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基,夏天到了,鄭和很快要迴來了。”
“皇爺爺,鄭和不是要到明年才能迴來嗎?”
“不,估計今年夏末便會迴來,”站在城樓上,大明皇帝朱棣眺望南方,“朕是命他護送各國使者迴國,此次下西洋不會耽擱太長時間。”
皇太孫朱瞻基笑嘻嘻地問道:“皇爺爺,輔國公是不是也一同迴來?”
“你真希望他迴來?”朱棣扭頭看向朱瞻基,那雙小眼睛中閃過一絲凜冽。
朱瞻基心裏咯噔一下,突然意識到自己問了一個很蠢的問題。曾聽他父王與母妃說過有關他姨娘與輔國公和陛下之間的糾葛,剛才他卻忘了這一點。
微微低下頭,他不敢去與陛下對視,也沒有迴答陛下的話,隻是沉默。
仿佛洞察了朱瞻基的心思,朱棣拋出了另一個話題:“對於太祖皇帝殺藍玉等功臣,你是怎麽看的?”
抬頭看了朱棣一眼,朱瞻基又低下頭,依舊沒有說話。
“放心,這裏就咱爺孫倆,”知道朱瞻基不敢評議這種事情,朱棣沒有以皇帝的身份和他談話,語氣更接近普通爺孫倆聊家常,“朕還是王爺時,對太祖皇帝是有異議的,朕不明白他為何要對這批老臣下手。當時,朕就覺得,不該如此對待功臣,可如今,朕忽然能理解了……”
朱瞻基看向朱棣,小心翼翼道:“孫兒不太明白。”
“當時,太祖皇帝想把皇位傳給皇太孫朱允炆,”說著,他看了朱瞻基一眼,“可朱允炆性子太過軟弱,又如何能控製得住藍玉、傅友德這些功勳舊臣?待他百年之後,這大明的天下會不會被朝中這批重臣元老把持?”
見朱瞻基陷入沉思,朱棣又道:“你父王的性子也是,過於仁慈。若朝中也有諸如藍玉、傅友德之類的大臣,那他日後隻怕也為人所掣肘。若他皇位都坐不安穩,那日後,又如何傳位於你?!”
聽到最後一句,朱瞻基猛地抬頭,眼中迸射出一絲激動和感激:“皇爺爺,是孫兒誤會您了!”
朱棣搖搖頭,伸手摸了摸朱瞻基的腦袋,語重心長道:“瞻基,你應該知道,朕一開始並不想把太子之位傳給你父王。之所以讓他當太子,朕都是因為你!”
“孫兒,孫兒,多謝皇爺爺!”朱瞻基很激動。
“朕知道,你父親與鄭海都得很近,有鄭海支持,他的太子之位會很穩固。可他真的有能力控製住鄭海嗎?”朱棣問朱瞻基。
抿了抿嘴,朱瞻基想開口,但想了想,還是沒有迴答。
“朕覺得,他不行!”朱棣自問自答,“那你呢,你覺得你可以嗎?”
朱瞻基抬起頭,看向朱棣:“皇爺爺放心,孫兒可以。”
“嗬嗬,”朱棣咧嘴一笑,一臉慈愛,“那你說說,你了解這個輔國公鄭海嗎?與藍玉、傅友德相比,他又如何?”
“孫兒以為,輔國公與藍玉、傅友德等人可以相提並論,是有可能權傾朝野的武將,”朱瞻基見朱棣沒有吱聲,繼續分析道,“他追隨皇爺爺起兵,是如今朝中兩位國公之一,且他與英國公等人關係很好,在軍中很有威望。他還掌管錦衣衛,權勢不亞於先前的藍玉與傅友德……”
默默地聽著皇太孫的分析,朱棣沒有插話,一直等到朱瞻基把話說完。
他沒有評判朱瞻基的分析,隻是問了一句:“瞻基,隨朕起兵靖難的文武大臣中,你覺得誰的功勞最大?”
朱瞻基有些疑惑:“應該是成國公。”
成國公,即朱能,是以軍功授右柱國、左軍都督府左都督,朱瞻基知道朱棣最看重朱能。
朱棣搖搖頭。
“靖難軍功第一,是淇國公。”朱瞻基這位按照眾人公認的軍功排位來迴答。
可朱棣依舊搖頭。
朱瞻基有些不自信了,如果不是這兩名武將,那麽,就就是武將了,應該是文臣,論文臣的貢獻,那就隻有一人能擔起靖難最大的貢獻:“莫非是姚少師?”
“不,都是不,”朱棣再次搖頭,歎了一口氣,“是輔國公,鄭海。”
朱瞻基很詫異。
輔國公鄭海?
不是因為姚廣孝姚少師的功勞,他才勉強封的國公嗎?
