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45章定策(1)
“伯約久候了。”劉禪笑意盈盈的扶起薑維道。
“陛下處四方賊中,當遣精兵扼守險要,召各軍迴援方為上策,切不可以身犯險!”薑維張口第一句便是直諫。
“哦?四方叛亂已平,伯約何出此言?”劉禪一心親近薑維,這薑維卻是語出驚人,對這莫大的喜事好似不以為意的樣子。
“此次僥幸得勝,難保下次,請陛下慎重!”薑維語調不變道。
慶功宴剛剛結束,劉禪沉浸在大獲全勝的喜悅之中,被薑維接連兩句澆個透心涼,頓時心情不爽。朕打了勝仗你不來參加慶功宴也就罷了,也犯不上在朕興致正濃時來說這種話。難道除了你薑維,別人就不會帶兵打仗了麽?怪不得在朝中被人排擠鬱鬱不得誌,真是氣死朕了。“伯約是說此次獲勝不值一提麽?”壓著心頭怒火,劉禪緩緩的說道。
似是知道劉禪心中所想,薑維搖了搖頭道:“此番平亂陛下身犯三險,便是獲勝亦不足取。”
“哼!何為三險?”劉禪怒哼一聲怒氣上湧,眼看便要發作。
薑維再次跪拜道:“敵情不明大軍擅動,此一險也!試問陛下,賊軍若是強大使各路人馬陷於頹勢,用何以救?”
“這……”劉禪很想開口辯駁,一時找不到理由。
“兵分數路已寡擊眾,此二險也!試問陛下,倘若各路戰敗而歸,外無救援,陛下何以解圍?”
“這……”劉禪想想,這薑維說的也是有道理,自己本來便是兵少,偏又分兵數路等同於削弱了自身的實力。
“不知扼守關隘拒敵於外,此三險也!敢問陛下,若賊眾搶先攻占險要隔斷內外之連,豈非人心惶惶,國內大亂?”
“啊……這話倒是……”蜀中險要極多,隻須少數人馬守住關隘,便可以保證成都不受叛軍威脅。
“陛下萬金之軀,若有危難當遣派精兵據守險要,集中各軍防衛都城。臣等自當舍命迴援,以助陛下。今幸得賊眾固守不前,否則成都不過數千人馬如何護得陛下周全。倘若陛下有所閃失,臣等萬死難持其咎!”言及此處,薑維一頭重重磕在地上。
劉禪被薑維連續責問頭腦已然清醒,心中感慨這薑維果然是忠臣,滿朝文武均無此見識啊。劉禪雙手握著薑維的手,將其扶起道:“聞伯約之言,勝讀萬卷書,朕實在羞愧啊!”
薑維接著道:“陛下身係大漢江山社稷,實不可以身涉險。”
朝中眾人並非是無人思慮到薑維之言,隻是人微言輕,一切事由都有朝中大佬們決定而已。並非是劉禪等人的策略不對,隻是沒有顧及到自身的安危。薑維戎馬半生,又繼承了諸葛亮的衣缽用兵小心謹慎,所以凡事先考慮安危。但做為國家的根本,劉禪也確實不應該把自己當做是普通人對待,確實應該小心處事才好。
好不容易來一次成都薑維也不願意得罪劉禪,但是朝中的風氣實在是輕浮。這次的叛軍是因為和陳袛斷了聯係,才這麽容易對付。陳袛若是沒有被捕暗中操控各路叛軍,陛下便會是自食苦果的下場了。
什麽叫忠言逆耳劉禪今天算是真正的領略到了。雖然釋懷,但心情還是不怎麽好。一下子被薑維打迴了現實,強國之路任重道遠仍是遙不可及。
根據薑維的推測,魏國內的淮南之亂恐怕不會延續太久。接連兩次大戰,淮南軍和吳軍都居於下風。諸葛誕等人的韜略以及治軍都沒有司馬昭老道。孫綝無心戀戰,壽春人心不安,最遲年底便會有分曉。
魏國在淮南投入了中原地區大部分的軍力和人力。吳國孫綝率領十多萬吳兵入淮,荊州守將施績也整頓人馬,準備北上攻擊襄陽響應孫綝的東路軍。這樣一來魏國想結束淮南的戰鬥便要與東吳做正麵交鋒,長安以東的地區因此不會再有可以支援隴西的魏軍。這是蜀國最佳的北伐時機!
