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51章烽煙再起(1)


    開啟蜀至身毒的古道等於繼續漢武帝未完成的事業,這在當時是讓人震驚非常的想法。有人想過偏安一偶割據稱王,有人想過富國強民一統天下,這個時期的人類還從未想過如同張騫一般出使國外,開辟新的道路。這是了不得的功績,足以揚名天下,流傳萬世,樊建等人不由得激動起來。


    “朕早命人打探過,此路民間通行無阻,隻是大軍通行尚有些許麻煩。”劉禪說道。


    眾人自然明白劉禪所指為何,南中地區被蜀國平定幾十年,雖然偶有動亂,但大體上還是比較穩定的。依照這地圖上的路線,進入南中地區後,一直到達永昌都屬於蜀國勢力範圍。這部分的路程自然是沒什麽阻礙,可過了永昌繼續向西南進發,便是蜀國統治範圍之外的區域了。當年漢武帝的軍隊便是由此開始被當地的少數民族所阻攔,最終未能打通到身毒的道路。


    “馬將軍曾經到過西域諸國,對於這身毒古道有何看法?”劉禪眯著雙眼,直接把話題拋給了馬承。


    “啟稟陛下,依臣之見這身毒古道並非難以打通,隻是所需投入甚大。”馬承心知劉禪心屬自己,用心思索後答道。


    “這道路若是打通,國家自可與域外諸國貿易,長遠考慮投入大些也是值得的。”劉禪輕輕點了點頭,自言自語的說道。


    眾人見陛下已然決定要打通這身毒古道,紛紛獻策。依照蜀國當前的國力,若是討伐中原力有未逮,對付一些少數民族還是綽綽有餘的。幾十年來蜀國上下都形成了一套針對少數民族的軍政框架,而且南中地區的少數民族更可以作為向導和戰鬥力彌補各種不足。


    想打通這身毒古道,武力是唯一的選擇,當然也要嚐試和平的方式解決與少數民族的矛盾。南中地區的蠻夷這幾十年來接受了漢族的文化,都變得開化起來。蜀國勢力範圍外的蠻夷恐怕還是未曾開化的狀態。鑒於這點,必須有一支精通與少數名族作戰的軍隊在前開路,掃清一切障礙,確保後麵的商團可以平安的抵達大夏——即後世的緬甸泰國,阿富汗等等。大夏和身毒差不多,都是人口密集,較為發達的地區。隻需要說明來意,展現大漢禮儀之邦的風采,相信到達身毒國是一帆風順的。畢竟這些國家都曾經聽說過漢朝的威名,以往也有些許交流,比起山野之間的蠻夷要好打交道。


    熟悉蠻夷的將領蜀國還是蠻多的,但有資格獨自領軍的也不過就那三五人。眼下成都中便有合適的人選,蜀漢的宿將張翼。張翼昔年曾經做過庲降都督,因為執法嚴格惹起了蠻夷的反感,被馬忠替換。接到替換的命令後,眾人都認為張翼應當疾馳迴成都複命請罪。張翼卻說:“不可以這樣做,我是因為不稱職所以被替換。代理我的將領還沒有到,我應當整頓軍備,運糧積穀為軍隊積累實力,怎麽可以因為個人被罷免就耽誤國家的事情呢。”等到馬忠來到後,便是依靠張翼打下的基礎,滅掉了作亂的蠻夷。


    隻是張翼的年事已高,還需要配置幾名得力副手才是萬全之策。眾人商議一番決定由前次帶兵平定漢嘉叛亂的老將龔衡帶著子嗣輔佐張翼。等大軍到達南中,再由南中地區抽調些將領做為補充。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南中地區一向是蜀漢的大後方資源充足,但此番南下的軍隊前後估計要超過數萬人,糧草的消耗光是依靠南中地區恐怕難以支撐。必須調集成都乃至南方各郡的資源集中到永昌,才能保證大軍後顧無憂。蜀漢眾人對於打通道路頗有信心,但是要確定個時日,多長時間可以完成這豐功偉業還是難以估算的。充足的後備資源自然是必不可少。


    除了軍備外,用以和大夏,身毒等各國進行貿易的物資也要提早的運往永昌。永昌目前的規模恐怕難以承載大量的人力和物資,還需要朝廷中有人前往永昌坐鎮,負責指揮建造倉庫,鋪設道路。鑒於諸葛瞻在武陽的優異表現,眾人都推薦諸葛瞻負責此事。蠻夷之人對於諸葛氏還是多有崇拜的,永昌大興土木所用到的都是蠻夷之人,有諸葛瞻前往坐鎮也會比較容易溝通。


    張翼,諸葛瞻負責開路和準備工作,商團自然是由馬承為主帥。馬承走遍大江南北域外西賽,經驗豐富,雖然沒有到過南方諸國,但馬承這方麵的閱曆和經驗是無人可比的。對於劉禪的器重,馬承也是感激非常。自己身為將門之後,可從小到大走南闖北從未指揮過軍隊。若是把馬承當做一員將領,衝鋒陣前多半是不合格的,但作為商團的首領則是如魚得水。可以說這次的南方之行是劉禪為自己量身定做的。


