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九年(1411年)六月十六日,鄭和船隊返迴大明。


    同月,交趾右參議解縉被錦衣衛押入京師,囚禁於北鎮撫司大牢。


    大部分鄭和官兵留在太倉劉家港,鄭和率領船隊745人返迴南京。他向朱棣稟報此次下西洋的情況,並移交了俘虜的錫蘭山國國王亞烈苦奈兒及其王室成員。


    在處理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的問題上,朱棣與朝中大臣出現了分歧。


    朝中大臣不少人武將主張像處決海盜陳祖義一樣處死亞烈苦奈兒,但朱棣更偏向鄭和的意見。那就是寬大為懷,不處決國王,而是廢亞烈苦奈兒國王為庶人。


    六月二十一日,朱棣命禮部獎賞下西洋官兵。


    二十九日,朱棣派太監趙惟善、禮部尚書李至剛前往太倉劉家港犒勞下西洋使團官兵。


    鄭海以養傷為由,沒有前往太倉劉家港,也沒有與鄭和一同入宮與朱棣商討處置錫蘭山國王的方案。


    他前往雞鳴寺,拜見師父道衍和尚。


    “慎之,你的傷可好些了?”道衍和尚放下手中的佛經,看向鄭海。


    “迴師父,徒兒身上的傷已無大礙。”


    “有些傷,用藥即可痊愈,有些傷卻不見得。”道衍和尚伸出手,捋了捋下巴的白須。


    鄭海微微一怔,對道衍的話有些不理解。


    道衍和尚並未解釋,反倒又拋出了另一個話題:“為師近來,喜讀陶淵明的《歸去來辭》,不知慎之是否讀過?”


    “讀過。”鄭海點頭應了一聲。


    鄭海望向道衍,有些摸不著頭腦。


    師父為何突然談起陶淵明的詩詞?


    道衍站起身,輕輕撥了撥手中的念珠,慢慢踱步,走到窗戶前,雙手慢慢推開格子木窗。


    木窗打開,窗外喧囂的蟬鳴從遠處傳來。


    抬頭望著窗外的天空,道衍悠悠然道:“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慎之,你瞧瞧天上的那些小鳥,飛來飛去的,終究還是要落迴屬於自己的樹林……”


    “師父,您想退隱?”鄭海有些驚訝地看向道衍。


    輕輕捋了捋胡須,道衍衝鄭海微微點頭,臉上露出恬淡而安詳的笑容。


    “你看這寺中鬱鬱蔥蔥的鬆柏,陶潛的詩文,是多麽的貼切!”道衍和尚自顧自地念道,“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好友袁珙去世後,道衍和尚便有了退隱之心。


    他無兒無女,除了鄭和與鄭海兩位徒弟,朝堂中已經沒有其他的牽絆。


    如今,鄭海已經是國公,而鄭和成了下西洋的正使,道衍和尚無需再為徒弟們操心。


    他輔助燕王朱棣打下了江山,成了太子少師,在朝中的地位已到極致,有如丞相,實現了年輕時的理想。


    如今,朱棣已經坐穩了皇位,道衍覺得也該功成身退了。


    “聽說,柳莊居士的《柳莊相法》,書名是你取的?”道衍和尚轉頭看了一眼徒弟鄭海。


    鄭海有些詫異,猶豫了一下,隻好微微點頭。


    柳莊居士就是袁珙,袁珙去年去世時,鄭海還在海上,沒有參加袁珙的葬禮。


    想起當初,他來到大明遇到的第一個大人物就是袁珙。


    那時,袁珙還在街上擺地攤算命……


    “為師也想像袁珙一樣,寫一部有關佛經的書,你可有什麽好的書名?”道衍的一雙病虎三角眼掃向鄭海。


    鄭海腦袋蒙蒙的,不知道道衍為什麽突然這麽問。


    仔細迴想著有關道衍的記憶,可惜他對道衍的資料記憶並不深刻。


    記憶裏,道衍好像有詩集和佛經著作,時隔多年,鄭海已經記不清楚了。


    除了《道餘錄》,還有什麽來這?