見薑維分析的條條是道,劉禪心裏也在猶豫。自己的想法是穩抓內政,解決生產力不足的問題,把蜀國的國力盡快搞起來。薑維的提議十分誘人,假如真的能擴大版圖,何嚐不是一件好事?問題在於此次出征人少不足以開疆辟土,人多則嚴重拖遝了國內的建設和發展。一時間難以抉擇。
離宮已是人定之時,北伐的建議沒有被采納,此行卻另有收獲。薑維應允支持劉禪的新政,並親自帶兵往遝中屯田,積蓄力量。劉禪則許諾國力充沛之時,自己會不遺餘力的支持薑維北伐。所謂不遺餘力,指的便是到時會統一朝中文武的思想,堅定的支持北伐。以往困擾薑維的分兵,分權,後繼無力等困難不複存在。薑維很是歡喜,半生戎馬為人掣肘,眼下當今聖上給了承諾,這一諾絕非千金能比。
楊戲,樊建來到宮內恰巧與薑維相遇。突然見到薑維二人都是一驚,楊戲拱手道:“伯約別來無恙。”
“楊公久違了,維還未恭賀楊公晉升之喜。”薑維迴禮道。
“前日才知楊公邀伯約迴援,不想伯約行軍如此之速。”一旁的樊建笑道。
薑維一笑而過道:“聞二公忙於陳許之事,許家名傾天下,尚需謹慎為之。”
“我與楊公正因此事入宮稟告陛下,改日去伯約府上一敘。”樊建和楊戲一天米食未進,才忙出頭緒。
“維欲連夜出城返迴漢中,二公請便。”薑維心情不錯,拱手告辭。
楊戲和樊建還禮之後匆匆入宮。望著二人背影,薑維心中歎道:“新政推行絕非易事,望二公輔佐陛下早日富國強民,嚐丞相夙願!”薑維對二人背影深深一拜,頭也不迴的大步離開。
次日早朝之上,征西大將軍宗預以年老多病請辭。宗預字德豔,是老字號的朝臣。當初跟隨張飛入蜀,現在以征西大將軍督永安,負責蜀國東線防禦。劉禪也不勉強,於是升宗預為鎮軍大將軍,留在成都養老。其他眾人也有封賞,光祿勳諸葛瞻加侍中,軍師將軍之職;廣漢太守張微加破虜將軍;龔衡也是推辭封賞在家養老,於是封其二子皆為裨將軍;胡濟與龔衡情況相同,子嗣也被封為裨將軍。漢嘉太守董匡,益州書佐王長文,閬中令王化等人平亂有功,也都給予了提拔。
諸葛瞻上書為張瑛,張雄兄弟請功,張家兄弟是張嶷的兒子。張嶷在南中地區生活了十五年,對蠻夷非常之好。等到張嶷戰死之後,南中的百姓無不悲泣,自發的為張嶷立廟年年祭祀。張瑛,張雄也跟隨父親在南中生活十多年,不少蠻夷的首領都是認識二人。諸葛瞻看似簡單的帶了幾名隨從去說服蠻夷,實際上借此掩蓋張家兄弟的身份。說服蠻夷各族首領,多半是這兄弟二人的功勞。
張嶷在三年前隨薑維出征,臨陣殞命。張氏兄弟守孝未滿三年,所以沒有實質的官職,隻是繼承了張嶷的爵位。諸葛瞻素與張嶷有所往來,是忘年之交。族兄諸葛恪在東吳掌權之時,張嶷便寫信給諸葛瞻說:“孫權剛剛去世,吳國根基不穩。諸葛恪身為輔政大臣不應該這個時候急功近利,離開吳主去攻打魏國。如果失敗了,國內嫉妒他的人是不會放過他的。”後來果然和張嶷預料的一樣,諸葛恪失敗後迴國被害。這次為了平亂,諸葛瞻暗中邀請張瑛,張雄相助。二人繼承了其父的風範,以國事為重,參與了諸葛瞻的計劃。因此諸葛瞻感激萬分,上書為二人請功。
