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郭威監國
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 作者:大石山房主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51章 郭威監國
剛上任的樞密使王峻和馬步軍都指揮使王殷,這倆本來就是郭威的心腹,都是李業他們要殺的人,他們這次沒有跟著郭威出征,就待在汴梁城裏,這倆人聽說澶州發生了兵變,就知道郭威必然會迴來自己當天子。當即派馬軍指揮使郭崇威率領七百騎兵前往宋州,表麵上說是去保護劉贇,實際上就是去把劉贇控製起來。
王峻和王殷等郭崇威出發以後,就去和竇貞固等人商量,打算叫大夥一起去迎接郭威。竇貞固、蘇禹珪這兩位宰相本來就平庸懦弱,都是學者型的官員,做做學問還可以,處理國事不是他們的專長,況且他們手上又沒有兵權,怎麽可能跟王峻這夥人叫板,沒奈何,隻好答應了。正好這時候郭威派的人到了汴梁,他給李太後寫了個東西,說是由於被士卒們逼迫,隻好班師迴來,而且軍士們還一致擁戴我,要立我做皇帝。但是我這個人比較念舊,始終不敢忘記漢室的恩情,所以我願意繼承漢家宗廟,把太後當做自己的母親,你就拿我當自己兒子吧,咱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王峻等人立刻拿著郭威寫的這個東西去給太後看,太後一個老太太,這短短的幾天裏,屢經巨變,打擊實在太大了,隻有在宮中暗暗垂淚。
隨後,竇貞固、蘇禹珪和王峻、王殷等人出城來到七裏店,迎接郭威。遠遠地看見郭威到了,這些人立刻在道旁匍匐在地,行禮如儀,這迴行的可是君臣大禮了。郭威下馬和這幾個人見了麵,一番寒暄,稍稍交談了幾句,然後竇貞固等人就呈上了一篇勸進的文字,朝廷所有文武官員都已經署了名,郭威一看,喜形於色,但是表麵上還是很謙遜,口口聲聲,說是沒有奉太後的誥令,不敢擅自做主。竇貞固等人就請郭威進京,郭威說沒有太後的誥令,我也不敢進京,於是就留駐在了城外的皋門村。
郭威這件事讓我想起了當年的李嗣源,這倆人有很多相似之處,倆人都是國家大功臣,都是被皇帝猜忌,都是被部下勸說自立為帝,原來的皇帝都是被身邊的人給殺了。但是呢,兩個人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其中之一,就是李嗣源壓根不想當皇帝,即使當上了皇帝,也不開心,不情願。郭威呢,後來當皇帝當的很爽。
這天傍晚,竇貞固等人迴去把情況跟太後說明了,大臣們都決定擁立郭威了,你老人家看看還有什麽要說的沒?這幫人不知道用了什麽手段,拿到了太後的誥文。第二天黎明,他們到了郭威的軍營之中,當麵宣讀,太後的誥文是這樣寫的:
樞密使侍中郭威,以英武之才,兼內外之任,翦除禍亂,功業又大,人望又高。如今軍民愛戴,朝野推崇,所以應該總理萬機,這才符合大家的期望。現在應該由他來監國,中外事務,都由監國來處分,特此通告。
估計這個誥令也是竇貞固他們起草的,太後就是落個款而已。
郭威一看,有這東西就行啊,他才不管是誰寫的呢,於是拜領了誥令,當場就稱孤道寡起來,他也發了一道教令給官員和軍民百姓。內容如下:
寡人我出自行伍,並沒有什麽德望,這一切隻是因緣際會罷了。當年高祖皇帝待我如心腹,他登基以後,把大權都交付給我。高祖駕崩的時候,我是顧命大臣,和其他有功的舊臣一起輔佐小皇帝,後來發生了三處叛亂,朝廷又對我委以重任,讓我去征討,我竭盡所能,努力為國家平亂,終於保住了國家。沒想到奸臣當道,一些有功的官員被害,我立誌要安定劉氏江山,報答漢室的恩情,終於除掉了這些奸臣,並且奏請太後,立徐州相公為君(這指的就是劉贇了),但是這時候北方卻又出事了,敵寇入侵,於是我又帶領部隊前去截擊,還沒走多遠,剛剛渡過洪河,十二月二十日,到達澶州,忽然軍中出了變故,士卒們逼我做皇帝,我想逃走卻走不了,頃刻之間,安危不保。我萬般無奈,隻好依從他們,於是馬步諸軍擁著我迴到京城。如今太後誥旨,讓我監國,我也無法推脫,隻能答應,這一夜我是又擔憂又慚愧,睡不著覺啊,希望內外文武百官,大家能理解我的心意,糾正我的不足,則寡人有幸!
