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康延孝兵變被殺


    魏王李繼岌依照劉皇後的教令,派自己的心腹李環,就在都統府前的台階上殺了郭崇韜,一錘砸在腦袋上,把郭崇韜給砸死了。


    李繼岌就站在樓上,親眼目睹李環已經得手,他就走下樓來,宣讀了劉皇後的教令,然後派人把郭崇韜的兒子郭廷誨和郭廷信都抓來殺了。郭崇韜身邊的人看到這種情況,全都逃走保命去了,隻有掌書記張礪來到魏王府前,手撫著郭崇韜的屍體痛哭失聲。推官李崧對李繼岌說:“我們現在行軍三千裏外,沒有皇上的聖旨卻擅殺大將,如果軍心有變,歸路就全都成了荊棘了。大王怎麽會做這樣危險的事呢?”


    李崧說的這個確實是個很大的隱患,這種事曆史上不是沒有過,過去唐玄宗時期,鎮守潼關的大將高仙芝就是被監軍的太監邊令誠所殺,結果導致軍心渙散,潼關失守,長安淪陷的。


    李繼岌聽李崧這麽一說,才著急起來,說自己也後悔了,這事做的莽撞了,然後向李崧問計,那現在怎麽辦啊。李崧召來幾個書吏,就是秘書,讓他們上樓去,還撤掉了下邊的梯子,讓他們在樓上偽造了一份皇帝的聖旨,上邊加蓋了蠟印,然後再次向大家宣布,說隻追究郭崇韜父子的罪狀,不會涉及他人。大夥一聽,原來皇帝知道這事,看來這是皇帝的意思,軍心這才略微安定下來。


    這時候正好任圜剿匪迴來了,李繼岌就讓他暫時代理軍政,派那個太監馬彥珪迴報朝廷,莊宗接到報告,就派人傳話,讓李繼岌盡快班師還朝,還說讓王衍入朝,去覲見皇帝,並且賜了他一道詔書,上麵向他許諾,說:“定然會裂土而封,必不會讓你去以身犯險,三辰在上,絕不相欺!”他說的這三辰,指的是日月星,李存勖這就算是指天發誓了,我肯定給你封個地方讓你去享福,不會害你。


    王衍看到莊宗的詔書後大喜,就跟自己的母親、妻妾們說:“還好,我還可以去做個安樂公!”於是他轉告李繼岌,說自己願意跟隨唐軍一起去洛陽。


    李繼岌正要動身出發,湊巧孟知祥這時候也到了成都,於是李繼岌就留下部將李仁罕、潘仁嗣、趙廷隱、張業、武璋、李延厚等人,讓他們輔佐孟知祥鎮守成都。他自己率領大軍啟程,押著王衍及其家屬向東北進發。沿途山高水長,免不得要在驛館中逗留休息,這時候莊宗已經下詔,申明了郭崇韜的罪狀,並且把郭崇韜另外三個兒子也給殺了,還抄沒了郭家的家產,這就太過分了,這是一錯再錯啊。


    保大軍節度使、睦王李存甡是莊宗的第五個弟弟,曾經娶了郭崇韜的女兒為妻。那些宦官們想要殺盡郭崇韜的親黨,以絕後患,麵的這些人將來再生出什麽事來。於是麵奏莊宗說:“睦王聽說郭崇韜被殺,振臂喊冤,話裏怨言頗多。”莊宗一聽大怒,竟然發兵圍住李存甡的府第,殺了弟弟全家。


