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興。”


    鄭海掃了一眼李景隆等人,對朱棣拱手道:“陛下,曹國公、忠誠伯確實是為了國家所想。


    “不過,陛下當初與施進卿有約定,那就不能違背承諾。


    “這不僅僅是陛下的臉麵問題,更是關乎大明的聲威。


    “若是陛下違背先前的約定,那將有損天朝在南洋諸國心中的威名。”


    聽鄭海這麽一說,朱棣微微點頭,眾臣也紛紛點頭。


    誠信守諾,這是一個人與人交往的基本原則。


    施進卿是南洋商人,又是外藩三佛濟的使臣。


    如果違背事先與施進卿的約定,那天子的信義與大明的天威,豈不是會被外國番邦所恥笑?


    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鄭海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他把要不要開海禁的問題變成了是否要維護大明的天威。


    鄭海繼續說道:“陛下,臣以為,兵員不足,朝廷可慢慢招募壯丁,海船不足,朝廷可以慢慢建造,但大明的天威不可墜地!”


    說著,鄭海向朱棣跪拜行禮,大聲請求道:“事關天朝信義,臣請陛下開海禁!”


    道衍和尚拱手行禮,附和道:“事關天朝信義,貧僧也請陛下開海禁!”


    侍讀學士解縉也附和道:“臣附議!”


    左副都禦史陳瑛眼睛一轉,快步從文臣隊伍中走出來:“陛下,我大明不可失信於外邦小國,事關大明天威,請陛下開海禁!”


    見陳瑛如此說,都察院的一眾禦史紛紛附和。


    茹瑺與李景隆等人也不好再反對,隻好跟著跪拜行禮,被迫同意開海禁之事。


    “陛下,臣有事啟奏。”


    戶部尚書夏原吉手持白色象牙笏,從文臣隊伍中走出來。


    “夏原吉,你有什麽事?”朱棣看向夏原吉。


    “陛下,比起開海禁,治理浙西一帶的水患更為緊要。”


    “哦?為何?”朱棣微微皺眉。


    這個時候,夏原吉突然跳出來說浙西的水患,這令朱棣有些警惕。


    夏原吉拱手道:“浙西一帶傳來消息,洪水肆虐,百姓流離失所,請陛下率先處理。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百姓的生死關乎民心,關乎社稷。是否開海禁,僅僅是陛下個人的信義,而浙西一帶的水患則關乎陛下的江山社稷。


    “請陛下,暫緩開海禁一事,優先解決浙西一帶的水患……”


    “夏原吉!”朱棣麵色陰沉地盯著夏原吉。


    “陛下,”道衍和尚上前,主動解釋道,“陛下,戶部尚書的意思是開海禁之事已有定論。眼下,應該商議一下如何處置浙西的水患。”


    聽到道衍這麽說,朱棣這才沒有發火。


    他按下心中的火氣,問道:“左善世,你有什麽好的建議?”


    道衍微微一笑:“貧僧以為,戶部尚書既然提及此事,自然是對浙西水患有深刻的認識。”


    朱棣眉毛一挑,點點頭,看向夏原吉:“夏原吉,朕命你巡視浙西諸郡,負責治理水患。”


    夏原吉沒有多說,抱拳道:“臣領旨。”


    開海禁之事議完,禮部又討論了有關安南國新王胡漢蒼繼承陳氏王位一事。


    禮部官員認為,要冊封胡氏為新王,必須先派人前去調查核實。


    朱棣同意了禮部的意見,派楊渤等人前往安南查證。


    下了朝,朱棣移駕武英殿,再次叫道衍與鄭海議事。


    對於朝中的文臣大力反對開海禁一事,朱棣很不高興。


    他詢問道衍與鄭海,如何繼續分化朝中的文臣,加強對朝堂的控製。


    道衍建議道:“陛下,光靠拉攏是不夠的。”


    “道衍,那你的意思是?”朱棣的一雙小眼睛認真盯著道衍。


    道衍的那雙病虎三角眼寒光凜冽,惜字如金道:“殺雞,儆猴。”


    朱棣重重地點頭,對殿中侍奉的太監鄭和吩咐道:“三寶,你去給朕傳陳瑛。”


    “鄭海,你呢?你又有什麽辦法?”


    朱棣看向鄭海,眼神中有一些別樣的期待。


    在他眼裏,鄭海的思維與觀點新穎獨特,總能令人眼前一亮。


    以前打仗時,鄭海是他的福將,總能給他支一些妙招,令戰場局勢發生微妙的變化,甚至有時能夠扭轉乾坤。


    如今,在朝堂上,鄭海與道衍一樣是他的良輔,與那幫前朝舊臣鬥智,少不了鄭海出謀劃策。


    鄭海迴答:“陛下,臣以為,陛下應該繼續提升內閣的地位,用內閣製衡朝中的大臣,實現進一步分化朝臣的目的。”


    “那你說說,朕該如何提升內閣的地位?”


    “陛下,可以在內閣中設置一名首輔,鼓勵內閣成員參與議政,提出有用的政策。”


    朱棣點點頭,又詢問道:“什麽是首輔?”


    “首輔就是第一輔助,內閣之首。”鄭海迴答。


    “嗯,今天在朝堂上,解縉表現得不錯。朕就讓他當這個首輔。”


    朱棣對解縉的印象不錯,當下命人密旨,提拔解縉為內閣首輔。


    突然,他看向鄭海,問道:“鄭海,朕要你調查朱允炆的下落,是否查到他的行蹤?”


    朱棣突然詢問起朱允炆的下落,鄭海有些意外。


    “迴稟陛下,臣還未查明朱允炆的確切下落,不過……”


    “不過什麽?”


    朱棣對於朱允炆的消息十分在意,立即追問道:“是不是打聽到了什麽消息?”


    “據臣調查,朱允炆很可能是從密道逃出皇宮,然後,坐船順著長江而下……”


    “你的消息可屬實?”朱棣微微皺眉。


    “稟陛下,臣不能確定。”鄭海拱手行禮,“不過……”


    “你還了解到什麽?”


    “臣的手下打聽到,在皇宮起火那日,長江邊上的曾漁民看到幾名和尚坐著往東去。”


    見朱棣不說話,鄭海繼續陳述道:“臣派手下順江打探,一直追到福建,又打聽到一個新的線索……”


    “什麽線索?”朱棣又問了一句。


    “臣的手下從南洋商人那裏打聽到,他們在曾在前往大明的海上遇到過一艘船,船上有幾名僧人……”


    “是不是朱允炆?”朱棣突然插話。


    鄭海歎了一口氣:“臣的手下沒有航海經驗,不能跟著南洋商人南下。因此,並不能確認那些南洋商人說法。


    “或許,那幾名僧人隻是普通的和尚罷了。”


    朱棣沉默,沒有說話。


    太監鄭海進來通稟,左副都禦史陳瑛帶到。


    道衍與鄭海向朱棣告辭,離開了武英殿。


    【注】


    《明史.本紀第六.成祖二》:“夏四月丁末朔,安南胡氣襲陳氏封爵,遣使查實以聞。


    己酉,戶部尚書夏原吉治蘇、鬆、嘉、湖水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第一航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人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人鬼並收藏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