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股騎兵並沒有遭受重大的損失,一次衝鋒下來折損的人員不過十分之一。
然而,兩股鐵騎交叉而過之後,他們麵前都是防守嚴密的步兵軍陣,沒有再繼續向前衝。
黑壓壓的步兵陣列擺著各種障礙物,有類似拒馬的尖銳木製柵欄,還有盾牌長矛,更有令戰馬都懼怕的火器。
總之,兩股鐵騎放棄了衝擊龐大的步兵陣列,拐了個彎,向敵人的騎兵再次發起了又一輪的衝鋒。
轟隆隆,馬蹄聲迴蕩在寬敞的河穀裏。兩側山坡上的北元大營也動了,從山坡上又下來兩支北元鐵騎。
北元軍陣中,一個北元大將對身穿戰甲的主帥阿紮失裏稟告道:“大王,我們兩翼的鐵騎已經加入到戰場中,明賊必敗無疑!”
遼王阿紮失裏點點頭,望著遠處的明軍的步兵方陣,問身邊的將領:“攻擊我們的軍隊是大明的哪支軍隊?可知對方的主將是誰?”
“迴大王,屬下還在調查,目前不知是大明的哪支軍隊。”
阿紮失裏有些不高興,拉了拉馬匹的韁繩,又問道:“大明那邊可傳來消息,此次入我草原的大明將領是藍玉,還是傅友德?”
“稟大王,據說朱元璋派遣的大將是穎國公傅友德,不過,是受燕王朱棣節製......”
“傅友德確實是一員猛將,那燕王就罷了,不過是位旁落的王子罷了!”遼王阿紮失裏摸了摸臉上的絡腮胡。
一個將領稟告道:“大王,臣聽聞,燕王是一位英勇善戰的王爺。據說,就是他指揮大軍包圍並俘虜了乃兒不花太尉。”
“本王豈能不知此事!但事實未必如你們所想,那什麽燕王可能就是一個草包。他所獲得的那些榮譽,不過是盜用了那些將領的功績罷了!”遼王阿紮失裏臉上是一副不屑的表情。
阿紮失裏看向對麵緩慢推進的大明步兵軍陣,解釋道:“那燕王手下盡是傅友德、藍玉那種老將領,打仗時他隻需點點頭,其他都是交給那些老將領了。能打仗的是那些朱元璋的大將軍,而他隻是坐享其成,因為那些勝仗的功勞都算在他頭上。”
“大王,據臣所知,燕王是朱元璋兒子中最能打仗的王子,他......”
“好了!燕王不必擔心,即便對方是那個傅友德,又能奈我何?”遼王阿紮失裏不再理會那個將領,將注意力集中到戰場上。
北元遼王的兩支鐵騎加入戰場後,大明的鐵騎明顯就有些勢單力薄了,數量上就輸給了北元鐵騎。
戰場不遠處高坡的草叢裏,鄭海看著數量明顯多於明軍的北元騎兵,有些擔憂了。
鄭海問張玉:“張將軍,我們是不是該出手了?再這樣下去,恐怕我軍騎兵可能會遭受重大損失。”
“還沒到關鍵時候,我們再等等!”張玉見鄭海有些不解,又補充道:“為了勝利,有時承受一些損失也是必要的。”
鄭海雖然不明白張玉所說的關鍵時候,不過,他很認同張玉說的最後那句話。
為了最後的勝利,有時必須忍,有時需要做出一些犧牲。
這些道理鄭海懂,沒有誰能比中國軍人更懂這些道理的了。
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為了勝利,中國軍人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
鄭海腦海中閃現昔日在部隊的事情,但山坡下的廝殺將他再次拉迴到明朝。
山坡下的戰場上,大明的騎兵與北元的騎兵再次向對方發起衝擊。
成千上萬匹戰馬的鏗鏘有力的蹬踏著,轟隆隆,轟隆隆,地麵都在顫抖。
眾多騎兵與戰馬上的鎧甲反射著陽光,同樣反射著陽光的,還有騎兵手中的鋼刀,上萬把鋼刀匯聚在一起,光芒耀眼。
綠色的草原上銀光閃閃,仿佛是一麵波光粼粼的湖麵。然而,這粼粼波光底下流淌的不是溫和的水,而是奔湧的熱血。反射陽光的不是柔軟的水,而是堅硬的鋼刀。
兩股黃色的塵煙再次交匯,上萬匹健碩的戰馬發生沉悶地咆哮,無數光影在空中揮舞著。
北元鐵騎與大明鐵騎一個對衝剛結束,人數占優的北元鐵騎再次掉頭。
此時,一陣喊殺聲從北元鐵騎側後響起,一支大明鐵騎忽然殺出,猶如神兵天降。
“殺!”
