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祖經常送徐妙錦入宮,徐妙錦經常出現在皇太孫朱允炆身邊。


    然而,徐輝祖期望的事情始終沒有發生。


    洪武二十八年發生了兩件事,使徐輝祖更著急了。


    一件事是朱元璋修改《祖訓錄》,重命名為《皇明祖訓》,同時重新修改各位王爺拜見皇太孫的禮節。


    皇太孫朱允炆是晉王朱?、燕王朱棣等各位親王的侄子,按照以前的規定,晉王、燕王這些皇叔上朝時都排在朱允炆前麵。


    朱元璋為了提高朱允炆的地位,改為東宮禮節在先,家庭禮儀在後。令諸王以太子禮拜見皇太孫朱允炆,將朱允炆的地位抬升。


    徐輝祖明白,這是為了提升皇太孫的地位,暗示著皇太孫將繼承皇位。


    為此,徐輝祖更加積極地將妹妹徐妙錦送入宮中,想搭上皇太孫的這輛車。


    可是,洪武二十八年發生的另一件事令他失望了。


    這一年,朱元璋冊封光祿少卿馬全之女馬恩慧為皇太孫妃。


    第二年,皇太孫妃馬氏為皇太孫朱允炆誕下一個兒子,取名朱文奎。


    “一定是那個錦衣衛百戶鄭海,從中作梗!害得我妹妹一直成不了皇太孫妃,我跟他沒完!”


    得知皇太孫誕下兒子的這個消息,魏國公徐輝祖很生氣。


    徐輝祖竹籃打水一場空,將徐妙錦沒能成為皇太孫妃子的責任歸咎於鄭海。


    鄭海在魏國公府與諸位大臣起矛盾,被眾人參奏。但諸位大臣沒能找不到鄭海的重大過錯,朱元璋與朱允炆一直護著鄭海,因而鄭海一直安然無恙。


    這一天,鄭海和往常一樣上朝,諸位大臣對他已經見怪不怪了。


    區區六品的百戶卻代表從三品的錦衣衛指揮使上朝,這不尋常的事卻成了朝臣們習以為常的事情。


    朝堂上,一位禮部的官員稟告道:“稟陛下,新一版的《皇明祖訓》已經下發給諸位親王,晉王與燕王那邊已經迴複,王府長史表示他們已經收到《皇明祖訓》。”


    龍椅上,朱元璋的頭發、眉毛和胡須都全白了,眼睛凹陷,一臉皺紋。


    “朕知道了。”朱元璋輕輕點頭,有些有氣無力。


    “臣有本要奏。”


    魏國公徐輝祖走到朝臣中間的過道,拱手行禮:“臣聽聞,平羌將軍楊文與參見宋忠征討西南夷狄,取得大勝。臣請求陛下,嘉獎諸位將領,以示皇恩浩蕩。


    朱元璋看著徐輝祖,點點頭,迴應道:“準奏!著兵部侍郎齊泰與禮部協商,將犒賞清單承保上來。”


    “謝陛下!”徐輝祖站在原地,並沒有迴到大臣的隊伍中。


    朱元璋看向徐輝祖,見徐輝祖沒有退下,有些疑惑,又問道:“魏國公,你還有什麽事?”


    “臣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請陛下恕臣莽撞。”


    “你說,朕聽著便是。”


    “臣聽聞,錦衣衛指揮使一直空著,錦衣衛十四所有千戶十四人,卻叫一百戶代理指揮使,這件事於情於理都不合適。望陛下早日定下錦衣衛指揮使的人選,否則人心浮動。”


    朱元璋稍微抬頭,盯著徐輝祖,臉色微變,沉聲問道:“那你以為,什麽人適合當錦衣衛的指揮使?”


    “臣不知!”徐輝祖聽出了朱元璋的語氣,連忙跪伏在地上,“臣隻是覺得,陛下該重新定下人選,而不是讓錦衣衛的要職一直空著!臣不敢僭越!”


    原來,這徐輝祖是要針對我呀!


    一開始,我還真以為他是體恤軍中的將士,為他們謀福利,看來是我抬舉他了。


    鄭海站在武將隊伍的後側,看著大殿裏跪伏在地上的徐輝祖,心中一陣感慨。


    他抬頭看向龍椅上的朱元璋,隻見朱元璋在沉默地盯著徐輝祖。


    “臣附議。”


    武將隊伍中靠前的一位將領走到殿中央,拱手行禮道:“臣認同魏國公的看法。如今,京中各衛唯有錦衣衛沒有指揮使,這讓人不免引人猜測,陛下還是早些指定人選為好。”


    從背影看不出這人是誰,但鄭海熟悉這人的聲音,這名武將是曹國公李景隆。


    “臣等附議!”


