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馬和,你們倆來得很及時!”
“這份功勞,本王記下了,日後一定給你們封賞!”
燕王朱棣騎著馬,向身旁的鄭海與馬和表示讚許。
要不是鄭海與馬和及時趕到,朱棣都不知道戰場上的局麵會不會被瞿能扭轉過來。
那時,朵顏三衛的騎兵已經有潰退之勢,而李景隆大軍尚未傷及根本。
鄭海與馬和的及時到來,不僅幫助朱棣抵擋了瞿能,還穩固了戰場上僵持的局麵,為其他路大軍的趕來支援,創造了機會。
馬和向朱棣抱拳道:“殿下,奴才與小海隻是盡了自己的職責,殿下無需額外獎賞……”
“誒,這功就是功,有功勞就要有獎勵。三寶,你的這份心,本王知道了。”朱棣向來獎罰分明,為了表示對馬和讚許,還叫了馬和的小名。
鄭海抱拳微笑,行禮道:“臣,多謝殿下。”
朱棣看向鄭海,笑著對馬和道:“三寶,看看你的兄弟,他可一點都不客氣。”
“殿下,神機妙算,決勝千裏,臣僥幸才能遇到這種雪中送炭的機會,豈能錯失良機。這樣的功勞難尋啊!”鄭海借機拍朱棣的馬屁。
正兒八經地拍馬屁,這種馬屁讓人聽著舒服,又讓朱棣不覺得自己會居功自傲,恃寵而驕。
他適時地討好大老板,同時,表明自己心懷坦蕩,值得信任。
“哈哈哈!”朱棣哈哈大笑,輕輕舉起馬鞭,指著前方,“你們陪本王,巡視一下戰場。”
鄭海與馬和點頭稱是。
這時,朱棣的五路大軍摧枯拉朽,橫掃李景隆駐紮在鄭村壩的七座大營。
李景隆與瞿能敗退後,鄭村壩的南軍無力組織反攻,被靖難軍圍剿。
朱棣8萬大軍一舉擊潰了李景隆的30萬大軍,又一次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績。
圍剿李景隆殘軍的戰鬥一直打到傍晚時分,朱棣的靖難大軍斬敵數萬,又俘虜了幾萬降兵。
考慮到這數萬降兵都是南方兵,身上多有凍傷,朱棣下令遣散了這些降兵。
天色慢慢黑了,朱棣率軍占據李景隆的軍營,在一座保護較少的軍營駐紮。
天氣寒冷,朱棣手下的都指揮火真從戰死的馬匹上撿來廢舊的馬鞍,為點起篝火,用來給朱棣取暖。
作為朱棣的親隨,鄭海與馬和沾了朱棣的光,一起在火堆旁烤火。
見到鄭海與馬和也在朱棣身邊烤火,不遠處的幾名士兵也湊上來,想要一同烤火。
朱棣的親兵抽出刀,喝止道:“你們幹嘛,迴去!”
朱棣製止道:“這些兄弟都是殺敵的壯士,讓他們過來吧,不要阻攔他們。”
親兵這才收起腰刀,不再阻攔圍過來的士兵們。
朱棣點點頭,解釋道:“一個人對饑餓與寒冷是難以忍受的,本王穿著厚厚的毛皮大衣,都感到寒冷,更何況是他們呢!我恨不得下令,讓所有人都一起烤烤火呢,又怎麽忍心嗬斥他們呢。”
鄭海帶頭抱拳,感謝道:“殿下仁義,我等願誓死追隨殿下!”
圍上來的士兵們紛紛附和道:“殿下仁義,我等願誓死追隨殿下!”