“殺!”
“殺!”
明軍鐵騎中,一名約二十歲模樣的年輕騎兵,頭戴鳳翅兜鍪,身披鎖子甲,手持雁翎腰刀,一馬當先衝向北元鐵騎。
他怒目一吼,橫刀一錯,迎麵而來的北元騎兵,血染長袍,應聲墜馬。
他一往無前,勢不可擋,連連出刀,刀刀見血。
一刀切飛一顆頭顱,又一刀砍斷一隻手臂,再一刀劃中敵人腹部。
一刀身首異處,陰陽兩隔;再一刀血濺五步,死不瞑目......
他一個衝鋒連斬九名北元騎兵,手中的腰刀多出了五六個缺口,身上的鎧甲浸染了一片鮮紅。
在他身前,無人敢安坐馬上,在他身後,隻剩下戰馬孤獨狂奔。
他仿佛一尊無敵戰神,戰無不勝。
前方,敵人膽寒,紛紛躲閃避讓,畏懼不前;
身後,戰友振奮,連連呐喊衝殺,大快人心!
在他的帶領下,大明騎兵聲勢大振,北元的鐵騎被從中切成了兩部分。人數不占優勢的大明騎兵力壓北元騎兵,竟有一種勢不可擋的氣勢。
大明鐵騎前後夾擊,北元騎兵則腹背受敵,形勢頓時扭轉。
“那名騎兵是何人?為何如此生猛!”坐鎮中軍的北元遼王阿紮失裏一陣驚駭。
北元遼王身邊的將領也是一陣目瞪口呆,對這名生猛的大明騎兵心生敬畏。
遼王又問:“那人是不是明軍大將傅友德?”
“迴大王,末將以為不是,那人穿的是士兵的鎧甲,不可能是大明的將領......”
“可惡!難道一名小兵便能亂了本王的騎兵大陣?!”遼王咬牙切齒,緊張地望著戰場,狠狠地瞪著那名英勇的大明騎兵:“可恨!”
北元眾將聽著沉默不語,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向遼王解釋。
北元遼王阿紮失裏握著拳頭,一臉憤怒,大聲道:“來人!傳我令:令左右兩翼再添兩千騎兵,一定要擊潰這股大明騎兵。他們身後還有更多的步兵,我們不能被他們纏住!”
就在遼王調兵遣將之時,同樣身處中軍的大明北伐主帥燕王拿著馬鞭指著戰場,喝彩道:“好!這仗張玉打得漂亮!”
在朱棣身旁,同樣騎著戰馬的朱能質疑道:“殿下,那人不像是張玉......”
“你這麽一說,倒也是,不太像他的作風,這張玉啥時變得這麽生猛了?”
燕王朱棣摸著濃密黝黑的胡須,喃喃道:“那此人又會是誰?朱能,這人的生猛勁與你可有幾分相似,會不會是他?”
“殿下,您是說,那個鄭海?”朱能有些遲疑,“可他,不是第一次上戰場麽?”
身材魁梧的太監馬和有些驚訝。騎著棗紅馬,他在一旁輕聲問道:“那人真是小海嗎?”