    伶官景進又誣蔑李存甡和李繼麟通謀,李繼麟就是那個喜歡騎牆的朱友謙,此時任護國軍節度使,那些伶人宦官以前向他索賄,他多次拒絕不給,大軍征蜀的時候,他也曾經派自己的兒子朱令德隨行,正好這時候朱友謙因為懼怕讒言,想要入朝自白心跡,偏偏莊宗已經搶先一步聽了景進他們的讒言蠱惑,等到朱友謙一住進館舍,李存勖就派朱守殷帶兵包圍了驛館,把朱友謙趕到徽安門外,一刀也給殺了,又把他的名字重新改迴原來的舊名,不準他姓李了。而且還傳詔給李繼岌,讓他殺掉朱友謙的兒子。李繼岌這時候還沒有離開西川,才走到武連,就是四川劍閣,他在這遇著了莊宗派來的使者,當即命令董璋依旨行事,把朱令德也給殺了。


    康延孝率領著後軍,他的部隊和李繼岌相隔有三十裏,他聽說朱令德被殺了,於是就對眾將說:“國家南取大梁,西定巴蜀,定策的是郭公,這指的就是郭崇韜,打勝仗靠的是我們,至於棄暗投明、為國效力,幫助國家消滅梁朝的,那是朱公的功勞,這朱公指的就是朱友謙,現在朱郭二公無罪,卻被滅了族,我如果還朝,也必然受禍,冤哉冤哉!奈何奈何?”


    這康延孝前邊還跟郭崇韜理論呢,現在倒替郭崇韜喊起冤來,估計也是兔死狐悲吧。


    康延孝的部將焦武等人本來就是從河中撥到康延孝麾下的,他們過去都是朱友謙的部下,現在聽了康延孝的話,就一齊哭著說:“朱公何罪?滿門被殺!我們迴去也是被殺,不如不迴去了。”於是大家一起擁戴康延孝為帥,從劍州直接又迴西川了。這康延孝帶著五萬部隊,就自稱西川節度使,發布檄文給成都,曉諭蜀中百姓。


    李繼岌聽說後邊起了變故,立即任命任圜為副招討使,讓他和董璋帶著幾萬士兵,去追趕康延孝,一直追到了漢州,就是現在的四川廣漢,這地方離成都就幾十公裏了。康延孝一看人家追來了,句率軍與之接戰,雙方打了個平手,勝負未分,就在這時候,忽然康延孝的後隊紛紛潰亂,另有一彪人馬長驅突入,穿過了康延孝的陣列,來接應任圜。這時候的康延孝腹背受敵,哪裏支持得住,當下拚命殺出重圍,僅率領著十餘騎奔往綿竹,結果途中被唐軍給追上了,把他們團團圍住,任那康延孝勇武絕倫,也隻好束手就擒了。原來這是新任的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在成都看到了康延孝的檄文,料想他必然會覬覦成都,不如先行出兵,把他堵在半路上。可巧康,正遇上康延孝正在和任圜他們對陣,於是孟知祥的部隊就乘機夾攻,隻一陣就把康延孝給殺敗,生擒了迴來。


    當下孟知祥親自到漢州犒勞部隊,和任圜、董璋等人擺下宴席,大家一起喝酒,還把關押康延孝的囚車拖到了酒席之上,孟知祥滿滿到了一大杯酒,遞給康延孝,對他說:“你身立大功,還怕不富貴嗎,為什麽要甘心找死呢?”康延孝說:“郭公是佐命第一功臣,兵不血刃就平定了兩川,結果卻無罪被滅了族,想我李紹琛,如何能夠保全性命,因此不敢還朝。今日你們殺我,明日恐怕就是你們了!”孟知祥聽了他的話,也不禁心動,但是當著眾人的麵也不便說什麽,隻好讓任圜等人把他押送洛陽。康延孝被押解到鳳翔,宦官向延嗣拿著聖旨來了,把他也給殺了。朱友謙和康延孝這倆人,都是背叛梁朝投降後唐的,現在相繼被殺,那些賣國求榮的人,應該以此為戒。