難道不是傳聞的那樣?
朱瞻基不明白,為何他的皇爺爺會給鄭海如此高的評價?
“朕當初不給他第一的頭銜,是因為怕眾將不服,”朱棣歎息道,“但他在靖難中的功績,確實是最大的。”
接著,朱棣向皇太孫朱瞻基細數輔國公鄭海的功績:
起義前,鄭海促使張信告密、協助擒拿張昺、謝貴等人、智奪西直門……
靖難時,鄭海屢建奇功,炸塌大寧城牆、馳援北平解圍、東昌突圍、濟南示警、勸降水師、斬首計劃、潛入京師、開金川門……
朱瞻基越聽越心驚:輔國公竟如此了得!
令朱瞻基更為震驚的是,除了掌控錦衣衛,飛龍衛與神機營也是輔國公一手建立的。
“朕都不能看透他,你覺得,你真控製他?”朱棣瞥了朱瞻基一眼。
朱瞻基啞口無言。
“既不貪財,又不好美色,也不貪權,他幾乎沒有缺點,”朱棣苦笑,“朕不知他到底在乎什麽,又畏懼什麽。”
他自言自語道:“朕看不透他,他有太多不可預測的想法,讓朕覺得他比道衍更深不可測。
“朕曾想借紀綱之手殺死他,可結果呢,紀綱反而死了。
“你或許不知道,藍玉與傅友德之死也與鄭海有關,這是朕命紀綱調查才得知的。
“還有,朕甚至懷疑,朱允炆的失蹤,也與他有關……
“瞻基,這樣的輔國公,你真控製得了嗎?”
說了長長的一段話後,朱棣再次看向皇太孫朱瞻基。
吞咽了一下口水,朱瞻基狠狠道:“那就下旨殺了他!”
朱棣搖搖頭:“紀綱想殺都殺不了人,豈是那麽好殺的?
“更何況,誰知道他有沒有在朕身邊安插眼線,又有哪些人是他的黨羽?倘若失敗,你能承受得了後果嗎?”
“皇爺爺,莫非他還敢造反?”朱瞻基有些懷疑。
“有何不敢?”朱棣瞪了朱瞻基一眼,“朕說了,他太過神秘,不可預測。”
“皇爺爺,您要他死,他敢不死?”朱瞻基有些不信。
“唉!”朱棣歎氣道,“你還是不了解鄭海,他絕非常人,不能以常人之理推之。”
朱瞻基有些不情願地迴應道:“哦,孫兒知道了。”
“瞻基,你記住,鄭海不是藍玉、傅友德那樣的武將,他更像曹操一般的人物,”朱棣看向朱瞻基,“你可知三國曹操?”
“孫兒知道。”
“你如何評價曹操?”
“《後漢書》中,許劭有過評價,曹操乃‘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孫兒很認同。”
朱棣意味深長地看向朱瞻基,點頭道:“清平之奸賊,知道便好。曹操雖沒篡奪大漢的江山,但曹丕篡漢,誰能保證鄭海的子孫或部下不會如此?”
“皇爺爺,那日後該如何處置輔國公?”
“這個你不必擔心,他迴不來了,”朱棣看向遠方的天空,“袁珙說過,鄭海因海而亡,他必命喪於海上,朕已命人秘密做這件事……”
……
澳洲東南部。
轟隆一聲巨響。
在距離棧橋不遠的海麵,一顆霹靂彈爆炸,一道水柱衝天而起。
一把撲倒朱允炆,鄭海將朱允炆按在橋麵上。
應能也跟著趴在橋麵上,說話都在哆嗦:“輔國公,這……這,這怎麽一迴事?”
鄭海小聲嘀咕道:“應該是誤炸……”
“哈哈哈!”岸邊傳來慧信和尚與張謙等人的笑聲。
慧信和尚大聲喊道:“鄭海,你再不束手就擒,下一炮就炸死你們!”
“大人,你快看,他在做什麽?”張謙指向棧橋上的鄭海。
隻見鄭海站在橋上,手持一紅一白兩麵旗幟,在對著海麵上的戰船揮舞著。
慧信和尚詢問身旁的指揮使:“他在做什麽?”
“稟欽差大人,他在打旗語,好像用旗語向戰船解釋,炸錯地方了……”
轟隆又一聲,霹靂彈直接命中棧橋,將靠近岸邊的棧橋直接炸斷了。
慧信和尚被嚇了一跳,連忙叫道:“他們怎麽往我們這邊開炮?”
“應該是誤炸。”張謙解釋。
旁邊的指揮使也道:“肯定是輔國公剛才打旗語,誤導了船上的官兵。”
慧信和尚連忙大聲下令:“快,快!咱們也打出旗語,告訴水猴子他們,不要往我們這邊打!”
