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土山大破梁軍


    晉王李存勖和梁軍作戰,由於一時輕敵,結果兵敗被圍,周德威父子都戰死在了亂軍之中。


    晉軍被梁軍圍在一個土丘之上,李存勖就對部將們說:“今天我們如果想要轉敗為勝,就必須要奪下對麵那座土山。”說著他就親自帶領騎兵下了土丘,奔向對麵的土山,奮勇上山。李從珂、王建及等人都隨後跟進,大家努力向前,一擁而上,梁兵抵擋不住進軍的這一波猛攻,紛紛退下山去,不過人家也並沒有潰逃,立刻就在山的西邊重新列好了陣勢。從這一點也說明,人家賀瓌的指揮能力也是相當強的,不愧是名將。


    晉軍一看,梁軍的氣勢如此強盛,大家也不禁相顧失色,有不少將領就請求晉王,不如今天暫且收兵吧,明天再戰。唯獨大將閻寶不同意眾將的觀點,他向晉王進言說:“王彥章的騎兵已經向西跑到濮陽去了,目前山下邊隻有梁軍的步兵,到了晚上他們必然也想迴營休整,那時候我軍居高臨下,一個衝鋒就能破敵,而且現在大王深入敵境,偏師已經失利。如果我們再退的話,那就給了敵人喘息的機會。即使我們能夠收攏部眾,向北撤退,但是從今往後,河朔地區恐怕也不會再屬大王所有了,成功失敗就決於今日,怎麽能退兵呢?”


    晉王聽了閻寶的話,很是猶豫不決,這時李嗣昭又說話了:”賊兵沒有營壘,等天一黑就會想迴去。我們隻要派精兵前去騷擾,讓他們吃不了晚飯,等他打算退兵的時候,我們再一起追擊,必然可獲全勝。”


    銀槍效節軍的指揮使王建及披甲橫槊,慷慨陳詞,說:”現在敵軍疲態已露,不趁此時出擊,更待何時!大王盡管登山觀戰,看我為您破賊。”


    這個王建及跟前麵說的李建及是同一個人,他本來是楊世厚創辦的銀槍效節都的指揮使,投降晉王以後,晉王賜他姓李,所以稱他王建及、李建及都對。


    晉王一看,這幾個人氣勢雄壯、聲音豪邁,也不禁精神大振,奮然說道:“不是各位進言,幾乎誤了大事。”於是命令李嗣昭、王建及率領騎兵率先突擊,自己率各軍跟進。


    其實這個時候梁軍確實已經餓了,都在考慮該吃晚飯了,晉軍估計也不會再發動攻擊了,已經放鬆了戒備,沒想到李嗣昭、王建及兩員大將突然麾軍殺到,大刀長槊,衝進了梁軍陣中,但見刀過處頭顱亂滾,槊到時血肉橫飛,梁兵一個個逃命要緊,立刻就潰散了。晉王李存勖率領大軍隨後趕到,好似泰山壓頂一般,所過之處,皆成齏粉。梁軍主將賀瓌拍馬就走,梁兵大敗,戰死者達3萬餘人。這兩次全是大反轉,戰場上軍情瞬息萬變,所以說打仗的時候,武器裝備什麽的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人,拚的是人的意誌力,很多時候,勝負就決於一念之間,困難的時候,你決定堅持一下,可能情況就翻轉了,你放棄了,那就徹底一敗塗地了。所以軍人跟其他人不同,首先是要有鋼鐵般的意誌。


    晉王李存勖得勝迴營,馬上檢點人數,發現這一仗晉軍將士死傷也不少。又聽說周德威父子已經陣亡了,晉王非常悲痛,說:”今日喪我良將,這都是我的錯啊,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


    周德威和一個兒子戰死,他另外還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叫周光輔,在幽州擔任中軍兵馬使,此時正在幽州留守,晉王當即加封他為嵐州刺史。


    晉軍清點人數的時候還發現,軍中少了李嗣源和李從珂這父子倆。原來剛才打仗的時候全都打亂了,李嗣源軍中謠傳,說晉王已經渡河北歸了,所以李嗣源父子也都趁著河麵結冰過河到了河的北岸。但是隨即又得到消息,說晉王已經得勝,進駐濮陽了,於是他倆又掉頭再次南渡,到濮陽去覲見晉王。


    李存勖看到他倆迴來了,就冷笑著說:”你們以為我死了嗎?倉促北渡,想要幹什麽?”


