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錫蘭山國向西北航行,六個晝夜抵達小葛蘭國。


    離開小葛蘭國,再航行一天一夜,便抵達柯枝國。


    從柯枝國再向西北航行三天,便抵達了印度古裏國。


    古裏國、柯枝國、小葛蘭國都是印度半島的國家,與錫蘭國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它們主要信仰佛教,崇敬大象與牛,婚喪禮儀與錫蘭國相似。


    與錫蘭國不同的地方是,它們有著更為嚴格的等級與種姓製度。


    人分五等,從高到低分別為:南毗人、迴迴人、哲地人、革令人和木瓜人。


    國王屬於南毗人,信仰佛教,而第二等人迴迴人,信仰迴迴教,最低一等的木瓜,屬於“賤民”,不等佩戴任何金銀。


    抵達古裏國時,鄭和得知,帖木兒帝國君王帖木兒在東征大明的路上已經病逝,東征計劃已經夭折。


    得知這個消息後,大明使團的官兵都不願再繼續西行,眾人決定就此返航。


    “尊敬的使者,感謝天朝皇帝的恩賜,為表示感謝,本國王為你們準備了一些禮物。”


    大明的翻譯向鄭和、鄭海等人翻譯古裏國王沙米地的泰米爾語。


    永樂元年(1403年),大明皇帝朱棣派使者尹慶到訪古裏。


    永樂三年(1405年),古裏國王派使者隨尹慶迴訪大明,朱棣很高興,賜封沙米地為國王。


    此行,鄭和代表大明賜封沙米地為國王,轉交詔書與銀印及相關禮品。


    所以,國王沙米地表示感激,並送上迴禮。


    鄭和雙手合十,行佛教禮,迴複道:“多謝陛下。”


    鄭海與副使王景弘一起接收和登記沙米地國王所送的禮物。


    一箱箱禮物,一一登記入冊。


    其中,有一條金腰帶珠光寶氣,格外耀眼,可謂光彩奪目。


    鄭海雙手拿起金腰帶,入手沉重。


    悄悄掂量一下,估計有五六斤重。


    “王副使,這條金腰帶分量不輕啊,還鑲著珍珠和寶石。這做工不比大明差。”鄭海對王景弘讚歎了一句。


    王景弘手持手冊,點頭道:“嗯,這個禮物確實不錯,陛下會喜歡的。”


    看到鄭海與王景弘喜悅的表情,國王沙米地通過翻譯解釋道:“這個金腰帶,用了50兩黃金打造,同時鑲嵌了珍珠、紅寶石。希望大明皇帝能喜歡。”


    “感謝國王您的禮物,我們陛下一定會喜歡的。”


    鄭海也通過翻譯向沙米地國王表示感謝。


    沙米地國王很高興,邀請鄭和、鄭和、王景弘等前往王宮,一起赴宴。


    王城裏,鄭海同樣看到了許多牛,多為黃牛。


    這些牛被奉為神明的使者,受人崇拜。


    王宮裏養著許多孔雀,令許多沒有見過孔雀的大明使者感到驚訝。


    舉辦宴會的王宮裏沒有桌椅,食物放在盤子裏,放在地上。


    除了鄭海與了解古裏風俗的翻譯之外,大明使團中的官吏都有些驚訝。


    不過,入鄉隨俗,眾人模仿沙米地國王與翻譯的模樣,席地而坐。


    食物還算豐富,但食物的樣式與味道和大明差別很大。


    最令眾人不適應地是,沒有筷子,所有的食物都是用右手直接抓。


    席間,副使王景弘建議道:“尊敬的沙米地國王,感謝您的盛情款待,我建議建立一座碑亭作為紀念。紀念此次航行,紀念您與我們大明的情義。”


    聽了王景弘的建議,沙米地國王點頭同意,眾人都很高興。


    在鄭和船隊停泊的岸邊,大明使團建立起一塊具有中國風格的碑亭。


    亭子中間,立著一塊石碑,碑上刻著:


