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八月,太子朱標葬孝陵東側,在馬皇後陵墓右側,諡(shi)號“懿(yi)文”。九月,朱元璋冊封皇孫朱允炆為皇太孫。
朱允炆生於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12月5日,今年才十六歲。
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標的第二子,朱標的側妃呂氏所生,原本不是嫡長子。然而,作為正妃所生的嫡長子朱雄英早夭,太子正妃常氏也死得早。
朱允炆的母親常氏被扶正,朱允炆也晉升為嫡長子。
秦王朱樉被朱元璋遣返封地,晉王朱?與燕王朱棣也分別返迴自己的封地。三位王爺互相爭鬥,結果太子之位卻沒有他們的事,他們的計劃都落空了。
“孫兒,拜見皇爺爺!”
皇宮中,新封皇太孫的朱允炆入宮麵聖。
朱元璋正在禦書房中批閱奏章,桌子上放著厚厚一疊奏章,其中有好幾本是上書奏告涼國公藍玉不守法度的惡行。
朱元璋拿著一本奏章,抬頭看向走進來的皇太孫朱允炆:“允炆,你現在是皇太孫了,你要幫著朕打理一下朝中的事務。你過來,與朕一起看奏章。”
朱元璋看著一身皇太孫常服的朱允炆,十六歲的少年臉色過於白皙,身形還算壯實,隻是有些消瘦。
朱允炆皮膚很白,加上操勞父親朱標的喪葬,更為憔悴,臉色更顯蒼白。他的雙眼稍微凹陷了,小圓臉也瘦得有些方了。
朱元璋遞給朱允炆一本奏折,是奏告涼國公藍玉過失的奏折。
“你幫朕看看這份奏折,給朕說說你的看法。”朱元璋看著朱允炆說道。
朱允炆雙手接過奏折,打開折疊的奏折,看得很認真,從頭到尾不落一字。
奏章上,細數藍玉過往的罪責:蓄養莊奴、縱容義子作惡,槍戰民田;夜間途徑喜峰關隻因官吏開門迎接不及時,就縱兵毀關;強占舊元妃子,與其有私,致其羞愧自殺......
朱允炆將奏折合起來,重新歸還給朱元璋,恭敬有禮。
“皇爺爺,孫兒以為,僅憑奏折所述恐有不妥,處置我朝肱骨眾臣,還需皇爺爺謹慎考慮。”
朱允炆見朱元璋默不出聲,又補充道:“涼國公是我父王昔日的重臣,且還有姻親之故。我父王新喪,還請皇爺爺念在父王的情分上,對涼國公寬大處置。”
“嗯,朕知道了。”
朱元璋幽深而深邃的雙眼打量著皇太孫:“最近你消瘦了,這奏章的事你以後慢慢學,你向迴去好好休息。你父王的擔子以後就要壓在你的肩上了,你可不能辜負朕和你父王對你的期望。”
“孫兒明白,皇爺爺也要好好保重。孫兒告退!”
看著朱允炆離開的背影,朱元璋想起了太子朱標,想起了太子朱標生前與他的一些爭執。
朱元璋長長地歎了一口氣:“你這孩子這麽誠實、單純、孝順,今後又怎麽不會念及我的好呢?隻是,太像你父親了,這般寬厚、仁慈,叫我如何放心!你的叔叔們可不像你這般仁厚,還有那些居功自傲的老家夥......”
