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上表勸退
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 作者:大石山房主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84章 上表勸退
李崧和呂琦來見張丞相,這位張丞相就是張延朗,就是安重誨那個親家。明宗李嗣源在位的時候,他曾經擔任過三司使,李從珂登基以後,任命他擔任吏部尚書,兼同平章事,仍然掌管著三司,他聽說李崧和呂琦來見,趕忙出來迎接,李崧把呂琦的想法說了一遍,張延朗說:“如呂學士所言,不但足以遏製河東,還可以節省戍邊的費用,如果皇上真的能這麽做,國家自然可以稍安,給契丹的錢幣嘛,這事我來辦,定然可以籌措到,請兩位盡快啟奏陛下。”
二人一聽大喜,辭別了張延朗,第二天就進宮,密奏李從珂,李從珂覺得是個好辦法,於是就讓他們倆秘密起草國書給契丹。
二人領命退出,李從珂又召來樞密直學士薛文遇,跟他商議此事,薛文遇說:“堂堂天子,如果屈身於夷狄,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何況胡虜貪得無厭,以後如果又要和親公主,您如何拒絕?漢成帝的時候讓昭君出塞,後悔無窮,後人寫昭君的詩裏邊說‘安危托婦人’。這件事怎麽能做?”李從珂一聽,不禁失聲道:“要不是你提醒,幾乎誤事。”
第二天,李從珂急召李崧和呂琦進宮,他們倆還以為皇帝是要問國書寫好了沒有,於是就帶著稿子來了。不料李從珂坐在那,滿麵怒容,二人行了禮,李從珂便斥責二人,說:“你們應該顧全大體,輔佐承平,怎麽能想出這麽個和親的下策,我隻有一個女兒,年齡還小,你們就想把她送到沙漠去,而且人家並沒有跟我們要錢,你們卻想把我們養兵的財物獻給胡人,試問二位究竟打的什麽主意?”
這兩人一聽,給搞糊塗了,昨天我們隻說給契丹點錢,怎麽鬧出個和親來?這唱的是哪出啊?
李崧趕緊跪下,不停地磕頭,呂琦拜了兩拜,就停住了,李從珂瞪著眼睛,說:“呂琦你脖子很硬啊,還當我是皇帝嗎?”
呂琦頂嘴說:“我們出的主意不好,但請陛下治罪,如果多磕幾個頭就能沒事了,那要國法還有什麽用。”
李從珂被他這一懟,反而不那麽生氣了,就讓二人起來,賜酒給他們壓驚。
倆人跪著喝了酒,拜謝退出。
不久皇帝調呂琦為禦史中丞,朝臣們揣度皇帝的心思,哪裏還再敢說和親的事。
忽然河東呈入奏章,原來是石敬瑭說自己病重,求皇帝讓他交出兵權,或者把自己調到其他地方去。李從珂看了奏章,明知道這不是石敬瑭的真心話,但是既然是他自己要求的,也就樂得依從,於是便打算讓石敬瑭去鎮守鄆州。李崧、呂琦又上表勸阻,樞密使房暠也說這樣不行。隻有薛文遇說:“這件事應該陛下自己拿主意,群臣都是為自己著想,臣料想河東,你調他他也要反,不調他他也要反,所以必須得先有所防備。”李從珂聽了很高興,說:“卿所言正合朕意,前天有術士說我今年會得賢臣輔佐,謀定天下,看來這預言就應在你身上了。”立即讓學士院起草詔書,調石敬瑭擔任天平節度使,催促石敬瑭盡快去鄆州赴任,命馬軍都指揮使宋審虔去河東接替他,又任命張敬達為西北蕃漢馬步都部署。
其實石敬瑭上的這道表章,就是想試探一下李從珂的態度,誰知道竟然弄假成真了,皇帝竟然頒下了這道詔命,真的要把自己調到其他地方去。這河東可是自己的大本營啊,我沒事跑鄆州幹嘛去?於是慌忙召集手下,跟他們商量說:“我再來河東的時候,皇上曾經許諾,讓我終生在此,不再換人接替,現在忽然下了這道詔命,這跟千春節的時候他跟公主說的話一樣,都是猜忌我呀,我難道就這樣等死嗎?”
