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錫蘭山國的別羅裏海港靜悄悄。
陽光斜照海麵上,波光粼粼。
十幾艘大明的戰船沐浴在晨光中。
登上寶船的上層甲板,舉起手中的單筒望遠鏡,鄭和望向海港岸邊。
除了一些即將出港捕魚的漁民,鄭和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之人。
“小海,是不是我們多慮了?”鄭和放下望遠鏡,“港口中並無異常。”
“三寶,我寧可備而不用,還是小心為上。”鄭海再次拿起望遠鏡,望向岸邊。
係上披風,鄭和身穿正使的官服,已經做好麵見錫蘭山國王的一切準備。
他問鄭海:“此次前來,我們隻有三千多官兵,你打算帶多少人上岸,多少人留守戰船?”
鄭和與鄭海都帶過兵,在領兵打仗方麵,他們倆都很有經驗。
不過,論作戰指揮,鄭海更優秀,而且鄭海是負責軍事方麵的副使,一直以來都負責大明使團船隊軍事指揮。
在軍隊指揮方麵,鄭和更倚重鄭海。他主要抓的是與諸國的外交。
思索了一會兒,鄭海迴答:“我打算帶兩千人上岸,一千人留守船隊。船隊中的炮手與駕駛船隻的水手留在船上,其他馬步兵與火銃手隨我們上岸。”
對於鄭海的方案,鄭和微微點頭,表示同意。
鄭和的寶船吃水較深,而別羅裏港口近岸處水淺,寶船不能直接抵岸。
換了較小的穿浪船,鄭海與鄭和等兩千多名大明官兵分別乘坐多艘小船在別羅裏港登陸。
指著鄭海身後的飛龍衛士兵,迴迴語通事費信好奇地問道:“鄭副使,他們背著大大小小的箱簍子,都裝的是什麽呀?”
鄭海微微一笑:“費通事,這還用問,自然是為錫蘭山國王準備的禮物。”
“哦!”費信應了一聲。
想了想,他又道:“據屬下所知,正使大人不是已經準備禮物了嗎?鄭副使,這些禮物……”
“你有所不知,”鄭海又笑了笑,“這錫蘭山國王,可不是一般的貪心,萬一正使大人準備的那些禮物滿足不了他,那本副使……”
“哦——我明白了!”
輕輕拍了拍腦袋瓜子,費信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鄭副使的這些禮物,是備用的!”
“對了,費通事,你怎麽沒有跟著王景弘先去忽魯謨斯?”鄭海問費信。
“迴鄭副使,屬下是正使大人招來的,自然得跟著正使大人,”費信解釋道,“再說了,反正訪問完錫蘭山國,我們也會前往忽魯謨斯,所以,屬下想先跟大人訪問錫蘭山國……”
費信這麽說,鄭海也不好再勸費信留在船上。
費信與鄭海一同登岸。
登上別羅裏的碼頭,在海岸邊的山腳下有一塊光滑的石頭,上麵有一個長約兩尺的小洞,類似足跡。
有人說,這是當年佛祖從翠藍嶼渡海而來,登岸時留下的足跡。
在碼頭的左手邊,有一座佛寺,寺中有一尊佛祖的臥佛像。
這座佛寺還存放有佛祖的一枚舍利。
上一次,鄭和使團就是在此祭拜了佛祖舍利,並舉辦了禮佛儀式。
費信對錫蘭山國的各種風俗與傳說都很感興趣,一路上不時向眾人打聽各種見聞。
從別羅裏到錫蘭山國王的王城大約有四五十裏。
鄭和使團自己帶有戰馬,這個距離並不算遠。
若是為了趕路,隻需一個時辰左右便可抵達。但大明使團放慢了行進的腳步,中午時分才抵達錫蘭山國王的王宮。
一名錫蘭山大臣留著山羊須,快步走入亞烈苦奈兒國王的寢殿。
大臣行禮道:“陛下,鄭和他們已經抵達宮外。”
“來了多少人?”亞烈苦奈兒兩眼冒光,一手摁在腰間的寶刀。
“陛下,微臣數了數,大約有兩千人……”
啪的一聲響,亞烈苦奈兒雙手拍掌,滿臉興奮:
“兩千?那麽說,他們的船隊裏隻剩下一千多人?”
“迴陛下,正是。”山羊須大臣也露出笑容。
“那還等什麽,你快去港口那裏,組織軍隊拿下他們的船隊!”
