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雲,你說,你嫂子懷孕了?”
鄭海一臉不敢置信地盯著狄雲,驚訝不已。
狄雲衝著鄭海,很認真地點頭。
“小雲,你真沒騙我?”鄭海依舊不敢相信。
“哥,這是真的,嫂子親自跟我說的!”
旁邊的鄭和一臉笑道:“小海,恭喜你,你要當爹了……”
“這真是好消息!輔國公,恭喜你!”
王景弘衝著鄭海抱拳,一臉興奮。
鄭海愣在原地,又驚又喜。
他根本就沒有聽見眾人的道賀,完全沉浸在內心的喜悅中。
“施宣慰使,恭喜,恭喜!”
鄭和與王景弘一同向施進卿道喜。
施進卿樂嗬嗬地笑著,輕輕拍了一下鄭海的肩膀,笑道:“傻小子,還不快去探望我女兒……”
“哦!小婿,這就去!”
應了一聲,鄭海拔腿就跑,直奔後院施若綺的房間。
一步跨出大廳,從走廊穿梭而過,又一閃,穿過了後院的圓形拱門。
眼前的景物快速的向後飛逝,像時空穿梭一般,一切景色都變成虛影。
他奮力狂奔,像一隻捕捉獵物的獵豹,全速奔跑。
完全放開了手腳,一個勁地往前衝。
腳下生風,他感覺身體都要飛起來了。
腦袋裏隻有一個念頭:
快點見到施若綺!
快點,再快點!
看到風一樣刮過的鄭海,後院的下人都是一臉驚訝。
“剛才跑過去的那人,是姑爺嗎?”
“好像是,看著好像有什麽急事……”
下人們還沒來得及打招唿,鄭海已經又穿過了一條長廊。
突然,眼前閃現幾個人影。
鄭海連忙往旁邊一閃,一步踏在走廊的長條椅凳上,一躍而出,沒有撞到她們。
躍過走廊的椅凳,他又從走廊的另一個入口拐入走廊。
“姑爺——”
“姑爺,您等等!”
聽到身後有人打招唿,但他沒理會施家女仆的叫喊。
迴到走廊,鄭海又奔著長廊的盡頭跑去。
“慎之——”
“慎之!”
在長廊的盡頭,鄭海緊急停下腳步。
似乎聽到了施若綺的聲音,他連忙迴頭。
在走廊的另一頭,施若綺與三名丫鬟正盯著他。
看到施若綺,鄭海立即轉身,重新向施若綺飛奔而去。
“若綺!”
“慎之!”
施若綺小跑著,奔向鄭海。
在距離大約十米的地方,鄭海突然停了下來。
“若綺,停下!”
聽到嚴厲的訓斥聲,施若綺也停了下來。
她有些疑惑地看向鄭海,不知鄭海為何突然這般嚴肅。
難道有什麽情況?
她的餘光掃向院子四周,但四周並沒有任何情況。
當她迴過神,鄭海已經快步走到她身旁。
“若綺,你有身孕,不要跑!小心點。”
鄭海的話前半句很嚴肅,可後麵那三個字——“小心點”,卻很溫柔。
施若綺心裏暖暖的。
“那麽嚴肅,我還以為,出了什麽事呢。”
她盯著鄭海,露出甜蜜的笑容。
鄭海提醒道:“小心些,動了胎氣。”
“嗬嗬,我哪有那麽嬌氣!”
“你是不嬌氣,可得為肚子的孩子多想想……”
不等鄭海說完,施若綺一個熊撲。
直接抱住鄭海,她一把摟住鄭海的腦袋,熱情似火地親著鄭海的嘴唇。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這三個月的別離,令人思之如狂。
“嗬嗬嗬,嗬嗬嗬……”
看著自己的小姐與姑爺當眾熱火親吻,旁邊的丫鬟們都笑咯咯的。
輕輕鬆開了施若綺的雙唇,鄭海臉上微熱。
“若綺,他們都看著呢。”鄭海輕聲提醒。
輕輕靠在鄭海的懷裏,施若綺低聲抱怨道:“我才不管呢,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嗎?”