石敬瑭的幕僚段希堯、節度判官趙瑩、觀察判官薛融等人都勸石敬瑭,讓他暫且忍耐,就先去鄆州。突然旁邊一位將軍說道:“不可不可,明公如果現在去鄆州,那就是所謂的遷喬入穀了,您想想,明公在河東,兵強馬壯,如果要率兵舉事,那帝業可成,怎麽能因為這一紙詔書,甘心投入虎口呢?”
石敬瑭舉目一看,說話的人乃是都押牙劉知遠,他正要迴答呢,又有一個人說:“皇帝剛繼位的時候,您曾經入京朝見,他難道不知道蛟龍不該放迴大海嗎,卻把河東給了您,這就是天意呀,人謀也無法改變。如今的皇上是明宗的養子,名不正,言不順,您是明宗的女婿,如今反而招人猜忌,如果不早做打算,後悔無及了。”
石敬瑭一看,這次說話的是掌書記桑維翰。於是他向這倆人拱了拱手,說:“二位所說都很對,但是恐怕我隻有河東一鎮,難以抵製朝廷。”
桑維翰又說:“從前契丹皇帝,和明宗結為兄弟,如今契丹兵馬在西北出沒,明公如果能誠心屈身服侍契丹,萬一有變,契丹兵朝唿夕至,還怕事情不成嗎?”
石敬瑭聽了桑維翰的話,於是打定主意,決定發難,他就讓桑維翰起草表文,請李從珂讓位。
桑維翰很快就把表文寫好了,上麵是這麽說的:
臣河東節度使石敬瑭頓首上言:古代帝王傳位都是傳給嫡子長子,這是古今不變的辦法。晉獻公因為驪姬的原因,廢了太子,立了奚齊,結果晉國亂了幾十年,秦始皇不早立儲君,殺了長子扶蘇,立了小兒子胡亥,最終導致亡國,唐朝的天下乃是明宗的天下,明宗皇帝金戈鐵馬,麥飯豆粥,持三尺劍,馬上得了天下,居功至偉,如今明宗駕崩,宋王登基,陛下您以一個養子的身份繼承皇位,天下忠義之士都為之扼腕歎息。大家都覺得你不應該這麽做呀。臣下愚魯,希望陛下能夠退位,讓位給許王,這樣您既可以麵對明宗皇帝的在天之靈,也可以讓天下的忠臣義士們心服,您要是不答應,我可就要興兵問罪了,那樣一來,徒然流血,生靈塗炭,到那個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臣冒昧上言,請您裁奪。
............
知識卡片:
桑維翰勸李從珂退位,裏邊說了兩個得位不當的例子,第一個說的就是戰國時期的晉獻公廢長立幼的事情。晉獻公有個寵妾,名字叫驪姬,她給晉獻公生了個兒子,就是奚齊,驪姬這個女人不簡單,用了各種招數,取得了晉獻公信任,參與朝政。還把太子申生逼得上吊了,公子重耳和夷吾逃到了國外。
晉獻公臨死前決定把驪姬的兒子奚齊立為太子。他把奚齊托付給了晉國的老臣荀息,不久晉獻公就死了。
在荀息的安排下,奚齊登上了王位。但是,正當驪姬以為大事已定的時候,晉國大將裏克突然站了出來,安排手下直接殺了奚齊,晉國一下子陷入了混亂。托孤大臣荀息看到奚齊的屍體後,本來想要自殺謝罪,其他的大臣們阻止了他,並且勸他改立晉獻公的另一個兒子卓子,於是大家又把年僅九歲的卓子扶上了王位。
卓子即位以後不久,裏克再次動手,把卓子也給殺了。荀息於是選擇了自殺。隨後,公子夷吾迴國當了國君,就是晉惠公,惠公死了以後,他兒子繼位,就是晉懷公,不久公子重耳迴國,晉懷公逃到了高梁,最後也被重耳派人給殺了。
所以說古代得位不正,往往會後患無窮。因此古人往往要想辦法把自己這個王位或者皇位弄得來路清楚。