第二天清晨,冬霧剛剛散去、
遊騎斥候與飛龍衛雙雙來報:昨夜李景隆連夜率軍南逃,留下大批的輜重與糧草。
朱棣派兵前往收集,獲得三萬匹戰馬。
老將軍張玉建議道:“殿下,李景隆連夜逃遁,士氣低落。我軍應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打敗李景隆。”
“對,趁他病,要他命!”譚淵支持張玉的看法。
朱能點點頭:“末將願領兵,衝帶先鋒,追殺李景隆。”
“末將也同意。”將軍丘福也抱拳請纓。
眾將領一致認為,此時乘勝追擊,可以一舉擊潰李景隆大軍。
摸著長長的胡須,燕王朱棣沉默不語。
他的一雙小眼睛微微斜視,瞟向一旁的鄭海。
鄭海微微一笑,心中明白:朱棣有別的想法。
略微想了一下,鄭海上前稟告道:“殿下,臣有不同的意見。”
“哦?”朱棣假裝有些驚訝的表情,“鄭海,你負責情報分析,你的意見很重要。本王想聽聽你的不同看法。”
鄭海心領神會,慢慢分析道:“殿下仁義,昨夜不驅趕烤火的士兵,是體諒我軍將士在寒冬作戰的不易。”
“如果追擊李景隆大軍,我軍士兵傷亡會增加。即便打散了李景隆大軍,我軍不過是俘虜了一群饑寒交迫的士兵。
“我軍要麽接納他們給他們糧草,要麽遣散他們。
“其實,無論如何,我軍都是所獲甚少,得不償失。”
聽了鄭海的分析,朱棣認真地點點頭,嘴角露出一絲滿意覺察的笑容。
“鄭海分析的不錯!”朱棣接過話,繼續解釋道:“昨天投降我軍的降兵,我們把他們都放了。
“現在李景隆率軍逃跑,那我們就當釋放了俘虜吧!
“這天寒地凍,餓死凍死的士卒一定不會少。即便是憐憫他們,我們也應該暫且收兵,以保全他們的性命。”
朱棣的話說得冠冕堂皇,其實,說白了就一句話,他不想繼續追擊李景隆。
張玉與朱能等人也不傻,聽了鄭海的分析,又聽了朱棣這麽說。他們知道,朱棣不想追擊,就不再提乘勝追擊的話了。
朱棣不是不想追擊李景隆大軍,而是眼下還有比追擊李景隆更重要的事。
這件事就是為北平解圍。
北平城外還有十萬大軍。如果不打敗這十萬大軍,李景隆隨時可以收攏殘兵,繼續圍攻北平。
朱棣的妻兒都在北平城中,當然身邊帶了一個兒子——朱高煦。
可是他的老婆徐王妃可還在城裏,他還想與徐王妃恩愛一生,多生幾個孩子呢。
再者,燕山衛大軍是主力,他們的妻兒老小都在北平城。
不先解了北平之圍,那燕山衛大軍就軍心不穩。
萬一李景隆也學他一樣,攻下北平,拿燕山衛的妻兒老小來誘降燕山衛,那朱棣就麻煩大了。
在懷來之戰與奪取鬆亭關,朱棣這一手玩得溜溜的。他可不想,李景隆也學他。
先擊潰包圍北平之敵,鞏固北平老巢,這才是根本。
鄭海與馬和前來支援的時候,朱棣就了解到了北平城的困難。
他寧可放棄追殲李景隆殘敵的機會,也要先解救北平城之圍。
這可不是仁義不仁義的問題,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李景隆連夜撤退,並沒有來得及通知包圍北平城的十萬大軍。
朱棣與北平守軍對北平城外的李景隆軍隊發動進攻,內外夾擊,連破城外四周的四座大營。
朱棣的返迴令北平城守軍大振,而朱棣又將李景隆敗退的消息傳了出去。
圍城的南方軍隊聽到主帥南逃的消息,士氣低落,稍作抵抗便向南撤退。
朱棣在鄭村壩連破七營,在北平城外再破四座大營,取得大捷。
李景隆大軍北伐失敗,大軍南撤至德州。
朱棣率大軍返迴北平城,靖難軍士氣空前高漲,北平城舉城歡慶。
“這份功勞,本王記下了,日後一定給你們封賞!”
