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高季興的好運氣
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 作者:大石山房主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62章 高季興的好運氣
王審知的大兒子王延翰,自從老婆死了以後就開始放飛自我了,沒人能管他了。他弟弟王延鈞上書勸他,反而被他貶為了泉州刺史。其實這個王延鈞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跟他哥一個前浪,一個後浪,一個比一個浪,這個咱們以後會說到。
王延鈞被貶了官,心裏當然是憤憤不平,他就私下裏跟王審知的養子王延稟密謀,打算殺了他大哥王延翰。王延稟原名叫周彥琛,他是認了王審知這個幹爹以後改的名,他曾經擔任過建州剌史,一直就跟王延翰不和,這次王延鈞找他,兩人是一拍即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於是就和王延鈞一起,合兵一處,去襲擊福州。王延稟先到了福州城外,他就率領手下爬城牆進了城。王延翰為美色所迷,一點防備都沒有,等到王延稟闖入了宮門,他才趕緊藏到了床後。王延稟早就看見他了,讓手下的兵士把他拉到門外,當麵指出他的各項罪狀,然後就把他殺了。隨後大開城門迎接王延鈞,推舉他為節度使。
這帝王之家呀,沒什麽兄弟情分,有不少本來就不是一個娘生的,彼此之間從小就是競爭對手,相互之間跟仇人似的。所以等長大了互相殺起來,起勁的很,完全沒有思想負擔。還是人家小門小戶的,反而兄弟姐妹之間感情比較好。
王延鈞當上了節度使,就讓王延稟仍然去鎮守建州,一麵把這邊的情況報告了後唐朝廷。後唐就封王延鈞為閩王。所以後唐天成元年,也就是李嗣源登基這一年,公元926年,一共有四國三鎮。就是後唐、南吳、南漢、閩國,這是四國,吳越、荊南、湖南,這是三鎮,楊溥的南吳、劉?的南漢不服後唐,其他的算是後唐的附屬國。後唐雖然在五代時期是大國,但是實力還遠不足以和盛唐相提並論,所以像那些南方的偏遠地區,隻要不是太過分,也就由他去了。
但是荊南節度使、南平王高季興對後唐卻是陽奉陰違,後唐軍隊討伐前蜀的時候,曾經命令高季興任西川東南麵行營招討使,他卻說自己去攻打夔州、忠州、萬州、歸州這幾個州,當時莊宗李存勖也就答應了。誰知道他其實是作壁上觀,根本就按兵不動。等到他聽說蜀國已經被滅了,不禁大吃了一驚,說:“哎呀,這是老夫我的過失!”因為先打蜀國就是他出的主意,他本來想著蜀道難,你打蜀國肯定是非常困難,國力消耗巨大。誰知道人家後唐隻用了兩個多月,基本上是兵不血刃,就把蜀國給滅了。
高季興手下的司空梁震,就是當年高季興要去洛陽朝見李存勖,攔著他勸他別去的那個人,他就對高季興說:“唐朝得了蜀地,勢必會更加驕狂,驕狂必然就會加速滅亡,何足為慮!這說不定還是我們的福氣呢。”
高季興上次沒聽梁震的,差一點就迴不來了,現在他是特別聽梁震的,梁震號稱是荊南的頭號智囊。於是這高季興竟然就放大了膽子,派遣兵士截住江中,遇到有後唐官吏押解蜀中財物送往洛陽,他們就在中途搶劫,結果搶了蜀中的財貨四十萬,還殺死了後唐的押運官韓珙等十餘人。當時正好洛陽大亂,大家都無暇過問此事。等到李嗣源即了位,就派了人來責問高季興,高季興滿口抵賴,說押運官是被淹死的,這事應該去問水神。
李嗣源聽了匯報以後,當然非常生氣,但是因為自己剛剛即位不久,不便派兵去討伐。哪知道高季興竟然得寸進尺,還要求把夔州、忠州、萬州這幾個州也劃給他荊南。夔州、忠州、萬州是長江水路入荊的重鎮,特別是夔州,號稱巴蜀之喉吭、西南四道之咽喉。高季興就這麽跟後唐要,李嗣源還是硬忍著,勉強答應了,不過提了個要求,這幾個州的刺史必須由後唐朝廷來任命。
