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ang!


    duang!


    duang!


    慶壽寺時的鍾聲打破了清晨的沉寂。


    從床榻上醒來,穿衣,洗漱,鄭海跟著僧人們開始了一天的早課。


    僧人們念經,鄭海閱讀各種抄報,處理飛龍衛與應天府傳來的各種情報與消息。


    他手裏掌握著兩支特殊的諜報機構,一支是設在應天府的蛟龍衛,另一支是北平的飛龍衛。


    蛟龍衛是鄭海的私人諜報機構,是在應天府時,借助朱允炆與錦衣衛的力量,秘密組建的。


    知道蛟龍衛存在的人很少,鄭海身邊隻有馮致遠知道。


    除了蛟龍衛,鄭海還有一支特殊的海上力量——山海盟。


    山海盟以六橫島為基地,主要的人員是原六橫島的海盜與往來南洋及大明的走私商人。


    通過蛟龍衛的信件,鄭海得知施進卿已經乘著冬季風出發,開始返迴南洋。


    山海盟的二當家施若綺留守六橫島,來信祝賀鄭海與朱棣打了勝仗,信中明裏暗裏表達了對鄭海的思念之情。


    從飛龍衛傳來的眾多消息中,鄭海分析出一個重要的情報:應天府並沒有收到李景隆戰敗的消息,至少消息並沒有傳到朱允炆耳朵裏。


    他走進道衍和尚的禪房,想要將這個分析結果告訴道衍,卻發現燕王朱棣也在道衍的房間裏。


    “臣鄭海,拜見殿下。”鄭海向朱棣行禮。


    朱棣打量了鄭海一眼,說道:“聽說,你昨夜搬到了慶壽寺,這件事本王同意王妃的處置。


    “若你對妙錦有意,那就當努力輔助本王,多在戰場上立功。


    “到時本王自然會在王妃那裏,給你多美言幾句。”


    鄭海拱手道:“是,臣明白,謝殿下。臣一定盡心盡力,助殿下早日完成靖難大業。”


    “嗯,本王找道衍商量下一階段的計劃,你留下來,出出主意。”


    “是,殿下。”鄭海應了一聲,接著稟告道:“臣有一個剛分析出來的情報,正好當麵向殿下匯報。”


    “有何情報?鄭海,你說。”坐在椅子上的燕王朱棣,放下茶杯。


    再次掃了一眼房間裏的人,隻有朱棣、道衍與馬和,沒有其他僧人。


    鄭海對三人道:“我在錦衣衛裏的暗線發來消息,應天府尚未收到李景隆戰敗的消息。”


    朱棣與道衍和尚對視一眼,有些不可思議,隨即哈哈一笑。


    道衍和尚摸著胡須,對朱棣道:“這倒是一樁怪事,李九江既然已經戰敗,為何遲遲不報?”


    朱棣沉思了片刻,再次詢問鄭海道:“你的這個消息可靠嗎?”


    鄭海點頭道:“這是我分析出來的,錦衣衛裏都沒有消息,十有八九是這樣。”


    道衍和尚一雙病虎三角眼炯炯有神:“殿下,貧道猜測,十有八九是黃子澄等人暗中搞鬼,將消息壓下,故意不讓朱允炆得知。”


    “哈哈,天助我也!”朱棣開心地笑了,“正好本王要上書,這可是離間他們君臣的好機會。”


    “馬和,你把十七弟與本王起草的折子給道衍看一下,本王這道折子正好戳一戳他們的心窩。”


    說著,朱棣一臉笑容,再次舉起茶杯,輕輕撥了撥茶蓋,抿了一口茶。


    馬和掏出一本折子,遞給道衍和尚。


    道衍拿起厚厚地折紙,那雙三角病虎眼微微瞪大,一邊看一邊點頭,嘴角不自覺的上揚。


    道衍眼睛明亮,臉上掛著笑容,不時稱讚道:“殿下,文采超然,字字見血,寫得好!”


    朱棣嗬嗬笑著,解釋道:“這可不全是本王的功勞,本王的十七弟才是主筆人,本王隻是說了個大意。”


    “寧王這才學,堪比朝中大儒,殿下可謂知人善任,相得益彰。”道衍又讚許了一聲,這才合上折子,隨手遞給鄭海。


    鄭海接過折子,打開厚厚的折子,認真閱讀起來。


    媽呀,這麽長的折子,這至少也有千餘字了!