“皇爺爺,鄭和不是要到明年才能迴來嗎?”
“不,估計今年夏末便會迴來,”站在城樓上,大明皇帝朱棣眺望南方,“朕是命他護送各國使者迴國,此次下西洋不會耽擱太長時間。”
皇太孫朱瞻基笑嘻嘻地問道:“皇爺爺,輔國公是不是也一同迴來?”
“你真希望他迴來?”朱棣扭頭看向朱瞻基,那雙小眼睛中閃過一絲凜冽。
朱瞻基心裏咯噔一下,突然意識到自己問了一個很蠢的問題。曾聽他父王與母妃說過有關他姨娘與輔國公和陛下之間的糾葛,剛才他卻忘了這一點。
微微低下頭,他不敢去與陛下對視,也沒有迴答陛下的話,隻是沉默。
仿佛洞察了朱瞻基的心思,朱棣拋出了另一個話題:“對於太祖皇帝殺藍玉等功臣,你是怎麽看的?”
抬頭看了朱棣一眼,朱瞻基又低下頭,依舊沒有說話。
“放心,這裏就咱爺孫倆,”知道朱瞻基不敢評議這種事情,朱棣沒有以皇帝的身份和他談話,語氣更接近普通爺孫倆聊家常,“朕還是王爺時,對太祖皇帝是有異議的,朕不明白他為何要對這批老臣下手。當時,朕就覺得,不該如此對待功臣,可如今,朕忽然能理解了……”
朱瞻基看向朱棣,小心翼翼道:“孫兒不太明白。”
“當時,太祖皇帝想把皇位傳給皇太孫朱允炆,”說著,他看了朱瞻基一眼,“可朱允炆性子太過軟弱,又如何能控製得住藍玉、傅友德這些功勳舊臣?待他百年之後,這大明的天下會不會被朝中這批重臣元老把持?”
見朱瞻基陷入沉思,朱棣又道:“你父王的性子也是,過於仁慈。若朝中也有諸如藍玉、傅友德之類的大臣,那他日後隻怕也為人所掣肘。若他皇位都坐不安穩,那日後,又如何傳位於你?!”
聽到最後一句,朱瞻基猛地抬頭,眼中迸射出一絲激動和感激:“皇爺爺,是孫兒誤會您了!”
朱棣搖搖頭,伸手摸了摸朱瞻基的腦袋,語重心長道:“瞻基,你應該知道,朕一開始並不想把太子之位傳給你父王。之所以讓他當太子,朕都是因為你!”
“孫兒,孫兒,多謝皇爺爺!”朱瞻基很激動。
“朕知道,你父親與鄭海都得很近,有鄭海支持,他的太子之位會很穩固。可他真的有能力控製住鄭海嗎?”朱棣問朱瞻基。
抿了抿嘴,朱瞻基想開口,但想了想,還是沒有迴答。
“朕覺得,他不行!”朱棣自問自答,“那你呢,你覺得你可以嗎?”
朱瞻基抬起頭,看向朱棣:“皇爺爺放心,孫兒可以。”
“嗬嗬,”朱棣咧嘴一笑,一臉慈愛,“那你說說,你了解這個輔國公鄭海嗎?與藍玉、傅友德相比,他又如何?”
“孫兒以為,輔國公與藍玉、傅友德等人可以相提並論,是有可能權傾朝野的武將,”朱瞻基見朱棣沒有吱聲,繼續分析道,“他追隨皇爺爺起兵,是如今朝中兩位國公之一,且他與英國公等人關係很好,在軍中很有威望。他還掌管錦衣衛,權勢不亞於先前的藍玉與傅友德……”
默默地聽著皇太孫的分析,朱棣沒有插話,一直等到朱瞻基把話說完。
他沒有評判朱瞻基的分析,隻是問了一句:“瞻基,隨朕起兵靖難的文武大臣中,你覺得誰的功勞最大?”
朱瞻基有些疑惑:“應該是成國公。”
成國公,即朱能,是以軍功授右柱國、左軍都督府左都督,朱瞻基知道朱棣最看重朱能。
朱棣搖搖頭。
“靖難軍功第一,是淇國公。”朱瞻基這位按照眾人公認的軍功排位來迴答。
可朱棣依舊搖頭。
朱瞻基有些不自信了,如果不是這兩名武將,那麽,就就是武將了,應該是文臣,論文臣的貢獻,那就隻有一人能擔起靖難最大的貢獻:“莫非是姚少師?”
“不,都是不,”朱棣再次搖頭,歎了一口氣,“是輔國公,鄭海。”
朱瞻基很詫異。
輔國公鄭海?
不是因為姚廣孝姚少師的功勞,他才勉強封的國公嗎?
