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之,那陳瑄不是你的舊相識嗎?你怎麽,連他都騙!”
“我是為他好!”鄭海嘿嘿笑著。
“你就是個大忽悠,大騙子!”
“我忽悠?我可沒騙他……”
“盒裏藏的明明是一張弓弩,你卻說是什麽炸藥,這還不算忽悠?”施若綺有些忍俊不禁。
雖然依舊是一身男兒裝,可她眼裏,全是小女子的嬌媚。
拽著鄭海的手臂,她笑嗬嗬笑著。
扭頭,她看向岸邊的另一艘船,水師統領陳瑄就在那艘船上。
陳瑄帶領朝廷的江防水師歸附燕王,這可樂壞了燕王朱棣。
昨天,燕王舉行隆重的儀式,一方麵是慶祝陳瑄與水師歸附,另一方麵是祭拜江神,祈禱渡江順利。
站在船甲板上,順著施若綺的眼神,鄭海看向一旁的水師戰船。
陳瑄正在指揮水兵們升起戰船的風帆,為即將到來的渡江作戰,做最後的準備。
朝廷的江防水師戰船是淺底的三桅杆樓船。
樓船的上層建築有三層木樓,樓層中間開有用於射箭的箭孔與小窗,最頂層的平台也可以供弓箭手射箭使用。
不過,鄭海沒有與燕王等人一同乘坐水師的戰船,而是與施若綺同乘山海盟的船。
這艘船是山海盟改造的戰船,外觀是商船,可艙內秘密配製著十門銅火銃。
鄭海扭頭看向施若綺:“不知道船上的弟兄有沒有做好準備?你這個二當家,怎麽不去檢查一下?”
施若綺自信道:“放心,不用催促,兄弟們早就準備好了!”
“據我收到的情報,盛庸將江浙一帶的海船調到高資港了,”鄭海盯著施若綺,很認真道,“等下渡江,可能要打一仗,可不能掉以輕心。”
“哦,那好吧!我這就再去檢查一下。”施若綺悻悻地走開。
四處望了望,鄭海發現,集聚在瓜洲沿岸的燕軍士兵都開始登船了。
長江北岸,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船隻,搭載的全是燕軍的士兵。
有的船隻搭載的是步兵,有的船搭載卻是戰馬,還有的船既有士兵,也有戰馬。
各式各樣的船帆紛紛升起,燕軍的“燕”字大旗也隨風飄揚。
一切準備就緒,要渡江了。
“鄭忽悠,陳都督來了!”
在船上轉了一圈,施若綺又迴到船頭甲板。
她身旁還多了一個人,正是鄭海的老相識——水師統領陳瑄。
迴頭看到陳瑄,鄭海有些好奇,問道:“陳都督,你不是要指揮水師嗎?怎麽跑到我這船上來了?”
“鄭海,你比我更懂水戰,我怎麽能越俎代庖呢?”陳瑄向鄭海抱拳行禮,恭敬道,“在下,懇請鄭指揮親自指揮水師……”
“燕王說了,水師由你指揮,便由你指揮。你不必推辭!”鄭海直接打斷了陳瑄的話,沒有接過水師的指揮權。
曾經在江浙一帶剿海盜時,陳瑄見識過鄭海指揮水師作戰的本事,知道鄭海的水戰指揮能力遠強於他。
就算是燕王朱棣將水師的指揮權交給他,他也不敢托大,謙虛地上船向鄭海請教。
鄭海沒有答應陳瑄的請教,讓陳瑄繼續指揮水師,隻是答應會從旁協助。
沒能說動鄭海,陳瑄也不肯下船了。最後,他決定就在鄭海的船上指揮水師。
咚咚咚,咚咚咚!
遠帆揚,戰鼓起,旌旗遮天蔽日,上百隻大大小小的木船揚帆起航。
江麵上,渡江船隊浩浩蕩蕩。
鄭海不禁想起幾句豪邁的詩: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
同樣是長江,同樣是豪情萬丈,不同的隻是時代!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渡過長江,就越過了最後一道屏障,這蒼茫的大明天下,即將要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天下,誰來做主?
自然是燕王,是朱棣,是文皇帝,是永樂皇帝,是明成祖!
而這個天翻地覆的過程就在當前,就在鄭海的麵前。
是他鄭海幫助朱棣過江,是他幫助朱棣打下這大明的天下!