    看著長長的奏折,字跡娟秀,光看字跡還以為是女子的書法,令鄭海暗歎。


    可這奏折寫得真長,起碼有千餘字。


    古代的奏折大都是文言文,一千多字起碼相對於現代的一萬多字。


    這麽長的奏折,看得鄭海頭疼不已。


    寧王朱權的文筆確實不錯,鄭海不得不佩服,但這奏折不像是臣子上奏,更像是示威與示強。


    開頭第一句講得就是君臣孝道,不像臣子該說的話,倒像是叔叔訓斥侄子:


    “蓋聞天下之至尊至大者,君與親也,故臣之於君,子之於父,必當盡其禮者,蓋不忘其大本大恩也……”


    鄭海理解的意思是說,親族血脈是最根本的,對待親人要以禮相待。


    朱棣的這份上書一開頭就說的是叔侄之間的關係。


    接著,引用經典繼續強調,引出父仇與兄弟反目,折子中這樣寫:


    “禮曰:‘君父之讎,不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


    再接著,折子又提到朱元璋的死有蹊蹺,對倉促下葬表示懷疑。


    又引用朱元璋的《皇明祖訓》,闡述朱棣自己擁兵的正當性,指出是朝中的奸臣齊泰等人弄權,順道引出耿炳文與李景隆的戰敗。


    最後,要求朱允炆罷免齊泰等人,同時表明朱棣的決心,折子中這樣寫道:


    “俯賜仁慈,留我父皇一二親子,以奉祖宗香火,至幸至幸。不然,必欲見殺,則我數十萬之眾,皆必死之人,諺雲:‘一人拚命,千夫莫當。’


    縱有數百萬之眾,亦無如之何矣。願體上帝好生之心,勿驅無罪之人死於白刃之下,恩莫大也。”


    看著這份上書的折子,鄭海心中佩服不已。


    這哪裏是什麽臣子上書,這明擺著就是叔叔教訓侄子,是朱棣教朱允炆怎麽做人!


    閱讀完畢,鄭海合上厚厚的折子。


    這本奏折,足足有平時的兩三本奏折加起來那般厚。


    看到鄭海合起折子,朱棣問道:“鄭海,你以為折子寫得如何?”


    鄭海迴答:“如果我是朱允炆,看到這本折子,我一定會暴跳如雷,大罵寫奏折的這個人!”


    “哈哈哈!”朱棣與道衍同時哈哈大笑。


    過了一會兒,朱棣又對道衍說道:“本王認為,冬季不宜興兵打仗,但如果讓李景隆得到休整,那對我有害無益。”


    道衍和尚捋了捋胡須,問道:“那殿下有何打算?”


    “本王打算避實就虛,攻打大同,調動李九江,讓他疲於奔命,使他的軍隊得不到有效的休整。”


    “這個計策聽著不錯,”道衍點點頭,又道,“殿下剛打退李景隆,遼東依舊虎視眈眈。若是此時出兵大同,恐怕遼東的吳高會趁機南犯,殿下又將如何應對?”


    上一次朱棣出兵支援永平,嚇跑了吳高,吳高退迴遼東。但吳高的實力尚在,仍有可能威脅到北平的北方防線。


    “這正是本王擔心的地方,”朱棣麵有難色,眉頭不展,“道衍,你有什麽好辦法?”


    道衍和尚沉默不語,輕輕捋著胡子,靜靜地思考著。


    鄭海從座位上起身:“殿下,師父,我有一計,或許可行。”


    道衍與朱棣同時看向鄭海,兩人都有些期待地看著鄭海。


    道衍率先道:“慎之,你但說無妨。”


    “殿下,我們或許可以故伎重演,使用在鬆亭關用過的辦法——離間計。”


    朱棣眼睛一亮:“鄭海,你繼續說,如何使用離間計?”


    鄭海解釋道:“遼東常年襲擾永平,駐守遼東的兩位守將分別是吳高與楊文。吳高膽小謹慎,有謀無勇;楊文則有勇無謀……”


    聽了鄭海的話,朱棣與道衍都點頭,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第一航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人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人鬼並收藏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