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二年(1400年),陰曆四月二十日,朱棣率領燕軍西渡拒馬河,在蘇家橋駐營 。
此時,李景隆率領大軍與吳傑、郭英、平安等人在白溝河南岸集結。
李景隆等人的兵力達到了六十萬兵馬,號稱百萬大軍。
燕王朱棣去了一趟大寧,好不容易從大寧拉迴數萬兵馬。
燕軍又俘虜李景隆的一部分南方軍隊,還發動了北平府的廣大人民,可總兵力也僅僅是二十萬多一點。
二十萬打六十萬,這總兵力上的差距依舊很明顯。
上一次與李景隆交手,是十萬打五十萬,一比五。如今的兵力對比是一比三,看似縮小了兵力上的差距,但燕軍上下依舊是憂心忡忡,壓力山大。
鄭海知道,為了鼓舞士氣,安定人心,朱棣必將召集將領們,召開戰前動員大會。
果不其然。
大軍剛剛在紮好營帳,燕王朱棣就召集諸位將領到主帳中開會了。
朱棣對眾人道:“李九江誌大而無謀,自專而忌眾,郭英老邁退縮,平安剛愎自用, 胡觀驕縱不知,吳傑怯懦而無斷。
他們這幾個都是草包,沒有什麽本事,依仗的隻不過是人多勢眾而已。”
張玉與朱棣打配合道:“殿下英明,他們急急忙忙地湊在一起,起不到多大作用,必定不是我軍的對手。”
鄭海會心一笑,諸位將領默默點頭。
如果不是朱棣帶兵,換個主將,或許,將領們誰都不會相信這番鬼話。
但這演講人是朱棣,那就不一樣了。朱棣不光會吹,還很會打仗。
眾將領都相信朱棣,畢竟朱棣時常能創造奇跡,幾乎戰無不勝。
朱棣繼續給諸位將領分析:“兵力眾多,有兵力眾多的缺陷,那就是容易生亂。一旦出現混亂的場麵,則左右難以唿應,前後不容易相互救援。
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的將帥不一,軍令不明,指揮不靈,紀律鬆弛不嚴明。這樣的軍隊,兵力再多也沒有戰力。”
與諸將一起點頭,鄭海主動站出來,對朱棣道:“殿下說得沒錯,就跟鄭村壩之戰一樣。敵人人數比我軍多,但一樣被我軍擊潰。”
朱棣笑著點點頭,讚許道:“鄭海說得好!上一次鄭村壩之戰,敵人兵力也是數倍於我軍,然而,我軍依舊一舉打敗了他們!”
朱能爽快道:“我等都相信,殿下帶領我們一定能再次打敗李九江小兒!”
“沒錯!隻要殿下一聲令下,我等定奮勇殺敵,賊眾再多,那也不過是前來送死而已。”譚淵一臉絡腮胡,豪氣衝天。
見諸位將領像打了雞血一樣,朱棣很滿意。
他總結道:“隻要大家聽從本王的指揮,秣馬厲兵,我軍定能橫掃千軍,再次打敗李九江。”
晚上,下起了大雨,雨點打在帳篷上,嘩啦啦作響。
雷聲轟隆隆,震耳欲聾。
一道道閃電劃破黑夜,照亮了夜空。
閃電的光亮映照在長槍的紅纓上,就像著了火一般。
轟隆!
雷聲霹靂,震得金石鐵器錚錚作響,弓弦都發出嗡嗡地共鳴聲。
更令人崩潰的是,燕軍大營被雨水漫灌了。
到處都是積水,營帳旁的排水渠根本排不出去。
拒馬河是白溝河的支流,是匯水的平坦地形,上遊降雨會導致河流迅速漲水,因此有“拒馬”之名。
燕軍駐紮的營地很快就成了一片水鄉澤國,遍地積水,無處立腳。
天上下著大雨,外麵還打著響雷,燕軍沒法進行轉移,隻能在營帳裏苦苦支撐著。
鄭海蹚著水,走進朱棣的大帳。
一進大帳,鄭海就看到燕王朱棣同樣狼狽不堪。
雨水湧進了大帳,沒過了床榻,朱棣在床榻上放了一張桌子,桌子上又放了一張椅子。
朱棣坐在椅子上,看著營帳中漫過床榻的黃色泥水,一臉無奈。
“鄭海,軍中情況如何?”朱棣一臉焦急地詢問鄭海。
鄭海紮起甲胄的下擺,挽起褲腳,蹚水走到朱棣床榻前:“殿下,請放心!臣與諸位將軍一起巡查了一遍。軍中一切都還好,就是大家沒法躺著睡覺了。”
到處都是水,天上又是下雨,又是打雷的,誰不害怕呢?