    李嗣源趕緊頓首謝罪,晉王因為李從珂有功,所以也不忍心對他父子倆過於責備,就罰李嗣源飲酒一大觥,算作是一個小小的懲罰吧。隨即自己帶領大軍返迴了魏州,委派李嗣昭暫時主持幽州軍務。


    梁朝皇帝朱友貞接到了賀瓌兵敗的消息,非常不安,隨後又有鐵槍王彥章手下的敗兵逃迴來,說是晉軍快要到了,朱友貞越發的驚慌,急忙驅趕老百姓登城防禦,他自己還打算逃往洛陽,後來等到行營的準確消息傳來,他這才知道,晉軍已經北撤了,雖說是免了一場奔波,但是梁朝政府上上下下已經是吃驚不小了。


    現在後梁能打的大將已經損失的差不多了,朱友貞身邊剩下的淨是一幫隻會拍馬奉承的小人,已經快沒人可用了。


    李存勖發兵攻梁的時候,曾經也派人去了南吳,約吳王楊隆演出兵,跟他一起攻打後梁,以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楊隆演同意赴約,於是命行軍副使徐知訓為淮北行營都招討使,偕同副都統朱瑾等人,領兵趕往宋州和毫州,與晉軍遙相唿應。楊隆演還向各州縣發出檄文,命令他們進圍穎州。朱友貞聽說南吳兵也來湊熱鬧,就命令他表哥,宣武節度使袁象先領兵馳援潁州,南吳軍得到消息,打都沒打,就不戰而退了。我看這南吳根本就不想往這裏邊攪合,李存勖的使者來了,楊隆演沒辦法推辭,才象征性的做做樣子,既然是打仗嘛,怎麽能一聽敵將來了,直接就撤兵了?那你還打什麽仗呢?而且袁象先也不太會帶兵打仗,根本不用怕的。還有,這次統兵的主將徐知訓為人驕奢淫逸,專橫跋扈,以致於士卒們也毫無鬥誌,誰都不願意替他賣命,所以梁兵還沒到呢,大家就已經吵著要卷鋪蓋迴家了。其實徐知訓自己也不想打仗,於是就率軍退迴了揚州。


    這個徐知訓,就是徐溫的大兒子,是他選定的接班人,不過這家夥是個典型的花花公子、官宦子弟,不但沒什麽真才實學,簡直可以說是個白癡。他是借助父親徐溫的勢力才爬上高位的。


    徐知訓有幾個特點,一是酗酒如命,二是好色成性,三是愚蠢如豬。他不知道聽誰說的,大臣李德誠家裏有幾十個歌妓,於是他就給李德誠寫了封信,讓他分幾個歌姬給自己。李德誠婉拒了徐知訓的要求,說他家那幾個歌姬又老又醜,不配侍候貴人,如果實在想要的話,他可以去找幾個年輕漂亮的送來。徐知訓看了信以後竟然破口大罵,說:”李德誠連幾個歌妓都不肯給我,我非殺了李德誠,然後連他老婆一起奪過來不可。”


    李德誠得到這個消息後大驚,他知道徐知訓是個二貨,跟很多富二代一樣,根本不知道天高地厚,這小子既然這麽說了,就真的做得出來。於是趕快花重金買了幾個美女送給他,才把這件事情擺平。


    徐知訓不僅在大臣們麵前專橫跋扈,就是吳王楊隆演也沒放在他眼裏,甚至還成為了他戲弄的對象。有一天徐知訓宴請楊隆演,他先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然後就逼著楊隆演和他一起演戲,他自己扮演參軍,讓楊隆演扮演蒼鶻。在參軍戲裏邊,參軍頭戴軟巾,身穿綠袍,高高在上,是戲裏的主角,而蒼鶻則頭上梳著雙抓髻,穿著破衣爛衫,手裏拿著帽子跟著參軍,是戲裏的醜角。楊隆演不敢拒絕,還得配合徐知訓胡鬧。


