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船隊在爪哇停留,等候朱棣的消息。
他們對爪哇士兵誤殺大明使團事件展開調查。
在爪哇西王都馬板極力配合下,鄭和和鄭海對參與此事的爪哇士兵逐一審問,終於查明了事情的真相。
“正使大人,你說殺害我們兄弟的幕後真兇,是大海盜陳祖義?”
“沒錯,正是南洋海盜陳祖義所為。”
下西洋使團正使鄭和給予肯定的迴答。
眾將領將信將疑,看著鄭和。
“你們不必懷疑正使的話,這件事你們中有代表參與整件事的調查,”鄭海站出來,進一步解釋道,“你們若不信可以問問他們。”
在調查“爪哇慘案”時,鄭海讓一部分將領與水兵作為代表參與調查。
他這麽做,一方麵可以穩定將士的情緒,另一方麵是集思廣益,促進案件的調查。
在審問爪哇士兵時,這些官兵代表與通事(翻譯)全程參與。
鄭海與鄭和並沒有瞞著眾人。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前來爪哇的海上,我們遇到了一支海盜……”
“鄭副使,難道是他們製造的這個誤會?”有官兵詢問。
“沒錯!就是他們!”
鄭海點點頭,解釋道:“那一次,我們的戰船炮擊了海盜的船隻,海盜自知打不過我們,便設計陷害我們。
“在我們登陸爪哇之前,西爪哇國王剛剛打敗了東爪哇國王。
“我們登陸爪哇國那天,陳祖義手下的海盜故意挑釁西爪哇的士兵,將矛盾引向我們在爪哇市場交易糧食的官兵。
“這才導致我們那170餘名官兵的死傷……”
聽了鄭海的解釋,眾將士終於弄清了事情的起因與經過。
在下南洋之前,他們許多人都曾聽說過南洋海盜猖獗,但誰都沒想到海盜的膽子竟然這麽大。
眾將士都暗自慶幸。
這陳祖義的海盜團夥,不僅敢打劫過往的商船,甚至還敢設計陷害大明的使團。
真陰險!
要不是使團中的幾位正副使大人有先見之明,說不定,他們真的就中了海盜的毒計。
要是他們真的和爪哇國打起來,那就跟鄭副使說的那樣,不知還會死多少人呢……
為了給170名死去的兄弟報仇,再死幾百人或者上千人,真的值得嗎?
船隊真的與爪哇打起來了,那迴去該如何向皇帝複命?
這下西洋,還怎麽進行下去?
眾將士越想越後怕。
最令人無法接受是,船隊與爪哇國打仗,大明與爪哇雙方都吃虧,而坐收漁翁之利的,卻是幕後真兇——陳祖義的海盜團夥!
這太令人氣憤了!
“正使大人,請出兵圍剿海盜陳祖義!”有將領單膝跪地,抱拳請命。
“正使大人,請出兵圍剿海盜陳祖義!”
一眾將士齊聲請命,群情激昂。
鄭和看向副使鄭海、副使王景弘。
鄭海與王景弘都點頭,表示同意。
“眾將士聽令!所有船隻,起錨,隨本使一同誅滅海盜陳祖義!”
眾將士齊聲稱是。
大明船隊離開西爪哇王的屬地,前往陳祖義海盜團夥駐紮的舊港國。
舊港(今蘇門答臘島巨港),宋朝以後稱為“三佛齊國”。
爪哇國滿者伯夷王朝打敗舊三佛齊,改名為“舊港”。
舊三佛齊國王死後,王子拜裏米蘇拉逃往馬來半島,建立了滿剌( là)加國(今馬六甲)。
舊港居住有大量從廣東一帶移民南洋的華人,其中有兩人大名鼎鼎:
一個人叫陳祖義,原廣東潮州人,曾是舊三佛齊國王手下的將領。
三佛齊國王死後,陳祖義拉起一夥人,占地為王,自封為酋長,搞起了南洋的“水泊梁山”,成了海盜王;
另一人名叫陳道明,原廣東南海人,率領當地華人反抗爪哇國的統治,建立起新三佛齊國,被推舉為國王。
施進卿就是陳道明的一名手下,是舊港的新華人領袖。
永樂三年(1405年),新三佛齊國王梁道明接受朱棣使臣的招安,迴了大明,施進卿成了舊港的新領袖。
舊港國的位置十分重要,東臨爪哇國,西接滿剌加,北臨大海,南麵是山脈。
舊港國都就叫舊港,是位於穆西河下遊的河港,河網遍布。
舊港周圍的百姓一般居住在水上漂浮的木屋裏,隻有當地的豪族或者部落頭目才會在岸上修建房子。
比如,海盜頭目陳祖義就居住在一處河港的岸上房子。
不過,當鄭和船隊抵達舊港時,陳祖義的海盜團夥已經離開舊港。
鄭和船隊撲了一個空,在舊港短暫休整,補給物資。
作為大明的使團正使,鄭和在寶船上會見了舊港的施進卿。
而鄭海則被施若綺拉著去了她家。
她家在河岸上的一個華人大寨裏。
“大哥,我迴來了!”
