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十八日,永平府主動歸附燕王。
宣府距懷來城僅60公裏,封地在宣府的穀王朱橞麵臨兩難抉擇:
歸附燕王朱棣那就是造反,造反失敗那就是滅門大罪;
不歸附燕王朱棣,那就有可能遭受燕王攻擊,可能成為階下囚。
想來想去,穀王朱橞決定兩邊都不得罪。
七月二十四日,穀王朱橞棄城逃跑,直接逃往京城,投奔朱允炆。
七月二十七日,奉燕王命令駐守遵化的指揮使蔣玉,送來消息:都督陳亨、劉真與都指揮卜萬率領大寧的軍隊,從鬆亭關進入,在沙河駐營,準備進攻遵化。
燕王朱棣率領援兵,前往遵化支援蔣玉。
聽到燕王前來,陳亨等人立即撤兵,退迴鬆亭關,緊閉城門。
鬆亭關是連接北平府與大寧的重要關隘,是長城上的古關口,又名喜峰口,或叫獅子峪(yu)。
大寧是寧王朱權的封地,在北平府的北邊。
自從燕王朱棣起兵,東邊的通州與永平府先後歸附,攻下了東北方向的薊州,西北方向的居庸關,又攻下了懷來,西麵的宣府穀王棄城逃跑。
北平府周邊,僅剩下北麵寧王的大寧有威脅燕王的實力。
鬆亭關與居庸關、山海關是北平北部與大寧連接的重要關隘,是大明長城的重要交通通道與隘口。
“大寧的兵馬,是本王的後患。”
燕王朱棣指著一塊簡要地圖,對大帳中的各位將領說道:“隻要大寧的兵馬還在,就會對北平形成威脅。我們要想辦法解決掉這個後患,才有可能應對朝廷的其他威脅。”
老將軍張玉抱拳道:“殿下,鬆亭關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要想拿下鬆亭關,隻怕很難!”
朱棣與眾將領都點頭,臉上露出難色。
“既然不能強攻,那我們是否可以智取?”鄭海提出自己的想法。
朱棣兩眼放光,盯著鄭海,問道:“鄭海,你有什麽想法?”
一聽到“智取”兩字,朱棣就想到了鄭海兩次用計奪取北平西直門與懷來城。
鄭海抱拳:“殿下,我對鬆亭關不了解,暫時還沒想到辦法。”
朱棣有些失望。
掃視眾人一眼,朱棣再次看向鄭海:“你不是要組建一支什麽偵察兵嗎?本王已經吩咐他們了,隻要是你看上的人,你都可以找他們要。本王希望,你早一點將隊伍組建起來,為本王提供更多的重要情報。”
“是,殿下!我會盡快將這支偵察兵組建起來,不久之後,一定能給殿下帶來更多驚喜。”
鄭海一臉自信,毫不推辭。
他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一支具有特戰能力的古代偵察兵,準備在接下來的靖難戰爭中發揮特殊的作用。
他秘密打造的私人情報機構叫蛟龍密衛,而公開組建和訓練的這支古代偵察兵,他稱之為“飛龍密衛”,主要是負責戰場情報收集與秘密地滲透與作戰。
“鬆亭關,本王是一定要拿下的。不過,不必急於一時,我們先想方設法削弱它,再尋找機會奪取它。”
聽了燕王朱棣的話,張玉等將領都點頭稱是。
朱棣又分析道:“鬆亭關守將有3人,分別是都督劉真、陳亨與卜萬。劉真已經年邁,是無能之輩。他缺乏謀略,我們很容易打敗他。
陳亨是本王的舊部,對本王忠心,曾經向我表達過願意歸附。
現在,唯一的阻礙是卜萬,他是都指揮使,掌握軍隊,對陳亨多有掣肘。
如果能除去卜萬,那麽陳亨必然能前來歸附本王……”
老將張玉摸著下巴,沉吟道:“殿下,或許,我們可以使用離間計,離間他們三人的關係。”
“這個想法不錯!”朱棣點點頭,又道:“離間他們三人,讓他們心生嫌隙,那麽奪取鬆亭關指日可待。”
“可我們該如何離間這三人呢?”張玉看向眾人。
朱棣看向譚淵,譚淵搖搖頭:“殿下,末將想不出來。”
再看向千戶丘福,丘福沉默不語。
掃了一眼其他人,朱棣看向以勇猛善戰著稱的年輕將領朱能。
朱能板著臉,迴答道:“我隻負責執行,你們自己想辦法吧!”
