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咚咚咚!
濟南城外,戰鼓如雷。
燕王朱棣的攻城部隊已經集結完畢。
連夜打造的登城雲梯“呂公車”擺放在步兵方陣前,總共是十幾架,一字排開。
步兵方陣中,新造的投石車數量不多,僅有五台。
步兵方陣前麵是燕軍的精騎兵,三千黑甲鐵騎個個精神抖擻。
黑甲鐵騎是燕軍的尖刀,是長槍,屢屢衝鋒在前,洞穿李景隆大軍的防禦。
然而,騎兵的優勢在於野戰,城市攻堅戰並不是騎兵擅長的活計。
望著高高的濟南城牆,朵顏三衛騎兵的領兵將軍王騏微微皺了皺眉。
這麽威武雄壯的城牆,他隻在北平見過一次。
十幾米的城牆是騎兵無法逾越的障礙,這一次朵顏三衛的騎兵也隻能充當攻城步兵的輔助。
“兒郎們,隨我衝鋒!”
王騏一聲令下,黑甲洪流滾滾向前。
轟隆隆,轟隆隆。
三千鐵騎奮力向前,馬蹄踩踏著地麵,大地像鼓麵一樣震動,塵煙滾滾。
“盛將軍,燕軍攻城了,敵人人數眾多,我們該怎麽辦?”
城牆上,一名小兵被燕軍鐵騎聲勢嚇到了,小聲詢問一旁的都指揮使盛庸。
“哼!燕軍騎兵再厲害又有什麽用?我們城高牆厚,他們的騎兵一點用處都沒有。”盛庸冷冷地看著城下的燕軍騎兵,一臉自信。
看到主將這般自信,旁邊的士兵們漸漸穩住了情緒。
盛庸吩咐道:“不用理會這些騎兵,告訴大家,躲在牆垛後,別被他們的箭矢射中即可。”
城牆下,燕軍鐵騎由遠而近,在距離城牆大約七八十丈的地方射出來羽箭。
箭矢如飛蝗,密密麻麻飛向城牆上。
叮,叮,叮!
箭矢射在城牆的青磚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卻聽不到一聲慘叫。
燕軍騎兵的一輪騎射竟然全部撲了空,竟沒有傷到一名守城的士兵。
箭矢掉落在城牆上,偶爾有一些羽箭飛入城中,但依舊沒有遭受任何損失。
一陣騎射之後,燕軍的騎兵拐了個彎,遠離城牆而去。
燕軍的步兵手持盾牌,推著呂公車緩緩前行,逐步逼近城牆。
“將軍英明,燕軍騎兵也不過如此!”盛庸身旁的小兵一臉興奮。
城牆上,將士們低迷的情緒一掃而空。
盛庸身穿戰甲,對城牆上的將士大聲道:“兄弟們,燕賊曆來以野戰聞名,並不擅長攻城。隻要我們同心協力,賊人必定大敗而歸!”
燕軍步兵逐漸靠近城牆,呂公車也退到城牆下。
“弓箭手準備!”
“放!”
盛庸一聲令下,無數羽箭從城牆上、箭樓上射下。
羽箭密密麻麻,城牆下哀嚎聲不斷傳來。
等到燕軍步兵抵達城牆下,盛庸再次下達命令:“滾木,放!”
“啊——!”
“哎喲!”
城牆下又是一陣哀嚎!
按照盛庸的指揮指令,城牆上的士兵們有條不紊地進行城防作戰。
燕軍的登城呂公車抵近城牆,車上的木梯子徐徐伸向城牆。
城牆上,士兵來稟告:“將軍,不好了,燕賊要登上城牆了。”
就在這時,鐵鉉帶著一幫壯漢登上城牆,他們抬著幾個大木桶。
鐵鉉衝著盛庸喊道:“盛指揮,我們來了。”
“鐵大人,你們來的正好,就等你們了!”盛庸一臉興奮。
“看我們的!”鐵鉉應了一聲,隨即對身後的一群壯漢喊道:“猛火油準備,瞄準呂公車,投擲!”
啪、啪、啪!
一個個裝著猛火油的酒罐,砸在木製的呂公車上。
“放火箭!”