    李存勖能夠發奇兵偷襲汴州,一舉滅了梁朝,獻計的是康延孝,極力主張施行的是郭崇韜,現在這兩個最大的功臣都讓李存勖給殺了。此刻孟知祥雖然嘴上沒說什麽,其實他心裏也是非常怨恨李存勖的,因為早先郭崇韜就是他推薦上去的,現在他擔任的西川節度使這個職務又是郭崇韜推薦的,他們兩個人私交非常好。郭崇韜慘死,對老孟刺激不小。


    李繼岌因為康延孝這場叛亂,非常擔心王衍在路上脫逃,於是就命令李從曮,就是岐王李茂貞的兒子,讓他派鳳翔軍和李嚴一起押送王衍去洛陽。李從曮等人押著王衍這一大家子,還有王衍手下的大臣眷屬三千多人走到長安,忽然又接到了莊宗的詔書,讓他們停下。原來此時鄴都又發生叛亂了。鄴都這一亂,洛陽也不免驚慌,李存勖就擔心王衍進了洛陽,萬一生出什麽變故來,所以就把他截留在長安,命令西京留守負責看管。這裏順便說一下,鄴都、興唐,魏州,以及宋朝的北京大名府,這指的都是一個地方,就是當年魏博軍所在的那個地方,過去它叫魏州,莊宗在這登基稱帝以後,把它改名叫興唐府,也叫鄴都,宋朝的時候又再次改名,叫北京大名府。其實這個很正常,一個地方經曆了曆史變遷,經常會有很多個名字。


    那現在魏博軍怎麽又叛亂了呢,原來啊,魏博指揮使楊仁晸率兵駐守在瓦橋關,已經過了一年了,現在別的部隊過來接了班,按規定他就應該帶著他的部隊迴鄴都去休整了。可是莊宗擔心鄴都空虛,他怕這些士兵迴去以後出什麽事,於是就下令讓楊仁晸留在貝州。當時鄴都謠傳,說郭崇韜已經殺了李繼岌,自立為蜀王了,所以他才被滅了族。也有人說是李繼岌被殺,劉皇後歸罪於自己的丈夫莊宗李存勖,已經害死了皇帝。反正是謠言滿天飛。


    鄴都留守興唐尹王正言年老怕事,急忙召來監軍史彥瓊商量對策。這個史彥瓊本來是個伶官,很得皇帝的寵愛,因此在鄴都專橫跋扈,誰都看不起,王正言跟他關起門來商量了一天,這一下人心更加惶惑。


    楊仁晸有一個部下,叫皇甫暉,那天剛好賭錢賭輸了,現在又迴不了家,心情不好,就打算鬧事,於是他帶了一幫人,跑去對楊仁晸說:“皇帝能得天下,都是靠我們魏博軍百戰得來的,我們魏博軍衣不解甲,馬不解鞍,已經有十幾年了。如今天子不念我們的功勞,反而猜忌我們,我們在遠方駐軍多年,好不容易盼到可以迴家了,現在離家僅僅咫尺之遙,卻不讓我們迴去跟親人相見。如今又聽說皇後殺了皇帝,京師已經大亂,將士們都想和您一起迴家去,如果天子沒死,發了怒,興兵來討伐我們,以我魏博的兵力,也足以拒敵,說不定還有意外的富貴,也未可知呢,請您不必遲疑!”楊仁晸大怒,說:“你說的這是什麽話,你們都有家室,怎敢如此亂說?”皇甫暉也厲聲說:“你要是不答應,禍就在眼前了!”楊仁晸還要再說,已經被皇甫暉等人一陣亂刀給砍死了,然後他們又推舉了一名小校做統帥,那名小校也一口拒絕,也被皇甫暉等人給殺了。


    ..........