“殿下,我有一個辦法,或許可行。”鄭海再次開口。
“哦?”
燕王朱棣為之精神一震,看向鄭海,小眼睛像小燈泡一樣明亮。
“鄭海,你快說說,你有什麽辦法?”
鄭海簡單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朱棣點頭認可,吩咐道:“張玉、朱能、丘福、譚淵、李浚,明日你們分兵包圍鬆亭關。做出要攻城的架勢,但隻圍不攻,按照鄭海說的去做。”
鬆亭關依山而建,山勢險峻,城高牆厚,易守難攻。
燕王朱棣五批人馬將鬆亭關團團包圍,連續三天,既沒有進攻,也沒有撤退,就一直圍著鬆亭關。
第四天,燕王的五路兵馬突然悄悄撤離了。
一直閉關不出的鬆亭關守將感到很困惑,向周邊派出斥候,打探消息。
“大人,飛龍衛抓獲敵人兩名斥候,初步審訊是來自鬆亭關的大寧士兵。”
聽到馮致遠的稟告,鄭海放下手中的書,直接從座位上起身:“帶我去看一看。”
大寧的士兵衣著與北平的士兵稍有區別,他們的服飾多用皮毛製品,具有更好地保暖性。
鄭海查看了一番,轉身對親信馮致遠附耳輕語。
馮致遠微微一笑:“大人放心,這個屬下明白,我這就安排。”
兩名大寧的士兵被分開審訊,鄭海審訊其中一人,另一人由馮致遠審訊。
鄭海熱情款待了那名被俘虜的大寧士兵,奉上好酒好肉,與那大寧士兵有說有笑。
馮致遠對另一名大寧士兵的審訊則是又打又罵。實在審問不出情報後,馮致遠將那大寧士兵偷偷押到鄭海的營帳旁,讓士兵能夠偷看到鄭海對另一名士兵的審訊。
鄭海端著一壇酒,給那名大寧俘虜倒滿一碗酒:“這幾天你們困在鬆亭關一定吃得不好吧,來,好好喝酒、吃肉!”
大寧俘虜又餓又累,看到酒肉,哪裏抵擋得了誘惑,直接抓起肉啃了起來。
“多謝大人!”
“不用客氣!你們都指揮使卜萬是個帥才,我們燕王對他很賞識。若不是卜指揮坐鎮鬆亭關,我們燕王早就進攻鬆亭關了……”
大寧士兵手拿著肉,一邊咀嚼,一邊迴應:“嗯,大人,小的隻是一個小兵,您說的,小的都不懂。”
“沒事,你吃你的,喝你的。”鄭海一臉笑容,態度溫和而友善。
“與卜萬將軍相比,那都督陳亨就是個慫蛋,你們劉真都督也就是個無能之輩。”鄭海一邊勸士兵吃喝,一邊絮絮叨叨地談論對鬆亭關三名守將的看法。
他對鬆亭關都指揮使卜萬讚賞有加,對都督劉真、陳亨極力詆毀與貶低。
大寧士兵吃好喝好後,問鄭海道:“大人,你對我這麽好,你有什麽目的?”
鄭海笑著道:“你隻是一名士兵,無權無勢,你不需要知道這些。”
“大人,你對我這麽好,給我吃喝,你告訴我,我一定不會背叛你的。”
“我對你好,是因為你是大寧的士兵。我們燕王殿下與寧王的關係,你多少應該聽說過吧?”