於是劉禪命人傳張瑛,張雄上殿。這兄弟倆身材樣貌都很平常,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副大眾臉。劉禪並看不出什麽特殊之處,見二人言談也是平常心中難免失望。沒想到的是二人竟然拒絕了劉禪的封賞,要求迴家為父親守孝,期滿後再為國家效力。群臣對此都是讚不絕口,為人孝順是衡量這個時代人品的重要指標。劉禪也覺得二人有心,也不為難,賞賜了金銀作為補償。
宗預辭官養老,蜀國東線的防禦需要一名總指揮。劉禪和眾人商議一番,以庲降都督閻宇代替宗預為永安督。原庲降副貳都督霍弋,在此期間安撫有方,升為庲降都督治理南中。
楊戲和樊建馬不停蹄的忙碌於審案。各路大軍押解迴來的戰俘大都是直接參與者,也有許,陳兩家的人混在其中,更多的是蠻夷。這一下又是五六百人的口供,楊戲年逾古稀,身體開始有些吃不消,完全依靠一股精神強撐著。樊建幾次勸誡都是無效,對兩家的定罪事關蜀漢國運的發展。日後若有哪家找出了案中的疏忽之處,世家豪族必然會奮然而起,掀起滔天巨浪。
現在的沉默隻是因為劉禪近來過於強勢,手段殘酷殺虐甚重。世家爭的不是一時榮辱,而是萬世相傳。現在服膺於劉禪的統治,不代表日後會是相同的態度。皇權和士族的矛盾永遠存在著。楊戲不好和樊建明說,隻是替劉禪擔心,所以強撐著身體也要把這案斷的讓人無話可說。
第45章定策(1)
“伯約久候了。”劉禪笑意盈盈的扶起薑維道。
“陛下處四方賊中,當遣精兵扼守險要,召各軍迴援方為上策,切不可以身犯險!”薑維張口第一句便是直諫。
“哦?四方叛亂已平,伯約何出此言?”劉禪一心親近薑維,這薑維卻是語出驚人,對這莫大的喜事好似不以為意的樣子。
“此次僥幸得勝,難保下次,請陛下慎重!”薑維語調不變道。
慶功宴剛剛結束,劉禪沉浸在大獲全勝的喜悅之中,被薑維接連兩句澆個透心涼,頓時心情不爽。朕打了勝仗你不來參加慶功宴也就罷了,也犯不上在朕興致正濃時來說這種話。難道除了你薑維,別人就不會帶兵打仗了麽?怪不得在朝中被人排擠鬱鬱不得誌,真是氣死朕了。“伯約是說此次獲勝不值一提麽?”壓著心頭怒火,劉禪緩緩的說道。
似是知道劉禪心中所想,薑維搖了搖頭道:“此番平亂陛下身犯三險,便是獲勝亦不足取。”
“哼!何為三險?”劉禪怒哼一聲怒氣上湧,眼看便要發作。
薑維再次跪拜道:“敵情不明大軍擅動,此一險也!試問陛下,賊軍若是強大使各路人馬陷於頹勢,用何以救?”
“這……”劉禪很想開口辯駁,一時找不到理由。
“兵分數路已寡擊眾,此二險也!試問陛下,倘若各路戰敗而歸,外無救援,陛下何以解圍?”
“這……”劉禪想想,這薑維說的也是有道理,自己本來便是兵少,偏又分兵數路等同於削弱了自身的實力。
“不知扼守關隘拒敵於外,此三險也!敢問陛下,若賊眾搶先攻占險要隔斷內外之連,豈非人心惶惶,國內大亂?”