    鄭海低聲念叨了一下:“道餘錄……”


    這小聲的嘀咕竟被道衍聽到了,道衍旅者胡須,微笑著,喃喃道:“道餘錄,道餘錄,嗯,這書名有點意思。”


    告別了師父道衍,鄭海走出雞鳴寺。


    離開前,道衍和尚還提醒鄭海,不要卷入皇子間的權力鬥爭,不要像大學士解縉那樣成為皇子鬥爭的犧牲品。


    剛走到雞鳴寺大門口,鄭海就被狄雲叫住了。


    狄雲身旁站著一名身穿道袍直裰的妙齡女子,麵目清秀,見到鄭海走來,連忙向鄭海行禮。


    鄭海自然認得狄雲身旁的這位姑娘,她便是徐妙錦的貼身丫鬟小蘭,隻是如今也穿上了道姑的道袍。


    得知鄭海在雞鳴寺,徐妙錦叫小蘭前來邀請鄭海前往一敘。


    方才,小蘭與許久不見的狄雲聊得火熱,眉眼裏盡是喜悅與甜蜜。


    那雙看向狄雲的眸子,水靈靈的,秋波蕩漾。


    雙手摟著狄雲的手臂,小蘭整個人幾乎貼到狄雲身上,可沒有一點道姑的風範,更像一隻粘人的小狗,惹人憐愛。


    發現鄭海投來注視的目光,小蘭的臉刷地一下紅了,悻悻地鬆開雙手,微微低下腦袋,不好意思地扭過身體,走在前邊給鄭海帶路。


    鄭海嗬嗬一笑,並不出言調笑。


    瞥了一眼狄雲,隻見狄雲也是一臉幸福的笑容,一切盡在不言中。


    小蘭走在前麵,走走停停,時不時迴頭,羞羞地偷瞄一眼狄雲。


    鄭海衝狄雲使了一個眼神。


    狄雲自然明白鄭海的意思,咧嘴一笑,快步走上前,輕輕拉著小蘭的小手,與她並排走在前頭。


    “討厭,你幹嘛抓著人家的手。”小蘭輕輕掙脫狄雲的手,快速扭頭,瞥了一眼後頭跟著的鄭海,小臉依舊紅撲撲的。


    狄雲嘿嘿笑著,再次伸出手,輕輕握住小蘭的手:“小蘭,我哥又不是外人。”


    小蘭又輕輕掙紮了一下,沒能掙脫狄雲的手,便不再拒絕,與狄雲手牽著手,隻是又偷偷瞄了一眼身後不遠處的鄭海。


    見鄭海一臉笑容,她連忙收迴視線,再次羞羞地低下頭。


    看著這一幕,鄭海覺得實在好笑,忽然又覺得被人喂了一頓狗糧,沒來由地心生豔羨。


    如果他與徐妙錦也能這般,那該有多好!


    穿過山間的小道,從尼姑庵側門跨入後院,再走過一條曲曲折折的廊道,邁過一道門檻,走進一扇木門,便到了尼姑庵的禪房小院。


    徐妙錦居住的禪房位於尼姑庵一排禪房的一個角落裏,更為偏僻,也更幽靜。


    鄭海跟在狄雲與小蘭身後,走在青石板小路上,慢慢走向徐妙錦的禪房。


    石板路兩旁是翠綠的竹子,路上卻沒有一片樹葉,十分的幹淨。


    一陣微風吹來,竹子輕搖,沙沙沙的樹葉摩擦聲,細聽可聞。


    咚——咚——咚,遠處傳來木魚聲聲,一陣佛香悄然飄來,沁人心脾,仿佛置身於佛國淨土,令人忘卻了世間的紛擾。


    悄悄放慢腳步,鄭海輕輕吸了一口氣,隻覺渾身舒坦。


    突然,隔壁院牆傳來一陣嘈雜聲:“放開我,你們再不放開,我就要喊人了。”


    鄭海、狄雲與小蘭同時停下腳步,互相看了看,循聲望向不遠處的院牆。


    “哈哈哈!”一個男子肆意地大笑,隨即,又傳來很囂張的一句話,“你喊啊,倒是喊呀,你就是喊破喉嚨也沒用!”


    “來人啊!來人啊!”


    女子大聲唿叫後,過了一會兒,又傳來一個男子的囂張聲音:


    “哈哈哈!看見沒有,就算你喊破喉嚨也沒用,不會有人來幫你的!”


    【注】


    《明史.成祖二》:“(永樂九年)夏六月乙巳,鄭和還自西洋。是月,下交趾右參議解縉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第一航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人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人鬼並收藏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