鄭海裝出謹慎地樣子,看了看四周,壓低聲音對大寧的士兵說道:“我這麽對你,沒有其他目的。你迴去,代我向你們卜萬將軍問候一聲就好。就說,燕王和寧王是好兄弟,隻要卜萬將軍駐守鬆亭關,我們就不會來進攻鬆亭關。”
“小的知道了,小的一定幫大人帶到。”
“好!”鄭海一臉笑容,對手下吩咐道:“來人,把他的衣服和甲胄還給他,再賞他十兩銀子。將他們倆都放了吧,我們明日就撤走。”
馮致遠釋放了兩名大寧士兵,隻是他沒有給他審訊的那名士兵任何獎賞。
宣府距懷來城僅60公裏,封地在宣府的穀王朱橞麵臨兩難抉擇:
歸附燕王朱棣那就是造反,造反失敗那就是滅門大罪;
不歸附燕王朱棣,那就有可能遭受燕王攻擊,可能成為階下囚。
想來想去,穀王朱橞決定兩邊都不得罪。
七月二十四日,穀王朱橞棄城逃跑,直接逃往京城,投奔朱允炆。
七月二十七日,奉燕王命令駐守遵化的指揮使蔣玉,送來消息:都督陳亨、劉真與都指揮卜萬率領大寧的軍隊,從鬆亭關進入,在沙河駐營,準備進攻遵化。
燕王朱棣率領援兵,前往遵化支援蔣玉。
聽到燕王前來,陳亨等人立即撤兵,退迴鬆亭關,緊閉城門。
鬆亭關是連接北平府與大寧的重要關隘,是長城上的古關口,又名喜峰口,或叫獅子峪(yu)。
大寧是寧王朱權的封地,在北平府的北邊。
自從燕王朱棣起兵,東邊的通州與永平府先後歸附,攻下了東北方向的薊州,西北方向的居庸關,又攻下了懷來,西麵的宣府穀王棄城逃跑。
北平府周邊,僅剩下北麵寧王的大寧有威脅燕王的實力。
鬆亭關與居庸關、山海關是北平北部與大寧連接的重要關隘,是大明長城的重要交通通道與隘口。
“大寧的兵馬,是本王的後患。”
燕王朱棣指著一塊簡要地圖,對大帳中的各位將領說道:“隻要大寧的兵馬還在,就會對北平形成威脅。我們要想辦法解決掉這個後患,才有可能應對朝廷的其他威脅。”
老將軍張玉抱拳道:“殿下,鬆亭關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要想拿下鬆亭關,隻怕很難!”
朱棣與眾將領都點頭,臉上露出難色。
“既然不能強攻,那我們是否可以智取?”鄭海提出自己的想法。
朱棣兩眼放光,盯著鄭海,問道:“鄭海,你有什麽想法?”
一聽到“智取”兩字,朱棣就想到了鄭海兩次用計奪取北平西直門與懷來城。
鄭海抱拳:“殿下,我對鬆亭關不了解,暫時還沒想到辦法。”
朱棣有些失望。
掃視眾人一眼,朱棣再次看向鄭海:“你不是要組建一支什麽偵察兵嗎?本王已經吩咐他們了,隻要是你看上的人,你都可以找他們要。本王希望,你早一點將隊伍組建起來,為本王提供更多的重要情報。”
“是,殿下!我會盡快將這支偵察兵組建起來,不久之後,一定能給殿下帶來更多驚喜。”
鄭海一臉自信,毫不推辭。
他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一支具有特戰能力的古代偵察兵,準備在接下來的靖難戰爭中發揮特殊的作用。
他秘密打造的私人情報機構叫蛟龍密衛,而公開組建和訓練的這支古代偵察兵,他稱之為“飛龍密衛”,主要是負責戰場情報收集與秘密地滲透與作戰。
“鬆亭關,本王是一定要拿下的。不過,不必急於一時,我們先想方設法削弱它,再尋找機會奪取它。”
聽了燕王朱棣的話,張玉等將領都點頭稱是。
朱棣又分析道:“鬆亭關守將有3人,分別是都督劉真、陳亨與卜萬。劉真已經年邁,是無能之輩。他缺乏謀略,我們很容易打敗他。
陳亨是本王的舊部,對本王忠心,曾經向我表達過願意歸附。
現在,唯一的阻礙是卜萬,他是都指揮使,掌握軍隊,對陳亨多有掣肘。
如果能除去卜萬,那麽陳亨必然能前來歸附本王……”
老將張玉摸著下巴,沉吟道:“殿下,或許,我們可以使用離間計,離間他們三人的關係。”
“這個想法不錯!”朱棣點點頭,又道:“離間他們三人,讓他們心生嫌隙,那麽奪取鬆亭關指日可待。”
“可我們該如何離間這三人呢?”張玉看向眾人。
朱棣看向譚淵,譚淵搖搖頭:“殿下,末將想不出來。”
再看向千戶丘福,丘福沉默不語。
掃了一眼其他人,朱棣看向以勇猛善戰著稱的年輕將領朱能。
朱能板著臉,迴答道:“我隻負責執行,你們自己想辦法吧!”