朱元璋的頭發已經花白,高高的顴骨與花白的眉毛擠壓著一雙深邃的眼睛。
太子朱標去世後,他的眼睛進一步陷了進去,皺紋也更多了,整張臉就像一張蒼老的鬆樹皮,細看有些恐怖。
他將奏告藍玉的奏章扔迴來桌子上,將疊放在桌上的奏章砸倒了,幾個奏章從桌子上跌落到地板上。
朱元璋背過身去,抬頭,歎了一口氣,緩了緩,對身邊侍奉的太監道:“宣錦衣衛蔣瓛(huán)。”
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原本是毛驤(xiāng)的手下,他接替了毛驤的位置,成為如今的錦衣衛指揮使。
毛驤幫助朱元璋製造了胡惟庸案,是錦衣衛的第一任指揮使。由於胡惟庸案牽連廣泛,為了平息朝中眾臣的怒火,朱元璋過河拆橋,將毛驤處死了。
錦衣衛的實力也因為毛驤的死陷入了低穀,就連錦衣衛的內外典獄權都被朱元璋收迴了。洪武十五年至今,錦衣衛都沒有私設牢獄,進行刑訊的權力。
蔣瓛穿著禦賜的飛魚服,腰間攜帶著微微彎曲的繡春刀,走進房中。
“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叩見陛下。”
朱元璋轉過身,看向堂下跪著的蔣瓛,眼中的哀傷與憂慮一掃而空,雙眼如虎,眼神深邃而鋒利。
“上前迴話,朕交代你的事,辦得如何了?”朱元璋言語冷漠,聽不出喜悅或者憤怒,完全不可捉摸。
“迴稟陛下,臣等查到了一些線索,但沒有確鑿的證據。”
朱元璋臉色如常,兩眼睜大,花白的眉毛向上揚起,嘴巴緊閉,沉默著。
蔣瓛繼續說道:“秦王自陛下冊封皇太孫後常飲酒,酒後多有失言......”
朱元璋冷哼了一聲,大聲問道:“他都說了些什麽?”
“秦王說,那朱允炆小兒憑什麽可以繼承太子之位,他才是最有資格繼承大統之人......”
“哼!死性不改!”朱元璋怒斥一聲,打斷了蔣瓛的話,“叫他滾迴他的封地去!朕倒是要看看他能起什麽波浪,再找個人給我盯著他!”
“陛下,臣有一合適人選,可推薦給陛下。”
朱元璋看向錦衣衛指揮使蔣瓛,眼睛炯炯有神。
比起前一任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平時很謹慎,很少主動提出看法,更沒有推薦過什麽人。
如今,蔣瓛說要給朱元璋推薦人選,朱元璋有些好奇。
“你說說,你想推薦何人?”朱元璋如狼眼一樣深邃的眼睛注視著蔣瓛。
“此人姓葛,名信,字誠。此人耿直、忠信是個不錯的人選,他曾在北平按察司任按察僉事,熟悉大明律法,更關鍵是他剛直不阿,忠心不二。臣深以為,此人是最適合督促秦王。”
蔣瓛言語坦誠,有理有據,一點也沒有徇私的樣子。
“你說的這個人,朕有所了解。朕聽說此人文章了得,與方孝孺互為知己,關係密切。方孝孺曾多番推薦,朝中官員也曾向朕舉薦。”
朱元璋看著蔣瓛,點點頭道:“你推薦的這個人確實很合適。你推薦他,還有其他什麽理由?”
朱元璋可不是容易糊弄的君王,不僅心狠手辣,而且心思細密,聰明而多疑。他對蔣瓛的推薦是心存疑慮的,這錦衣衛給皇帝推薦官員任職人選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然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道是朱元璋的大忌,還敢提出來,那麽,不是勇敢無畏的傻瓜,就是大智若愚的高手。
蔣瓛顯然是後麵一種人。他這樣做,要冒很大的風險,一不小心可能腦袋不保,但若成功,同樣意義重大。
蔣瓛沒有迴避,直言道:“不瞞陛下,臣有私心。葛誠,如今是錦衣衛的人。他是臣新培養的錦衣衛暗莊人選,已經歸入錦衣衛秘檔。”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那就讓葛誠去秦王府當長史,這樣一舉兩得。”
“其他兩位,可有什麽動作?”朱元璋摸了摸胡須。
“稟陛下,晉王離開應天前,去了穎國公府和涼國公府。燕王去了徐家,燕王返迴北平時,留下五名侍衛,說是陪徐家的三小姐。”
朱元璋看向蔣瓛:“朕聽說,允炆與燕王府的一個侍衛關係不錯,可有這麽迴事?”
“稟陛下,確有其事!那侍衛名叫鄭海,是燕王的親信。”
“給朕好好查一查他的底細,若有對皇太孫有所圖謀......你知道該怎麽辦吧?”朱元璋眉毛上揚,眼睛微微睜大,眼中隱隱透出一絲殺機。
“臣遵旨!”