難道不是傳聞的那樣?
朱瞻基不明白,為何他的皇爺爺會給鄭海如此高的評價?
“朕當初不給他第一的頭銜,是因為怕眾將不服,”朱棣歎息道,“但他在靖難中的功績,確實是最大的。”
接著,朱棣向皇太孫朱瞻基細數輔國公鄭海的功績:
起義前,鄭海促使張信告密、協助擒拿張昺、謝貴等人、智奪西直門……
靖難時,鄭海屢建奇功,炸塌大寧城牆、馳援北平解圍、東昌突圍、濟南示警、勸降水師、斬首計劃、潛入京師、開金川門……
朱瞻基越聽越心驚:輔國公竟如此了得!
令朱瞻基更為震驚的是,除了掌控錦衣衛,飛龍衛與神機營也是輔國公一手建立的。
“朕都不能看透他,你覺得,你真控製他?”朱棣瞥了朱瞻基一眼。
朱瞻基啞口無言。
“既不貪財,又不好美色,也不貪權,他幾乎沒有缺點,”朱棣苦笑,“朕不知他到底在乎什麽,又畏懼什麽。”
他自言自語道:“朕看不透他,他有太多不可預測的想法,讓朕覺得他比道衍更深不可測。
“朕曾想借紀綱之手殺死他,可結果呢,紀綱反而死了。
“你或許不知道,藍玉與傅友德之死也與鄭海有關,這是朕命紀綱調查才得知的。
“還有,朕甚至懷疑,朱允炆的失蹤,也與他有關……
“瞻基,這樣的輔國公,你真控製得了嗎?”
說了長長的一段話後,朱棣再次看向皇太孫朱瞻基。
吞咽了一下口水,朱瞻基狠狠道:“那就下旨殺了他!”
朱棣搖搖頭:“紀綱想殺都殺不了人,豈是那麽好殺的?
“更何況,誰知道他有沒有在朕身邊安插眼線,又有哪些人是他的黨羽?倘若失敗,你能承受得了後果嗎?”
“皇爺爺,莫非他還敢造反?”朱瞻基有些懷疑。
“有何不敢?”朱棣瞪了朱瞻基一眼,“朕說了,他太過神秘,不可預測。”
“皇爺爺,您要他死,他敢不死?”朱瞻基有些不信。
“唉!”朱棣歎氣道,“你還是不了解鄭海,他絕非常人,不能以常人之理推之。”
朱瞻基有些不情願地迴應道:“哦,孫兒知道了。”
“瞻基,你記住,鄭海不是藍玉、傅友德那樣的武將,他更像曹操一般的人物,”朱棣看向朱瞻基,“你可知三國曹操?”
“孫兒知道。”
“你如何評價曹操?”
“《後漢書》中,許劭有過評價,曹操乃‘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孫兒很認同。”
朱棣意味深長地看向朱瞻基,點頭道:“清平之奸賊,知道便好。曹操雖沒篡奪大漢的江山,但曹丕篡漢,誰能保證鄭海的子孫或部下不會如此?”
“皇爺爺,那日後該如何處置輔國公?”
“這個你不必擔心,他迴不來了,”朱棣看向遠方的天空,“袁珙說過,鄭海因海而亡,他必命喪於海上,朕已命人秘密做這件事……”
……
澳洲東南部。
轟隆一聲巨響。
在距離棧橋不遠的海麵,一顆霹靂彈爆炸,一道水柱衝天而起。
一把撲倒朱允炆,鄭海將朱允炆按在橋麵上。
應能也跟著趴在橋麵上,說話都在哆嗦:“輔國公,這……這,這怎麽一迴事?”
鄭海小聲嘀咕道:“應該是誤炸……”
“哈哈哈!”岸邊傳來慧信和尚與張謙等人的笑聲。
慧信和尚大聲喊道:“鄭海,你再不束手就擒,下一炮就炸死你們!”
“大人,你快看,他在做什麽?”張謙指向棧橋上的鄭海。
隻見鄭海站在橋上,手持一紅一白兩麵旗幟,在對著海麵上的戰船揮舞著。
慧信和尚詢問身旁的指揮使:“他在做什麽?”
“稟欽差大人,他在打旗語,好像用旗語向戰船解釋,炸錯地方了……”
轟隆又一聲,霹靂彈直接命中棧橋,將靠近岸邊的棧橋直接炸斷了。
慧信和尚被嚇了一跳,連忙叫道:“他們怎麽往我們這邊開炮?”
“應該是誤炸。”張謙解釋。
旁邊的指揮使也道:“肯定是輔國公剛才打旗語,誤導了船上的官兵。”
慧信和尚連忙大聲下令:“快,快!咱們也打出旗語,告訴水猴子他們,不要往我們這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