可這下著雨,士兵們也不知道要往哪裏跑,見到將軍們冒雨趕來安撫他們,他們就忍住了。
連將軍們都能忍,士兵們又有什麽不能忍的呢?
鄭海也做了一個椅子架在床上,坐在朱棣旁邊,就一直坐著,眯著,過了一個雨夜。
第二天清晨,雨停了,水也退了。
燕軍營地一片狼藉,眾人紛紛清理營帳,收拾物資。
還沒打仗就遇到了大雨,遭受了水淹,這很大程度上打擊了燕軍的士氣。
出師不利啊!
雖然眾人嘴上不說,但心裏都覺得很不是滋味。
為了恢複和提升燕軍的士氣,朱棣使用了常用套路,那就是祭祀天地,禱告神明。
祭祀天地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擺個豬頭,燒幾把香,像模像樣地拜一拜天地,祈禱一下。
“殿下,你看!那旗杆上有一隻五彩錦雞。”眼尖的鄭海將自己的發現告訴朱棣等人。
張玉一臉興奮地說道:“殿下,是神爵,上天接收到了殿下的禱告。”
鄭海一臉懵圈:我去!這不就是一隻錦雞,在你們眼裏怎麽就成了神靈的使者了?
神爵,在古代是指瑞鳥,祥瑞。
古代將少見的稀罕的動物視為祥瑞,是上天的啟示,代表著吉祥與好運。
朱棣微微一笑,捏著香,對著香案上的一個豬頭拜了拜。
上完香,旗杆上的五彩錦雞正好展翅飛走,飛向西北方。
目送錦雞飛走,朱棣點點頭:“這神靈告訴我,那個方向就是我軍前進的方向,此次戰役我軍必勝!”
張玉對著眾將士大聲道:“殿下得到上天庇佑,又得神鳥啟示,此役我軍必勝!”
眾將大聲附和:“我軍必勝!”
“我軍必勝!”
“我軍必勝!”眾將士山唿,頓時士氣高漲。
鄭海偷偷一笑,看著朱棣的背影,暗道:朱棣果然是因勢利導,操控人心的高手!
何謂科學?能夠用科學理論解釋係統地客觀現象的就是科學。
何為迷信?科學無法解釋,同時,人們以一套想當然的主觀臆斷來解釋,並深信不疑,這就是迷信。
迷信不好,但在古代利用迷信來蠱惑人心或凝集人心的例子,卻比比皆是。
為了迷惑對岸的李景隆斥候,朱棣下令數百騎兵在馬上朝對岸發射火銃,做出要在此渡河的態勢。
鄭海隨朱棣率領大軍,朝著神鳥飛離的方向行進,向白溝河西北方的上遊前進。
四月二十四日,朱棣令大軍在白溝河上遊渡河。
“報——”一名騎兵拍馬來報,“稟殿下,對麵河岸發現伏兵。”
諸位將領臉色一黑,心中都在嘀咕:今日真是諸事不順。
鄭海率先問道:“是否知道,對方主將是誰?”
騎兵迴答:“稟將軍,敵人主將為平安都督。”
“哈哈哈!”
朱棣哈哈大笑,十分不屑地說道:“原來是平安這小子,他是本王的部下,以前經常跟本王出兵塞北。他熟悉本王的用兵之法,因為才敢出任前鋒。”
“用兵之法,在於靈活多變,是神秘莫測的。”朱棣一臉自信地對諸位將領道,“今天本王就打敗他,讓他害怕,不敢再生出任何念頭。”
眾人見朱棣如此自信,這才稍稍放心。
鄭海心中卻暗道不好。
平安(?-1409年),小字保兒,明太祖朱元璋的養子,早年跟著朱棣與北元打了不少打仗,是一名悍將。
朱棣看似輕鬆,其實是為了安慰眾人,穩定軍心。
鄭海知道,朱棣對對手表現得越輕蔑,說明對手越危險。
輕輕歎了一口氣,鄭海暗道:“這第一場仗,不好打啊!”