    “其國去中國十萬餘裏,民物鹹若,熙皞(xi hào)同風,刻石於茲,永示萬世。”


    離開古裏前,使團船隊將船隊上攜帶的絲綢、瓷器等貨物出售給古裏當地人,同時,大量采購古裏的胡椒、寶石、香料等特產。


    雙方采取了古裏當地傳統的“打價”貿易方式。


    這種“打價”貿易與後世的拍賣有些相似。


    雙方在進行交易前,事先會談定下約定交易日期。


    交易日當天,買賣雙方看貨議價,由中間人“牙子”主持與公證。


    決定買賣後,買賣雙方擊掌成交,稱為“打價”。


    打價之前,允許討價還價;打價之後,擊掌成交,不能再變更價格,不得反悔。


    古裏人沒有算盤,計算全靠雙手與雙腳,這二十根手指與腳趾。


    不過,他們的計算神速,而且準確無誤。


    這一點令鄭海、鄭和等人都感到驚訝。


    離開古裏國,大明船隊啟程返航。


    再次路過錫蘭山國時,鄭和打算第二天去參拜一下錫蘭山寺的佛牙舍利。


    結果,錫蘭山國王不允許大明船隊上岸,甚至不允許船隊靠泊。


    “正使大人,怎麽辦?”副使王景弘問鄭和。


    鄭和微微皺眉:“既然不能停靠,那我們直接返航吧。”


    “可大人,這天色將黑,這個時候橫渡大洋,會不會迷失方向?”


    副使王景弘有些擔憂。


    鄭和解釋道:“之前,我們能在夜間航行,這次也一樣可以。小海改良的牽星術能夠確定方位,沒事的。”


    王景弘看向鄭海。


    鄭海點點頭:“放心吧,這經過改良的牽星術可以定向,我們的夜航沒有問題。”


    牽星術是利用天上的星宿來確定船隻的航向,又稱“天文海航術”。


    早在秦漢時期,中國古代人就能通過北鬥七星辨識方向,為海上夜航指示航向。


    到了元朝與大明,天文航海術與羅盤等相結合,得到進一步發展,已經能夠通過觀測星宿實現定位與定向。


    牽星術最常用的工具叫牽星板。


    牽星板通常使用優質的烏木製成,牽星板上刻有刻度與觀察缺口,還有木板做的指針。


    使用牽星板觀測天上的星座與地麵的水平夾角。


    通過換算出星宿的高度角,再結合星相學,經驗豐富的航海人可以計算出相應的地理方位。


    經過幾個晝夜的連續航行,鄭和船隊順利橫渡印度洋,迴到了滿剌加國。


    在滿剌加國進行短暫的補給,船隊將之前留在滿剌加基地的物資與170名犧牲的官兵骨灰重新裝船。


    “三寶,我們去爪哇,為這些死去的兄弟討一個公道吧!”


    鄭海看向鄭和。


    鄭和迴答道:“小海,陛下的消息應該到了,我們先去舊港。”


    一聽說先去舊港,鄭海有些猶豫。


    那裏有一個難纏的家夥,他真的不想去舊港。


    當船隊抵達舊港河口的外海,施若綺已經乘坐小船迎了上來。


    一登上寶船,施若綺就衝到鄭海麵前。


    “慎之,你之前離開,為什麽不跟我打招唿?”


    不稱唿鄭海的爵位輔國公,不叫副使的官職,甚至連姓名都不叫,直唿鄭海的字。


    敢這麽稱唿的,可都不是一般人。


    聽著施若綺對鄭海的稱唿,鄭和與王景弘都笑著合不攏嘴。


    “慎之,我有兩個消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你想先聽哪個?”


    鄭海一臉頭大,無奈道:“那就先說好消息吧。”


    施若綺一臉興奮,迴答道:“你們皇帝來消息了,他同意你們的處置意見。”


    “那壞消息呢?”鄭海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第一航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人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人鬼並收藏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