    知識卡片:


    郭崇韜和朱友謙這倆人家裏可都是有李存勖賜給的丹書鐵券的,結果呢,還是一樣被殺了。那這個丹書鐵券到底是個啥東東呢?今天咱們就跟大家嘮嘮這東西。


    丹書鐵券常見的樣子就像是一個瓦片,上麵寫著字。丹書的“丹”,指的是朱砂。丹書鐵券這東西等於是古代皇帝跟臣子訂的一份契約,最大的作用就是有刑罰豁免權,民間也叫免死金牌。不過這個豁免權僅僅是理論上的,事實上,在曆朝曆代中,擁有免死金牌的大有人在,可是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卻都死於非命。


    看過《水滸》的人都知道小旋風柴進,他家就有塊免死金牌。宋朝初年,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奪了後周柴氏的江山,柴宗訓和他的母親符太後被遷到了房州,當時趙匡胤就賜給了他們“丹書鐵券”,後來這東西就傳到了柴進手裏。柴進曾經幫助過許多落難的梁山好漢,比如林衝、武鬆、宋江等。因為家族顯赫,大家都稱他為柴大官人。即便如此,最後也被奸臣們逼上梁山造反去了。


    丹書鐵券最早出現是在漢代,劉邦帶著一群所謂的布衣將相,奪得了天下。為了籠絡人心,他賜給了功臣們一張“獎狀”,上麵寫道:“使黃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於宗廟”,蕭何、韓信、陳平、周勃這幫人,都曾經得到過這玩意,這就是最早的丹書鐵券。劉邦的意思是:兄弟們跟我出生入死了好幾年,有了這玩意兒,你們和你們的子孫都可以安心地享受榮華富貴了。沒想到後來形勢突變,劉邦和他老婆呂後擔心淮陰侯韓信謀反,韓信就被殺了。


    北魏時期的皇帝經常給宗親或者近臣頒授鐵券,甚至還出現過大臣主動向皇帝乞求鐵券當作護身符的情況。隋唐以後,頒發丹書鐵券已經成為了常製,但凡是開國元勳、中興功臣或者少數民族的首領,都可能會得到丹書鐵券。甚至連一些寵臣、宦官也能得到。此時鐵券上的朱砂填字改成了用黃金填字,所以丹書鐵券也叫做金書鐵券。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錢鏐鐵券”,是乾寧四年唐昭宗頒給吳越王錢鏐的。


    鐵券上嵌金是個挺複雜的工藝,一般人家根本做不了,所以這東西想要仿造也沒那麽容易。因為丹書鐵券可以傳給子孫,所以拿出來使用的時候,往往距離頒發之日已經隔了幾十上百年了,為了防止假冒,丹書鐵券還有一種防偽的方法,就是製作完成之後把它一分為二,朝廷和被賜的人各留一半。


    錢鏐那個鐵券上刻的字是“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你可以免死九次,你的子孫免死三次,免死金牌的稱唿就是這麽來的。


    到了明代,朱元璋建國後大量頒發免死鐵券,其“形如瓦麵,刻誥文,皆鐫免罪、減死、俸祿之數”。所刻的內容相當具體,包括:持有人的名字、立過什麽功、享有的特權等級、皇帝的誓言等等。多數都會寫明“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明朝的丹書鐵券分為七等,公爵分為一等,侯爵分為二等,伯爵分為三等。各等鐵券大小尺寸都不一樣,最大的公爵一等鐵券高一尺,寬一尺六寸五分。在此基礎上,其他的各等鐵券每等遞減五分,最小的伯爵鐵券高七寸,寬一尺二寸五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朱元璋晚年動不動就殺開國功臣,收到過免死鐵券的人十有八九都被朱元璋給殺了,免死鐵券形同廢紙,所以民間戲稱丹書鐵券叫“催命牌”。


    郭崇韜的鐵卷上寫的是免死十次,可是一次都沒用,這東西誰發的誰就有權收迴,帝王要想耍無賴,你能拿他怎麽辦。再說人不能把自己的安危寄托在一個物件上,我認識一個人,身體不太好,打著胰島素喝著酒,我勸他注意身體,他跟我說,我買保險了,聽他那口氣,好像閻王爺很怕保險公司似的。我也隻能嗬嗬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石山房主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石山房主人並收藏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