燕王朱棣騎著馬,向身旁的鄭海與馬和表示讚許。
要不是鄭海與馬和及時趕到,朱棣都不知道戰場上的局麵會不會被瞿能扭轉過來。
那時,朵顏三衛的騎兵已經有潰退之勢,而李景隆大軍尚未傷及根本。
鄭海與馬和的及時到來,不僅幫助朱棣抵擋了瞿能,還穩固了戰場上僵持的局麵,為其他路大軍的趕來支援,創造了機會。
馬和向朱棣抱拳道:“殿下,奴才與小海隻是盡了自己的職責,殿下無需額外獎賞……”
“誒,這功就是功,有功勞就要有獎勵。三寶,你的這份心,本王知道了。”朱棣向來獎罰分明,為了表示對馬和讚許,還叫了馬和的小名。
鄭海抱拳微笑,行禮道:“臣,多謝殿下。”
朱棣看向鄭海,笑著對馬和道:“三寶,看看你的兄弟,他可一點都不客氣。”
“殿下,神機妙算,決勝千裏,臣僥幸才能遇到這種雪中送炭的機會,豈能錯失良機。這樣的功勞難尋啊!”鄭海借機拍朱棣的馬屁。
正兒八經地拍馬屁,這種馬屁讓人聽著舒服,又讓朱棣不覺得自己會居功自傲,恃寵而驕。
他適時地討好大老板,同時,表明自己心懷坦蕩,值得信任。
“哈哈哈!”朱棣哈哈大笑,輕輕舉起馬鞭,指著前方,“你們陪本王,巡視一下戰場。”
鄭海與馬和點頭稱是。
這時,朱棣的五路大軍摧枯拉朽,橫掃李景隆駐紮在鄭村壩的七座大營。
李景隆與瞿能敗退後,鄭村壩的南軍無力組織反攻,被靖難軍圍剿。
朱棣8萬大軍一舉擊潰了李景隆的30萬大軍,又一次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績。
圍剿李景隆殘軍的戰鬥一直打到傍晚時分,朱棣的靖難大軍斬敵數萬,又俘虜了幾萬降兵。
考慮到這數萬降兵都是南方兵,身上多有凍傷,朱棣下令遣散了這些降兵。
天色慢慢黑了,朱棣率軍占據李景隆的軍營,在一座保護較少的軍營駐紮。
天氣寒冷,朱棣手下的都指揮火真從戰死的馬匹上撿來廢舊的馬鞍,為點起篝火,用來給朱棣取暖。
作為朱棣的親隨,鄭海與馬和沾了朱棣的光,一起在火堆旁烤火。
見到鄭海與馬和也在朱棣身邊烤火,不遠處的幾名士兵也湊上來,想要一同烤火。
朱棣的親兵抽出刀,喝止道:“你們幹嘛,迴去!”
朱棣製止道:“這些兄弟都是殺敵的壯士,讓他們過來吧,不要阻攔他們。”
親兵這才收起腰刀,不再阻攔圍過來的士兵們。
朱棣點點頭,解釋道:“一個人對饑餓與寒冷是難以忍受的,本王穿著厚厚的毛皮大衣,都感到寒冷,更何況是他們呢!我恨不得下令,讓所有人都一起烤烤火呢,又怎麽忍心嗬斥他們呢。”
鄭海帶頭抱拳,感謝道:“殿下仁義,我等願誓死追隨殿下!”
圍上來的士兵們紛紛附和道:“殿下仁義,我等願誓死追隨殿下!”