“殿下,我有一個辦法,或許可行。”鄭海再次開口。
“哦?”
燕王朱棣為之精神一震,看向鄭海,小眼睛像小燈泡一樣明亮。
“鄭海,你快說說,你有什麽辦法?”
鄭海簡單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朱棣點頭認可,吩咐道:“張玉、朱能、丘福、譚淵、李浚,明日你們分兵包圍鬆亭關。做出要攻城的架勢,但隻圍不攻,按照鄭海說的去做。”
鬆亭關依山而建,山勢險峻,城高牆厚,易守難攻。
燕王朱棣五批人馬將鬆亭關團團包圍,連續三天,既沒有進攻,也沒有撤退,就一直圍著鬆亭關。
第四天,燕王的五路兵馬突然悄悄撤離了。
一直閉關不出的鬆亭關守將感到很困惑,向周邊派出斥候,打探消息。
“大人,飛龍衛抓獲敵人兩名斥候,初步審訊是來自鬆亭關的大寧士兵。”
聽到馮致遠的稟告,鄭海放下手中的書,直接從座位上起身:“帶我去看一看。”
大寧的士兵衣著與北平的士兵稍有區別,他們的服飾多用皮毛製品,具有更好地保暖性。
鄭海查看了一番,轉身對親信馮致遠附耳輕語。
馮致遠微微一笑:“大人放心,這個屬下明白,我這就安排。”
兩名大寧的士兵被分開審訊,鄭海審訊其中一人,另一人由馮致遠審訊。
鄭海熱情款待了那名被俘虜的大寧士兵,奉上好酒好肉,與那大寧士兵有說有笑。
馮致遠對另一名大寧士兵的審訊則是又打又罵。實在審問不出情報後,馮致遠將那大寧士兵偷偷押到鄭海的營帳旁,讓士兵能夠偷看到鄭海對另一名士兵的審訊。
鄭海端著一壇酒,給那名大寧俘虜倒滿一碗酒:“這幾天你們困在鬆亭關一定吃得不好吧,來,好好喝酒、吃肉!”
大寧俘虜又餓又累,看到酒肉,哪裏抵擋得了誘惑,直接抓起肉啃了起來。
“多謝大人!”
“不用客氣!你們都指揮使卜萬是個帥才,我們燕王對他很賞識。若不是卜指揮坐鎮鬆亭關,我們燕王早就進攻鬆亭關了……”
大寧士兵手拿著肉,一邊咀嚼,一邊迴應:“嗯,大人,小的隻是一個小兵,您說的,小的都不懂。”
“沒事,你吃你的,喝你的。”鄭海一臉笑容,態度溫和而友善。
“與卜萬將軍相比,那都督陳亨就是個慫蛋,你們劉真都督也就是個無能之輩。”鄭海一邊勸士兵吃喝,一邊絮絮叨叨地談論對鬆亭關三名守將的看法。
他對鬆亭關都指揮使卜萬讚賞有加,對都督劉真、陳亨極力詆毀與貶低。
大寧士兵吃好喝好後,問鄭海道:“大人,你對我這麽好,你有什麽目的?”
鄭海笑著道:“你隻是一名士兵,無權無勢,你不需要知道這些。”
“大人,你對我這麽好,給我吃喝,你告訴我,我一定不會背叛你的。”
“我對你好,是因為你是大寧的士兵。我們燕王殿下與寧王的關係,你多少應該聽說過吧?”
鄭海裝出謹慎地樣子,看了看四周,壓低聲音對大寧的士兵說道:“我這麽對你,沒有其他目的。你迴去,代我向你們卜萬將軍問候一聲就好。就說,燕王和寧王是好兄弟,隻要卜萬將軍駐守鬆亭關,我們就不會來進攻鬆亭關。”
“小的知道了,小的一定幫大人帶到。”
“好!”鄭海一臉笑容,對手下吩咐道:“來人,把他的衣服和甲胄還給他,再賞他十兩銀子。將他們倆都放了吧,我們明日就撤走。”
馮致遠釋放了兩名大寧士兵,隻是他沒有給他審訊的那名士兵任何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