這時候已經是年底了,轉眼就到新年了。郭威仍然留駐在皋門村,打算等到新年再進京,然後即位改元,做一個新朝天子。徐州節度使劉贇這時候還不知道汴梁發生的這些事呢,他派右都押牙鞏廷美和教練使楊溫坐鎮徐州。自己跟著馮道等人一路向西而來,一路上儀仗很是顯赫,差不多就是天子出巡的派頭,左右都山唿萬歲。劉贇得意揚揚,誌得意滿地向汴梁進發,到了宋州,就在府衙中留宿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劉贇起了床,突然聽到門外傳來一陣陣人馬喧鬧之聲,他不知道是怎麽迴事,急忙叫人關上門,他自己上樓,在窗口往外張望,隻見外邊有很多的騎士,聲勢洶洶,堵在門口。為首那個統兵的將官,手執馬鞭,英氣逼人。劉贇一看,大驚,問了一聲:“來將是誰?為何在此喧嘩!”
他話音剛落,就聽來將應聲說道:“末將是殿前馬軍指揮使郭崇威,現在澶州發生了軍變,朝廷特地派我來保衛您,沒有其他意思。”
劉贇說:“既然如此,你讓這些騎士暫且退下,你進來見我!”郭崇威一聽,沒吭聲,低下頭,顯得有點遲疑。
劉贇於是派馮道出門,和郭崇威敘談了片刻,郭崇威這才下馬進門,跟著馮道一起上到樓上,向劉贇施禮。劉贇握著郭崇威的手,撫慰了幾句,說著說著就開始哭起來了。郭崇威說:“澶州雖有變動,但是郭公仍然是忠於漢室的,您不必擔憂!”劉贇聽了,這才稍微放心,兩個人又說了幾句話,郭崇威就下樓出去了。
隨後,徐州判官董裔來見劉贇,說:“郭崇威這次來,我看他的言談舉止不太正常,一定是有什麽異謀。現在路上都在謠傳,說是郭威已經稱帝了,陛下您現在要是再去京城,恐怕是兇多吉少,陛下有指揮使張令超護駕,何不召他進來商量商量,跟他說明利害,讓他乘夜把郭崇威抓起來,奪了他的兵權,明天把睢陽的金帛財物全部搶走,然後咱們向北,前往晉陽,召集大兵,那時候再東下汴梁。現在郭威剛到京師,應該是沒工夫派兵追我們,目前這才是上策!”
劉贇聽了董裔的話,猶豫不決。董裔一看,得,現在是爭分奪秒啊,就憑他這一耽誤,這事肯定完蛋,隻好歎著氣走了。劉贇這一夜心事重重,根本睡不著,在床上輾轉反側,越想越覺得人家董裔的話很有道理。等到天亮以後,他就派人去找張令超,誰知道他睡覺的時候,人家郭崇威可沒閑著,張令超已經被郭崇威說服了,劉贇叫他,他也不去見,這一下,機會也就失去了。
過了不久,馮道又來了,奉上一封書信,原來是郭威寫給劉贇的,信裏邊大概說了一下兵變的事,然後說讓馮道先迴京城,安撫百官,就留下王度和趙上交陪著您入朝吧。
劉贇明知道郭威這是在騙自己,一時卻又不便說破,總不能現在就翻臉吧。馮道於是就向他辭行,劉贇很不高興,說:“寡人此來,就靠你了,你當宰相當了三十年了,做事老成,德望又重,所以我對你毫不懷疑。如今郭崇威奪了我的衛兵,我已經是危在旦夕了,請問你何以教寡人?”
馮道聽了,支支吾吾地說,等自己迴京以後,搞定了兵變,再來向您複命。劉贇的部將賈貞站在旁邊,瞪著馮道,悄悄地舉起佩劍暗示劉贇,那意思就是把馮道幹掉拉倒,劉贇搖了搖手,說:“不要草率!這事和馮公沒關係,不要懷疑馮公。”馮道趕緊乘機告辭,連夜就走了。
...........