李崧和呂琦來見張丞相,這位張丞相就是張延朗,就是安重誨那個親家。明宗李嗣源在位的時候,他曾經擔任過三司使,李從珂登基以後,任命他擔任吏部尚書,兼同平章事,仍然掌管著三司,他聽說李崧和呂琦來見,趕忙出來迎接,李崧把呂琦的想法說了一遍,張延朗說:“如呂學士所言,不但足以遏製河東,還可以節省戍邊的費用,如果皇上真的能這麽做,國家自然可以稍安,給契丹的錢幣嘛,這事我來辦,定然可以籌措到,請兩位盡快啟奏陛下。”
二人一聽大喜,辭別了張延朗,第二天就進宮,密奏李從珂,李從珂覺得是個好辦法,於是就讓他們倆秘密起草國書給契丹。
二人領命退出,李從珂又召來樞密直學士薛文遇,跟他商議此事,薛文遇說:“堂堂天子,如果屈身於夷狄,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何況胡虜貪得無厭,以後如果又要和親公主,您如何拒絕?漢成帝的時候讓昭君出塞,後悔無窮,後人寫昭君的詩裏邊說‘安危托婦人’。這件事怎麽能做?”李從珂一聽,不禁失聲道:“要不是你提醒,幾乎誤事。”
第二天,李從珂急召李崧和呂琦進宮,他們倆還以為皇帝是要問國書寫好了沒有,於是就帶著稿子來了。不料李從珂坐在那,滿麵怒容,二人行了禮,李從珂便斥責二人,說:“你們應該顧全大體,輔佐承平,怎麽能想出這麽個和親的下策,我隻有一個女兒,年齡還小,你們就想把她送到沙漠去,而且人家並沒有跟我們要錢,你們卻想把我們養兵的財物獻給胡人,試問二位究竟打的什麽主意?”
這兩人一聽,給搞糊塗了,昨天我們隻說給契丹點錢,怎麽鬧出個和親來?這唱的是哪出啊?
李崧趕緊跪下,不停地磕頭,呂琦拜了兩拜,就停住了,李從珂瞪著眼睛,說:“呂琦你脖子很硬啊,還當我是皇帝嗎?”
呂琦頂嘴說:“我們出的主意不好,但請陛下治罪,如果多磕幾個頭就能沒事了,那要國法還有什麽用。”
李從珂被他這一懟,反而不那麽生氣了,就讓二人起來,賜酒給他們壓驚。
倆人跪著喝了酒,拜謝退出。
不久皇帝調呂琦為禦史中丞,朝臣們揣度皇帝的心思,哪裏還再敢說和親的事。
忽然河東呈入奏章,原來是石敬瑭說自己病重,求皇帝讓他交出兵權,或者把自己調到其他地方去。李從珂看了奏章,明知道這不是石敬瑭的真心話,但是既然是他自己要求的,也就樂得依從,於是便打算讓石敬瑭去鎮守鄆州。李崧、呂琦又上表勸阻,樞密使房暠也說這樣不行。隻有薛文遇說:“這件事應該陛下自己拿主意,群臣都是為自己著想,臣料想河東,你調他他也要反,不調他他也要反,所以必須得先有所防備。”李從珂聽了很高興,說:“卿所言正合朕意,前天有術士說我今年會得賢臣輔佐,謀定天下,看來這預言就應在你身上了。”立即讓學士院起草詔書,調石敬瑭擔任天平節度使,催促石敬瑭盡快去鄆州赴任,命馬軍都指揮使宋審虔去河東接替他,又任命張敬達為西北蕃漢馬步都部署。
其實石敬瑭上的這道表章,就是想試探一下李從珂的態度,誰知道竟然弄假成真了,皇帝竟然頒下了這道詔命,真的要把自己調到其他地方去。這河東可是自己的大本營啊,我沒事跑鄆州幹嘛去?於是慌忙召集手下,跟他們商量說:“我再來河東的時候,皇上曾經許諾,讓我終生在此,不再換人接替,現在忽然下了這道詔命,這跟千春節的時候他跟公主說的話一樣,都是猜忌我呀,我難道就這樣等死嗎?”
