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窩囊廢


    恰巧在這個時候,從幽州來了個低級軍官,報告說趙延壽有意歸國,他想迴中原來。馮玉和樞密使李崧一聽,就信以為真了,於是就讓杜威寫了封信給趙延壽,說他要是真能迴來,一定會厚待他。也不知道他們想讓這個趙延壽迴來幹什麽,一個叛國者,還要厚待,他幫著遼國人殺了那麽多中原的百姓將士,還有功了?


    不久,趙延壽的迴信來了,他說自己久處異域,很是思念故國,所以想要迴來,希望晉朝朝廷能發大兵來接應自己。你看,他這譜還大了,還要發兵勞民傷財去接應他。而且他這種有奶就是娘的東西,根本就沒有故國的概念。


    馮玉這些人一看信,居然深信不疑,就派了使者前往幽州,和趙延壽約定時間。趙延壽一邊假裝跟他們商量一些細節,暗地裏就派人去報告遼國皇帝,魚咬勾了。耶律德光將計就計,又讓瀛州刺史劉延祚給樂壽監軍王巒寫信,說自己願意投誠。還說城裏的遼兵很少,不滿千人,朝廷如果發兵去襲擊瀛洲,自己做內應,立刻就可以拿下此城。今年秋天雨水多,瓦橋關以北到處積水,遼國皇帝已經迴京去了,就算是聽到關南這邊出了事,道路太遠,雨水阻隔,他也根本來不了,所以請朝廷乘勢趕快發兵吧。


    王巒收到了劉延祚的書信,立刻派使者飛馬進京,上奏皇帝。馮玉和李崧看到王巒的報告,完全沒有想到這是人家的詐降計,喜歡的了不得,就打算立刻發大軍去接應趙延壽和劉延祚。皇帝的姑父杜威也上書,說機不可失。深州刺史慕容遷還獻上了瀛州和莫州一帶的地圖。馮玉和李崧於是奏明皇帝石重貴,請皇帝任命杜威為都招討使,任命李守貞為副使,率兵出發,去接應趙延壽。


    接替桑維翰擔任中書令的那個趙瑩,私下裏就對馮玉、李崧二人說道:“杜威是國親,身兼將相,尚且貪得無厭,常常心懷不滿,怎麽可以再給他兵權!真的要在朔方用兵,不如就讓李守貞為帥,這樣才比較保險,可無他慮!”


    馮玉和李崧聽了,都不以為然,他們仍然任命杜威為行營都招討使,隻是讓李守貞改任兵馬都監,安審琦為左右廂都指揮使,符彥卿為馬軍左廂都指揮使,皇甫遇為馬軍右廂都指揮使,讓梁漢璋、宋彥筠、王饒、薛懷讓等其他將領都隨軍北征。皇帝還下了聖旨,張貼在路邊,說朝廷現在發大軍,要去平定胡虜,準備先收複瀛州和莫州,安定了瓦橋關以南,然後還要收複幽州和燕州,蕩平塞北。結尾還說,如果有人能擒獲胡虜之主耶律德光,那就可以官封節度使,賞錢萬貫,絹萬匹,銀萬兩。隨後各軍就陸續出發了。


    偏偏天公不作美,從六月份就開始下雨,一直下到了10月份,還不見停,部隊行軍一般都是糧草先行,那些運糧車一路上都是拖泥帶水,行進艱難,軍中的士卒怨言頗多。


    杜威帶領部隊到了廣晉,和李守貞會師,兩方麵合兵一處,然後繼續向北前進,杜威還擔心自己兵馬不足呢,又讓自己的妻子宋國公主入京,請求增兵。


    皇帝一看,姑父跟自己要兵,挺大方,把京城的禁軍都撥了一大半給他,甚至都顧不得京師宿衛空虛了,隻是巴望著他姑父能按照計劃打個勝仗,向朝廷報捷。


    杜威帶領全軍直奔瀛州,遠遠地隻見瀛洲城城門大開,寂若無人,杜威不由的暗暗驚疑,旁徨四顧。他這個人一向膽小,所以也挺謹慎,當下就在城外紮了營,派了偵察兵,四方探聽。隨後得到報告,說遼將高漠翰,已經帶兵出了城,刺史劉延祚也不知去向了,杜威就派馬軍排陣使梁漢璋率領二千騎兵前去追趕遼兵。梁漢璋奉令前進,結果走到南陽務,中了人家遼軍的埋伏,隻見遼兵從四麵八方殺來,把梁漢璋的部隊困在了垓心。梁漢璋左衝右突,始終無法脫身,最終被流箭射中,死在了陣中,他帶來的那兩千將士也全部戰死沙場。梁漢璋平時打仗很勇敢,他一生的誌向就是驅逐契丹,但是這個人比較貪錢,平時也沒什麽政績,官聲不好。


    消息報到了杜威軍中,杜威快嚇死了,慌忙率兵撤退。遼國皇帝耶律德光已經知道晉軍要撤了,當下大舉南來,追趕晉軍。杜威嚇得魂飛魄散,星夜向南逃跑,當時張彥澤在恆州鎮守,他立刻帶兵去跟杜威會和,主張堅決阻擊敵人。杜威就和張彥澤一起,準備逃往恆州,他讓張彥澤做先鋒,在前麵帶路,部隊走到滹沱河中流的中渡橋,遼兵已經提前到了,在橋上扼守,攔住了晉軍的退路。張彥澤麾兵進攻,三退三進,遼兵眼看守不住了,於是就放火把橋燒掉,然後和晉軍隔著一條河安營列陣。