鄭海的心情,猶如浩蕩的長江,洶湧澎湃!
突然。
長江江麵上,又出現了一支船隊!
這支船隊的船隻更為高大,是下窄上闊,首尾上翹的福船。
這是福建一帶製造的海船,二根桅杆,三層船艙,可以搭載很多人。
“鄭海,那是盛庸調來的海船,我們該怎麽辦?”陳瑄第一時間向鄭海詢問對策。
鄭海並沒有急著迴複陳瑄,而是認真地觀察著對麵的那支船隊。
查看了一番,他發現盛庸的這些福船並沒有搭載火炮,至少沒有大型的火銃。
“沒事。”鄭海淡淡的說了一句。
陳瑄微微驚訝,連忙問道:“要是盛庸打過了怎麽辦?要不要,我下令水師先頂上去?”
“沒事,等他們靠近再說。”鄭海依舊是一臉平靜,“你下令吧,讓所有船隻繼續前進,以最快的速度駛向對岸。”
咽了咽口水,陳瑄張了張嘴,欲言又止,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
他按照鄭海的吩咐,給身旁的傳令兵下達指令。
傳令兵通過旗語和號角等方式傳遞命令,燕軍的所有船隻全速前進,並沒有理會盛庸的海船巨艦。
陳瑄的江防水師竟然沒有上前邀戰,這令海船上的盛庸感到有些詫異。
“燕軍這是要搞什麽鬼?為何他們的水師還不見動靜?”盛庸詢問身邊的參將。
參將無奈地搖搖頭:“大將軍,燕賊狡詐,隻怕是有什麽陰謀。”
盛庸沉著道:“不管他們有什麽陰謀,我們的海船都比他們的船更強大!傳令各艦,壓上去,狠狠打!”
盛庸的船隊直接向前衝,逼近燕軍的船隊。
兩支船隊越來越近,而鄭海所在的山海盟戰船衝在燕軍船隊的最前麵。
突然,鄭海下令調轉船頭,船身橫過來,與盛庸船隊的前進方向垂直。
哢哢哢,船隻的側麵打開五六個小門窗,伸出一排鑄銅大將軍火銃。
“瞄準衝在最前麵的戰船。”鄭海衝著一根竹筒喊了一聲。
盛庸的船越來越近,已經進入鄭海的炮聲範圍。
鄭海衝著竹筒,再次大聲喊道:“點火!”
轟隆!
轟隆!
轟隆隆!
……
一陣陣炮聲震耳欲聾。
站在甲板上,陳瑄看著鄭海,目瞪口呆。
“這,這……你這小船,竟裝了大將軍炮!”
陳瑄很驚訝!
以前剿海盜,他們聽從鄭海的建議在福船上架了大將軍炮,效果不錯,隻是會使炮的人太少了。
要不是有鄭海指揮,那些大將軍炮根本打不中海盜的小船……
可現在,鄭海根本沒有親自指揮士兵操炮!
呆呆望著對麵,陳瑄長大了嘴巴,滿臉的驚訝。
一艘巨大的福船上層船艙破了幾個洞,滾滾黑煙升騰而起,隱隱有火光冒出,
滿臉驚訝的不僅僅是陳瑄,還有朱棣與燕軍的將士,最震驚的是盛庸軍船隊上的一眾將士。
轟隆!
又是一個開花彈,在福船上炸開。
那艘著火的福船千瘡百孔,燃起熊熊大火。
船上士兵鬼哭狼嚎,慘不忍睹……
見形勢不妙,盛庸軍的船隊直接掉頭,躲開,盛庸根本指揮不動。
長江江麵上,長達兩百裏的封鎖線就這樣瓦解了。
損失了兩三艘福船後,盛庸隻好下令士兵們撤迴岸上,重新列陣,組織地麵防禦。
燕軍的船隊一靠岸,朱棣就命令數百精騎兵衝擊盛庸的步兵方陣,一舉擊潰了盛庸的防禦。
六月三日,燕軍渡過長江。
六月六日,鎮江守將童俊投降燕王。
收到燕軍渡過長江的消息,皇帝朱允炆連忙召方孝孺入宮。
“先生,朕該怎麽辦?”