偏偏高季興一點麵子都不給,居然就搶占了夔州,還拒絕後唐委派的官員。這一下李嗣源可忍耐不住了,命令襄州鎮帥劉訓為招討使,去進攻荊南。偏偏老天爺似乎在暗中幫助高季興,連日淫雨綿綿,劉訓手下的軍兵病死了一大半,而且糧草也接濟不上了,沒奈何隻好撤迴去了。高季興於是又拿下了忠州、萬州、歸州、峽州四個州,不久,後唐大將西方鄴突出奇兵,把夔州、忠州、萬州這三個州又奪了迴來,而且還打算去進攻荊南,高季興這才怕了,竟然跑去向南吳稱臣去了。
後唐這邊,諫議大夫蕭希旨彈劾宰相豆盧革和吳說,說他們對故主不忠,這兩個人都被撤了職,現在朝政全都由任圜來主持。樞密使孔循推薦後梁舊臣鄭玨擔任宰相,不久又推薦太常卿崔協。鄭玨是滎陽鄭氏家族的人,鄭家是漢唐時期的四大家族之一,前麵我們說過的清河崔氏也是四大家之一,崔協就是清河崔氏的,可見當時這些家族的勢力仍然是十分龐大的。任圜覺得這個崔協根本就沒有做宰相的能力,他自己就打算改用吏部尚書李琪。偏偏鄭玨跟李琪不和,極力阻撓,安重誨又袒護鄭玨,跟任圜多次發生爭執,有一天雙方就在皇帝跟前爭起來了。任圜很生氣,說:“安重誨不了解朝中人物,隻是被人利用,崔協雖然是出身名家,但是識不了幾個字,臣覺得自己沒什麽學問,卻當了宰相,對此很慚愧,怎麽現在崔協也來做宰相了,真是惹人笑話!”
明宗李嗣源說:“宰相位高責重,應該仔細選擇。我以前在河東的時候,見馮書記博學多材,跟別人也都相處的很和睦,看來是可以做宰相的。”說完就退朝走了。孔循麵帶怒色,也跟著拂袖而去,邊走邊說:“天下事統統歸任圜處置,究竟任圜有甚麽才能?如果崔協暴死,也不必說了,如果崔協不死,總是要入相的,看任圜能怎麽辦?”隨後一連好幾日請病假不去上班了。明宗讓安重誨去探望慰問,孔循這才又來上朝了。
安重誨私下裏對任圜說:“現在朝廷缺人,暫時讓崔協充個數,料想也並無妨礙。”任圜說:“您棄用李琪,卻讓崔協為相,就好像是舍棄了蘇合丸,卻把屎殼郎的糞球當成了寶。”他說的蘇合丸是一種家中常備的中藥丸,任圜這比喻,也是絕了。
安重誨嘴上沒再說什麽,但是心中很不高興,就常常和孔循一起貶低李琪,誇讚崔協,明宗竟然被他們所蒙蔽,任命馮道、崔協同平章事。任圜既然揭了崔協的短,崔協必然會嫉恨任圜,現在兩個人共掌朝綱,還怎麽可能和衷共濟呢?
任圜從蜀地來到後唐朝廷作宰相,兼管三司,這三司是戶部、度支、鹽鐵三個財政部門的統稱,也就是說任圜是國務院總理兼財政部長,他素知成都富饒,過去除了犒勞部隊以外,還有餘錢幾百萬貫,於是就任命太仆卿趙季良為三川製置轉運使,讓他去把這些剩下的餘錢運到京城來。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對此很生氣,拒不執行,但是因為他和趙季良是舊交,所以就把他留在了蜀中,卻不讓他做任何事。
孟知祥的妻子李氏,是莊宗李存勖的堂姐,曾經被封為瓊華長公主,自從和董璋分鎮兩川以來,孟知祥對內以皇室親戚自居,而且他手擁強兵,因此權勢日盛,現在趙季良來到蜀中,卻沒辦法把犒賞部隊剩下的錢運迴去,因此後唐朝廷對孟知祥就開始有了猜忌之意。安重誨尤其想要設法除掉這個隱患。
客省使李嚴,就是第一個進成都,接受王衍投降的那個李嚴,他毛遂自薦,去擔任西川監軍,李嚴的母親對他說:“你主張伐蜀,僥幸成功了。現在還能再去麽?”李嚴說:食君祿,當盡君事。所以就沒聽老娘的話,還是去了西川。他到了成都,孟知祥帶兵列隊出迎,進城後設宴給他接風,等酒喝的差不多了,孟知祥突然就翻臉了,說:“您以前奉命出使蜀地,迴去後就請皇帝伐蜀,莊宗聽了您的話,所以兩川都被唐軍給占了,現在你又來了,蜀人能不害怕麽?況且現今各鎮都已經廢除了監軍,隻有你來我這監軍,到底是什麽意思?”李嚴正想迴話,孟知祥根本就沒打算聽,瞟了一眼部將王彥銖,讓他動手。王彥銖一把把李嚴從座位上拽起來,李嚴這才害怕了,開始求饒,孟知祥說:“蜀人都想殺了你,這並不是我的意思,你應該也知道,眾怒難犯啊。”王彥銖不由分說,把李嚴推到外邊,一刀砍為了兩段。隨後孟知祥給朝廷上表,給李嚴隨便安了個罪名,然後又請朝廷封趙季良為節度副使。
.............
