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燕王朱棣的靖難軍收起了營帳,大量士兵在營中集結。
八千兵馬分成三個軍陣,左中右三軍分別列陣。軍人數最多大約為三千人,其餘兩路大約各為兩千五百兵丁。
左軍先行出發,與前幾日有些不同,他們的前鋒部隊都是燕王府的護衛與以前燕山衛的將士。
走在最前麵的左軍前鋒隊伍,手拿的是以前燕王的“燕”字大旗,而不像其他兩路軍隊拿的是靖難軍的大旗。
清晨的微風中,舊日的燕字王旗輕輕舞動,清風徐徐,笙旗如畫。
鄭海想起了一句話:“從前,日子過得慢,車、馬、郵件,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五位騎兵走在最前麵,手擎“燕”字大旗。
燕山衛的騎兵,個個身穿對襟紅衣鎖子甲,腰掛腰刀與長弓,身背箭囊。
坐在馬背上,鄭海看著長長的隊列,想起了以前初次燕王的情景。
那時,燕王的大軍也是這樣擎著旗,騎兵在前,步兵在後……
那時的燕王穿著金色的鎧甲,騎著白馬,威風凜凜……
一匹棗紅大馬緩緩走來,馬背上的張玉胡須有些花白,額頭上的皺紋猶如刀刻,三五道皺紋清晰可辨。
張玉騎著馬,來到鄭海身旁,輕輕拉住韁繩:“鄭小兄弟,為何大軍前鋒部隊是以前的旗幟與裝扮?”
聽到張玉的聲音,鄭海迴過神,扭頭看向張玉。
一身銀灰色山字鎧甲,張玉已經五十七歲,麵容有些滄桑。
鄭海手持韁繩,向張玉抱拳:“張將軍,他們就是此戰的秘密武器。”
“你說的重大情報,就是這個?”
張玉眉頭一皺,額頭上的皺紋密布,猶如千層餅。
看著張玉臉上的驚訝與困惑,鄭海微笑著,解釋道:“這不是情報,而是我們針對那個情報做出的應對,是破敵製勝的關鍵。”
張玉依舊是一臉困惑。
他想不明白,這燕王以前的王旗,燕山衛的服裝有什麽用?
這又算哪門子情報與對策?
不管張玉是否明白,鄭海沒有再做任何解釋。
抱拳向張玉告辭,鄭海輕輕蹬了一腳馬肚,率領著斥候小隊,跟上左軍的前鋒。
“大人,看張將軍那模樣,好像依舊沒有明白,是怎麽一迴事吧?”馮致遠驅馬,緊跟在鄭海身旁。
“現在不明白,等到攻下懷來,他自然會明白。”鄭海看向馮致遠,又道:“我吩咐的事,你安排下去沒有?”
馮致遠迴稟:“大人,放心,我們的兄弟已經換了服裝,混在前鋒中。”
斥候在前,騎兵隨後,步兵殿後。
燕王的三路大軍列隊前行,一路奔向懷來城。
懷來城上,一名眼尖的哨兵發現了護城河對岸的“燕”字大旗,快速發出警報。
“稟宋都督,城外發現燕王的軍隊。”
城外發現燕王軍隊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宋忠的府衙。
“什麽?城外發現燕王的軍隊?”宋忠一身鎧甲,有些微微驚訝。
一旁的餘瑱稟告道:“宋都督,我了解燕王的兵力。他進攻居庸關時,兵力不到一萬,我們有三萬餘人,足足是他的三倍。將軍大可出城迎敵,燕賊定然不是將軍的對手。”
都指揮餘瑱是從居庸關敗退,前來投靠宋忠的。他了解燕王的兵力,宋忠在兵馬人數上確實占據很大的優勢,而且城防堅固,可攻可守。
“嗬嗬,燕王來得正好,這是自投羅網!本都督原打算進軍居庸關,沒想到他竟主動前來。”宋忠一臉興奮,看向殿中手下,下令道:“餘瑱、彭聚、孫泰,你們跟我出城迎敵;莊得與其他人堅守城防,防備燕賊偷襲。”
宋忠帶著兩萬大軍出城迎敵,以原屬於燕王的燕山衛為主力。
燕王朱棣製造北平事變之後,奪取北平九門,誅殺燕山衛指揮使盧振等人。
宋忠借機汙蔑朱棣殘殺燕山衛的家眷,稱朱棣造反,血洗北平城,將燕山衛將士的家屬盡數屠殺。
宋忠原本就是錦衣衛指揮使,在煽動士兵情緒與編造故事方麵很有心得。
他編造了燕王屠殺燕山衛將士家屬的故事,說得有聲有色。什麽屍橫遍野,流血漂櫓,燕山衛所有將士的家屬不分老幼,統統被朱棣下令斬殺了。
他還令手下現身手法,說得生動逼真,燕山衛上下都信以為真。
原本燕山三衛是燕王最忠實的軍隊,經宋忠這麽一搗鼓,燕山衛上下將士成了最仇恨燕王的軍隊。
一聽到燕王帶領軍隊前來進攻懷來城,燕山衛上下憤慨,都爭著要出城找朱棣複仇。
宋忠隔河遙望遠處的燕王大軍,對手下喊道:“彭聚、孫泰,你倆帶領燕山衛迎敵,本都督為你們壓陣,隨時準備支援你們。”
“屬下遵令,請宋總兵等待我等的好消息!”