    滹沱河是從山西流到河北的一條重要的河流,有民謠說:春天苦旱河底幹,秋季發水浪滾翻,糧倉衝走房屋塌,無吃無住無人管。耶律德光在秋天進攻,這條河就成了天險。現在他見晉軍大舉前來奪橋,結果沒成功,就擔心晉軍要是搶渡滹沱河,那時候大軍爭渡,必然勢不可當,於是就打算帶兵撤走算了。可是隨後卻聽說晉軍在沿著河岸修築營寨,顯然是想打持久戰,於是就決定暫時先不撤了,看看情況發展再說。


    杜威修好了營壘,就在營中閉門高坐,他手下的那些將領們全都是節度使一級的高級幹部,沒有一個積極奮進的,整天就是互相迎來送往,喝酒作樂,感覺像是在郊遊,一點都不像在打仗,甚至都很少談及軍事。


    磁州刺史李穀就向杜威獻策,說:“如今咱們的大軍距離恆州不過咫尺之遙,兩邊做飯的時候,煙火都能互相看見。如果咱們用粗大的樹幹安置於河中,然後在樹幹上邊鋪上樹枝泥土,馬上就可以修出一座橋來,再秘密約定城中舉火響應,召集壯士,夜裏殺入敵營,裏外夾攻,敵軍立刻就能潰散!”眾將一聽,都說是好計,惟獨主帥杜威,根本不聽。隻是派李穀前往懷州、孟州督運軍糧。


    耶律德光見杜威就這麽在營中待著,不敢出兵,心中就料定了,這是個無能之輩、窩囊廢,於是派大兵悄悄接近晉營,暗中派部將蕭翰和通事劉重進,領著騎兵百人,步兵數百,悄悄從上遊渡過滹沱河,繞到了晉軍後麵,截斷晉軍糧道。這支小分隊在途中遇到了一些出來砍柴的晉軍士卒,就把他們抓走了。有幾個跑得快的,逃迴營中以後,添油加醋,說是上遊有無數的遼兵,已經截斷了我軍的退路。營中的士卒們得到這個消息,非常恐慌。


    遼將蕭翰等人衝到欒城,簡直如入無人之境,城中守軍有一千多人,猝不及防,竟然被蕭翰帶著這麽點兵闖了進來,沒奈何隻好狼狽投降。蕭翰抓了晉國的百姓,在他們臉上刺了字,其中有“奉敕不殺”四字,然後讓他們向南跑。運送糧草的民夫們在路上遇到了這些人,還以為是遼兵已經大軍深入了,幹脆把糧車一扔,四散潰逃。一時間風聲鶴唳,傳遍了中原。到處都在說遼軍已經打過來了。


    李穀還在懷州孟州一帶籌集糧草呢,聽說了消息,急忙上奏皇帝,說大軍危急,請皇帝趕快去澶州,並且召高行周、符彥卿等人護駕,發兵守衛澶州、河陽,防備敵軍。這道奏章由軍將關勳飛馬送到了京師,朝廷接到了李穀的奏章,上下一片嘩然。這時候杜威的奏章又到了,還是請求增兵,但是這時候石重貴已經把都城的衛士都派給了他,京城隻剩下了皇宮中的幾百名守兵,石重貴咬咬牙,幹脆也全都派了出去。並且下令發河北,還有滑州、孟州、澤州、潞州糧草五十萬,送往軍前。接著杜威又派張祚來京城向皇帝告急,這時候朝廷已經無兵可派了,就讓張祚迴報行營,下令讓杜威嚴守。張祚迴去的路上,竟然被遼兵給抓走了。這一下朝廷就和前線部隊斷了消息,兩不相通了。


    ..............


    知識卡片:


    趙延壽詐降,導致後晉大軍被困。詐降計在戰爭中出鏡率很高,經常能起到改變曆史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這個不可一世的戰神是怎麽走進垓下的包圍圈呢?這我們就要提到一個人了,此人名叫李左車,他是趙國名將李牧的孫子,當時劉邦撕毀了和項羽的停戰協議,派兵去追趕正在撤退的楚軍。這時候項羽也學聰明了,沒有冒進,而是選擇了防守反擊,劉邦要想辦法讓項羽出來呀,劉邦的手下李左車就派了個人去詐降,項羽很看不起韓信,李左車的親信就不斷利用項羽自大這個性格缺陷刺激他,項羽終於選擇的主動出兵,結果掉進了韓信的圈套,落了個烏江自刎。


    三國的時候,計謀用到了極致,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講的就是黃蓋詐降的故事。他詐降曹營,出了個餿主意,讓曹操把戰船連到一起,為周瑜火攻創造了條件。這個故事在《三國誌》和《三國演義》裏都有,應該是真實的。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用過詐降計,那時候朱元璋的勢力相對陳友諒來說還很弱小,陳友諒占據了長江中上遊的大部分地區。他聯係張士誠,想吃掉占據金陵的朱元璋。朱元璋的謀士康茂才就跑到陳友諒那去詐降,陳友諒相信了康茂才,然後這位康先生就把陳友諒的軍事機密全都泄露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因此在龍江大戰中獲勝。從此由弱勢轉為強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石山房主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石山房主人並收藏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