知識卡片:
閩王王審知病故以後,他兒子王延鈞殺了哥哥王延翰,成了新的閩王,這裏我們就來說說這位開閩三王之一的王審知。
王審知生於公元862年,出身貧苦,不過他祖上可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他是秦朝大將王翦的後代。王審知小的時候喜愛讀書,“周禮之書無不皆覽,韜鈐之術尤所精致,與昆仲遊,未嚐不以文武之道誠助焉”。意思就是,王審知懂周禮,通兵法,喜歡結交朋友,和朋友們一起探討文化知識和武學。他是個很有抱負的人,因而少年時期就名聞鄉裏,人稱他們兄弟三人為“三龍”。
唐末到處都是農民起義,他和兩位兄長王審潮、王審邽一起加入了淮南王緒的農民起義軍,王緒在河南和蔡州惡霸秦宗權交戰,打不過秦宗權,結果就到福建去了。王緒為人多疑,凡是有才能的部將,他統統找借口殺掉。王審潮就遊說大家,把王緒給囚禁了。王緒死後,眾將就擁戴王審潮做了首領。
公元886年,福建觀察使陳岩任命王審潮為泉州刺史。王審潮接兄弟三人同心協力,積極整頓隊伍。“三王”以泉州為根據地,招賢納士,削減賦稅,善待士兵,為統一福建、建立閩國打下了基礎。
王審知能和士兵們同甘共苦,平易近人,關心士卒,所以在軍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正是在他的三令五申和身體力行之下,這支本來十分渙散的隊伍才能做到令行禁止。王氏兄弟還特別注意搞好軍民關係,所過州縣秋毫無犯。因此王審知兄弟進入福建不久,就得到了福建廣大人民的擁戴。
公元891年,陳岩去世,範暉在福州自稱留後。第二年,王審潮派王審知帶兵攻打福州。經過一年三個月的苦戰,終於攻下了福州,統一了福建。王審知為了籠絡人心,厚葬了陳岩,並且撫恤其家屬,使一大批陳岩的部下都安下心來。
公元897年,王審潮決定讓王審知做自己的副使。王審潮病重後,就委任王審知掌管軍政事務。一年以後,王審潮去世,王審知就把權力讓給了他二哥王審邽,王審邽不接受,王審知這才接了他大哥的位置,唐朝朝廷任命王審知為威武軍節度使、福建觀察使,封琅琊王。王審知繼位後,很好地處理了和大哥幾個兒子的關係,給他們高官厚祿,隻是沒什麽實權。
公元907年,朱溫稱帝,封王審知為閩王。王審知在位的時候,選賢任能,減省刑法,減輕徭役,降低稅收,讓老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使福建的經濟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發展。而且盡量避免戰爭,和中原王朝一直保持著朝貢關係。
公元916年,王審知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吳越國國王錢鏐的兒子錢傳珦。第二年,王審知又讓二兒子王延鈞娶了南漢君主劉?的女兒,通過結親的方式,穩定了周邊的關係。經過王審知的努力,在戰亂的五代十國時期,福建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定的,逃難的中原人也相繼遷入了福建。
公元925年,六十四歲的王審知去世了,諡號忠懿王。因為王審知三兄弟對福建的發展貢獻很大,福建人尊稱王審知為“開閩尊王”、“開閩聖王”或“忠惠尊王”。
王審知的大兒子王延翰,自從老婆死了以後就開始放飛自我了,沒人能管他了。他弟弟王延鈞上書勸他,反而被他貶為了泉州刺史。其實這個王延鈞也不是個省油的燈,跟他哥一個前浪,一個後浪,一個比一個浪,這個咱們以後會說到。