第二天清晨,冬霧剛剛散去、
遊騎斥候與飛龍衛雙雙來報:昨夜李景隆連夜率軍南逃,留下大批的輜重與糧草。
朱棣派兵前往收集,獲得三萬匹戰馬。
老將軍張玉建議道:“殿下,李景隆連夜逃遁,士氣低落。我軍應乘勝追擊,一鼓作氣,打敗李景隆。”
“對,趁他病,要他命!”譚淵支持張玉的看法。
朱能點點頭:“末將願領兵,衝帶先鋒,追殺李景隆。”
“末將也同意。”將軍丘福也抱拳請纓。
眾將領一致認為,此時乘勝追擊,可以一舉擊潰李景隆大軍。
摸著長長的胡須,燕王朱棣沉默不語。
他的一雙小眼睛微微斜視,瞟向一旁的鄭海。
鄭海微微一笑,心中明白:朱棣有別的想法。
略微想了一下,鄭海上前稟告道:“殿下,臣有不同的意見。”
“哦?”朱棣假裝有些驚訝的表情,“鄭海,你負責情報分析,你的意見很重要。本王想聽聽你的不同看法。”
鄭海心領神會,慢慢分析道:“殿下仁義,昨夜不驅趕烤火的士兵,是體諒我軍將士在寒冬作戰的不易。”
“如果追擊李景隆大軍,我軍士兵傷亡會增加。即便打散了李景隆大軍,我軍不過是俘虜了一群饑寒交迫的士兵。
“我軍要麽接納他們給他們糧草,要麽遣散他們。
“其實,無論如何,我軍都是所獲甚少,得不償失。”
聽了鄭海的分析,朱棣認真地點點頭,嘴角露出一絲滿意覺察的笑容。
“鄭海分析的不錯!”朱棣接過話,繼續解釋道:“昨天投降我軍的降兵,我們把他們都放了。
“現在李景隆率軍逃跑,那我們就當釋放了俘虜吧!
“這天寒地凍,餓死凍死的士卒一定不會少。即便是憐憫他們,我們也應該暫且收兵,以保全他們的性命。”
朱棣的話說得冠冕堂皇,其實,說白了就一句話,他不想繼續追擊李景隆。
張玉與朱能等人也不傻,聽了鄭海的分析,又聽了朱棣這麽說。他們知道,朱棣不想追擊,就不再提乘勝追擊的話了。
朱棣不是不想追擊李景隆大軍,而是眼下還有比追擊李景隆更重要的事。
這件事就是為北平解圍。
北平城外還有十萬大軍。如果不打敗這十萬大軍,李景隆隨時可以收攏殘兵,繼續圍攻北平。
朱棣的妻兒都在北平城中,當然身邊帶了一個兒子——朱高煦。
可是他的老婆徐王妃可還在城裏,他還想與徐王妃恩愛一生,多生幾個孩子呢。
再者,燕山衛大軍是主力,他們的妻兒老小都在北平城。
不先解了北平之圍,那燕山衛大軍就軍心不穩。
萬一李景隆也學他一樣,攻下北平,拿燕山衛的妻兒老小來誘降燕山衛,那朱棣就麻煩大了。
在懷來之戰與奪取鬆亭關,朱棣這一手玩得溜溜的。他可不想,李景隆也學他。
先擊潰包圍北平之敵,鞏固北平老巢,這才是根本。
鄭海與馬和前來支援的時候,朱棣就了解到了北平城的困難。
他寧可放棄追殲李景隆殘敵的機會,也要先解救北平城之圍。
這可不是仁義不仁義的問題,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李景隆連夜撤退,並沒有來得及通知包圍北平城的十萬大軍。
朱棣與北平守軍對北平城外的李景隆軍隊發動進攻,內外夾擊,連破城外四周的四座大營。
朱棣的返迴令北平城守軍大振,而朱棣又將李景隆敗退的消息傳了出去。
圍城的南方軍隊聽到主帥南逃的消息,士氣低落,稍作抵抗便向南撤退。
朱棣在鄭村壩連破七營,在北平城外再破四座大營,取得大捷。
李景隆大軍北伐失敗,大軍南撤至德州。
朱棣率大軍返迴北平城,靖難軍士氣空前高漲,北平城舉城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