等死亡,今日我們五人,隻有活下去的一方可以離開!”
笑夠了,留在臉上的是淒涼,是絕望。背負冤屈,肩負血仇,見不得光,隻能藏身汙濁之中,這又有誰能夠理解?
生死之戰,不死不休,兇徒魏順目光罩定在場四人,殺氣頓時籠罩全場,一絲寒意鑽入每個人的心底,接下來會是怎樣的命運?
“本官問你,若是本官可以替你昭雪冤屈,恢複你之身份,你願意為國效力麽!”
夜風輕鬆,漸漸推開烏雲,月光洋洋灑灑照射而下,兇徒魏順身軀顫抖,淚如泉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