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太可怕了!
葛城是秦王府長史,同時還是錦衣衛密探!
如果秦王朱樉的死,不是表麵上的那樣,那麽......”
看了葛城的檔案,鄭海心中有一個可怕的猜測。
“太子朱標死後,從藍玉案開始,老朱就開始為朱允炆掃除障礙。
這藍玉、傅友德、王弼、馮勝,一個個有權有勢的武將,都被老朱清除了。
我原本以為這就結束了,沒想到,這老朱沒有停手......”
鄭海默默合上葛城的檔案冊,交還冊子,走出了錦衣衛的密檔樓。
為了驗證他的猜測,鄭海需要更多的證據,需要更多的情報。
迴到北鎮撫司衙門,鄭海召集了幾名擅長諜報的手下,其中包括“順風耳”馮致遠、“千裏眼”孟四顧。
鄭海對幾名錦衣衛手下說道:“我有幾個任務交給你們,你們安排下去,讓手下注意收集諸王的各種消息。將收集到的消息整理成冊,匯總給我,去吧!”
幾天後,奉天殿上,朝臣們正在上朝。
大殿裏,大臣們分成好幾排長長的隊伍,鄭海作為錦衣衛代表也在其中。
龍椅上,朱元璋頭發和胡須都白了。
他靜靜地看著大堂下的眾臣,表情一如既往的肅穆,看不出悲傷。
朱元璋寶座不遠處的一名太監,朝眾臣喊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臣有本啟奏!”
一名大臣從朝臣隊列中走出,此時是禮部尚書任亨泰。
禮部尚書任亨泰稟告道:“陛下,秦王薨,請陛下為秦王賜下諡(shi)號。臣與禮部各位同僚遴選了幾個諡號,請陛下從中選擇一個。”
太監從禮部尚書手中接過奏折,呈送給朱元璋。
朱元璋打開奏折,盯著本上的幾個諡號,沉默了一會兒。
沉思片刻,朱元璋說道:“就選湣(min)字。”
“是,陛下!”禮部尚書應聲退下。
諡號,是對死者一生高度概括的評價,一般可分為三種評價,即褒獎、中性和批判。
諡號的使用始於西周,到明朝時基本上已經固定。
大明皇帝諡字為十七個字或二十九個字,親王一個字,郡王兩個字,大臣兩個字。
諡號“湣”,屬於惡諡,是否定與批評。
鄭海細細思索著朱元璋給出的這個諡號:“在國遭憂曰湣,在國逢艱曰湣,禍亂方作曰湣,使民悲傷曰湣。”
秦王朱樉做了許多壞事,荒唐無道,這個評價也算合適。
下了朝,鄭海返迴錦衣衛北鎮撫司,沒有收到有關秦王的相關消息。
一連幾日,鄭海在北鎮撫司裏也沒什麽事可做,錦衣衛的具體事務都是由十幾名千戶分別管理的。
鄭海隻負責向朱元璋匯報工作和向下傳達朱元璋的指示。
每天他就坐在椅子上,喝著了茶,繼續思考著他的那個猜測。
鄭海通過錦衣衛的渠道注意到一件事情:朱元璋對降低了秦王朱?葬禮規格,沒有讓厚葬朱?,隻是很普通的葬禮。
“虎毒不食子。
老朱或許隻是對秦王生前的惡行不滿,這降低喪葬規格不能說明什麽,或許隻是......
老朱,應該不至於殺自己的兒子......“”
有一天,錦衣衛總旗馮致遠走進房間,向鄭海匯報工作。
“鄭......代指揮使,你吩咐下去的事情兄弟們給你辦了。這是近段時間關於幾位王爺的情況匯總,我都給你帶來了。”
鄭海從馮致遠手上拿過幾本冊子,各位王爺的情況基本上都沒有問題,隻有晉王朱?的行為有些異於平常。
馮致遠指著一本小冊子說道:“這是孟四顧發現的,我們偷偷潛入晉王的史官房間抄錄了最近的一段文字。”
鄭海看著那本冊子,上麵寫著“皇帝欽錄”幾個字。
“他這些文字是來自哪裏?怎麽看著像是陛下敕(chi)諭的文書呢?”鄭海有些不解。
馮致遠笑著迴答:“鄭兄弟,你猜得沒錯!這就是陛下給晉王的敕諭。”
“那他為什麽要讓史官記錄這些敕諭呢?”
馮致遠思索了一會兒,迴答:“這個屬下就不清楚了,或許是為了顯示皇恩浩蕩吧!”
再次閱讀這些抄錄迴來的文書,鄭海發現,其中的內容竟有朱元璋給晉王朱?講述秦王死因的內容。
鄭海輕輕地念著原文的一部分內容:
“老幼宮人見之,各憂性命難存。以致三老婦人,潛地下毒,人於櫻桃煎內,既服之後,不移刻而死。嗚唿!觀爾之為,古所未有!論以公法,罪不容誅。今令爾眷屬不與終服,仍敕有司淺葬,降用公禮。”
鄭海讀完這頓朱元璋給晉王朱樉的敕諭,有些驚訝:“這秦王朱樉,竟是被三位老婦人下毒害死的!”