“大帥,此人不可能是鄭海!一個剛上戰場的毛頭小子,怎麽可能如此勇猛,一定不是他!”燕山衛指揮使盧振在一旁忍不住插嘴了。
然而,兩股鐵騎交叉而過之後,他們麵前都是防守嚴密的步兵軍陣,沒有再繼續向前衝。
黑壓壓的步兵陣列擺著各種障礙物,有類似拒馬的尖銳木製柵欄,還有盾牌長矛,更有令戰馬都懼怕的火器。
總之,兩股鐵騎放棄了衝擊龐大的步兵陣列,拐了個彎,向敵人的騎兵再次發起了又一輪的衝鋒。
轟隆隆,馬蹄聲迴蕩在寬敞的河穀裏。兩側山坡上的北元大營也動了,從山坡上又下來兩支北元鐵騎。
北元軍陣中,一個北元大將對身穿戰甲的主帥阿紮失裏稟告道:“大王,我們兩翼的鐵騎已經加入到戰場中,明賊必敗無疑!”
遼王阿紮失裏點點頭,望著遠處的明軍的步兵方陣,問身邊的將領:“攻擊我們的軍隊是大明的哪支軍隊?可知對方的主將是誰?”
“迴大王,屬下還在調查,目前不知是大明的哪支軍隊。”
阿紮失裏有些不高興,拉了拉馬匹的韁繩,又問道:“大明那邊可傳來消息,此次入我草原的大明將領是藍玉,還是傅友德?”
“稟大王,據說朱元璋派遣的大將是穎國公傅友德,不過,是受燕王朱棣節製......”
“傅友德確實是一員猛將,那燕王就罷了,不過是位旁落的王子罷了!”遼王阿紮失裏摸了摸臉上的絡腮胡。
一個將領稟告道:“大王,臣聽聞,燕王是一位英勇善戰的王爺。據說,就是他指揮大軍包圍並俘虜了乃兒不花太尉。”
“本王豈能不知此事!但事實未必如你們所想,那什麽燕王可能就是一個草包。他所獲得的那些榮譽,不過是盜用了那些將領的功績罷了!”遼王阿紮失裏臉上是一副不屑的表情。
阿紮失裏看向對麵緩慢推進的大明步兵軍陣,解釋道:“那燕王手下盡是傅友德、藍玉那種老將領,打仗時他隻需點點頭,其他都是交給那些老將領了。能打仗的是那些朱元璋的大將軍,而他隻是坐享其成,因為那些勝仗的功勞都算在他頭上。”
“大王,據臣所知,燕王是朱元璋兒子中最能打仗的王子,他......”
“好了!燕王不必擔心,即便對方是那個傅友德,又能奈我何?”遼王阿紮失裏不再理會那個將領,將注意力集中到戰場上。
北元遼王的兩支鐵騎加入戰場後,大明的鐵騎明顯就有些勢單力薄了,數量上就輸給了北元鐵騎。
戰場不遠處高坡的草叢裏,鄭海看著數量明顯多於明軍的北元騎兵,有些擔憂了。
鄭海問張玉:“張將軍,我們是不是該出手了?再這樣下去,恐怕我軍騎兵可能會遭受重大損失。”
“還沒到關鍵時候,我們再等等!”張玉見鄭海有些不解,又補充道:“為了勝利,有時承受一些損失也是必要的。”
鄭海雖然不明白張玉所說的關鍵時候,不過,他很認同張玉說的最後那句話。
為了最後的勝利,有時必須忍,有時需要做出一些犧牲。
這些道理鄭海懂,沒有誰能比中國軍人更懂這些道理的了。
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為了勝利,中國軍人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
鄭海腦海中閃現昔日在部隊的事情,但山坡下的廝殺將他再次拉迴到明朝。
山坡下的戰場上,大明的騎兵與北元的騎兵再次向對方發起衝擊。
成千上萬匹戰馬的鏗鏘有力的蹬踏著,轟隆隆,轟隆隆,地麵都在顫抖。
眾多騎兵與戰馬上的鎧甲反射著陽光,同樣反射著陽光的,還有騎兵手中的鋼刀,上萬把鋼刀匯聚在一起,光芒耀眼。
綠色的草原上銀光閃閃,仿佛是一麵波光粼粼的湖麵。然而,這粼粼波光底下流淌的不是溫和的水,而是奔湧的熱血。反射陽光的不是柔軟的水,而是堅硬的鋼刀。
兩股黃色的塵煙再次交匯,上萬匹健碩的戰馬發生沉悶地咆哮,無數光影在空中揮舞著。
北元鐵騎與大明鐵騎一個對衝剛結束,人數占優的北元鐵騎再次掉頭。
此時,一陣喊殺聲從北元鐵騎側後響起,一支大明鐵騎忽然殺出,猶如神兵天降。
“殺!”