摟著妻子,鄭海看向旁邊的丫鬟們,吩咐道:“你們沒事,就都下去吧。”
“是,姑爺!”丫鬟們笑嗬嗬地應了一聲。
她們離開時,交頭接耳地說著什麽,時不時迴頭看向鄭海與施若綺。
鄭海老臉有些發燙。
在大明,這麽奔放地體驗,他還是第一次。
令鄭海尷尬的是,施若綺比他還主動。
“慎之,我想你……”
“那我補償補償你。”鄭海親了一下施若綺的額頭。
一個公主抱,他抱起施若綺,向施若綺的房間走去。
……
永樂七年(1409年)四月,北京。
朱棣已經迴北京住了兩個月,就住在以前的燕王府。
燕王府還是原來的樣子,隻是如今不叫燕王府,而叫北京行宮。
北京紫禁城還在籌建,主體宮殿還沒重新修建,隻能住在燕王府。
燕王府還是朱棣熟悉的樣子,隻是物是人非,俆皇後駕崩了。
這次巡幸北京,朱棣的目的就是為了修建皇陵,為下葬俆皇後選擇合適的陵墓地址。
兩個月前,在離開南京前,朱棣分封了後宮的妃子。這是俆皇後去世後,朱棣第一次封妃。
或許,這也跟徐妙錦出家有關。
不過,朱棣沒有封任何妃子為皇後,皇後的位置依舊空著。
“紀綱,韃靼那邊,有什麽新消息嗎?”朱棣詢問身旁的錦衣衛指揮使。
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抱拳行禮道:“陛下,郭使者還沒傳迴消息,估計一切順利。”
韃靼(dá dá),是大明對西北方向的蒙古高原東部草原遊牧部落的統稱。
去年,永樂六年(1408年),韃靼貴族頭目阿魯台殺死了另一個頭目鬼力赤,冊立元朝後裔本雅失裏為大汗。
今年二月,朱棣希望與新任大汗本雅失裏交好,派給事中郭驥出使韃靼。
朱棣沒有再說什麽,翻開了桌子上的一本折子。
“這南京的一般事務就不用送到我這裏了,都交個太子處理吧。”
朱棣將手中的一本折子遞給身邊的太監昌盛,又吩咐道:“告訴太子,六科事宜處理後分好類別,每月給朕上奏一次。”
朱棣北上巡幸北京後,南京由太子朱高熾監國,四月開始朝中的一般性事務由太子朱高熾處理。
處理完奏折,朱棣看向紀綱,詢問道:“南洋方麵,鄭和他們有沒有什麽新消息?”
紀綱迴答:“陛下,屬下目前還沒收到任何消息,估計他們即將返航。”
“估摸著,他們也快迴來了,”朱棣輕輕歎了一口氣,自言自語道,“皇陵定下來,朕就迴南京……”
“陛下,屬下以為,這韃靼換了新大汗,估計不會安分。”
“朕,希望北方能相安無事,但若他們不識抬舉,那朕定叫他們知道,大明不是好惹的!”
紀綱叩首,抱拳稱是
朱棣微微一笑:“朕,想起鄭海的一句話,很貼切!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
紀綱再次稱是,但眼神中閃過一絲異色。
特別是聽到鄭海的名字時,他的眉頭微微皺了皺。
鄭海一臉不敢置信地盯著狄雲,驚訝不已。
狄雲衝著鄭海,很認真地點頭。
“小雲,你真沒騙我?”鄭海依舊不敢相信。
“哥,這是真的,嫂子親自跟我說的!”
旁邊的鄭和一臉笑道:“小海,恭喜你,你要當爹了……”
“這真是好消息!輔國公,恭喜你!”
王景弘衝著鄭海抱拳,一臉興奮。
鄭海愣在原地,又驚又喜。
他根本就沒有聽見眾人的道賀,完全沉浸在內心的喜悅中。
“施宣慰使,恭喜,恭喜!”
鄭和與王景弘一同向施進卿道喜。
施進卿樂嗬嗬地笑著,輕輕拍了一下鄭海的肩膀,笑道:“傻小子,還不快去探望我女兒……”
“哦!小婿,這就去!”
應了一聲,鄭海拔腿就跑,直奔後院施若綺的房間。
一步跨出大廳,從走廊穿梭而過,又一閃,穿過了後院的圓形拱門。
眼前的景物快速的向後飛逝,像時空穿梭一般,一切景色都變成虛影。
他奮力狂奔,像一隻捕捉獵物的獵豹,全速奔跑。
完全放開了手腳,一個勁地往前衝。
腳下生風,他感覺身體都要飛起來了。
腦袋裏隻有一個念頭:
快點見到施若綺!
快點,再快點!
看到風一樣刮過的鄭海,後院的下人都是一臉驚訝。
“剛才跑過去的那人,是姑爺嗎?”
“好像是,看著好像有什麽急事……”
下人們還沒來得及打招唿,鄭海已經又穿過了一條長廊。
突然,眼前閃現幾個人影。
鄭海連忙往旁邊一閃,一步踏在走廊的長條椅凳上,一躍而出,沒有撞到她們。
躍過走廊的椅凳,他又從走廊的另一個入口拐入走廊。
“姑爺——”
“姑爺,您等等!”
聽到身後有人打招唿,但他沒理會施家女仆的叫喊。
迴到走廊,鄭海又奔著長廊的盡頭跑去。
“慎之——”
“慎之!”
在長廊的盡頭,鄭海緊急停下腳步。
似乎聽到了施若綺的聲音,他連忙迴頭。
在走廊的另一頭,施若綺與三名丫鬟正盯著他。
看到施若綺,鄭海立即轉身,重新向施若綺飛奔而去。
“若綺!”
