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清明,藍天白雲。


    北平城的春天已經沒有那麽寒冷,城門邊上的樹梢上已經一片嫩綠。


    清風徐來,空氣中夾雜著花草的香味。


    鄭海還沒來得及唿吸幾口春天裏清新的空氣,一陣塵土便隨風而至。


    這不是春天的沙塵暴,而是一大隊明軍揚起的塵煙。


    順著馬和的眼睛看過去,鄭海看見一隊騎兵正向這邊走來,他們打著明軍的旗幟。


    除了大明軍隊的“明”字戰旗,一些錦旗上還寫著一個大字——“潁”。


    馬和看著遠處的軍隊,神色平靜。


    從馬和的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變化,但鄭海發現,馬和悄悄緊握拳頭。


    遠處的軍隊一步步朝城門口前進,北平城門口熱鬧起來。


    文武官吏在門口排起了長隊,等候這支軍隊的到來。


    沒過多久,城門口迎接軍隊入城的官吏們抱起拳頭,朝一隊騎兵施禮。


    隻見領頭的將軍騎著一匹棗紅大馬,頭戴紅笠軍帽,一身山字紋鎧甲,腰掛雁翎腰刀,腳踩烏皮靴。


    他身材魁梧,坐在馬上猶如一尊戰神。


    麵色如銅,他額上的皺紋仿佛刀刻下一般,顯然是一位久經沙場、飽受風吹日曬的老將軍。


    那有些滄桑的臉上墨眉如劍斜刺蒼天,雙眼深邃如鷹似狼,他靜立不動,仿佛傲視天地,不怒自威。


    望向城門口前來迎接的眾官吏們,臉上露出幾道刀刻一般的酒窩,他嘴角微動,拖拽著花白的羊須胡,兩撇八字須微微上翹。


    那深邃的眼眸閃爍微光,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絲狡黠與不屑的神情,就像上蒼俯視眾生一般,冷傲孤清。


    一直盯著那位戰神一般的老將軍,馬和冷不丁地問了鄭海一句:“小海,你可記得他是何人?”


    正當鄭海還在猜測之時,馬和全身微微顫抖,咬著牙齒,低聲道:“他就是傅友德!我們的仇人!”


    鄭海恍然大悟。


    原來軍旗上的“潁”字就是“穎國公”打出的旗號,穎國公是傅友德的封號。


    看著馬和的背影,鄭海終於明白了,為何馬和緊握著雙拳,身體顫抖。


    因為傅友德便是馬和的仇人。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率步騎30萬遠征雲貴,橫掃雲南,將雲南納入了大明的版圖。


    那一年,馬和的父親戰死,馬和被抓進軍營,再後來被押往應天府......


    可以說,馬和如今所有的不幸,都是由傅友德等人南征造成的。


    傅友德是血洗雲南的戰爭惡徒,更是將馬和送入宮中當太監的罪魁禍首!


    馬和不是聖人,不可能放下這段公仇與私恨!


    在大人物的眼中,他是一個閹人,一個廢人。


    但他同樣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同樣有熱血,同樣有著熾熱的情感。


    毀家之恨,殺父之仇,淨身之恥,豈能隨隨便便就放下?


    不能放下!


    馬和不是神,他是個活生生的人!


    這仇恨,不共戴天!


    他放不下,也不能放下!


    看著馬和高大的背影,鄭海仿佛看到了未來下西洋的鄭和。


    他對鄭和的崇敬之情有增無減。


    反而覺得,這樣的鄭和才是真正的鄭和,才是一個完整的鄭和,一個真真正正的人!


    沒有熾熱的情感如何矢誌不渝,沒有堅定的意誌,如何在無邊的大海上乘風破浪?


    不曾跌入黑暗,怎會熱烈地擁抱光明?


    郭資身著一身三品官員的緋紅色官袍,對著一身戎裝的傅友德微微拱手。


    眾官吏則躬身行禮。


    “本官布政使郭資,攜北平眾官吏迎接征虜大將軍,恭迎穎國公。”


    騎著高頭大馬的傅友德手韁繩,雙手抱拳,在馬上向郭資拱手:“布政使郭大人,有禮了。


    “本國公奉陛下旨意駐兵北平,隨燕王一同征討偽元。


    “日後,本國公及眾將士還有賴郭大人提供糧草給養,勞煩郭大人了!”


    “豈敢,豈敢!穎國公客氣了!”布政使郭資抱拳客套一番。


    傅友德坐在馬上,掃視一眼城門邊上的眾官吏,根本,沒有要下馬的意思。


    “郭大人,本國公身後一眾將士還需安置,行入城吧!請帶路!”


    傅友德一副高高在上、盛氣淩人的樣子,絲毫沒有把布政使郭資與北平一眾官吏放在眼裏。


    布政使郭資雖然很沒有麵子,心裏很不舒服,但他無可奈何。


    穎國公是威名赫赫的武將,是跟隨皇帝陛下起兵創建大明的開國元勳。


    元至正十年(1350年),傅友德就參加紅巾軍,成為起義軍中的一名士卒。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傅友德投奔朱元璋,千裏馬找到了伯樂,從此開了掛。


    他作戰勇猛,屢立戰功,從偏將升為大將,成為朱元璋手下的一名猛將。


    在朱元璋的開國功臣中,傅友德排名第28位,但論勇武程度不輸於其他人。


    曾有人評價,明朝將領中論勇猛程度,常遇春排第一,傅友德可排第二。


    傅友德有多猛?


    據說,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在朱元璋攻打武昌周邊的一次戰役中,傅友德帶人衝上武昌附近的高冠山,麵部中一箭,拔箭再戰,肋下又中一箭,依然戰鬥,最終勇奪高冠山。


    此役之後,傅友德被朱元璋封為“雄武衛指揮使”。


    男人應該對自己狠一點,但像傅友德對自己這麽狠的,真沒幾個!


    光勇猛可不行,像張飛那樣,充其量是個莽夫。


    傅友德不僅勇猛,還狡詐,雖然不如諸葛亮聰明,但卻有曹操的幾分奸詐。


    因此,傅友德屢戰屢勝,銳不可當,幾乎所向無敵。


    西伐巴蜀,朱元璋稱“論將之功,傅友德第一”;


    南平雲貴,洪武十四年(1381年)秋,傅友德橫掃雲南,無人可擋。


    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晉封傅友德為潁國公,第二次授予免死鐵劵;


    北伐偽元,傅友德連戰連捷。


    洪武二十四年(1931年)這次北伐後,傅友德被朱元璋加封為太子太師。


    鄭海看著高傲的大將軍傅友德,心中很是矛盾:這不幫馬和複仇不行,可是要想單槍匹馬殺死傅友德,這難度賊大!


    即便有前世特種兵的戰技,他也沒把握能正麵幹翻傅友德。


    正糾結的時候,突然傳來了傅友德洪亮而又威嚴的聲音:


    “那匹白馬,是燕王的坐騎,那牽著馬的是何人?”


    “稟國公,那是燕王府的一名侍衛名叫鄭海,此人來自雲南。”一名將領上前迴答,自我介紹道,“屬下燕山衛指揮使,盧振,見過國公大人!”


    傅友德掃了鄭海一眼,便不再理會。


    盧振上前又道:“國公,末將需要提醒國公一句。此人與國公大人有血海深仇,國公可得防著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第一航海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人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人鬼並收藏明朝第一航海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