此時,李景隆率領大軍與吳傑、郭英、平安等人在白溝河南岸集結。
李景隆等人的兵力達到了六十萬兵馬,號稱百萬大軍。
燕王朱棣去了一趟大寧,好不容易從大寧拉迴數萬兵馬。
燕軍又俘虜李景隆的一部分南方軍隊,還發動了北平府的廣大人民,可總兵力也僅僅是二十萬多一點。
二十萬打六十萬,這總兵力上的差距依舊很明顯。
上一次與李景隆交手,是十萬打五十萬,一比五。如今的兵力對比是一比三,看似縮小了兵力上的差距,但燕軍上下依舊是憂心忡忡,壓力山大。
鄭海知道,為了鼓舞士氣,安定人心,朱棣必將召集將領們,召開戰前動員大會。
果不其然。
大軍剛剛在紮好營帳,燕王朱棣就召集諸位將領到主帳中開會了。
朱棣對眾人道:“李九江誌大而無謀,自專而忌眾,郭英老邁退縮,平安剛愎自用, 胡觀驕縱不知,吳傑怯懦而無斷。
他們這幾個都是草包,沒有什麽本事,依仗的隻不過是人多勢眾而已。”
張玉與朱棣打配合道:“殿下英明,他們急急忙忙地湊在一起,起不到多大作用,必定不是我軍的對手。”
鄭海會心一笑,諸位將領默默點頭。
如果不是朱棣帶兵,換個主將,或許,將領們誰都不會相信這番鬼話。
但這演講人是朱棣,那就不一樣了。朱棣不光會吹,還很會打仗。
眾將領都相信朱棣,畢竟朱棣時常能創造奇跡,幾乎戰無不勝。
朱棣繼續給諸位將領分析:“兵力眾多,有兵力眾多的缺陷,那就是容易生亂。一旦出現混亂的場麵,則左右難以唿應,前後不容易相互救援。
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的將帥不一,軍令不明,指揮不靈,紀律鬆弛不嚴明。這樣的軍隊,兵力再多也沒有戰力。”
與諸將一起點頭,鄭海主動站出來,對朱棣道:“殿下說得沒錯,就跟鄭村壩之戰一樣。敵人人數比我軍多,但一樣被我軍擊潰。”
朱棣笑著點點頭,讚許道:“鄭海說得好!上一次鄭村壩之戰,敵人兵力也是數倍於我軍,然而,我軍依舊一舉打敗了他們!”
朱能爽快道:“我等都相信,殿下帶領我們一定能再次打敗李九江小兒!”
“沒錯!隻要殿下一聲令下,我等定奮勇殺敵,賊眾再多,那也不過是前來送死而已。”譚淵一臉絡腮胡,豪氣衝天。
見諸位將領像打了雞血一樣,朱棣很滿意。
他總結道:“隻要大家聽從本王的指揮,秣馬厲兵,我軍定能橫掃千軍,再次打敗李九江。”
晚上,下起了大雨,雨點打在帳篷上,嘩啦啦作響。
雷聲轟隆隆,震耳欲聾。
一道道閃電劃破黑夜,照亮了夜空。
閃電的光亮映照在長槍的紅纓上,就像著了火一般。
轟隆!
雷聲霹靂,震得金石鐵器錚錚作響,弓弦都發出嗡嗡地共鳴聲。
更令人崩潰的是,燕軍大營被雨水漫灌了。
到處都是積水,營帳旁的排水渠根本排不出去。
拒馬河是白溝河的支流,是匯水的平坦地形,上遊降雨會導致河流迅速漲水,因此有“拒馬”之名。
燕軍駐紮的營地很快就成了一片水鄉澤國,遍地積水,無處立腳。
天上下著大雨,外麵還打著響雷,燕軍沒法進行轉移,隻能在營帳裏苦苦支撐著。
鄭海蹚著水,走進朱棣的大帳。
一進大帳,鄭海就看到燕王朱棣同樣狼狽不堪。
雨水湧進了大帳,沒過了床榻,朱棣在床榻上放了一張桌子,桌子上又放了一張椅子。
朱棣坐在椅子上,看著營帳中漫過床榻的黃色泥水,一臉無奈。
“鄭海,軍中情況如何?”朱棣一臉焦急地詢問鄭海。
鄭海紮起甲胄的下擺,挽起褲腳,蹚水走到朱棣床榻前:“殿下,請放心!臣與諸位將軍一起巡查了一遍。軍中一切都還好,就是大家沒法躺著睡覺了。”
到處都是水,天上又是下雨,又是打雷的,誰不害怕呢?