都指揮彭聚隨即對手下的燕山衛將士大聲唿喊道:“兄弟們,我們的仇人來了!燕賊就在河對岸,屠戮大家老小的賊人就在對岸,與本將軍一起,我們去複仇!”
“複仇!”
“複仇!”
燕山衛眾將士齊聲附和。
都指揮孫泰又大聲喊道:“殺燕賊,報血仇!”
眾將士大聲附和:“殺燕賊,報血仇!”
“殺燕賊,報血仇!”
喊聲震天,氣勢逼人。
燕山衛將士上下一心,同仇敵愾。
轟隆隆,轟隆隆隆!
上千燕山衛鐵騎手持長刀,拍馬而出。
燕山衛鐵騎踏過護城橋,直奔朱棣的前鋒大軍,來勢洶洶。
殺!
殺!!
殺!!!
大軍未到,喊殺聲已經響徹九霄,馬蹄聲雷動。
燕山衛的上千鐵騎快速向鄭海所在的燕王大軍襲來,遠處揚起一陣黃色的煙塵,猶如一場狂暴的沙塵暴。
地麵被狂奔的馬蹄轟擊,猶如被棍棒猛烈敲擊的鼓麵,發出轟隆隆聲。
這燕山衛鐵騎是大明北方最強悍的騎兵之一,是抵禦蒙古騎兵最強的力量。
這支鐵騎身經百戰,是在與蒙古鐵騎的交戰中成長壯大起來的,實力非凡。
從馬蹄踩踏的聲音與節奏,鄭海知道,這是一支不可小覷的騎兵力量。
靜靜坐在馬鞍上,鄭海輕輕拽著馬匹的韁繩,地麵的巨大震動已經使他的坐騎煩躁不安。
燕王的左路軍前鋒主將徐祥一臉憂慮地看向鄭海:“鄭大人,敵人來了!我們真的不主動出擊嗎?”
“嗯,不出擊。”
“鄭大人,這可是敵人的鐵騎!要是他們直接衝到近前,那我們就沒有發起衝鋒的空間了……”
“嗯,我知道。”鄭海一臉從容,依舊靜靜地看著遠處快速逼近的騎兵隊伍。
徐祥額頭上冒汗,再次提醒道:“鄭大人,萬一你的計策不管用,那對方直衝過來,我們可就萬劫不複了……”
“相信我,一定沒問題!”鄭海看了一眼徐祥,看到徐祥額頭上豆大的汗珠,心中也有一些擔憂了。
轟隆隆——
轟隆隆隆!
鄭海咽了一口口水,舉起一隻手。
身旁的徐祥與馮致遠同時大聲喊道:“舉旗!”
鄭海所處的大軍中樹立起幾十麵“燕”字大旗,這些大旗都是燕王起兵前燕山衛的旗幟。
“喊話!”鄭海一聲令下。
馮致遠舞動旗語。
燕王左路大軍前鋒,眾將士齊聲高唿:
“燕山衛的兄弟們,你們被宋都督騙了!”
“燕山衛的兄弟們,你們的家人沒有都安然無恙!”
“燕山衛的兄弟們,你們被宋都督騙了!”