一輛輛呂公車瞬間被點燃,直接化成一團大火,火光衝天。
遠遠看著燃燒的呂公車,張玉對燕王朱棣道:“殿下,攻城受阻,我軍士兵沒法登上城頭。請殿下暫時讓士兵們後撤吧!”
“不行!若是不給濟南守軍一些壓力,本王如何逼他們投降?”
朱棣臉上有些怒色,下令道:“使用投石車,將城牆砸毀!本王就不信了,沒了城牆的保護,他們還如何抵擋我的鐵騎!”
五輛投石車裝上石頭,向城牆拋擲石塊。
咚!
咚!
咚!
投石車拋射的石塊砸中城牆,騎在馬背上的朱棣卻傻眼了。
兩個壯漢合力才能抬起的巨石砸在城牆上,像雞蛋砸石頭一樣碎裂,卻隻在城牆上留下一個小白點!
城牆幾乎完好無損,隻有兩塊巨石砸中女牆,砸塌了兩小段女牆。
“這,這,這濟南城的城牆為何如此堅硬?”朱棣有些不敢置信。
張玉迴答道:“殿下,這是洪武初年先帝下令督造的磚石牆,其厚實程度與北平相比,隻怕有過之而無不及也。”
朱棣微微皺眉,望著高高地濟南城牆,沉默不語。
攻城的呂公車被焚燒,投石車又無法對城牆造成嚴重破壞,燕軍中僅有的幾門大炮還沒有運到……
朱棣最終不得不下令停止進攻,繼續包圍濟南城,重新建造新的呂公車。
白天攻打濟南的戰鬥斷斷續續,燕軍一直打到了晚上,卻依舊沒有攻上濟南的城頭。
燕軍對濟南守軍造成的損傷極小,而燕軍自身卻傷亡上千人。
燕軍攻城的行動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到天黑才停了下來。
“你們告訴本王,守衛濟南的守將是誰?”
大帳中,燕王朱棣拍著桌子,一臉怒氣。
自北平起兵以來,這是朱棣打過的最窩囊、最失敗的一場仗。
打耿炳文、打李景隆,朱棣從來都是以少勝多,屢戰屢勝。
可這迴他明明是兵力占優,士氣正盛,卻打了敗仗。
“本王就不信了,僅僅鐵鉉一個文官如何能守住濟南的?誰能告訴本王,這負責守城的是哪一個將領?”朱棣詢問營帳中的諸位將領。
燕軍諸位將領無人應答,張玉、朱能、丘福等人紛紛搖頭。
“殿下,飛龍衛有消息了。”馬和從大帳外走進來,“稟殿下,負責守城的將領名叫盛庸,是濟南府的一位都指揮使。”
“盛庸?”朱棣小眼睛微微眯起來,又掃向帳中的諸位將領,“你們誰了解這個盛庸?”
張玉搖搖頭,朱能沉默不語,丘福也低下了頭。
大帳中的諸位將領麵麵相覷,竟無人知道盛庸的身世與過往戰績。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朱棣向來喜歡研究對手,根據對手的情況製定相應的對策與戰術。
但對於盛庸這個對手,朱棣兩眼一抹黑,對盛庸幾乎一無所知。
燕軍諸位將領同樣如此,這倒不能怪他們不主動了解對手。
主要是因為盛庸在濟南之戰之前一直不顯山不露水,換句話就是,盛庸原來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
自從靖難之役開始,盛庸就跟著耿斌文北伐,後來又隸屬於李景隆,但一直沒有任何突出的戰績。
直到濟南之戰,盛庸的軍事才華才開始顯現。
朱棣掃了諸將一眼,輕聲歎了一口氣:“要是鄭海在這裏就好了,他一定有辦法弄清盛庸的情況。”
“馬和,飛龍衛有沒有鄭海的消息?”朱棣看向馬和。
馬和抱拳迴答道:“稟殿下,至今仍沒收到任何與鄭海有關的消息。”
朱棣再次歎了一口氣。
忽然,一名士兵衝進來:“報——燕王,不好了,敵人襲營……”
“什麽?!”朱棣大驚,隨即,大怒道:“諸將隨本王一起,迎敵!本王倒要看一看,這盛庸到底有何本事!”