“是陛下,”山羊須大臣應了一聲,又道,“不過,臣請陛下先拖住鄭和他們,以便臣能及時趕到別羅裏,趁其不備奪下船隊。”
“好!你快去!”
“肥羊,到手了!”亞烈苦奈兒國王哈哈大笑,“來人,叫王子接待鄭和他們,多多索要錢財……”
鄭和與鄭海率領浩浩蕩蕩的使團抵達王宮外。
鄭海沒人留在宮外策應,鄭和與隨船的禮部官員進入王宮,拜會錫蘭山國王。
然而,等進了王宮,鄭和等人才發現,接見他們不是亞烈苦奈兒國王,而是一位王子。
邀請鄭和前來訪問的是亞烈苦奈兒國王,而接見他的卻不是亞烈苦奈兒本人。
這是不符合禮儀的行為,是一種傲慢無禮的行徑。
亞烈苦奈兒不僅避而不見,甚至還令兒子出麵向鄭和索要大量的金銀財寶。
鄭和自然嚴詞拒絕,並向錫蘭山王子提出要求,要亞烈苦奈兒國王當麵解釋。
王子一邊假意派人去尋找國王,一邊與鄭和等人閑扯,故意拖延時間。
從中午十分鄭和一直等到下午,但這亞烈苦奈兒國王始終不露麵。
宮中一直沒有消息,鄭海派人入宮聯係鄭和。
鄭和匆匆出了王宮,趕迴到驛館與鄭海匯合。
“三寶,亞烈苦奈兒國王是什麽意思?”
一見到鄭和迴來,鄭海馬上詢問宮中的情況。
鄭和皺著眉頭,輕輕搖頭:“小海,我們並沒見到國王。”
“什麽?沒見到國王!那你們在宮中怎麽待了這麽久?”鄭海很是不解。
“亞烈苦奈兒國王遲遲不來,他兒子獅子大開口,向我們索要金銀財寶……”
“不對!三寶,我們上當了!”
鄭海不禁皺了皺眉,對鄭和道:“他們是在故意拖延時間,他們想偷襲我們的船隊!”
“小海,你能確定嗎?”鄭和有些猶豫。
“報——”
一名飛龍衛的士兵騎著快馬,快速衝來。
馬都沒停穩,他便飛身下馬,在地上打了一個前滾。
方才起身,士兵滿臉塵土,急聲道:“報!兩位大人,別羅裏港口附近,發現大批錫蘭山士兵……”
“不好!”鄭和大叫一聲,“小海,他們真的想偷襲我們的船隊!”
鄭海重重點頭。
情況跟他分析的差不多,出現在別羅裏港口的錫蘭山士兵定然是去偷襲他們船隊。
他擔心的是鄭和的安危,因此,調走了大部分能戰和善戰的官兵。
此時,船隊的守衛是相對最薄弱的。
如果再遭受錫蘭山的偷襲,那他們的船隊真有可能會被端掉。
“小海,我們迴去!”鄭和毫不猶豫地下了命令。
鄭海沉默地點點頭。
停泊在港口的船隊處於危險之中,如果不迴師救援,那麽船隊可能會被敵人拿下。
他們都有戰馬,隻要全速返迴,一個時辰可以到達港口。
隻要船隊上的水手們積極防守,他們有火炮,堅持上一兩個時辰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可敵人會給他們一兩個時辰的時間嗎?
鄭海心中有些不安。
換位思考,如果他是錫蘭山國哪一方,他絕不會讓使團順利撤迴……
“報!大人,前方的道路被大樹攔阻……”
剛離開王城沒多遠,在半路前哨的士兵就迴來稟報壞消息了。
道路被阻,顯然敵人早有預謀,騎馬快速迴援是不現實了。
不騎馬,那速度就會慢許多,而且路上還可能遭遇伏兵……
“小海,有沒有其他的路能直通港口?”鄭和焦急地詢問。
“有!不過,要繞很遠的路,時間可能來不及,而且,路上還有可能遭遇敵人的伏兵……”
轟隆!
轟隆!
港口方向傳來了炮聲。
鄭海與鄭和對視一眼,兩人都攥緊了拳頭。
敵人已經開始進攻船隊了!
這炮聲,他們都很熟悉,這是大明船隊火炮發出的聲響。
船隊已經和岌岌可危,而返迴的道路又被人堵了,還要應對路上隨時可能出現的伏兵……
這一切仿佛有一塊千斤巨石,重重壓在鄭海與鄭和的胸口上,讓他們幾乎都喘不過氣來。
自下西洋以來,這種絕境是頭一迴。
他們該怎麽辦呢?