    李景隆站出來後,其他好幾位武將也紛紛站出來。


    錦衣衛指揮使雖然隻是從三品的官職,但身份極其特殊,是皇上身邊的紅人,權力極大。


    許多武將盯著這個空缺已經很久了,即便他們不能當指揮使,他們也希望能安排上自己的人。


    如果能讓自己的人當上錦衣衛指揮使,那就相當於在皇上身邊多了一雙眼,這相當於多了一道護身符!


    隻是由於百戶鄭海一直不倒,眾人沒法上位。


    “曹國公,依你之見,誰才適合當這個錦衣衛的指揮使?”


    朱元璋未必不懂眾人的想法,武將們可不像文臣拐彎抹角,從表情就可以看出一二。不過,畢竟法不責眾,他隻好將矛頭指向曹國公李景隆。


    李景隆很恭敬地抱拳行禮:“陛下,臣以為錦衣衛代指揮使鄭百戶適合。他代理揮使已經一年多,至今錦衣衛運轉有序,可見他可以管理錦衣衛......”


    “臣以為不可!一個百戶才是正六品級別,一下子躍升為從三品的官員,這不符合官員升遷的慣例。”還沒等武將們站出來反對,吏部的官員先站出來反對了。


    “陛下,臣也以為曹國公所說也不合適。”兵部左侍郎齊泰也站出來反對。


    朱元璋對諸位武將都不是很滿意,對魏國公和曹國公等人心存懷疑,但對兵部侍郎齊泰,他比較信任。


    齊泰,原名齊德,字尚禮,別號南塘,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應天府鄉試的解元,洪武十八年的進士。


    朱元璋之所以信任齊泰,源於幾件事情:


    一是齊泰是少數幾個為官九年沒有犯錯記錄的官員,陪同朱元璋參加祖廟祭祀,朱元璋親自給他賜名“齊泰”;


    二是朱元璋曾問齊泰邊關將領的姓名,齊泰一個不錯的說了出來。朱元璋問他各種邊關圖集時,齊泰從袖子中拿一本隨身攜帶的手冊,為朱元璋詳細解釋各種圖集。


    齊泰給朱元璋的印象極好,辦事牢靠,又有文化,在禮部和兵部都任過職,是個人才。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剛提拔齊泰為兵部左侍郎。


    還有一點,那就是朱允炆也很看重齊泰,對齊泰多有誇讚。


    “齊泰,你是兵部侍郎,你給朕說說,誰合適?”


    齊泰迴稟道:“臣以為,平羌參將宋忠最為合適。首先,宋忠原來就是錦衣衛指揮使;再者,宋忠征討西南夷狄有功,理當獎賞。陛下,不如恢複宋忠的錦衣衛指揮使職位,這樣可一舉兩得。”


    聽了齊泰的話,朱元璋微微點頭,看向前排的皇太孫朱允炆:“允炆,你以為如何?”


    皇太孫朱允炆行禮道:“迴稟皇爺爺,孫兒讚同齊侍郎的看法。不過,孫兒認為,錦衣衛代指揮使鄭海一直以為管理錦衣衛,兢兢業業,同樣應當給予獎勵。”


    朱元璋摸著白胡須,點點頭:“嗯,皇太孫說得在理!”


    魏國公徐輝祖和曹國公李景隆對視一眼,眼神中有一絲不快。


    李景隆抱拳道:“鄭百戶代理錦衣衛指揮使有功,臣以為可以升他為副千戶,以示獎賞。”


    “宋忠與鄭海皆有功,那這樣,朕命宋忠官複原職,任錦衣衛指揮使。至於鄭海,那就直接升千戶吧!”


    朱元璋看向武將隊伍中的鄭海:“鄭海,你可有異議?”


    鄭海走到過道中央,跪拜道:“臣無異議,謝陛下!”


    “那就這樣吧!沒有其他事,那就退潮吧!”朱元璋看向身邊的太監。


    太監宣布:“退朝!”


    離開奉天殿時,魏國公徐輝祖與曹國公李景隆瞪了鄭海一眼。


    鄭海向兩人笑了笑,抱拳道:“鄭海感謝兩位國公提攜。”


    “哼!”徐輝祖冷哼一聲離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第一航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人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人鬼並收藏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