濟南城外,戰鼓如雷。
燕王朱棣的攻城部隊已經集結完畢。
連夜打造的登城雲梯“呂公車”擺放在步兵方陣前,總共是十幾架,一字排開。
步兵方陣中,新造的投石車數量不多,僅有五台。
步兵方陣前麵是燕軍的精騎兵,三千黑甲鐵騎個個精神抖擻。
黑甲鐵騎是燕軍的尖刀,是長槍,屢屢衝鋒在前,洞穿李景隆大軍的防禦。
然而,騎兵的優勢在於野戰,城市攻堅戰並不是騎兵擅長的活計。
望著高高的濟南城牆,朵顏三衛騎兵的領兵將軍王騏微微皺了皺眉。
這麽威武雄壯的城牆,他隻在北平見過一次。
十幾米的城牆是騎兵無法逾越的障礙,這一次朵顏三衛的騎兵也隻能充當攻城步兵的輔助。
“兒郎們,隨我衝鋒!”
王騏一聲令下,黑甲洪流滾滾向前。
轟隆隆,轟隆隆。
三千鐵騎奮力向前,馬蹄踩踏著地麵,大地像鼓麵一樣震動,塵煙滾滾。
“盛將軍,燕軍攻城了,敵人人數眾多,我們該怎麽辦?”
城牆上,一名小兵被燕軍鐵騎聲勢嚇到了,小聲詢問一旁的都指揮使盛庸。
“哼!燕軍騎兵再厲害又有什麽用?我們城高牆厚,他們的騎兵一點用處都沒有。”盛庸冷冷地看著城下的燕軍騎兵,一臉自信。
看到主將這般自信,旁邊的士兵們漸漸穩住了情緒。
盛庸吩咐道:“不用理會這些騎兵,告訴大家,躲在牆垛後,別被他們的箭矢射中即可。”
城牆下,燕軍鐵騎由遠而近,在距離城牆大約七八十丈的地方射出來羽箭。
箭矢如飛蝗,密密麻麻飛向城牆上。
叮,叮,叮!
箭矢射在城牆的青磚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卻聽不到一聲慘叫。
燕軍騎兵的一輪騎射竟然全部撲了空,竟沒有傷到一名守城的士兵。
箭矢掉落在城牆上,偶爾有一些羽箭飛入城中,但依舊沒有遭受任何損失。
一陣騎射之後,燕軍的騎兵拐了個彎,遠離城牆而去。
燕軍的步兵手持盾牌,推著呂公車緩緩前行,逐步逼近城牆。
“將軍英明,燕軍騎兵也不過如此!”盛庸身旁的小兵一臉興奮。
城牆上,將士們低迷的情緒一掃而空。
盛庸身穿戰甲,對城牆上的將士大聲道:“兄弟們,燕賊曆來以野戰聞名,並不擅長攻城。隻要我們同心協力,賊人必定大敗而歸!”
燕軍步兵逐漸靠近城牆,呂公車也退到城牆下。
“弓箭手準備!”
“放!”
盛庸一聲令下,無數羽箭從城牆上、箭樓上射下。
羽箭密密麻麻,城牆下哀嚎聲不斷傳來。
等到燕軍步兵抵達城牆下,盛庸再次下達命令:“滾木,放!”
“啊——!”
“哎喲!”
城牆下又是一陣哀嚎!
按照盛庸的指揮指令,城牆上的士兵們有條不紊地進行城防作戰。
燕軍的登城呂公車抵近城牆,車上的木梯子徐徐伸向城牆。
城牆上,士兵來稟告:“將軍,不好了,燕賊要登上城牆了。”
就在這時,鐵鉉帶著一幫壯漢登上城牆,他們抬著幾個大木桶。
鐵鉉衝著盛庸喊道:“盛指揮,我們來了。”
“鐵大人,你們來的正好,就等你們了!”盛庸一臉興奮。
“看我們的!”鐵鉉應了一聲,隨即對身後的一群壯漢喊道:“猛火油準備,瞄準呂公車,投擲!”
啪、啪、啪!
一個個裝著猛火油的酒罐,砸在木製的呂公車上。
“放火箭!”
