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東宮,春和宮。


    太子朱高熾大腹便便,拖著臃腫的身子,正邁著小碎步,緩慢地往門口移動。


    朱高熾左右兩旁各有一名身材魁梧的太監,攙扶著他。


    “怎麽這麽久,夏原吉都不見蹤影?”身材肥碩的朱高熾自言自語。


    “太子殿下,您還是好好歇著吧,”一旁攙扶的太監道,“要不,小的再去瞧瞧?”


    望向門外,朱高熾又歎了一口氣:“再等等吧。”


    太子妃張氏帶著10歲的朱瞻基及幾名侍女,從殿門口走進來。


    “殿下,您這是要去哪裏?”太子妃看向朱高熾,詢問道。


    “我想去找夏原吉。”


    “殿下怎麽能去親自找一個臣子呢?”瞅了一眼旁邊的太監,太子妃建議道,“叫人將他傳喚前來便是。”


    朱高熾搖搖頭,沒有迴答。


    “父王,兒臣認為,您該聽母後的。”


    年僅10歲的朱瞻基抱拳行禮道:“夫子曰:‘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製也。’父王,不必事事躬身。”


    朱高熾略微驚訝,看向他的兒子朱瞻基:“這是誰教你的?”


    “稟父王,這是姚少師教的,語出自《左傳?襄公九年》。”


    朱瞻基嘴中的少師就是道衍和尚,俗名姚廣孝。


    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封道衍和尚為資善大夫、太子少師,並令道衍恢複俗家舊姓姚,賜名廣孝。


    為表示對道衍的敬重,朱棣並不直唿道衍的姓名,而是稱唿少師。


    永樂五年(1407年)四月,皇長孫朱瞻基出閣就學。朱棣命姚廣孝教導皇長孫,給朱瞻基侍讀說書。


    朱高熾衝著兒子連連點頭,十分欣慰,心中頗為感慨:


    果真是名師出高徒!


    道衍教出來的人果真了不得!


    前有鄭和、鄭海,如今他的兒子也這般厲害……


    若是鄭海沒下西洋,那就好了……


    正當朱高熾想到鄭海時,一旁的太監向太子妃與皇長孫解釋道:“稟太子妃、小殿下,太子殿下已經吩咐人去傳喚夏大人,隻是夏大人至今未到……”


    “原來如此。”太子妃微微點頭,上前攙扶著朱高熾。


    “殿下,不必著急,您先到裏麵坐著。夏原吉是陛下重用的臣子,想必事務繁多,未必脫得了身。”


    “我知道,”朱高熾一邊緩緩走向座位,一邊跟太子妃解釋,“可明年父皇巡幸北京,要我監國,諸多瑣事,我要事先做好準備,需先找個得力的人商議一番……”


    “殿下考慮周到,您先坐下。”


    太子妃扶著朱高熾坐下,詢問道:“不如,臣妾給您出出主意?”


    “父王、母後,你們有事商議,兒臣這便退下了。”朱瞻基很有禮貌地向他父王與母後行禮。


    朱高熾點點頭,太子妃衝著身邊的太監宮女道:“本宮要與太子議事,你們到殿外候著。”


    朱瞻基與一眾宮女太監慢慢退出宮殿。


    走到殿外,朱瞻基低聲問身旁的太監道:“你們玩促織嗎?知不知道哪裏有促織?”


    “小的知道哪裏有促織,小的帶殿下去抓。”


    促織就是蟋蟀,民間一般稱為蛐蛐。


    小朱瞻基不像他爹朱高熾那般文靜,而是十分活潑好動。


    除了吟詩作畫,宮中沒有多少好玩的活動,他喜歡和太監們一起鬥蛐蛐。


    太子朱高熾與太子妃並不幹涉朱瞻基的小愛好。


    他們的兒子聰明伶俐,又有少師姚廣孝親自教導,他們對朱瞻基很放心。


    “殿下,臣妾聽說,夏原吉在百姓心中頗有威望,是個難得的人才。”


    聽太子妃說到夏原吉,朱高熾打開了話匣子,如數家珍一般說道:“夏原吉確實是個人才,他在吏部、戶部都很有威望。


    “在蘇浙一帶,他治理水患、賑濟饑荒,頗有成績,深得民心。


    “就連姚少師都在父皇麵前誇讚他,若是夏原吉能協助我處理京師事務,那我就輕鬆多了……”


    看到太子如此興奮,太子妃也很高興,微笑地聽著朱高熾講述對夏原吉的看法。


    “臣妾聽說,夏原吉與錦衣衛一起督辦運往北京的木材,這件事做的很好。”


    太子妃也講述她聽到的傳聞:“他事先告誡運輸木材的工人相關的規定,還不讓錦衣衛對工人們過於苛刻,工人們都很感激他。”


    “哦?愛妃,你是怎麽知道的?”朱高熾有些好奇。


    太子妃嗬嗬一笑:“殿下,你不知道?”