“這朱樉虐待宮中下人,導致宮女報複,這邏輯倒是很合理。可我怎麽看著,像是錦衣衛的手法呢!”
鄭海心中莫名地懷疑:“別說這些老宮女敢不敢對秦王下毒了,單說這下毒的手法,我就覺得有點故弄玄虛了。
如果想讓秦王死得快,那直接買毒藥就行了。要是不想被人發現,不應該使用慢性毒藥,一點點下毒,讓秦王死的不明不白嗎?這三名老宮女下毒的方式有些不對勁......”
看著這些從晉王府抄錄迴來的敕諭,鄭海的眉頭皺了起來。
看到鄭海的表情,馮致遠輕聲詢問道:“鄭兄弟,這裏麵有什麽不對嗎?你怎麽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呢?”
鄭海抬頭,看向馮致遠,放鬆表情,笑道:“沒什麽,我隻是為秦王感到難過。”
“對了!鄭兄弟,這裏還有一份是陛下給秦王的賜下的諡號冊子,不知道你要不要?”
“拿來,我看看,上麵都說了些什麽!”
鄭海從馮致遠手上拿過冊子,上麵寫的是朱元璋給死去的秦王朱樉的諡號封文。
朱元璋的話大意是這麽說的:“朕對你的死深感哀痛,這是父子親情,人之常情;我追賜你諡號,這是天下公理。
朕所封諸為親王,你的年紀最大,第一個就封在秦地。我是希望你能永保爵位,希望你以封地為皇室守衛疆土。
可你不修德行,導致突然殞命,因此我賜給你的諡號是‘湣’。”
這老朱連兒子朱樉死了都不放過訓斥的機會,這告文就是在訓斥朱樉嘛!
感覺就是再對朱樉說:我給你這個諡號,是念在我父子一場,我因為禮法。你的死,隻能怪你自己作惡多端!
從錦衣衛收集的消息裏,鄭海還看到了一些民間的傳言,說是秦王府上藏有龍床和五爪龍袍。
這些消息雖然隻是錦衣衛收集的民間傳言,但鄭海反而覺得這些很可能是真的。畢竟,他曾看到朱元璋發怒,拍桌子的情形。
看完錦衣衛匯總的各方消息,鄭海更堅定了自己心中的猜測。
秦王朱樉的死,很可能是錦衣衛指使的,而這可能是老朱直接下達的指示!
老朱太狠了!
虎毒不食子,君王比老虎更狠!
葛城是秦王府長史,同時還是錦衣衛密探!
如果秦王朱樉的死,不是表麵上的那樣,那麽......”
看了葛城的檔案,鄭海心中有一個可怕的猜測。
“太子朱標死後,從藍玉案開始,老朱就開始為朱允炆掃除障礙。
這藍玉、傅友德、王弼、馮勝,一個個有權有勢的武將,都被老朱清除了。
我原本以為這就結束了,沒想到,這老朱沒有停手......”
鄭海默默合上葛城的檔案冊,交還冊子,走出了錦衣衛的密檔樓。
為了驗證他的猜測,鄭海需要更多的證據,需要更多的情報。
迴到北鎮撫司衙門,鄭海召集了幾名擅長諜報的手下,其中包括“順風耳”馮致遠、“千裏眼”孟四顧。
鄭海對幾名錦衣衛手下說道:“我有幾個任務交給你們,你們安排下去,讓手下注意收集諸王的各種消息。將收集到的消息整理成冊,匯總給我,去吧!”
幾天後,奉天殿上,朝臣們正在上朝。
大殿裏,大臣們分成好幾排長長的隊伍,鄭海作為錦衣衛代表也在其中。
龍椅上,朱元璋頭發和胡須都白了。
他靜靜地看著大堂下的眾臣,表情一如既往的肅穆,看不出悲傷。
朱元璋寶座不遠處的一名太監,朝眾臣喊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臣有本啟奏!”
一名大臣從朝臣隊列中走出,此時是禮部尚書任亨泰。
禮部尚書任亨泰稟告道:“陛下,秦王薨,請陛下為秦王賜下諡(shi)號。臣與禮部各位同僚遴選了幾個諡號,請陛下從中選擇一個。”
太監從禮部尚書手中接過奏折,呈送給朱元璋。
朱元璋打開奏折,盯著本上的幾個諡號,沉默了一會兒。
沉思片刻,朱元璋說道:“就選湣(min)字。”
“是,陛下!”禮部尚書應聲退下。
諡號,是對死者一生高度概括的評價,一般可分為三種評價,即褒獎、中性和批判。
諡號的使用始於西周,到明朝時基本上已經固定。
大明皇帝諡字為十七個字或二十九個字,親王一個字,郡王兩個字,大臣兩個字。
諡號“湣”,屬於惡諡,是否定與批評。
鄭海細細思索著朱元璋給出的這個諡號:“在國遭憂曰湣,在國逢艱曰湣,禍亂方作曰湣,使民悲傷曰湣。”
秦王朱樉做了許多壞事,荒唐無道,這個評價也算合適。
下了朝,鄭海返迴錦衣衛北鎮撫司,沒有收到有關秦王的相關消息。
一連幾日,鄭海在北鎮撫司裏也沒什麽事可做,錦衣衛的具體事務都是由十幾名千戶分別管理的。
鄭海隻負責向朱元璋匯報工作和向下傳達朱元璋的指示。
每天他就坐在椅子上,喝著了茶,繼續思考著他的那個猜測。
鄭海通過錦衣衛的渠道注意到一件事情:朱元璋對降低了秦王朱?葬禮規格,沒有讓厚葬朱?,隻是很普通的葬禮。
“虎毒不食子。
老朱或許隻是對秦王生前的惡行不滿,這降低喪葬規格不能說明什麽,或許隻是......