朱允炆生於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12月5日,今年才十六歲。
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標的第二子,朱標的側妃呂氏所生,原本不是嫡長子。然而,作為正妃所生的嫡長子朱雄英早夭,太子正妃常氏也死得早。
朱允炆的母親常氏被扶正,朱允炆也晉升為嫡長子。
秦王朱樉被朱元璋遣返封地,晉王朱?與燕王朱棣也分別返迴自己的封地。三位王爺互相爭鬥,結果太子之位卻沒有他們的事,他們的計劃都落空了。
“孫兒,拜見皇爺爺!”
皇宮中,新封皇太孫的朱允炆入宮麵聖。
朱元璋正在禦書房中批閱奏章,桌子上放著厚厚一疊奏章,其中有好幾本是上書奏告涼國公藍玉不守法度的惡行。
朱元璋拿著一本奏章,抬頭看向走進來的皇太孫朱允炆:“允炆,你現在是皇太孫了,你要幫著朕打理一下朝中的事務。你過來,與朕一起看奏章。”
朱元璋看著一身皇太孫常服的朱允炆,十六歲的少年臉色過於白皙,身形還算壯實,隻是有些消瘦。
朱允炆皮膚很白,加上操勞父親朱標的喪葬,更為憔悴,臉色更顯蒼白。他的雙眼稍微凹陷了,小圓臉也瘦得有些方了。
朱元璋遞給朱允炆一本奏折,是奏告涼國公藍玉過失的奏折。
“你幫朕看看這份奏折,給朕說說你的看法。”朱元璋看著朱允炆說道。
朱允炆雙手接過奏折,打開折疊的奏折,看得很認真,從頭到尾不落一字。
奏章上,細數藍玉過往的罪責:蓄養莊奴、縱容義子作惡,槍戰民田;夜間途徑喜峰關隻因官吏開門迎接不及時,就縱兵毀關;強占舊元妃子,與其有私,致其羞愧自殺......
朱允炆將奏折合起來,重新歸還給朱元璋,恭敬有禮。
“皇爺爺,孫兒以為,僅憑奏折所述恐有不妥,處置我朝肱骨眾臣,還需皇爺爺謹慎考慮。”
朱允炆見朱元璋默不出聲,又補充道:“涼國公是我父王昔日的重臣,且還有姻親之故。我父王新喪,還請皇爺爺念在父王的情分上,對涼國公寬大處置。”
“嗯,朕知道了。”
朱元璋幽深而深邃的雙眼打量著皇太孫:“最近你消瘦了,這奏章的事你以後慢慢學,你向迴去好好休息。你父王的擔子以後就要壓在你的肩上了,你可不能辜負朕和你父王對你的期望。”
“孫兒明白,皇爺爺也要好好保重。孫兒告退!”
看著朱允炆離開的背影,朱元璋想起了太子朱標,想起了太子朱標生前與他的一些爭執。
朱元璋長長地歎了一口氣:“你這孩子這麽誠實、單純、孝順,今後又怎麽不會念及我的好呢?隻是,太像你父親了,這般寬厚、仁慈,叫我如何放心!你的叔叔們可不像你這般仁厚,還有那些居功自傲的老家夥......”