知識卡片:
咱們這部書裏邊,多次出現某某某監國,楊溥監國、李嗣源監國、王繼鵬監國、李璟監國、郭威監國,這一集的知識卡片,咱們就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監國”製度。
古代的時候,有時候皇帝因故外出,或者是生了重病,長時間不能料理朝政,那就得指派個人替自己行使權利,這就等於是把皇權暫時交到了別人手上。所以皇帝要找的這個人他得能放心,必須得保證這個權利到時候還能再收迴來,作為皇帝的繼承人,太子往往是監國的最好人選。因此就形成了一個慣例,基本上監國的都是太子。詞典上對“監國”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太子代君主管理國事。”第二種解釋是:“君主因故不能親政,由權臣或近親攝政。”
其實太子監國有時候也不安全,因為權力這個東西,誘惑力實在是太大,在曆史上發生的太子逼宮奪權的事太多了,例子太多,咱就不舉了。
監國的太子也不可能完全像皇帝一樣,什麽都說了算,有些大事他還是要上報,由皇帝親自決定的。皇帝和兒子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皇帝既想讓兒子快點成長起來,但是又不想讓他長得太快。短期讓太子監國,就是對太子的一種鍛煉。監國的太子可以安排自己信任的人擔任某些職務,不過軍權一般不允許亂動。但是以後太子繼了位,也需要有些自己的親信為自己服務,所以皇帝對太子監國期間的一些人事任免,經常也就默認了。
我國曆史上,皇帝因為禦駕親征,讓太子監國的事兒挺多,唐朝一共二十一個皇帝,其中的十七個都出現過太子監國的情況,明成祖朱棣經常出去打仗,太子朱高熾就曾經六次監國,朱棣在位二十二年,太子監國的時間長達七年零四個月。
中國曆史上太子監國占時間比例最大的就是唐朝和明朝,宋朝和元朝比較少,到了清朝,監國製度就形同虛設了,康熙第二次征討葛爾丹的時候,就讓太子胤礽監國,但是沒有給他任何權利,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發快報給康熙。
除了太子,大臣監國的事很少,李嗣源是一個,郭威是一個,這倆都是馬上要當皇帝了,監國就是走個過場,相當於待機狀態。
剛上任的樞密使王峻和馬步軍都指揮使王殷,這倆本來就是郭威的心腹,都是李業他們要殺的人,他們這次沒有跟著郭威出征,就待在汴梁城裏,這倆人聽說澶州發生了兵變,就知道郭威必然會迴來自己當天子。當即派馬軍指揮使郭崇威率領七百騎兵前往宋州,表麵上說是去保護劉贇,實際上就是去把劉贇控製起來。
王峻和王殷等郭崇威出發以後,就去和竇貞固等人商量,打算叫大夥一起去迎接郭威。竇貞固、蘇禹珪這兩位宰相本來就平庸懦弱,都是學者型的官員,做做學問還可以,處理國事不是他們的專長,況且他們手上又沒有兵權,怎麽可能跟王峻這夥人叫板,沒奈何,隻好答應了。正好這時候郭威派的人到了汴梁,他給李太後寫了個東西,說是由於被士卒們逼迫,隻好班師迴來,而且軍士們還一致擁戴我,要立我做皇帝。但是我這個人比較念舊,始終不敢忘記漢室的恩情,所以我願意繼承漢家宗廟,把太後當做自己的母親,你就拿我當自己兒子吧,咱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王峻等人立刻拿著郭威寫的這個東西去給太後看,太後一個老太太,這短短的幾天裏,屢經巨變,打擊實在太大了,隻有在宮中暗暗垂淚。
隨後,竇貞固、蘇禹珪和王峻、王殷等人出城來到七裏店,迎接郭威。遠遠地看見郭威到了,這些人立刻在道旁匍匐在地,行禮如儀,這迴行的可是君臣大禮了。郭威下馬和這幾個人見了麵,一番寒暄,稍稍交談了幾句,然後竇貞固等人就呈上了一篇勸進的文字,朝廷所有文武官員都已經署了名,郭威一看,喜形於色,但是表麵上還是很謙遜,口口聲聲,說是沒有奉太後的誥令,不敢擅自做主。竇貞固等人就請郭威進京,郭威說沒有太後的誥令,我也不敢進京,於是就留駐在了城外的皋門村。