【注】
《明史.恭閔帝》:“乙卯,燕軍渡江,盛庸戰於高資港,敗績。戊午,鎮江守將童俊叛降燕。”
“我是為他好!”鄭海嘿嘿笑著。
“你就是個大忽悠,大騙子!”
“我忽悠?我可沒騙他……”
“盒裏藏的明明是一張弓弩,你卻說是什麽炸藥,這還不算忽悠?”施若綺有些忍俊不禁。
雖然依舊是一身男兒裝,可她眼裏,全是小女子的嬌媚。
拽著鄭海的手臂,她笑嗬嗬笑著。
扭頭,她看向岸邊的另一艘船,水師統領陳瑄就在那艘船上。
陳瑄帶領朝廷的江防水師歸附燕王,這可樂壞了燕王朱棣。
昨天,燕王舉行隆重的儀式,一方麵是慶祝陳瑄與水師歸附,另一方麵是祭拜江神,祈禱渡江順利。
站在船甲板上,順著施若綺的眼神,鄭海看向一旁的水師戰船。
陳瑄正在指揮水兵們升起戰船的風帆,為即將到來的渡江作戰,做最後的準備。
朝廷的江防水師戰船是淺底的三桅杆樓船。
樓船的上層建築有三層木樓,樓層中間開有用於射箭的箭孔與小窗,最頂層的平台也可以供弓箭手射箭使用。
不過,鄭海沒有與燕王等人一同乘坐水師的戰船,而是與施若綺同乘山海盟的船。
這艘船是山海盟改造的戰船,外觀是商船,可艙內秘密配製著十門銅火銃。
鄭海扭頭看向施若綺:“不知道船上的弟兄有沒有做好準備?你這個二當家,怎麽不去檢查一下?”
施若綺自信道:“放心,不用催促,兄弟們早就準備好了!”
“據我收到的情報,盛庸將江浙一帶的海船調到高資港了,”鄭海盯著施若綺,很認真道,“等下渡江,可能要打一仗,可不能掉以輕心。”
“哦,那好吧!我這就再去檢查一下。”施若綺悻悻地走開。
四處望了望,鄭海發現,集聚在瓜洲沿岸的燕軍士兵都開始登船了。
長江北岸,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船隻,搭載的全是燕軍的士兵。
有的船隻搭載的是步兵,有的船搭載卻是戰馬,還有的船既有士兵,也有戰馬。
各式各樣的船帆紛紛升起,燕軍的“燕”字大旗也隨風飄揚。
一切準備就緒,要渡江了。
“鄭忽悠,陳都督來了!”
在船上轉了一圈,施若綺又迴到船頭甲板。
她身旁還多了一個人,正是鄭海的老相識——水師統領陳瑄。
迴頭看到陳瑄,鄭海有些好奇,問道:“陳都督,你不是要指揮水師嗎?怎麽跑到我這船上來了?”
“鄭海,你比我更懂水戰,我怎麽能越俎代庖呢?”陳瑄向鄭海抱拳行禮,恭敬道,“在下,懇請鄭指揮親自指揮水師……”
“燕王說了,水師由你指揮,便由你指揮。你不必推辭!”鄭海直接打斷了陳瑄的話,沒有接過水師的指揮權。
曾經在江浙一帶剿海盜時,陳瑄見識過鄭海指揮水師作戰的本事,知道鄭海的水戰指揮能力遠強於他。
就算是燕王朱棣將水師的指揮權交給他,他也不敢托大,謙虛地上船向鄭海請教。
鄭海沒有答應陳瑄的請教,讓陳瑄繼續指揮水師,隻是答應會從旁協助。
沒能說動鄭海,陳瑄也不肯下船了。最後,他決定就在鄭海的船上指揮水師。
咚咚咚,咚咚咚!
遠帆揚,戰鼓起,旌旗遮天蔽日,上百隻大大小小的木船揚帆起航。
江麵上,渡江船隊浩浩蕩蕩。
鄭海不禁想起幾句豪邁的詩: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
同樣是長江,同樣是豪情萬丈,不同的隻是時代!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渡過長江,就越過了最後一道屏障,這蒼茫的大明天下,即將要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天下,誰來做主?
自然是燕王,是朱棣,是文皇帝,是永樂皇帝,是明成祖!
而這個天翻地覆的過程就在當前,就在鄭海的麵前。
是他鄭海幫助朱棣過江,是他幫助朱棣打下這大明的天下!