王延鈞被貶了官,心裏當然是憤憤不平,他就私下裏跟王審知的養子王延稟密謀,打算殺了他大哥王延翰。王延稟原名叫周彥琛,他是認了王審知這個幹爹以後改的名,他曾經擔任過建州剌史,一直就跟王延翰不和,這次王延鈞找他,兩人是一拍即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於是就和王延鈞一起,合兵一處,去襲擊福州。王延稟先到了福州城外,他就率領手下爬城牆進了城。王延翰為美色所迷,一點防備都沒有,等到王延稟闖入了宮門,他才趕緊藏到了床後。王延稟早就看見他了,讓手下的兵士把他拉到門外,當麵指出他的各項罪狀,然後就把他殺了。隨後大開城門迎接王延鈞,推舉他為節度使。
這帝王之家呀,沒什麽兄弟情分,有不少本來就不是一個娘生的,彼此之間從小就是競爭對手,相互之間跟仇人似的。所以等長大了互相殺起來,起勁的很,完全沒有思想負擔。還是人家小門小戶的,反而兄弟姐妹之間感情比較好。
王延鈞當上了節度使,就讓王延稟仍然去鎮守建州,一麵把這邊的情況報告了後唐朝廷。後唐就封王延鈞為閩王。所以後唐天成元年,也就是李嗣源登基這一年,公元926年,一共有四國三鎮。就是後唐、南吳、南漢、閩國,這是四國,吳越、荊南、湖南,這是三鎮,楊溥的南吳、劉?的南漢不服後唐,其他的算是後唐的附屬國。後唐雖然在五代時期是大國,但是實力還遠不足以和盛唐相提並論,所以像那些南方的偏遠地區,隻要不是太過分,也就由他去了。
但是荊南節度使、南平王高季興對後唐卻是陽奉陰違,後唐軍隊討伐前蜀的時候,曾經命令高季興任西川東南麵行營招討使,他卻說自己去攻打夔州、忠州、萬州、歸州這幾個州,當時莊宗李存勖也就答應了。誰知道他其實是作壁上觀,根本就按兵不動。等到他聽說蜀國已經被滅了,不禁大吃了一驚,說:“哎呀,這是老夫我的過失!”因為先打蜀國就是他出的主意,他本來想著蜀道難,你打蜀國肯定是非常困難,國力消耗巨大。誰知道人家後唐隻用了兩個多月,基本上是兵不血刃,就把蜀國給滅了。
高季興手下的司空梁震,就是當年高季興要去洛陽朝見李存勖,攔著他勸他別去的那個人,他就對高季興說:“唐朝得了蜀地,勢必會更加驕狂,驕狂必然就會加速滅亡,何足為慮!這說不定還是我們的福氣呢。”
高季興上次沒聽梁震的,差一點就迴不來了,現在他是特別聽梁震的,梁震號稱是荊南的頭號智囊。於是這高季興竟然就放大了膽子,派遣兵士截住江中,遇到有後唐官吏押解蜀中財物送往洛陽,他們就在中途搶劫,結果搶了蜀中的財貨四十萬,還殺死了後唐的押運官韓珙等十餘人。當時正好洛陽大亂,大家都無暇過問此事。等到李嗣源即了位,就派了人來責問高季興,高季興滿口抵賴,說押運官是被淹死的,這事應該去問水神。
李嗣源聽了匯報以後,當然非常生氣,但是因為自己剛剛即位不久,不便派兵去討伐。哪知道高季興竟然得寸進尺,還要求把夔州、忠州、萬州這幾個州也劃給他荊南。夔州、忠州、萬州是長江水路入荊的重鎮,特別是夔州,號稱巴蜀之喉吭、西南四道之咽喉。高季興就這麽跟後唐要,李嗣源還是硬忍著,勉強答應了,不過提了個要求,這幾個州的刺史必須由後唐朝廷來任命。
偏偏高季興一點麵子都不給,居然就搶占了夔州,還拒絕後唐委派的官員。這一下李嗣源可忍耐不住了,命令襄州鎮帥劉訓為招討使,去進攻荊南。偏偏老天爺似乎在暗中幫助高季興,連日淫雨綿綿,劉訓手下的軍兵病死了一大半,而且糧草也接濟不上了,沒奈何隻好撤迴去了。高季興於是又拿下了忠州、萬州、歸州、峽州四個州,不久,後唐大將西方鄴突出奇兵,把夔州、忠州、萬州這三個州又奪了迴來,而且還打算去進攻荊南,高季興這才怕了,竟然跑去向南吳稱臣去了。