    還有一次,徐知訓和楊隆演乘船夜遊,等船靠岸以後,楊隆演先上了岸,徐知訓就認為楊隆演沒有請他老人家先上岸,那就是對他不尊敬,於是就在背後用彈弓射楊隆演,幸虧楊隆演的隨從替他擋住了彈子,楊隆演才沒受傷。


    還有一次,徐知訓和楊隆演一起到禪智寺去賞花,徐知訓借著酒意把楊隆演臭罵了一頓,楊隆演玻璃心,被他罵哭了,徐知訓才不管呢,還在那喋喋不休。楊隆演的左右隨從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偷偷扶著楊隆演上了船,飛駛而去。徐知訓一看,更是怒上加怒,我還沒罵夠呢,你居然敢跑,立即上船追趕,楊隆演的船跑得快,徐知訓沒追上,氣得他拿起鐵檛到處亂打楊隆演的親信,結果把一個人給打死了,其他人一哄而散,才沒有人做第二個冤死鬼。徐知訓半醉半醒,罵罵咧咧地迴家睡覺去了。第二天,就像是什麽事也沒發生過一樣。


    ..............


    知識卡片:


    楊隆演被徐知訓逼著演參軍戲,那咱們就簡單聊聊唐朝的民間戲曲。


    古人沒有電視電影,看戲就是他們重要的娛樂活動。不識字的老百姓經常通過看戲來了解一些曆史故事。這其中的參軍戲是老百姓最喜歡的節目之一。


    參軍戲屬於歌舞雜戲,相當於有故事情節的歌舞、雜技、魔術、話劇、音樂劇大雜燴,還有點像東北二人轉,通俗、簡單、熱鬧。其中有的劇情很低俗,靠著調情、打罵、裝傻等手段來吸引眼球。畢竟這些民間藝人要吃飯嘛,要是演的戲文縐縐的,老百姓看著不熱鬧、不過癮,就沒票房了。但是上層文人士大夫都很鄙視這種亂七八糟的東西。


    參軍戲繼承的是南北朝“散樂百戲”的路子,東漢皇帝劉肇因為館陶令石耽貪汙,就讓他在酒宴上穿上囚犯的衣服,然後讓那些伶人們戲弄侮辱他,這事吧,傷害性不大,但是侮辱性極強。大臣既然犯了法,那按照法律該罰就罰、當斬就斬嘛,你讓人家穿著囚犯的衣服在宴會上被人羞辱,這就不是正經人幹的事了。


    結果大概是這場演出效果太好了,後來就演變成了一種表演形式,內容以滑稽搞笑為主,有點像今天的對口相聲,一個逗哏,一個捧哏。


    到了唐代,參軍戲的內容增加了不少,轉化成了一個劇種。同時,“參軍”一詞也變成了一種角色的固定名稱,戲中所有官員的角色都叫“參軍”,其陪襯角色都叫“蒼鶻”。


    唐代還有民間“說唱”,是由長篇敘事歌發展起來的,這個起源就比較早了,北朝時期的《孔雀東南飛》就是典型作品。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佛教徒開始把“佛經”和敘事的歌曲相結合,發展成了一種說唱形式,叫作“唱文”。大詩人白居易和元稹就曾經聽過用《一枝花》樂曲說唱故事的。


    另外還有不少變文,比如《法華經變文》、《維摩詰經唱文》,都是直接以佛經的名字命名的。還有講曆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的,像《楚滅漢興王陵變》、《張議潮變文》、《王昭君變文》等等。


    這個變文呢,是散文和韻文相間的一種敘事體裁。文字非常優美,很多都是唱男女愛情的。相傳,武則天時期的男優們都要會唱這些東西。


    唐代都市裏的戲劇表演已經很普遍了,戲場通常設在廟宇之內,這種情形一直到近代還是如此。我去河南清涼寺的時候就見過在廟裏唱大戲的。仔細一聽,唱的是玉皇大帝。史書記載:“長安的戲場大多集中在慈恩寺裏。小的在青龍寺,其次在蔫福寺和永壽寺。”唐孝宗的時候,公主看戲也是在慈恩寺現場看的。地點就是現在西安的網紅打卡地之一:大雁塔南廣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石山房主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石山房主人並收藏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