鄭海的心情,猶如浩蕩的長江,洶湧澎湃!
突然。
長江江麵上,又出現了一支船隊!
這支船隊的船隻更為高大,是下窄上闊,首尾上翹的福船。
這是福建一帶製造的海船,二根桅杆,三層船艙,可以搭載很多人。
“鄭海,那是盛庸調來的海船,我們該怎麽辦?”陳瑄第一時間向鄭海詢問對策。
鄭海並沒有急著迴複陳瑄,而是認真地觀察著對麵的那支船隊。
查看了一番,他發現盛庸的這些福船並沒有搭載火炮,至少沒有大型的火銃。
“沒事。”鄭海淡淡的說了一句。
陳瑄微微驚訝,連忙問道:“要是盛庸打過了怎麽辦?要不要,我下令水師先頂上去?”
“沒事,等他們靠近再說。”鄭海依舊是一臉平靜,“你下令吧,讓所有船隻繼續前進,以最快的速度駛向對岸。”
咽了咽口水,陳瑄張了張嘴,欲言又止,最終還是沒有說出來。
他按照鄭海的吩咐,給身旁的傳令兵下達指令。
傳令兵通過旗語和號角等方式傳遞命令,燕軍的所有船隻全速前進,並沒有理會盛庸的海船巨艦。
陳瑄的江防水師竟然沒有上前邀戰,這令海船上的盛庸感到有些詫異。
“燕軍這是要搞什麽鬼?為何他們的水師還不見動靜?”盛庸詢問身邊的參將。
參將無奈地搖搖頭:“大將軍,燕賊狡詐,隻怕是有什麽陰謀。”
盛庸沉著道:“不管他們有什麽陰謀,我們的海船都比他們的船更強大!傳令各艦,壓上去,狠狠打!”
盛庸的船隊直接向前衝,逼近燕軍的船隊。
兩支船隊越來越近,而鄭海所在的山海盟戰船衝在燕軍船隊的最前麵。
突然,鄭海下令調轉船頭,船身橫過來,與盛庸船隊的前進方向垂直。
哢哢哢,船隻的側麵打開五六個小門窗,伸出一排鑄銅大將軍火銃。
“瞄準衝在最前麵的戰船。”鄭海衝著一根竹筒喊了一聲。
盛庸的船越來越近,已經進入鄭海的炮聲範圍。
鄭海衝著竹筒,再次大聲喊道:“點火!”
轟隆!
轟隆!
轟隆隆!
……
一陣陣炮聲震耳欲聾。
站在甲板上,陳瑄看著鄭海,目瞪口呆。
“這,這……你這小船,竟裝了大將軍炮!”
陳瑄很驚訝!
以前剿海盜,他們聽從鄭海的建議在福船上架了大將軍炮,效果不錯,隻是會使炮的人太少了。
要不是有鄭海指揮,那些大將軍炮根本打不中海盜的小船……
可現在,鄭海根本沒有親自指揮士兵操炮!
呆呆望著對麵,陳瑄長大了嘴巴,滿臉的驚訝。
一艘巨大的福船上層船艙破了幾個洞,滾滾黑煙升騰而起,隱隱有火光冒出,
滿臉驚訝的不僅僅是陳瑄,還有朱棣與燕軍的將士,最震驚的是盛庸軍船隊上的一眾將士。
轟隆!
又是一個開花彈,在福船上炸開。
那艘著火的福船千瘡百孔,燃起熊熊大火。
船上士兵鬼哭狼嚎,慘不忍睹……
見形勢不妙,盛庸軍的船隊直接掉頭,躲開,盛庸根本指揮不動。
長江江麵上,長達兩百裏的封鎖線就這樣瓦解了。
損失了兩三艘福船後,盛庸隻好下令士兵們撤迴岸上,重新列陣,組織地麵防禦。
燕軍的船隊一靠岸,朱棣就命令數百精騎兵衝擊盛庸的步兵方陣,一舉擊潰了盛庸的防禦。
六月三日,燕軍渡過長江。
六月六日,鎮江守將童俊投降燕王。
收到燕軍渡過長江的消息,皇帝朱允炆連忙召方孝孺入宮。
“先生,朕該怎麽辦?”
【注】
《明史.恭閔帝》:“乙卯,燕軍渡江,盛庸戰於高資港,敗績。戊午,鎮江守將童俊叛降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