老朱,應該不至於殺自己的兒子......“”
有一天,錦衣衛總旗馮致遠走進房間,向鄭海匯報工作。
“鄭......代指揮使,你吩咐下去的事情兄弟們給你辦了。這是近段時間關於幾位王爺的情況匯總,我都給你帶來了。”
鄭海從馮致遠手上拿過幾本冊子,各位王爺的情況基本上都沒有問題,隻有晉王朱?的行為有些異於平常。
馮致遠指著一本小冊子說道:“這是孟四顧發現的,我們偷偷潛入晉王的史官房間抄錄了最近的一段文字。”
鄭海看著那本冊子,上麵寫著“皇帝欽錄”幾個字。
“他這些文字是來自哪裏?怎麽看著像是陛下敕(chi)諭的文書呢?”鄭海有些不解。
馮致遠笑著迴答:“鄭兄弟,你猜得沒錯!這就是陛下給晉王的敕諭。”
“那他為什麽要讓史官記錄這些敕諭呢?”
馮致遠思索了一會兒,迴答:“這個屬下就不清楚了,或許是為了顯示皇恩浩蕩吧!”
再次閱讀這些抄錄迴來的文書,鄭海發現,其中的內容竟有朱元璋給晉王朱?講述秦王死因的內容。
鄭海輕輕地念著原文的一部分內容:
“老幼宮人見之,各憂性命難存。以致三老婦人,潛地下毒,人於櫻桃煎內,既服之後,不移刻而死。嗚唿!觀爾之為,古所未有!論以公法,罪不容誅。今令爾眷屬不與終服,仍敕有司淺葬,降用公禮。”
鄭海讀完這頓朱元璋給晉王朱樉的敕諭,有些驚訝:“這秦王朱樉,竟是被三位老婦人下毒害死的!”
“這朱樉虐待宮中下人,導致宮女報複,這邏輯倒是很合理。可我怎麽看著,像是錦衣衛的手法呢!”
鄭海心中莫名地懷疑:“別說這些老宮女敢不敢對秦王下毒了,單說這下毒的手法,我就覺得有點故弄玄虛了。
如果想讓秦王死得快,那直接買毒藥就行了。要是不想被人發現,不應該使用慢性毒藥,一點點下毒,讓秦王死的不明不白嗎?這三名老宮女下毒的方式有些不對勁......”
看著這些從晉王府抄錄迴來的敕諭,鄭海的眉頭皺了起來。
看到鄭海的表情,馮致遠輕聲詢問道:“鄭兄弟,這裏麵有什麽不對嗎?你怎麽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呢?”
鄭海抬頭,看向馮致遠,放鬆表情,笑道:“沒什麽,我隻是為秦王感到難過。”
“對了!鄭兄弟,這裏還有一份是陛下給秦王的賜下的諡號冊子,不知道你要不要?”
“拿來,我看看,上麵都說了些什麽!”
鄭海從馮致遠手上拿過冊子,上麵寫的是朱元璋給死去的秦王朱樉的諡號封文。
朱元璋的話大意是這麽說的:“朕對你的死深感哀痛,這是父子親情,人之常情;我追賜你諡號,這是天下公理。
朕所封諸為親王,你的年紀最大,第一個就封在秦地。我是希望你能永保爵位,希望你以封地為皇室守衛疆土。
可你不修德行,導致突然殞命,因此我賜給你的諡號是‘湣’。”
這老朱連兒子朱樉死了都不放過訓斥的機會,這告文就是在訓斥朱樉嘛!
感覺就是再對朱樉說:我給你這個諡號,是念在我父子一場,我因為禮法。你的死,隻能怪你自己作惡多端!
從錦衣衛收集的消息裏,鄭海還看到了一些民間的傳言,說是秦王府上藏有龍床和五爪龍袍。
這些消息雖然隻是錦衣衛收集的民間傳言,但鄭海反而覺得這些很可能是真的。畢竟,他曾看到朱元璋發怒,拍桌子的情形。
看完錦衣衛匯總的各方消息,鄭海更堅定了自己心中的猜測。
秦王朱樉的死,很可能是錦衣衛指使的,而這可能是老朱直接下達的指示!
老朱太狠了!
虎毒不食子,君王比老虎更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