郭威這件事讓我想起了當年的李嗣源,這倆人有很多相似之處,倆人都是國家大功臣,都是被皇帝猜忌,都是被部下勸說自立為帝,原來的皇帝都是被身邊的人給殺了。但是呢,兩個人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其中之一,就是李嗣源壓根不想當皇帝,即使當上了皇帝,也不開心,不情願。郭威呢,後來當皇帝當的很爽。
這天傍晚,竇貞固等人迴去把情況跟太後說明了,大臣們都決定擁立郭威了,你老人家看看還有什麽要說的沒?這幫人不知道用了什麽手段,拿到了太後的誥文。第二天黎明,他們到了郭威的軍營之中,當麵宣讀,太後的誥文是這樣寫的:
樞密使侍中郭威,以英武之才,兼內外之任,翦除禍亂,功業又大,人望又高。如今軍民愛戴,朝野推崇,所以應該總理萬機,這才符合大家的期望。現在應該由他來監國,中外事務,都由監國來處分,特此通告。
估計這個誥令也是竇貞固他們起草的,太後就是落個款而已。
郭威一看,有這東西就行啊,他才不管是誰寫的呢,於是拜領了誥令,當場就稱孤道寡起來,他也發了一道教令給官員和軍民百姓。內容如下:
寡人我出自行伍,並沒有什麽德望,這一切隻是因緣際會罷了。當年高祖皇帝待我如心腹,他登基以後,把大權都交付給我。高祖駕崩的時候,我是顧命大臣,和其他有功的舊臣一起輔佐小皇帝,後來發生了三處叛亂,朝廷又對我委以重任,讓我去征討,我竭盡所能,努力為國家平亂,終於保住了國家。沒想到奸臣當道,一些有功的官員被害,我立誌要安定劉氏江山,報答漢室的恩情,終於除掉了這些奸臣,並且奏請太後,立徐州相公為君(這指的就是劉贇了),但是這時候北方卻又出事了,敵寇入侵,於是我又帶領部隊前去截擊,還沒走多遠,剛剛渡過洪河,十二月二十日,到達澶州,忽然軍中出了變故,士卒們逼我做皇帝,我想逃走卻走不了,頃刻之間,安危不保。我萬般無奈,隻好依從他們,於是馬步諸軍擁著我迴到京城。如今太後誥旨,讓我監國,我也無法推脫,隻能答應,這一夜我是又擔憂又慚愧,睡不著覺啊,希望內外文武百官,大家能理解我的心意,糾正我的不足,則寡人有幸!
這時候已經是年底了,轉眼就到新年了。郭威仍然留駐在皋門村,打算等到新年再進京,然後即位改元,做一個新朝天子。徐州節度使劉贇這時候還不知道汴梁發生的這些事呢,他派右都押牙鞏廷美和教練使楊溫坐鎮徐州。自己跟著馮道等人一路向西而來,一路上儀仗很是顯赫,差不多就是天子出巡的派頭,左右都山唿萬歲。劉贇得意揚揚,誌得意滿地向汴梁進發,到了宋州,就在府衙中留宿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劉贇起了床,突然聽到門外傳來一陣陣人馬喧鬧之聲,他不知道是怎麽迴事,急忙叫人關上門,他自己上樓,在窗口往外張望,隻見外邊有很多的騎士,聲勢洶洶,堵在門口。為首那個統兵的將官,手執馬鞭,英氣逼人。劉贇一看,大驚,問了一聲:“來將是誰?為何在此喧嘩!”
他話音剛落,就聽來將應聲說道:“末將是殿前馬軍指揮使郭崇威,現在澶州發生了軍變,朝廷特地派我來保衛您,沒有其他意思。”
劉贇說:“既然如此,你讓這些騎士暫且退下,你進來見我!”郭崇威一聽,沒吭聲,低下頭,顯得有點遲疑。
劉贇於是派馮道出門,和郭崇威敘談了片刻,郭崇威這才下馬進門,跟著馮道一起上到樓上,向劉贇施禮。劉贇握著郭崇威的手,撫慰了幾句,說著說著就開始哭起來了。郭崇威說:“澶州雖有變動,但是郭公仍然是忠於漢室的,您不必擔憂!”劉贇聽了,這才稍微放心,兩個人又說了幾句話,郭崇威就下樓出去了。
隨後,徐州判官董裔來見劉贇,說:“郭崇威這次來,我看他的言談舉止不太正常,一定是有什麽異謀。現在路上都在謠傳,說是郭威已經稱帝了,陛下您現在要是再去京城,恐怕是兇多吉少,陛下有指揮使張令超護駕,何不召他進來商量商量,跟他說明利害,讓他乘夜把郭崇威抓起來,奪了他的兵權,明天把睢陽的金帛財物全部搶走,然後咱們向北,前往晉陽,召集大兵,那時候再東下汴梁。現在郭威剛到京師,應該是沒工夫派兵追我們,目前這才是上策!”