石敬瑭的幕僚段希堯、節度判官趙瑩、觀察判官薛融等人都勸石敬瑭,讓他暫且忍耐,就先去鄆州。突然旁邊一位將軍說道:“不可不可,明公如果現在去鄆州,那就是所謂的遷喬入穀了,您想想,明公在河東,兵強馬壯,如果要率兵舉事,那帝業可成,怎麽能因為這一紙詔書,甘心投入虎口呢?”
石敬瑭舉目一看,說話的人乃是都押牙劉知遠,他正要迴答呢,又有一個人說:“皇帝剛繼位的時候,您曾經入京朝見,他難道不知道蛟龍不該放迴大海嗎,卻把河東給了您,這就是天意呀,人謀也無法改變。如今的皇上是明宗的養子,名不正,言不順,您是明宗的女婿,如今反而招人猜忌,如果不早做打算,後悔無及了。”
石敬瑭一看,這次說話的是掌書記桑維翰。於是他向這倆人拱了拱手,說:“二位所說都很對,但是恐怕我隻有河東一鎮,難以抵製朝廷。”
桑維翰又說:“從前契丹皇帝,和明宗結為兄弟,如今契丹兵馬在西北出沒,明公如果能誠心屈身服侍契丹,萬一有變,契丹兵朝唿夕至,還怕事情不成嗎?”
石敬瑭聽了桑維翰的話,於是打定主意,決定發難,他就讓桑維翰起草表文,請李從珂讓位。
桑維翰很快就把表文寫好了,上麵是這麽說的:
臣河東節度使石敬瑭頓首上言:古代帝王傳位都是傳給嫡子長子,這是古今不變的辦法。晉獻公因為驪姬的原因,廢了太子,立了奚齊,結果晉國亂了幾十年,秦始皇不早立儲君,殺了長子扶蘇,立了小兒子胡亥,最終導致亡國,唐朝的天下乃是明宗的天下,明宗皇帝金戈鐵馬,麥飯豆粥,持三尺劍,馬上得了天下,居功至偉,如今明宗駕崩,宋王登基,陛下您以一個養子的身份繼承皇位,天下忠義之士都為之扼腕歎息。大家都覺得你不應該這麽做呀。臣下愚魯,希望陛下能夠退位,讓位給許王,這樣您既可以麵對明宗皇帝的在天之靈,也可以讓天下的忠臣義士們心服,您要是不答應,我可就要興兵問罪了,那樣一來,徒然流血,生靈塗炭,到那個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臣冒昧上言,請您裁奪。
............
知識卡片:
桑維翰勸李從珂退位,裏邊說了兩個得位不當的例子,第一個說的就是戰國時期的晉獻公廢長立幼的事情。晉獻公有個寵妾,名字叫驪姬,她給晉獻公生了個兒子,就是奚齊,驪姬這個女人不簡單,用了各種招數,取得了晉獻公信任,參與朝政。還把太子申生逼得上吊了,公子重耳和夷吾逃到了國外。
晉獻公臨死前決定把驪姬的兒子奚齊立為太子。他把奚齊托付給了晉國的老臣荀息,不久晉獻公就死了。
在荀息的安排下,奚齊登上了王位。但是,正當驪姬以為大事已定的時候,晉國大將裏克突然站了出來,安排手下直接殺了奚齊,晉國一下子陷入了混亂。托孤大臣荀息看到奚齊的屍體後,本來想要自殺謝罪,其他的大臣們阻止了他,並且勸他改立晉獻公的另一個兒子卓子,於是大家又把年僅九歲的卓子扶上了王位。
卓子即位以後不久,裏克再次動手,把卓子也給殺了。荀息於是選擇了自殺。隨後,公子夷吾迴國當了國君,就是晉惠公,惠公死了以後,他兒子繼位,就是晉懷公,不久公子重耳迴國,晉懷公逃到了高梁,最後也被重耳派人給殺了。
所以說古代得位不正,往往會後患無窮。因此古人往往要想辦法把自己這個王位或者皇位弄得來路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