陽光斜照海麵上,波光粼粼。
十幾艘大明的戰船沐浴在晨光中。
登上寶船的上層甲板,舉起手中的單筒望遠鏡,鄭和望向海港岸邊。
除了一些即將出港捕魚的漁民,鄭和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之人。
“小海,是不是我們多慮了?”鄭和放下望遠鏡,“港口中並無異常。”
“三寶,我寧可備而不用,還是小心為上。”鄭海再次拿起望遠鏡,望向岸邊。
係上披風,鄭和身穿正使的官服,已經做好麵見錫蘭山國王的一切準備。
他問鄭海:“此次前來,我們隻有三千多官兵,你打算帶多少人上岸,多少人留守戰船?”
鄭和與鄭海都帶過兵,在領兵打仗方麵,他們倆都很有經驗。
不過,論作戰指揮,鄭海更優秀,而且鄭海是負責軍事方麵的副使,一直以來都負責大明使團船隊軍事指揮。
在軍隊指揮方麵,鄭和更倚重鄭海。他主要抓的是與諸國的外交。
思索了一會兒,鄭海迴答:“我打算帶兩千人上岸,一千人留守船隊。船隊中的炮手與駕駛船隻的水手留在船上,其他馬步兵與火銃手隨我們上岸。”
對於鄭海的方案,鄭和微微點頭,表示同意。
鄭和的寶船吃水較深,而別羅裏港口近岸處水淺,寶船不能直接抵岸。
換了較小的穿浪船,鄭海與鄭和等兩千多名大明官兵分別乘坐多艘小船在別羅裏港登陸。
指著鄭海身後的飛龍衛士兵,迴迴語通事費信好奇地問道:“鄭副使,他們背著大大小小的箱簍子,都裝的是什麽呀?”
鄭海微微一笑:“費通事,這還用問,自然是為錫蘭山國王準備的禮物。”
“哦!”費信應了一聲。
想了想,他又道:“據屬下所知,正使大人不是已經準備禮物了嗎?鄭副使,這些禮物……”
“你有所不知,”鄭海又笑了笑,“這錫蘭山國王,可不是一般的貪心,萬一正使大人準備的那些禮物滿足不了他,那本副使……”
“哦——我明白了!”
輕輕拍了拍腦袋瓜子,費信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鄭副使的這些禮物,是備用的!”
“對了,費通事,你怎麽沒有跟著王景弘先去忽魯謨斯?”鄭海問費信。
“迴鄭副使,屬下是正使大人招來的,自然得跟著正使大人,”費信解釋道,“再說了,反正訪問完錫蘭山國,我們也會前往忽魯謨斯,所以,屬下想先跟大人訪問錫蘭山國……”
費信這麽說,鄭海也不好再勸費信留在船上。
費信與鄭海一同登岸。
登上別羅裏的碼頭,在海岸邊的山腳下有一塊光滑的石頭,上麵有一個長約兩尺的小洞,類似足跡。
有人說,這是當年佛祖從翠藍嶼渡海而來,登岸時留下的足跡。
在碼頭的左手邊,有一座佛寺,寺中有一尊佛祖的臥佛像。
這座佛寺還存放有佛祖的一枚舍利。
上一次,鄭和使團就是在此祭拜了佛祖舍利,並舉辦了禮佛儀式。
費信對錫蘭山國的各種風俗與傳說都很感興趣,一路上不時向眾人打聽各種見聞。
從別羅裏到錫蘭山國王的王城大約有四五十裏。
鄭和使團自己帶有戰馬,這個距離並不算遠。
若是為了趕路,隻需一個時辰左右便可抵達。但大明使團放慢了行進的腳步,中午時分才抵達錫蘭山國王的王宮。
一名錫蘭山大臣留著山羊須,快步走入亞烈苦奈兒國王的寢殿。
大臣行禮道:“陛下,鄭和他們已經抵達宮外。”
“來了多少人?”亞烈苦奈兒兩眼冒光,一手摁在腰間的寶刀。
“陛下,微臣數了數,大約有兩千人……”
啪的一聲響,亞烈苦奈兒雙手拍掌,滿臉興奮:
“兩千?那麽說,他們的船隊裏隻剩下一千多人?”
“迴陛下,正是。”山羊須大臣也露出笑容。
“那還等什麽,你快去港口那裏,組織軍隊拿下他們的船隊!”
“是陛下,”山羊須大臣應了一聲,又道,“不過,臣請陛下先拖住鄭和他們,以便臣能及時趕到別羅裏,趁其不備奪下船隊。”
“好!你快去!”