劉贇聽了董裔的話,猶豫不決。董裔一看,得,現在是爭分奪秒啊,就憑他這一耽誤,這事肯定完蛋,隻好歎著氣走了。劉贇這一夜心事重重,根本睡不著,在床上輾轉反側,越想越覺得人家董裔的話很有道理。等到天亮以後,他就派人去找張令超,誰知道他睡覺的時候,人家郭崇威可沒閑著,張令超已經被郭崇威說服了,劉贇叫他,他也不去見,這一下,機會也就失去了。
過了不久,馮道又來了,奉上一封書信,原來是郭威寫給劉贇的,信裏邊大概說了一下兵變的事,然後說讓馮道先迴京城,安撫百官,就留下王度和趙上交陪著您入朝吧。
劉贇明知道郭威這是在騙自己,一時卻又不便說破,總不能現在就翻臉吧。馮道於是就向他辭行,劉贇很不高興,說:“寡人此來,就靠你了,你當宰相當了三十年了,做事老成,德望又重,所以我對你毫不懷疑。如今郭崇威奪了我的衛兵,我已經是危在旦夕了,請問你何以教寡人?”
馮道聽了,支支吾吾地說,等自己迴京以後,搞定了兵變,再來向您複命。劉贇的部將賈貞站在旁邊,瞪著馮道,悄悄地舉起佩劍暗示劉贇,那意思就是把馮道幹掉拉倒,劉贇搖了搖手,說:“不要草率!這事和馮公沒關係,不要懷疑馮公。”馮道趕緊乘機告辭,連夜就走了。
...........
知識卡片:
咱們這部書裏邊,多次出現某某某監國,楊溥監國、李嗣源監國、王繼鵬監國、李璟監國、郭威監國,這一集的知識卡片,咱們就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監國”製度。
古代的時候,有時候皇帝因故外出,或者是生了重病,長時間不能料理朝政,那就得指派個人替自己行使權利,這就等於是把皇權暫時交到了別人手上。所以皇帝要找的這個人他得能放心,必須得保證這個權利到時候還能再收迴來,作為皇帝的繼承人,太子往往是監國的最好人選。因此就形成了一個慣例,基本上監國的都是太子。詞典上對“監國”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太子代君主管理國事。”第二種解釋是:“君主因故不能親政,由權臣或近親攝政。”
其實太子監國有時候也不安全,因為權力這個東西,誘惑力實在是太大,在曆史上發生的太子逼宮奪權的事太多了,例子太多,咱就不舉了。
監國的太子也不可能完全像皇帝一樣,什麽都說了算,有些大事他還是要上報,由皇帝親自決定的。皇帝和兒子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皇帝既想讓兒子快點成長起來,但是又不想讓他長得太快。短期讓太子監國,就是對太子的一種鍛煉。監國的太子可以安排自己信任的人擔任某些職務,不過軍權一般不允許亂動。但是以後太子繼了位,也需要有些自己的親信為自己服務,所以皇帝對太子監國期間的一些人事任免,經常也就默認了。
我國曆史上,皇帝因為禦駕親征,讓太子監國的事兒挺多,唐朝一共二十一個皇帝,其中的十七個都出現過太子監國的情況,明成祖朱棣經常出去打仗,太子朱高熾就曾經六次監國,朱棣在位二十二年,太子監國的時間長達七年零四個月。
中國曆史上太子監國占時間比例最大的就是唐朝和明朝,宋朝和元朝比較少,到了清朝,監國製度就形同虛設了,康熙第二次征討葛爾丹的時候,就讓太子胤礽監國,但是沒有給他任何權利,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發快報給康熙。
除了太子,大臣監國的事很少,李嗣源是一個,郭威是一個,這倆都是馬上要當皇帝了,監國就是走個過場,相當於待機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