朱元璋的頭發已經花白,高高的顴骨與花白的眉毛擠壓著一雙深邃的眼睛。
太子朱標去世後,他的眼睛進一步陷了進去,皺紋也更多了,整張臉就像一張蒼老的鬆樹皮,細看有些恐怖。
他將奏告藍玉的奏章扔迴來桌子上,將疊放在桌上的奏章砸倒了,幾個奏章從桌子上跌落到地板上。
朱元璋背過身去,抬頭,歎了一口氣,緩了緩,對身邊侍奉的太監道:“宣錦衣衛蔣瓛(huán)。”
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原本是毛驤(xiāng)的手下,他接替了毛驤的位置,成為如今的錦衣衛指揮使。
毛驤幫助朱元璋製造了胡惟庸案,是錦衣衛的第一任指揮使。由於胡惟庸案牽連廣泛,為了平息朝中眾臣的怒火,朱元璋過河拆橋,將毛驤處死了。
錦衣衛的實力也因為毛驤的死陷入了低穀,就連錦衣衛的內外典獄權都被朱元璋收迴了。洪武十五年至今,錦衣衛都沒有私設牢獄,進行刑訊的權力。
蔣瓛穿著禦賜的飛魚服,腰間攜帶著微微彎曲的繡春刀,走進房中。
“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叩見陛下。”
朱元璋轉過身,看向堂下跪著的蔣瓛,眼中的哀傷與憂慮一掃而空,雙眼如虎,眼神深邃而鋒利。
“上前迴話,朕交代你的事,辦得如何了?”朱元璋言語冷漠,聽不出喜悅或者憤怒,完全不可捉摸。
“迴稟陛下,臣等查到了一些線索,但沒有確鑿的證據。”
朱元璋臉色如常,兩眼睜大,花白的眉毛向上揚起,嘴巴緊閉,沉默著。
蔣瓛繼續說道:“秦王自陛下冊封皇太孫後常飲酒,酒後多有失言......”
朱元璋冷哼了一聲,大聲問道:“他都說了些什麽?”
“秦王說,那朱允炆小兒憑什麽可以繼承太子之位,他才是最有資格繼承大統之人......”
“哼!死性不改!”朱元璋怒斥一聲,打斷了蔣瓛的話,“叫他滾迴他的封地去!朕倒是要看看他能起什麽波浪,再找個人給我盯著他!”
“陛下,臣有一合適人選,可推薦給陛下。”
朱元璋看向錦衣衛指揮使蔣瓛,眼睛炯炯有神。
比起前一任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平時很謹慎,很少主動提出看法,更沒有推薦過什麽人。
如今,蔣瓛說要給朱元璋推薦人選,朱元璋有些好奇。
“你說說,你想推薦何人?”朱元璋如狼眼一樣深邃的眼睛注視著蔣瓛。
“此人姓葛,名信,字誠。此人耿直、忠信是個不錯的人選,他曾在北平按察司任按察僉事,熟悉大明律法,更關鍵是他剛直不阿,忠心不二。臣深以為,此人是最適合督促秦王。”
蔣瓛言語坦誠,有理有據,一點也沒有徇私的樣子。
“你說的這個人,朕有所了解。朕聽說此人文章了得,與方孝孺互為知己,關係密切。方孝孺曾多番推薦,朝中官員也曾向朕舉薦。”
朱元璋看著蔣瓛,點點頭道:“你推薦的這個人確實很合適。你推薦他,還有其他什麽理由?”
朱元璋可不是容易糊弄的君王,不僅心狠手辣,而且心思細密,聰明而多疑。他對蔣瓛的推薦是心存疑慮的,這錦衣衛給皇帝推薦官員任職人選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然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道是朱元璋的大忌,還敢提出來,那麽,不是勇敢無畏的傻瓜,就是大智若愚的高手。
蔣瓛顯然是後麵一種人。他這樣做,要冒很大的風險,一不小心可能腦袋不保,但若成功,同樣意義重大。
蔣瓛沒有迴避,直言道:“不瞞陛下,臣有私心。葛誠,如今是錦衣衛的人。他是臣新培養的錦衣衛暗莊人選,已經歸入錦衣衛秘檔。”
朱元璋滿意地點點頭:“那就讓葛誠去秦王府當長史,這樣一舉兩得。”
“其他兩位,可有什麽動作?”朱元璋摸了摸胡須。
“稟陛下,晉王離開應天前,去了穎國公府和涼國公府。燕王去了徐家,燕王返迴北平時,留下五名侍衛,說是陪徐家的三小姐。”
朱元璋看向蔣瓛:“朕聽說,允炆與燕王府的一個侍衛關係不錯,可有這麽迴事?”
“稟陛下,確有其事!那侍衛名叫鄭海,是燕王的親信。”
“給朕好好查一查他的底細,若有對皇太孫有所圖謀......你知道該怎麽辦吧?”朱元璋眉毛上揚,眼睛微微睜大,眼中隱隱透出一絲殺機。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