“肥羊,到手了!”亞烈苦奈兒國王哈哈大笑,“來人,叫王子接待鄭和他們,多多索要錢財……”
鄭和與鄭海率領浩浩蕩蕩的使團抵達王宮外。
鄭海沒人留在宮外策應,鄭和與隨船的禮部官員進入王宮,拜會錫蘭山國王。
然而,等進了王宮,鄭和等人才發現,接見他們不是亞烈苦奈兒國王,而是一位王子。
邀請鄭和前來訪問的是亞烈苦奈兒國王,而接見他的卻不是亞烈苦奈兒本人。
這是不符合禮儀的行為,是一種傲慢無禮的行徑。
亞烈苦奈兒不僅避而不見,甚至還令兒子出麵向鄭和索要大量的金銀財寶。
鄭和自然嚴詞拒絕,並向錫蘭山王子提出要求,要亞烈苦奈兒國王當麵解釋。
王子一邊假意派人去尋找國王,一邊與鄭和等人閑扯,故意拖延時間。
從中午十分鄭和一直等到下午,但這亞烈苦奈兒國王始終不露麵。
宮中一直沒有消息,鄭海派人入宮聯係鄭和。
鄭和匆匆出了王宮,趕迴到驛館與鄭海匯合。
“三寶,亞烈苦奈兒國王是什麽意思?”
一見到鄭和迴來,鄭海馬上詢問宮中的情況。
鄭和皺著眉頭,輕輕搖頭:“小海,我們並沒見到國王。”
“什麽?沒見到國王!那你們在宮中怎麽待了這麽久?”鄭海很是不解。
“亞烈苦奈兒國王遲遲不來,他兒子獅子大開口,向我們索要金銀財寶……”
“不對!三寶,我們上當了!”
鄭海不禁皺了皺眉,對鄭和道:“他們是在故意拖延時間,他們想偷襲我們的船隊!”
“小海,你能確定嗎?”鄭和有些猶豫。
“報——”
一名飛龍衛的士兵騎著快馬,快速衝來。
馬都沒停穩,他便飛身下馬,在地上打了一個前滾。
方才起身,士兵滿臉塵土,急聲道:“報!兩位大人,別羅裏港口附近,發現大批錫蘭山士兵……”
“不好!”鄭和大叫一聲,“小海,他們真的想偷襲我們的船隊!”
鄭海重重點頭。
情況跟他分析的差不多,出現在別羅裏港口的錫蘭山士兵定然是去偷襲他們船隊。
他擔心的是鄭和的安危,因此,調走了大部分能戰和善戰的官兵。
此時,船隊的守衛是相對最薄弱的。
如果再遭受錫蘭山的偷襲,那他們的船隊真有可能會被端掉。
“小海,我們迴去!”鄭和毫不猶豫地下了命令。
鄭海沉默地點點頭。
停泊在港口的船隊處於危險之中,如果不迴師救援,那麽船隊可能會被敵人拿下。
他們都有戰馬,隻要全速返迴,一個時辰可以到達港口。
隻要船隊上的水手們積極防守,他們有火炮,堅持上一兩個時辰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可敵人會給他們一兩個時辰的時間嗎?
鄭海心中有些不安。
換位思考,如果他是錫蘭山國哪一方,他絕不會讓使團順利撤迴……
“報!大人,前方的道路被大樹攔阻……”
剛離開王城沒多遠,在半路前哨的士兵就迴來稟報壞消息了。
道路被阻,顯然敵人早有預謀,騎馬快速迴援是不現實了。
不騎馬,那速度就會慢許多,而且路上還可能遭遇伏兵……
“小海,有沒有其他的路能直通港口?”鄭和焦急地詢問。
“有!不過,要繞很遠的路,時間可能來不及,而且,路上還有可能遭遇敵人的伏兵……”
轟隆!
轟隆!
港口方向傳來了炮聲。
鄭海與鄭和對視一眼,兩人都攥緊了拳頭。
敵人已經開始進攻船隊了!
這炮聲,他們都很熟悉,這是大明船隊火炮發出的聲響。
船隊已經和岌岌可危,而返迴的道路又被人堵了,還要應對路上隨時可能出現的伏兵……
這一切仿佛有一塊千斤巨石,重重壓在鄭海與鄭和的胸口上,讓他們幾乎都喘不過氣來。
自下西洋以來,這種絕境是頭一迴。
他們該怎麽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