施若綺一進家門便大聲叫嚷。
“大哥快出來,我帶了一個客人迴來!”
鄭海被施若綺拽著就進了施家的宅院,他的手裏連一個禮物都沒有。
一個中年男子走了出來,穿著類似大明直裰的,看著就是漢人,隻是腰間佩戴有一把爪哇常見的短刀。
他的皮膚微黑,年齡大約三十歲,不過,方形臉上有些皺紋,看起來有些顯老。
“妹妹,你沒事吧?我聽說,你們在海上遇到了海盜……”
看到鄭海,中年男子停了下來,認真地打量著鄭海的服飾。
他向鄭海拱手行禮道:“在下施家長子施濟孫,不知客人怎麽稱唿?”
鄭海連忙掙脫施若綺的手,抱拳迴禮道:“叫我鄭海吧,你父親和妹妹曾救過我,他們是我的恩人。你不用客氣……”
“什麽恩人不恩人的,那你不是也救過我們父女嗎?”施若綺打斷了鄭海的話。
“哥,他是我的朋友,同時也是山海盟的盟主,還是大明使團的副使……”
“啊?”
聽著施若綺的介紹,施濟孫一愣一愣的。
他盯著鄭海,眼睛睜得大大的,嘴巴張開,卻說不出一句話。
“好了,哥,沒你事了。我要帶鄭海參觀一下我們家,你忙你的去!”
施若綺不理會施濟孫驚訝的表情,直接拉著鄭海往院子裏走。
施濟孫迴頭衝著施若綺喊道:“妹妹,父親大人呢?他怎麽沒跟你一塊迴來?”
施若綺拉著鄭海往裏走,頭也不迴地喊道:“父親在大明使團的船上與正使大人商談要事,你等著吧!”
此時,明船隊的一艘平底小船的船艙中,施進卿正在與鄭和談論海盜陳祖義的事情。
大明使團的寶船體型龐大,吃水較深,為了穩妥起見,沒有冒然駛進穆西河。
“施先生,你對海盜陳祖義的去向有了解嗎?”鄭和詢問施進卿。
施進卿抱拳迴答:“啟稟正使大人,據我手下打聽到的消息,陳祖義幾天前就離開舊港了。
“他們應該是向西去了。如果你們前往滿剌加國,或許,在海上可能會遇到他們……”
鄭和沉吟道:“滿剌加國,嗯,我正好有要事要去拜見一下滿剌加國國王……”
他們對爪哇士兵誤殺大明使團事件展開調查。
在爪哇西王都馬板極力配合下,鄭和和鄭海對參與此事的爪哇士兵逐一審問,終於查明了事情的真相。
“正使大人,你說殺害我們兄弟的幕後真兇,是大海盜陳祖義?”
“沒錯,正是南洋海盜陳祖義所為。”
下西洋使團正使鄭和給予肯定的迴答。
眾將領將信將疑,看著鄭和。
“你們不必懷疑正使的話,這件事你們中有代表參與整件事的調查,”鄭海站出來,進一步解釋道,“你們若不信可以問問他們。”
在調查“爪哇慘案”時,鄭海讓一部分將領與水兵作為代表參與調查。
他這麽做,一方麵可以穩定將士的情緒,另一方麵是集思廣益,促進案件的調查。
在審問爪哇士兵時,這些官兵代表與通事(翻譯)全程參與。
鄭海與鄭和並沒有瞞著眾人。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前來爪哇的海上,我們遇到了一支海盜……”
“鄭副使,難道是他們製造的這個誤會?”有官兵詢問。
“沒錯!就是他們!”
鄭海點點頭,解釋道:“那一次,我們的戰船炮擊了海盜的船隻,海盜自知打不過我們,便設計陷害我們。
“在我們登陸爪哇之前,西爪哇國王剛剛打敗了東爪哇國王。
“我們登陸爪哇國那天,陳祖義手下的海盜故意挑釁西爪哇的士兵,將矛盾引向我們在爪哇市場交易糧食的官兵。
“這才導致我們那170餘名官兵的死傷……”
聽了鄭海的解釋,眾將士終於弄清了事情的起因與經過。
在下南洋之前,他們許多人都曾聽說過南洋海盜猖獗,但誰都沒想到海盜的膽子竟然這麽大。
眾將士都暗自慶幸。
這陳祖義的海盜團夥,不僅敢打劫過往的商船,甚至還敢設計陷害大明的使團。
真陰險!
要不是使團中的幾位正副使大人有先見之明,說不定,他們真的就中了海盜的毒計。
要是他們真的和爪哇國打起來,那就跟鄭副使說的那樣,不知還會死多少人呢……
為了給170名死去的兄弟報仇,再死幾百人或者上千人,真的值得嗎?
船隊真的與爪哇打起來了,那迴去該如何向皇帝複命?
這下西洋,還怎麽進行下去?