一輛輛呂公車瞬間被點燃,直接化成一團大火,火光衝天。
遠遠看著燃燒的呂公車,張玉對燕王朱棣道:“殿下,攻城受阻,我軍士兵沒法登上城頭。請殿下暫時讓士兵們後撤吧!”
“不行!若是不給濟南守軍一些壓力,本王如何逼他們投降?”
朱棣臉上有些怒色,下令道:“使用投石車,將城牆砸毀!本王就不信了,沒了城牆的保護,他們還如何抵擋我的鐵騎!”
五輛投石車裝上石頭,向城牆拋擲石塊。
咚!
咚!
咚!
投石車拋射的石塊砸中城牆,騎在馬背上的朱棣卻傻眼了。
兩個壯漢合力才能抬起的巨石砸在城牆上,像雞蛋砸石頭一樣碎裂,卻隻在城牆上留下一個小白點!
城牆幾乎完好無損,隻有兩塊巨石砸中女牆,砸塌了兩小段女牆。
“這,這,這濟南城的城牆為何如此堅硬?”朱棣有些不敢置信。
張玉迴答道:“殿下,這是洪武初年先帝下令督造的磚石牆,其厚實程度與北平相比,隻怕有過之而無不及也。”
朱棣微微皺眉,望著高高地濟南城牆,沉默不語。
攻城的呂公車被焚燒,投石車又無法對城牆造成嚴重破壞,燕軍中僅有的幾門大炮還沒有運到……
朱棣最終不得不下令停止進攻,繼續包圍濟南城,重新建造新的呂公車。
白天攻打濟南的戰鬥斷斷續續,燕軍一直打到了晚上,卻依舊沒有攻上濟南的城頭。
燕軍對濟南守軍造成的損傷極小,而燕軍自身卻傷亡上千人。
燕軍攻城的行動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到天黑才停了下來。
“你們告訴本王,守衛濟南的守將是誰?”
大帳中,燕王朱棣拍著桌子,一臉怒氣。
自北平起兵以來,這是朱棣打過的最窩囊、最失敗的一場仗。
打耿炳文、打李景隆,朱棣從來都是以少勝多,屢戰屢勝。
可這迴他明明是兵力占優,士氣正盛,卻打了敗仗。
“本王就不信了,僅僅鐵鉉一個文官如何能守住濟南的?誰能告訴本王,這負責守城的是哪一個將領?”朱棣詢問營帳中的諸位將領。
燕軍諸位將領無人應答,張玉、朱能、丘福等人紛紛搖頭。
“殿下,飛龍衛有消息了。”馬和從大帳外走進來,“稟殿下,負責守城的將領名叫盛庸,是濟南府的一位都指揮使。”
“盛庸?”朱棣小眼睛微微眯起來,又掃向帳中的諸位將領,“你們誰了解這個盛庸?”
張玉搖搖頭,朱能沉默不語,丘福也低下了頭。
大帳中的諸位將領麵麵相覷,竟無人知道盛庸的身世與過往戰績。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朱棣向來喜歡研究對手,根據對手的情況製定相應的對策與戰術。
但對於盛庸這個對手,朱棣兩眼一抹黑,對盛庸幾乎一無所知。
燕軍諸位將領同樣如此,這倒不能怪他們不主動了解對手。
主要是因為盛庸在濟南之戰之前一直不顯山不露水,換句話就是,盛庸原來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
自從靖難之役開始,盛庸就跟著耿斌文北伐,後來又隸屬於李景隆,但一直沒有任何突出的戰績。
直到濟南之戰,盛庸的軍事才華才開始顯現。
朱棣掃了諸將一眼,輕聲歎了一口氣:“要是鄭海在這裏就好了,他一定有辦法弄清盛庸的情況。”
“馬和,飛龍衛有沒有鄭海的消息?”朱棣看向馬和。
馬和抱拳迴答道:“稟殿下,至今仍沒收到任何與鄭海有關的消息。”
朱棣再次歎了一口氣。
忽然,一名士兵衝進來:“報——燕王,不好了,敵人襲營……”
“什麽?!”朱棣大驚,隨即,大怒道:“諸將隨本王一起,迎敵!本王倒要看一看,這盛庸到底有何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