    與域外各國打交道,除了貿易上的交流,更少不了文化上的交流。代表堂堂大漢的商隊中若是沒有幾名飽學之士,難免讓人瞧扁了大漢。在這個商業並不發達的時代,各國之間吸引的其實更多的是文化,並非經濟利益。


    許勳,尹宗都是蜀中的大儒,官職雖然不高,但是在蜀中文人的地位還是無人能及的。隻有譙周穩穩的在二人之上而已。對於南中荒涼之地,這些文人是沒有任何興趣的。在家中治學,傳播聖名才是文人樂於做的。如今是出使域外,情況便是不同了,這是何等的功業?一旦成功名望地位都遠遠超過其他文人,比在家中治學著書強過百倍。因此二人聞言都是請命要求隨軍而行。


    眾人熱烈的討論許久,大概的人選和框架算是初步定下。劉禪想了想道:“此行乃是百年未見的壯舉,若有人可記錄沿途所經之事豈不妙哉?”


    群臣一聽也是讚同,許勳尹宗等人是川中的大儒,這等記錄的事情實在難以牽動二人的心思。譙周先前被二人搶先一步報名參團,如今連忙舉薦道:“啟稟陛下,臣有弟子陳壽可勝此任!”


    陳壽?莫不是《三國誌》的作者麽?聽到譙周所言,劉禪心裏一驚。一旁的諸葛瞻聞言卻是眉頭一緊道:“陳壽此人我也識得,無甚大才,恐怕不堪任用。”


    “諸葛思遠此言何意?我的弟子我還不清楚麽?”譙周心知諸葛瞻素來瞧不起陳壽,當下據理力爭。


    “譙公過濾了,瞻以為此事應由經驗豐富的大臣搭檔。陳壽官職低微,經驗尚淺若是有何差錯,恐怕連累譙公美名。”諸葛瞻冷冷的答道。


    見二人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眾人連忙勸解。劉禪笑道:“既然譙公有所推薦,不如請高足來此一敘。”


    自古以來荊州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劉備於荊州立業進而占據西川成就帝王之業。可也因此失去了荊州和大將關羽。對於荊州東吳是誌在必得,當年魯肅向孫權談及天下大勢時便指出,占據荊州取得長江的全部控製權,才是東吳立足於世的根本。這就是後人所言的榻上策。


    荊襄九郡東吳隻占八郡,襄陽始終在曹魏的掌控之中。占據襄陽便可以從陸路進逼吳國在荊州的重鎮——江陵。南船北馬並非是民間笑談,而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避開水路可以由陸路對吳國發起戰鬥的地點,也隻有襄陽到江陵這一處。所以東吳在江陵布置了重兵不說,荊州軍區的統帥素來也都是吳國數一數二的將領。如今負責鎮守將領的便是驃騎將軍施績。


    施績是東吳名將朱然的兒子。朱然的本名是施然,是東吳宿老朱治姐姐家的兒子,恰逢朱治沒有子嗣,於是過繼到了朱治家中改名為朱然。等到朱治去世後,朱然幾次上表希望能恢複本姓,無奈孫權不許隻好作罷。施績在兩年前上書再次請求恢複姓氏,終於得到了吳主孫亮的應允,於是由朱績改為施績。


    在施績鎮守荊州的期間,荊州的布防還屬穩定,吳魏雙方誰也占不到便宜,相安無事。隨著諸葛誕在淮南舉兵,形勢開始有所變化。魏國國內的軍隊幾乎盡數被司馬昭征調到淮南平亂,襄陽戰區也抽調了數路遊軍前往支援。魏國在襄陽的守軍雖然沒有變化,但是附近各城平時用來支援的魏軍卻是不在了。


    全懌羞恥的投靠了魏國,甚至卷跑了整個全氏家族,這讓吳人很是受傷。孫綝的大軍開始進攻兩淮地區,救援被困在壽春的諸葛誕,荊州的吳軍自然也不能閑著。施績頻繁的調動各路人馬匯集江陵,準備攻打襄陽響應孫綝的東路主力軍。可吳國數年來內亂不斷,國內的兵力被孫綝抽調一空。為了確保後方的安全,施績必須留下一部分人馬保持機動性以防萬一。這樣一來其實江陵的吳軍實際上也沒有增加多少。


    大軍準備妥當卻是有斥候來報,魏國的驃騎將軍王昶帶著數萬魏軍進逼夾石,用意不明。正在調兵遣將的施績聞訊一愣,手中的令旗竟是掉落地上。堂下眾將更是竊竊私語,魏人的動不免太快了。


    “可曾探得有多少魏軍?”朱然急急問道。


    “啟稟將軍大概有兩萬五千魏軍。”傳令官答道。


    “兩萬五千魏軍……哼!襄陽的守軍不過三萬人,王昶倒是好大的氣魄!”施績怒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驚雷入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乾坤不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乾坤不動並收藏驚雷入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