徐祥哭喪著臉,靜靜地看著遠處襲來的鐵騎大軍。
鄭海雖然一臉平靜,但心中卻十分忐忑。
八千兵馬分成三個軍陣,左中右三軍分別列陣。軍人數最多大約為三千人,其餘兩路大約各為兩千五百兵丁。
左軍先行出發,與前幾日有些不同,他們的前鋒部隊都是燕王府的護衛與以前燕山衛的將士。
走在最前麵的左軍前鋒隊伍,手拿的是以前燕王的“燕”字大旗,而不像其他兩路軍隊拿的是靖難軍的大旗。
清晨的微風中,舊日的燕字王旗輕輕舞動,清風徐徐,笙旗如畫。
鄭海想起了一句話:“從前,日子過得慢,車、馬、郵件,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五位騎兵走在最前麵,手擎“燕”字大旗。
燕山衛的騎兵,個個身穿對襟紅衣鎖子甲,腰掛腰刀與長弓,身背箭囊。
坐在馬背上,鄭海看著長長的隊列,想起了以前初次燕王的情景。
那時,燕王的大軍也是這樣擎著旗,騎兵在前,步兵在後……
那時的燕王穿著金色的鎧甲,騎著白馬,威風凜凜……
一匹棗紅大馬緩緩走來,馬背上的張玉胡須有些花白,額頭上的皺紋猶如刀刻,三五道皺紋清晰可辨。
張玉騎著馬,來到鄭海身旁,輕輕拉住韁繩:“鄭小兄弟,為何大軍前鋒部隊是以前的旗幟與裝扮?”
聽到張玉的聲音,鄭海迴過神,扭頭看向張玉。
一身銀灰色山字鎧甲,張玉已經五十七歲,麵容有些滄桑。
鄭海手持韁繩,向張玉抱拳:“張將軍,他們就是此戰的秘密武器。”
“你說的重大情報,就是這個?”
張玉眉頭一皺,額頭上的皺紋密布,猶如千層餅。
看著張玉臉上的驚訝與困惑,鄭海微笑著,解釋道:“這不是情報,而是我們針對那個情報做出的應對,是破敵製勝的關鍵。”
張玉依舊是一臉困惑。
他想不明白,這燕王以前的王旗,燕山衛的服裝有什麽用?
這又算哪門子情報與對策?
不管張玉是否明白,鄭海沒有再做任何解釋。
抱拳向張玉告辭,鄭海輕輕蹬了一腳馬肚,率領著斥候小隊,跟上左軍的前鋒。
“大人,看張將軍那模樣,好像依舊沒有明白,是怎麽一迴事吧?”馮致遠驅馬,緊跟在鄭海身旁。
“現在不明白,等到攻下懷來,他自然會明白。”鄭海看向馮致遠,又道:“我吩咐的事,你安排下去沒有?”
馮致遠迴稟:“大人,放心,我們的兄弟已經換了服裝,混在前鋒中。”
斥候在前,騎兵隨後,步兵殿後。
燕王的三路大軍列隊前行,一路奔向懷來城。
懷來城上,一名眼尖的哨兵發現了護城河對岸的“燕”字大旗,快速發出警報。
“稟宋都督,城外發現燕王的軍隊。”
城外發現燕王軍隊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宋忠的府衙。
“什麽?城外發現燕王的軍隊?”宋忠一身鎧甲,有些微微驚訝。
一旁的餘瑱稟告道:“宋都督,我了解燕王的兵力。他進攻居庸關時,兵力不到一萬,我們有三萬餘人,足足是他的三倍。將軍大可出城迎敵,燕賊定然不是將軍的對手。”
都指揮餘瑱是從居庸關敗退,前來投靠宋忠的。他了解燕王的兵力,宋忠在兵馬人數上確實占據很大的優勢,而且城防堅固,可攻可守。
“嗬嗬,燕王來得正好,這是自投羅網!本都督原打算進軍居庸關,沒想到他竟主動前來。”宋忠一臉興奮,看向殿中手下,下令道:“餘瑱、彭聚、孫泰,你們跟我出城迎敵;莊得與其他人堅守城防,防備燕賊偷襲。”
宋忠帶著兩萬大軍出城迎敵,以原屬於燕王的燕山衛為主力。
燕王朱棣製造北平事變之後,奪取北平九門,誅殺燕山衛指揮使盧振等人。
宋忠借機汙蔑朱棣殘殺燕山衛的家眷,稱朱棣造反,血洗北平城,將燕山衛將士的家屬盡數屠殺。
宋忠原本就是錦衣衛指揮使,在煽動士兵情緒與編造故事方麵很有心得。
他編造了燕王屠殺燕山衛將士家屬的故事,說得有聲有色。什麽屍橫遍野,流血漂櫓,燕山衛所有將士的家屬不分老幼,統統被朱棣下令斬殺了。
他還令手下現身手法,說得生動逼真,燕山衛上下都信以為真。
原本燕山三衛是燕王最忠實的軍隊,經宋忠這麽一搗鼓,燕山衛上下將士成了最仇恨燕王的軍隊。
一聽到燕王帶領軍隊前來進攻懷來城,燕山衛上下憤慨,都爭著要出城找朱棣複仇。
宋忠隔河遙望遠處的燕王大軍,對手下喊道:“彭聚、孫泰,你倆帶領燕山衛迎敵,本都督為你們壓陣,隨時準備支援你們。”
“屬下遵令,請宋總兵等待我等的好消息!”