“殺!”
“殺!”
明軍鐵騎中,一名約二十歲模樣的年輕騎兵,頭戴鳳翅兜鍪,身披鎖子甲,手持雁翎腰刀,一馬當先衝向北元鐵騎。
他怒目一吼,橫刀一錯,迎麵而來的北元騎兵,血染長袍,應聲墜馬。
他一往無前,勢不可擋,連連出刀,刀刀見血。
一刀切飛一顆頭顱,又一刀砍斷一隻手臂,再一刀劃中敵人腹部。
一刀身首異處,陰陽兩隔;再一刀血濺五步,死不瞑目......
他一個衝鋒連斬九名北元騎兵,手中的腰刀多出了五六個缺口,身上的鎧甲浸染了一片鮮紅。
在他身前,無人敢安坐馬上,在他身後,隻剩下戰馬孤獨狂奔。
他仿佛一尊無敵戰神,戰無不勝。
前方,敵人膽寒,紛紛躲閃避讓,畏懼不前;
身後,戰友振奮,連連呐喊衝殺,大快人心!
在他的帶領下,大明騎兵聲勢大振,北元的鐵騎被從中切成了兩部分。人數不占優勢的大明騎兵力壓北元騎兵,竟有一種勢不可擋的氣勢。
大明鐵騎前後夾擊,北元騎兵則腹背受敵,形勢頓時扭轉。
“那名騎兵是何人?為何如此生猛!”坐鎮中軍的北元遼王阿紮失裏一陣驚駭。
北元遼王身邊的將領也是一陣目瞪口呆,對這名生猛的大明騎兵心生敬畏。
遼王又問:“那人是不是明軍大將傅友德?”
“迴大王,末將以為不是,那人穿的是士兵的鎧甲,不可能是大明的將領......”
“可惡!難道一名小兵便能亂了本王的騎兵大陣?!”遼王咬牙切齒,緊張地望著戰場,狠狠地瞪著那名英勇的大明騎兵:“可恨!”
北元眾將聽著沉默不語,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向遼王解釋。
北元遼王阿紮失裏握著拳頭,一臉憤怒,大聲道:“來人!傳我令:令左右兩翼再添兩千騎兵,一定要擊潰這股大明騎兵。他們身後還有更多的步兵,我們不能被他們纏住!”
就在遼王調兵遣將之時,同樣身處中軍的大明北伐主帥燕王拿著馬鞭指著戰場,喝彩道:“好!這仗張玉打得漂亮!”
在朱棣身旁,同樣騎著戰馬的朱能質疑道:“殿下,那人不像是張玉......”
“你這麽一說,倒也是,不太像他的作風,這張玉啥時變得這麽生猛了?”
燕王朱棣摸著濃密黝黑的胡須,喃喃道:“那此人又會是誰?朱能,這人的生猛勁與你可有幾分相似,會不會是他?”
“殿下,您是說,那個鄭海?”朱能有些遲疑,“可他,不是第一次上戰場麽?”
身材魁梧的太監馬和有些驚訝。騎著棗紅馬,他在一旁輕聲問道:“那人真是小海嗎?”
“大帥,此人不可能是鄭海!一個剛上戰場的毛頭小子,怎麽可能如此勇猛,一定不是他!”燕山衛指揮使盧振在一旁忍不住插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