    朱高熾憨笑道:“本太子竟不如愛妃消息靈通,還請愛妃指教。不知愛妃,又是從哪裏得來的消息?”


    “殿下,這是臣妾的秘密。”


    太子妃張氏故意賣關子,見朱高熾好奇,她解釋道:“臣妾,上次去寺廟燒香,偶遇一位故人,這才得知了這個事情。”


    “故人?愛妃,這位故人是誰?”


    還沒等太子妃迴答,一名太監走了進來:“殿下,夏原吉夏大人有急事,不能入宮了。”


    朱高熾與太子妃一同看向太監,他們都有些好奇。


    “到底出了什麽事?夏原吉為何不能入宮?”朱高熾問。


    太監迴複道:“殿下,來訪的浡泥國國王病薨了,夏大人正與禮部商議葬禮之事,無暇抽身……”


    永樂六年八月,浡泥國國王麻那惹加那抵達南京,這才兩個月,竟病逝了。


    太子朱高熾與太子妃商議前往吊唁。


    太子妃命人準備了轎攆,太子朱高熾坐著轎攆前往武英殿。


    武英殿中,聽到浡泥國王病逝的消息,朱棣很驚訝,也很悲傷。


    禮部尚書向朱棣稟明,浡泥國王臨終前的遺願是“體魄托葬中華”。


    意思就是直接埋葬在大明得了。


    朱棣點點頭,對禮部尚書道:“浡泥國王驟然病薨,傳朕旨意,輟朝三日以示吊唁。由你們禮部主持喪葬,禮儀等同王侯。”


    “臣領旨,”禮部尚書抱拳,又問,“請問陛下,以王侯之禮為浡泥國王舉辦喪葬,那是否按我大明禮法賜予諡(shi )號?”


    “嗯,那便按我大明禮法,賜予諡號。”


    “陛下,臣等已草擬了幾個諡號,請陛下定奪。”禮部尚書將寫有草擬諡號的折子遞給太監。


    從太監手中拿過折子,朱棣打開看一眼,便道:“就選這個‘恭順’吧。”


    諡號是後人對死者的評價。


    據說,諡號製度從西周時期就已經形成。


    尊賢貴義、敬事供上曰“恭”;


    慈和遍服、慈仁和民曰“順”。


    恭與順都是褒義,以“恭順”來評價浡泥國王麻那惹加那,這是朱棣對他的認可與讚許。


    大明以王侯的禮製為浡泥國王麻那惹加那修建陵墓,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浡泥國王的陵墓位於南京石子岡,立有墓碑,建有陵園與祠堂。


    朱棣還下令選派守陵人為浡泥國王世代守靈,一年春秋兩季進行祭祀。


    太子朱高熾與在京師的親王都參加了浡泥國王的葬禮。


    除此之外,朱棣還封麻那惹加那國王四歲的兒子為新國王。


    朱棣還答應浡泥國的請求,免除浡泥國每年向爪哇的朝貢,改為向大明朝貢,改為三年一貢。


    此外,朱棣還派人護送年幼的浡泥國王迴國,並遣使者在浡泥國鎮守一年。


    朱棣對浡泥國的恩賜是空前的。


    就在大明同意免除浡泥國對爪哇的朝貢時,鄭和與狄雲在爪哇國宣布了朱棣的旨意,免除了爪哇西王贖罪的5萬兩黃金。


    從爪哇國迴到舊港,狄雲直奔施進卿家。


    “嫂子,我迴來了!”


    “小雲,爪哇好玩嗎?”


    狄雲一臉苦瓜狀:“動不動就要拔刀決鬥,一點都不好玩,而且,連茶都沒有!”


    “可那裏有許多水果啊,你沒好好嚐一嚐嗎?”施若綺笑著道。


    “咦!嫂子,你的皮膚怎麽變得這麽水嫩?”狄雲睜大了眼睛,盯著施若綺,“嫂子,你吃了什麽好東西?”


    “是嗎?我的皮膚變水嫩?真的嗎?”


    “嫂子,你是不是吃了榴蓮才這樣?哪裏有榴蓮?”


    【注】


    百科:浡泥國王墓於1958年在南京安德門外向花村烏龜山發現 ,2001年,被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第一航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人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人鬼並收藏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