可這下著雨,士兵們也不知道要往哪裏跑,見到將軍們冒雨趕來安撫他們,他們就忍住了。
連將軍們都能忍,士兵們又有什麽不能忍的呢?
鄭海也做了一個椅子架在床上,坐在朱棣旁邊,就一直坐著,眯著,過了一個雨夜。
第二天清晨,雨停了,水也退了。
燕軍營地一片狼藉,眾人紛紛清理營帳,收拾物資。
還沒打仗就遇到了大雨,遭受了水淹,這很大程度上打擊了燕軍的士氣。
出師不利啊!
雖然眾人嘴上不說,但心裏都覺得很不是滋味。
為了恢複和提升燕軍的士氣,朱棣使用了常用套路,那就是祭祀天地,禱告神明。
祭祀天地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擺個豬頭,燒幾把香,像模像樣地拜一拜天地,祈禱一下。
“殿下,你看!那旗杆上有一隻五彩錦雞。”眼尖的鄭海將自己的發現告訴朱棣等人。
張玉一臉興奮地說道:“殿下,是神爵,上天接收到了殿下的禱告。”
鄭海一臉懵圈:我去!這不就是一隻錦雞,在你們眼裏怎麽就成了神靈的使者了?
神爵,在古代是指瑞鳥,祥瑞。
古代將少見的稀罕的動物視為祥瑞,是上天的啟示,代表著吉祥與好運。
朱棣微微一笑,捏著香,對著香案上的一個豬頭拜了拜。
上完香,旗杆上的五彩錦雞正好展翅飛走,飛向西北方。
目送錦雞飛走,朱棣點點頭:“這神靈告訴我,那個方向就是我軍前進的方向,此次戰役我軍必勝!”
張玉對著眾將士大聲道:“殿下得到上天庇佑,又得神鳥啟示,此役我軍必勝!”
眾將大聲附和:“我軍必勝!”
“我軍必勝!”
“我軍必勝!”眾將士山唿,頓時士氣高漲。
鄭海偷偷一笑,看著朱棣的背影,暗道:朱棣果然是因勢利導,操控人心的高手!
何謂科學?能夠用科學理論解釋係統地客觀現象的就是科學。
何為迷信?科學無法解釋,同時,人們以一套想當然的主觀臆斷來解釋,並深信不疑,這就是迷信。
迷信不好,但在古代利用迷信來蠱惑人心或凝集人心的例子,卻比比皆是。
為了迷惑對岸的李景隆斥候,朱棣下令數百騎兵在馬上朝對岸發射火銃,做出要在此渡河的態勢。
鄭海隨朱棣率領大軍,朝著神鳥飛離的方向行進,向白溝河西北方的上遊前進。
四月二十四日,朱棣令大軍在白溝河上遊渡河。
“報——”一名騎兵拍馬來報,“稟殿下,對麵河岸發現伏兵。”
諸位將領臉色一黑,心中都在嘀咕:今日真是諸事不順。
鄭海率先問道:“是否知道,對方主將是誰?”
騎兵迴答:“稟將軍,敵人主將為平安都督。”
“哈哈哈!”
朱棣哈哈大笑,十分不屑地說道:“原來是平安這小子,他是本王的部下,以前經常跟本王出兵塞北。他熟悉本王的用兵之法,因為才敢出任前鋒。”
“用兵之法,在於靈活多變,是神秘莫測的。”朱棣一臉自信地對諸位將領道,“今天本王就打敗他,讓他害怕,不敢再生出任何念頭。”
眾人見朱棣如此自信,這才稍稍放心。
鄭海心中卻暗道不好。
平安(?-1409年),小字保兒,明太祖朱元璋的養子,早年跟著朱棣與北元打了不少打仗,是一名悍將。
朱棣看似輕鬆,其實是為了安慰眾人,穩定軍心。
鄭海知道,朱棣對對手表現得越輕蔑,說明對手越危險。
輕輕歎了一口氣,鄭海暗道:“這第一場仗,不好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