“啊……這話倒是……”蜀中險要極多,隻須少數人馬守住關隘,便可以保證成都不受叛軍威脅。
“陛下萬金之軀,若有危難當遣派精兵據守險要,集中各軍防衛都城。臣等自當舍命迴援,以助陛下。今幸得賊眾固守不前,否則成都不過數千人馬如何護得陛下周全。倘若陛下有所閃失,臣等萬死難持其咎!”言及此處,薑維一頭重重磕在地上。
劉禪被薑維連續責問頭腦已然清醒,心中感慨這薑維果然是忠臣,滿朝文武均無此見識啊。劉禪雙手握著薑維的手,將其扶起道:“聞伯約之言,勝讀萬卷書,朕實在羞愧啊!”
薑維接著道:“陛下身係大漢江山社稷,實不可以身涉險。”
朝中眾人並非是無人思慮到薑維之言,隻是人微言輕,一切事由都有朝中大佬們決定而已。並非是劉禪等人的策略不對,隻是沒有顧及到自身的安危。薑維戎馬半生,又繼承了諸葛亮的衣缽用兵小心謹慎,所以凡事先考慮安危。但做為國家的根本,劉禪也確實不應該把自己當做是普通人對待,確實應該小心處事才好。
好不容易來一次成都薑維也不願意得罪劉禪,但是朝中的風氣實在是輕浮。這次的叛軍是因為和陳袛斷了聯係,才這麽容易對付。陳袛若是沒有被捕暗中操控各路叛軍,陛下便會是自食苦果的下場了。
什麽叫忠言逆耳劉禪今天算是真正的領略到了。雖然釋懷,但心情還是不怎麽好。一下子被薑維打迴了現實,強國之路任重道遠仍是遙不可及。
根據薑維的推測,魏國內的淮南之亂恐怕不會延續太久。接連兩次大戰,淮南軍和吳軍都居於下風。諸葛誕等人的韜略以及治軍都沒有司馬昭老道。孫綝無心戀戰,壽春人心不安,最遲年底便會有分曉。
魏國在淮南投入了中原地區大部分的軍力和人力。吳國孫綝率領十多萬吳兵入淮,荊州守將施績也整頓人馬,準備北上攻擊襄陽響應孫綝的東路軍。這樣一來魏國想結束淮南的戰鬥便要與東吳做正麵交鋒,長安以東的地區因此不會再有可以支援隴西的魏軍。這是蜀國最佳的北伐時機!
見薑維分析的條條是道,劉禪心裏也在猶豫。自己的想法是穩抓內政,解決生產力不足的問題,把蜀國的國力盡快搞起來。薑維的提議十分誘人,假如真的能擴大版圖,何嚐不是一件好事?問題在於此次出征人少不足以開疆辟土,人多則嚴重拖遝了國內的建設和發展。一時間難以抉擇。
離宮已是人定之時,北伐的建議沒有被采納,此行卻另有收獲。薑維應允支持劉禪的新政,並親自帶兵往遝中屯田,積蓄力量。劉禪則許諾國力充沛之時,自己會不遺餘力的支持薑維北伐。所謂不遺餘力,指的便是到時會統一朝中文武的思想,堅定的支持北伐。以往困擾薑維的分兵,分權,後繼無力等困難不複存在。薑維很是歡喜,半生戎馬為人掣肘,眼下當今聖上給了承諾,這一諾絕非千金能比。
楊戲,樊建來到宮內恰巧與薑維相遇。突然見到薑維二人都是一驚,楊戲拱手道:“伯約別來無恙。”
“楊公久違了,維還未恭賀楊公晉升之喜。”薑維迴禮道。
“前日才知楊公邀伯約迴援,不想伯約行軍如此之速。”一旁的樊建笑道。
薑維一笑而過道:“聞二公忙於陳許之事,許家名傾天下,尚需謹慎為之。”
“我與楊公正因此事入宮稟告陛下,改日去伯約府上一敘。”樊建和楊戲一天米食未進,才忙出頭緒。
“維欲連夜出城返迴漢中,二公請便。”薑維心情不錯,拱手告辭。