後唐這邊,諫議大夫蕭希旨彈劾宰相豆盧革和吳說,說他們對故主不忠,這兩個人都被撤了職,現在朝政全都由任圜來主持。樞密使孔循推薦後梁舊臣鄭玨擔任宰相,不久又推薦太常卿崔協。鄭玨是滎陽鄭氏家族的人,鄭家是漢唐時期的四大家族之一,前麵我們說過的清河崔氏也是四大家之一,崔協就是清河崔氏的,可見當時這些家族的勢力仍然是十分龐大的。任圜覺得這個崔協根本就沒有做宰相的能力,他自己就打算改用吏部尚書李琪。偏偏鄭玨跟李琪不和,極力阻撓,安重誨又袒護鄭玨,跟任圜多次發生爭執,有一天雙方就在皇帝跟前爭起來了。任圜很生氣,說:“安重誨不了解朝中人物,隻是被人利用,崔協雖然是出身名家,但是識不了幾個字,臣覺得自己沒什麽學問,卻當了宰相,對此很慚愧,怎麽現在崔協也來做宰相了,真是惹人笑話!”
明宗李嗣源說:“宰相位高責重,應該仔細選擇。我以前在河東的時候,見馮書記博學多材,跟別人也都相處的很和睦,看來是可以做宰相的。”說完就退朝走了。孔循麵帶怒色,也跟著拂袖而去,邊走邊說:“天下事統統歸任圜處置,究竟任圜有甚麽才能?如果崔協暴死,也不必說了,如果崔協不死,總是要入相的,看任圜能怎麽辦?”隨後一連好幾日請病假不去上班了。明宗讓安重誨去探望慰問,孔循這才又來上朝了。
安重誨私下裏對任圜說:“現在朝廷缺人,暫時讓崔協充個數,料想也並無妨礙。”任圜說:“您棄用李琪,卻讓崔協為相,就好像是舍棄了蘇合丸,卻把屎殼郎的糞球當成了寶。”他說的蘇合丸是一種家中常備的中藥丸,任圜這比喻,也是絕了。
安重誨嘴上沒再說什麽,但是心中很不高興,就常常和孔循一起貶低李琪,誇讚崔協,明宗竟然被他們所蒙蔽,任命馮道、崔協同平章事。任圜既然揭了崔協的短,崔協必然會嫉恨任圜,現在兩個人共掌朝綱,還怎麽可能和衷共濟呢?
任圜從蜀地來到後唐朝廷作宰相,兼管三司,這三司是戶部、度支、鹽鐵三個財政部門的統稱,也就是說任圜是國務院總理兼財政部長,他素知成都富饒,過去除了犒勞部隊以外,還有餘錢幾百萬貫,於是就任命太仆卿趙季良為三川製置轉運使,讓他去把這些剩下的餘錢運到京城來。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對此很生氣,拒不執行,但是因為他和趙季良是舊交,所以就把他留在了蜀中,卻不讓他做任何事。
孟知祥的妻子李氏,是莊宗李存勖的堂姐,曾經被封為瓊華長公主,自從和董璋分鎮兩川以來,孟知祥對內以皇室親戚自居,而且他手擁強兵,因此權勢日盛,現在趙季良來到蜀中,卻沒辦法把犒賞部隊剩下的錢運迴去,因此後唐朝廷對孟知祥就開始有了猜忌之意。安重誨尤其想要設法除掉這個隱患。
客省使李嚴,就是第一個進成都,接受王衍投降的那個李嚴,他毛遂自薦,去擔任西川監軍,李嚴的母親對他說:“你主張伐蜀,僥幸成功了。現在還能再去麽?”李嚴說:食君祿,當盡君事。所以就沒聽老娘的話,還是去了西川。他到了成都,孟知祥帶兵列隊出迎,進城後設宴給他接風,等酒喝的差不多了,孟知祥突然就翻臉了,說:“您以前奉命出使蜀地,迴去後就請皇帝伐蜀,莊宗聽了您的話,所以兩川都被唐軍給占了,現在你又來了,蜀人能不害怕麽?況且現今各鎮都已經廢除了監軍,隻有你來我這監軍,到底是什麽意思?”李嚴正想迴話,孟知祥根本就沒打算聽,瞟了一眼部將王彥銖,讓他動手。王彥銖一把把李嚴從座位上拽起來,李嚴這才害怕了,開始求饒,孟知祥說:“蜀人都想殺了你,這並不是我的意思,你應該也知道,眾怒難犯啊。”王彥銖不由分說,把李嚴推到外邊,一刀砍為了兩段。隨後孟知祥給朝廷上表,給李嚴隨便安了個罪名,然後又請朝廷封趙季良為節度副使。
.............