眾將士越想越後怕。
最令人無法接受是,船隊與爪哇國打仗,大明與爪哇雙方都吃虧,而坐收漁翁之利的,卻是幕後真兇——陳祖義的海盜團夥!
這太令人氣憤了!
“正使大人,請出兵圍剿海盜陳祖義!”有將領單膝跪地,抱拳請命。
“正使大人,請出兵圍剿海盜陳祖義!”
一眾將士齊聲請命,群情激昂。
鄭和看向副使鄭海、副使王景弘。
鄭海與王景弘都點頭,表示同意。
“眾將士聽令!所有船隻,起錨,隨本使一同誅滅海盜陳祖義!”
眾將士齊聲稱是。
大明船隊離開西爪哇王的屬地,前往陳祖義海盜團夥駐紮的舊港國。
舊港(今蘇門答臘島巨港),宋朝以後稱為“三佛齊國”。
爪哇國滿者伯夷王朝打敗舊三佛齊,改名為“舊港”。
舊三佛齊國王死後,王子拜裏米蘇拉逃往馬來半島,建立了滿剌( là)加國(今馬六甲)。
舊港居住有大量從廣東一帶移民南洋的華人,其中有兩人大名鼎鼎:
一個人叫陳祖義,原廣東潮州人,曾是舊三佛齊國王手下的將領。
三佛齊國王死後,陳祖義拉起一夥人,占地為王,自封為酋長,搞起了南洋的“水泊梁山”,成了海盜王;
另一人名叫陳道明,原廣東南海人,率領當地華人反抗爪哇國的統治,建立起新三佛齊國,被推舉為國王。
施進卿就是陳道明的一名手下,是舊港的新華人領袖。
永樂三年(1405年),新三佛齊國王梁道明接受朱棣使臣的招安,迴了大明,施進卿成了舊港的新領袖。
舊港國的位置十分重要,東臨爪哇國,西接滿剌加,北臨大海,南麵是山脈。
舊港國都就叫舊港,是位於穆西河下遊的河港,河網遍布。
舊港周圍的百姓一般居住在水上漂浮的木屋裏,隻有當地的豪族或者部落頭目才會在岸上修建房子。
比如,海盜頭目陳祖義就居住在一處河港的岸上房子。
不過,當鄭和船隊抵達舊港時,陳祖義的海盜團夥已經離開舊港。
鄭和船隊撲了一個空,在舊港短暫休整,補給物資。
作為大明的使團正使,鄭和在寶船上會見了舊港的施進卿。
而鄭海則被施若綺拉著去了她家。
她家在河岸上的一個華人大寨裏。
“大哥,我迴來了!”
施若綺一進家門便大聲叫嚷。
“大哥快出來,我帶了一個客人迴來!”
鄭海被施若綺拽著就進了施家的宅院,他的手裏連一個禮物都沒有。
一個中年男子走了出來,穿著類似大明直裰的,看著就是漢人,隻是腰間佩戴有一把爪哇常見的短刀。
他的皮膚微黑,年齡大約三十歲,不過,方形臉上有些皺紋,看起來有些顯老。
“妹妹,你沒事吧?我聽說,你們在海上遇到了海盜……”
看到鄭海,中年男子停了下來,認真地打量著鄭海的服飾。
他向鄭海拱手行禮道:“在下施家長子施濟孫,不知客人怎麽稱唿?”
鄭海連忙掙脫施若綺的手,抱拳迴禮道:“叫我鄭海吧,你父親和妹妹曾救過我,他們是我的恩人。你不用客氣……”
“什麽恩人不恩人的,那你不是也救過我們父女嗎?”施若綺打斷了鄭海的話。
“哥,他是我的朋友,同時也是山海盟的盟主,還是大明使團的副使……”
“啊?”
聽著施若綺的介紹,施濟孫一愣一愣的。
他盯著鄭海,眼睛睜得大大的,嘴巴張開,卻說不出一句話。
“好了,哥,沒你事了。我要帶鄭海參觀一下我們家,你忙你的去!”
施若綺不理會施濟孫驚訝的表情,直接拉著鄭海往院子裏走。
施濟孫迴頭衝著施若綺喊道:“妹妹,父親大人呢?他怎麽沒跟你一塊迴來?”
施若綺拉著鄭海往裏走,頭也不迴地喊道:“父親在大明使團的船上與正使大人商談要事,你等著吧!”
此時,明船隊的一艘平底小船的船艙中,施進卿正在與鄭和談論海盜陳祖義的事情。
大明使團的寶船體型龐大,吃水較深,為了穩妥起見,沒有冒然駛進穆西河。
“施先生,你對海盜陳祖義的去向有了解嗎?”鄭和詢問施進卿。
施進卿抱拳迴答:“啟稟正使大人,據我手下打聽到的消息,陳祖義幾天前就離開舊港了。
“他們應該是向西去了。如果你們前往滿剌加國,或許,在海上可能會遇到他們……”
鄭和沉吟道:“滿剌加國,嗯,我正好有要事要去拜見一下滿剌加國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