都指揮彭聚隨即對手下的燕山衛將士大聲唿喊道:“兄弟們,我們的仇人來了!燕賊就在河對岸,屠戮大家老小的賊人就在對岸,與本將軍一起,我們去複仇!”
“複仇!”
“複仇!”
燕山衛眾將士齊聲附和。
都指揮孫泰又大聲喊道:“殺燕賊,報血仇!”
眾將士大聲附和:“殺燕賊,報血仇!”
“殺燕賊,報血仇!”
喊聲震天,氣勢逼人。
燕山衛將士上下一心,同仇敵愾。
轟隆隆,轟隆隆隆!
上千燕山衛鐵騎手持長刀,拍馬而出。
燕山衛鐵騎踏過護城橋,直奔朱棣的前鋒大軍,來勢洶洶。
殺!
殺!!
殺!!!
大軍未到,喊殺聲已經響徹九霄,馬蹄聲雷動。
燕山衛的上千鐵騎快速向鄭海所在的燕王大軍襲來,遠處揚起一陣黃色的煙塵,猶如一場狂暴的沙塵暴。
地麵被狂奔的馬蹄轟擊,猶如被棍棒猛烈敲擊的鼓麵,發出轟隆隆聲。
這燕山衛鐵騎是大明北方最強悍的騎兵之一,是抵禦蒙古騎兵最強的力量。
這支鐵騎身經百戰,是在與蒙古鐵騎的交戰中成長壯大起來的,實力非凡。
從馬蹄踩踏的聲音與節奏,鄭海知道,這是一支不可小覷的騎兵力量。
靜靜坐在馬鞍上,鄭海輕輕拽著馬匹的韁繩,地麵的巨大震動已經使他的坐騎煩躁不安。
燕王的左路軍前鋒主將徐祥一臉憂慮地看向鄭海:“鄭大人,敵人來了!我們真的不主動出擊嗎?”
“嗯,不出擊。”
“鄭大人,這可是敵人的鐵騎!要是他們直接衝到近前,那我們就沒有發起衝鋒的空間了……”
“嗯,我知道。”鄭海一臉從容,依舊靜靜地看著遠處快速逼近的騎兵隊伍。
徐祥額頭上冒汗,再次提醒道:“鄭大人,萬一你的計策不管用,那對方直衝過來,我們可就萬劫不複了……”
“相信我,一定沒問題!”鄭海看了一眼徐祥,看到徐祥額頭上豆大的汗珠,心中也有一些擔憂了。
轟隆隆——
轟隆隆隆!
鄭海咽了一口口水,舉起一隻手。
身旁的徐祥與馮致遠同時大聲喊道:“舉旗!”
鄭海所處的大軍中樹立起幾十麵“燕”字大旗,這些大旗都是燕王起兵前燕山衛的旗幟。
“喊話!”鄭海一聲令下。
馮致遠舞動旗語。
燕王左路大軍前鋒,眾將士齊聲高唿:
“燕山衛的兄弟們,你們被宋都督騙了!”
“燕山衛的兄弟們,你們的家人沒有都安然無恙!”
“燕山衛的兄弟們,你們被宋都督騙了!”
徐祥哭喪著臉,靜靜地看著遠處襲來的鐵騎大軍。
鄭海雖然一臉平靜,但心中卻十分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