知識卡片:
閩王王審知病故以後,他兒子王延鈞殺了哥哥王延翰,成了新的閩王,這裏我們就來說說這位開閩三王之一的王審知。
王審知生於公元862年,出身貧苦,不過他祖上可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他是秦朝大將王翦的後代。王審知小的時候喜愛讀書,“周禮之書無不皆覽,韜鈐之術尤所精致,與昆仲遊,未嚐不以文武之道誠助焉”。意思就是,王審知懂周禮,通兵法,喜歡結交朋友,和朋友們一起探討文化知識和武學。他是個很有抱負的人,因而少年時期就名聞鄉裏,人稱他們兄弟三人為“三龍”。
唐末到處都是農民起義,他和兩位兄長王審潮、王審邽一起加入了淮南王緒的農民起義軍,王緒在河南和蔡州惡霸秦宗權交戰,打不過秦宗權,結果就到福建去了。王緒為人多疑,凡是有才能的部將,他統統找借口殺掉。王審潮就遊說大家,把王緒給囚禁了。王緒死後,眾將就擁戴王審潮做了首領。
公元886年,福建觀察使陳岩任命王審潮為泉州刺史。王審潮接兄弟三人同心協力,積極整頓隊伍。“三王”以泉州為根據地,招賢納士,削減賦稅,善待士兵,為統一福建、建立閩國打下了基礎。
王審知能和士兵們同甘共苦,平易近人,關心士卒,所以在軍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正是在他的三令五申和身體力行之下,這支本來十分渙散的隊伍才能做到令行禁止。王氏兄弟還特別注意搞好軍民關係,所過州縣秋毫無犯。因此王審知兄弟進入福建不久,就得到了福建廣大人民的擁戴。
公元891年,陳岩去世,範暉在福州自稱留後。第二年,王審潮派王審知帶兵攻打福州。經過一年三個月的苦戰,終於攻下了福州,統一了福建。王審知為了籠絡人心,厚葬了陳岩,並且撫恤其家屬,使一大批陳岩的部下都安下心來。
公元897年,王審潮決定讓王審知做自己的副使。王審潮病重後,就委任王審知掌管軍政事務。一年以後,王審潮去世,王審知就把權力讓給了他二哥王審邽,王審邽不接受,王審知這才接了他大哥的位置,唐朝朝廷任命王審知為威武軍節度使、福建觀察使,封琅琊王。王審知繼位後,很好地處理了和大哥幾個兒子的關係,給他們高官厚祿,隻是沒什麽實權。
公元907年,朱溫稱帝,封王審知為閩王。王審知在位的時候,選賢任能,減省刑法,減輕徭役,降低稅收,讓老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使福建的經濟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發展。而且盡量避免戰爭,和中原王朝一直保持著朝貢關係。
公元916年,王審知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吳越國國王錢鏐的兒子錢傳珦。第二年,王審知又讓二兒子王延鈞娶了南漢君主劉?的女兒,通過結親的方式,穩定了周邊的關係。經過王審知的努力,在戰亂的五代十國時期,福建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定的,逃難的中原人也相繼遷入了福建。
公元925年,六十四歲的王審知去世了,諡號忠懿王。因為王審知三兄弟對福建的發展貢獻很大,福建人尊稱王審知為“開閩尊王”、“開閩聖王”或“忠惠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