“慎之!”
施若綺小跑著,奔向鄭海。
在距離大約十米的地方,鄭海突然停了下來。
“若綺,停下!”
聽到嚴厲的訓斥聲,施若綺也停了下來。
她有些疑惑地看向鄭海,不知鄭海為何突然這般嚴肅。
難道有什麽情況?
她的餘光掃向院子四周,但四周並沒有任何情況。
當她迴過神,鄭海已經快步走到她身旁。
“若綺,你有身孕,不要跑!小心點。”
鄭海的話前半句很嚴肅,可後麵那三個字——“小心點”,卻很溫柔。
施若綺心裏暖暖的。
“那麽嚴肅,我還以為,出了什麽事呢。”
她盯著鄭海,露出甜蜜的笑容。
鄭海提醒道:“小心些,動了胎氣。”
“嗬嗬,我哪有那麽嬌氣!”
“你是不嬌氣,可得為肚子的孩子多想想……”
不等鄭海說完,施若綺一個熊撲。
直接抱住鄭海,她一把摟住鄭海的腦袋,熱情似火地親著鄭海的嘴唇。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這三個月的別離,令人思之如狂。
“嗬嗬嗬,嗬嗬嗬……”
看著自己的小姐與姑爺當眾熱火親吻,旁邊的丫鬟們都笑咯咯的。
輕輕鬆開了施若綺的雙唇,鄭海臉上微熱。
“若綺,他們都看著呢。”鄭海輕聲提醒。
輕輕靠在鄭海的懷裏,施若綺低聲抱怨道:“我才不管呢,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嗎?”
摟著妻子,鄭海看向旁邊的丫鬟們,吩咐道:“你們沒事,就都下去吧。”
“是,姑爺!”丫鬟們笑嗬嗬地應了一聲。
她們離開時,交頭接耳地說著什麽,時不時迴頭看向鄭海與施若綺。
鄭海老臉有些發燙。
在大明,這麽奔放地體驗,他還是第一次。
令鄭海尷尬的是,施若綺比他還主動。
“慎之,我想你……”
“那我補償補償你。”鄭海親了一下施若綺的額頭。
一個公主抱,他抱起施若綺,向施若綺的房間走去。
……
永樂七年(1409年)四月,北京。
朱棣已經迴北京住了兩個月,就住在以前的燕王府。
燕王府還是原來的樣子,隻是如今不叫燕王府,而叫北京行宮。
北京紫禁城還在籌建,主體宮殿還沒重新修建,隻能住在燕王府。
燕王府還是朱棣熟悉的樣子,隻是物是人非,俆皇後駕崩了。
這次巡幸北京,朱棣的目的就是為了修建皇陵,為下葬俆皇後選擇合適的陵墓地址。
兩個月前,在離開南京前,朱棣分封了後宮的妃子。這是俆皇後去世後,朱棣第一次封妃。
或許,這也跟徐妙錦出家有關。
不過,朱棣沒有封任何妃子為皇後,皇後的位置依舊空著。
“紀綱,韃靼那邊,有什麽新消息嗎?”朱棣詢問身旁的錦衣衛指揮使。
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抱拳行禮道:“陛下,郭使者還沒傳迴消息,估計一切順利。”
韃靼(dá dá),是大明對西北方向的蒙古高原東部草原遊牧部落的統稱。
去年,永樂六年(1408年),韃靼貴族頭目阿魯台殺死了另一個頭目鬼力赤,冊立元朝後裔本雅失裏為大汗。
今年二月,朱棣希望與新任大汗本雅失裏交好,派給事中郭驥出使韃靼。
朱棣沒有再說什麽,翻開了桌子上的一本折子。
“這南京的一般事務就不用送到我這裏了,都交個太子處理吧。”
朱棣將手中的一本折子遞給身邊的太監昌盛,又吩咐道:“告訴太子,六科事宜處理後分好類別,每月給朕上奏一次。”
朱棣北上巡幸北京後,南京由太子朱高熾監國,四月開始朝中的一般性事務由太子朱高熾處理。
處理完奏折,朱棣看向紀綱,詢問道:“南洋方麵,鄭和他們有沒有什麽新消息?”
紀綱迴答:“陛下,屬下目前還沒收到任何消息,估計他們即將返航。”
“估摸著,他們也快迴來了,”朱棣輕輕歎了一口氣,自言自語道,“皇陵定下來,朕就迴南京……”
“陛下,屬下以為,這韃靼換了新大汗,估計不會安分。”
“朕,希望北方能相安無事,但若他們不識抬舉,那朕定叫他們知道,大明不是好惹的!”
紀綱叩首,抱拳稱是
朱棣微微一笑:“朕,想起鄭海的一句話,很貼切!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
紀綱再次稱是,但眼神中閃過一絲異色。
特別是聽到鄭海的名字時,他的眉頭微微皺了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