楊戲和樊建還禮之後匆匆入宮。望著二人背影,薑維心中歎道:“新政推行絕非易事,望二公輔佐陛下早日富國強民,嚐丞相夙願!”薑維對二人背影深深一拜,頭也不迴的大步離開。
次日早朝之上,征西大將軍宗預以年老多病請辭。宗預字德豔,是老字號的朝臣。當初跟隨張飛入蜀,現在以征西大將軍督永安,負責蜀國東線防禦。劉禪也不勉強,於是升宗預為鎮軍大將軍,留在成都養老。其他眾人也有封賞,光祿勳諸葛瞻加侍中,軍師將軍之職;廣漢太守張微加破虜將軍;龔衡也是推辭封賞在家養老,於是封其二子皆為裨將軍;胡濟與龔衡情況相同,子嗣也被封為裨將軍。漢嘉太守董匡,益州書佐王長文,閬中令王化等人平亂有功,也都給予了提拔。
諸葛瞻上書為張瑛,張雄兄弟請功,張家兄弟是張嶷的兒子。張嶷在南中地區生活了十五年,對蠻夷非常之好。等到張嶷戰死之後,南中的百姓無不悲泣,自發的為張嶷立廟年年祭祀。張瑛,張雄也跟隨父親在南中生活十多年,不少蠻夷的首領都是認識二人。諸葛瞻看似簡單的帶了幾名隨從去說服蠻夷,實際上借此掩蓋張家兄弟的身份。說服蠻夷各族首領,多半是這兄弟二人的功勞。
張嶷在三年前隨薑維出征,臨陣殞命。張氏兄弟守孝未滿三年,所以沒有實質的官職,隻是繼承了張嶷的爵位。諸葛瞻素與張嶷有所往來,是忘年之交。族兄諸葛恪在東吳掌權之時,張嶷便寫信給諸葛瞻說:“孫權剛剛去世,吳國根基不穩。諸葛恪身為輔政大臣不應該這個時候急功近利,離開吳主去攻打魏國。如果失敗了,國內嫉妒他的人是不會放過他的。”後來果然和張嶷預料的一樣,諸葛恪失敗後迴國被害。這次為了平亂,諸葛瞻暗中邀請張瑛,張雄相助。二人繼承了其父的風範,以國事為重,參與了諸葛瞻的計劃。因此諸葛瞻感激萬分,上書為二人請功。
於是劉禪命人傳張瑛,張雄上殿。這兄弟倆身材樣貌都很平常,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副大眾臉。劉禪並看不出什麽特殊之處,見二人言談也是平常心中難免失望。沒想到的是二人竟然拒絕了劉禪的封賞,要求迴家為父親守孝,期滿後再為國家效力。群臣對此都是讚不絕口,為人孝順是衡量這個時代人品的重要指標。劉禪也覺得二人有心,也不為難,賞賜了金銀作為補償。
宗預辭官養老,蜀國東線的防禦需要一名總指揮。劉禪和眾人商議一番,以庲降都督閻宇代替宗預為永安督。原庲降副貳都督霍弋,在此期間安撫有方,升為庲降都督治理南中。
楊戲和樊建馬不停蹄的忙碌於審案。各路大軍押解迴來的戰俘大都是直接參與者,也有許,陳兩家的人混在其中,更多的是蠻夷。這一下又是五六百人的口供,楊戲年逾古稀,身體開始有些吃不消,完全依靠一股精神強撐著。樊建幾次勸誡都是無效,對兩家的定罪事關蜀漢國運的發展。日後若有哪家找出了案中的疏忽之處,世家豪族必然會奮然而起,掀起滔天巨浪。
現在的沉默隻是因為劉禪近來過於強勢,手段殘酷殺虐甚重。世家爭的不是一時榮辱,而是萬世相傳。現在服膺於劉禪的統治,不代表日後會是相同的態度。皇權和士族的矛盾永遠存在著。楊戲不好和樊建明說,隻是替劉禪擔心,所以強撐著身體也要把這案斷的讓人無話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