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周德威兵困幽州
亂世烽煙:大石山房正說五代十國 作者:大石山房主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4章 周德威兵困幽州
均王朱友貞得到了楊師厚、袁象先等人的幫助,發動政變,殺了篡位的郢王朱友珪,然後在汴梁繼位做了皇帝,這一年是公元913年,朱友貞就是梁朝的最後一位皇帝。
再說那個燕王劉守光,前邊兒咱們講過,他真的在公元911年,也就是朱溫死的前一年,宣布登基當皇帝了,當了皇帝還不夠,他還打算去並吞義武軍節度使王處直的易州和定州。他手下有個參軍,名叫馮道,他就去麵見劉守光,想勸勸他,不要隨意對外用兵,劉守光根本不聽,反而把馮道下了獄,關了起來。
馮道這個人在五代很有名,後世人稱不倒翁宰相,先後在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朝為相,服務過10位皇帝,可以說是流水的皇帝,鐵打的馮道。不過這個時候他還隻是個小小的參軍。
馮道性情平和,平時很討人喜歡,大家聽說他被下獄了,就都來替他求情,所以他也就被放出來了。馮道料想劉守光以後肯定得壞事,於是就帶著全家悄悄跑了,逃到了晉陽。晉王李存勖讓他做了自己的書記官。然後又向他詢問劉守光那邊的情況,了解燕軍的虛實。
劉守光那邊呢,就按著他自己的想法,發兵去攻打王處直,王處直地盤小、實力弱,肯定是打不過人家,趕緊就向晉王李存勖求救。李存勖立刻派振武節度使周德威領兵3萬去救定州。周德威和趙王王鎔那個幹兒子王德明,還有王處直手下的大將程嚴在易水會師,一起聯軍進攻岐溝關,隻一戰就把它拿下了,隨後兵困涿州,涿州刺史名叫劉知溫,而跟著周德威來攻打涿州的將領當中,有一個就是劉守光的小弟弟劉守奇。
那麽劉守光的弟弟怎麽會在周德威的部隊裏呢?原來呀,當年劉守光囚禁了自己的父親,還殺了自己的哥哥劉守文,劉守奇就怕他這個心黑手狠的二哥也對自己下手,所以立刻就腳底抹油跑了,他先是去投奔了契丹,後來又投奔了晉王李存勖,這次晉王討伐劉守光,他也跟著來了。
劉守奇有一個門客叫劉去非,他在城下就對著劉知溫大喊,說:“河東兵是來幫我們小郎君討賊的,關你什麽事兒?你怎麽還在這兒幫著出力守城呢?”他這麽一喊,守軍一個個都沒了鬥誌,轉眼就逃走了一半。
城頭上的劉知溫一看這情況,也知道涿州肯定守不住,於是就開門投降了。劉守奇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涿州,這事讓周德威挺嫉妒的,人性的陰暗麵就暴露出來了,他就偷偷跟晉王說,劉守奇這人不可靠。
劉守奇的這個門客劉去非很有先見之明,他已經看出來周德威心懷嫉妒了,就勸劉守奇說:“您不費一兵一卒,喊了兩嗓子就拿下了涿州,周將軍因為不是出於他自己的功勞,必然會巧舌離間,所以這太原不能再去了!您家和梁朝一向有君臣關係,您應該投奔歸附梁朝,才能得以保全啊!”於是劉守奇就投奔了梁朝,梁朝後來封劉守奇為滄州留後,劉去非也被封為河陽行軍司馬。
當然曆史上也有另外一種記載,說這個劉守奇當時正在涿州,是刺史劉知溫手下的一個偏將,他和門客劉去非是臨陣倒戈的,不過我覺得這個說法不太可靠,因為劉守光都當了皇帝了,劉守奇既然是他親弟弟,好歹得封個王啊,應該不會隻是個偏將。
周德威隨後率領軍隊到了幽州城下,他另外派裨將李存暉等人去攻打瓦橋關,守關的將士官員以及莫州刺史李嚴全部投降了晉軍。瓦橋關也就被和平解放了。
這個莫州刺史李嚴也是個挺重要的曆史人物,他後來在後唐滅蜀這件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劉守光接連得到敗報,驚慌的不得了,於是就準備了很多的錢財,言辭卑微地去向朱溫求救。這個我們前麵已經說過了,朱溫當時還帶病工作,親自率軍出征,結果被晉王手下的大將李存審給嚇跑了。現在幽州沒了援兵,越發危險了,隻好誓死堅守。
周德威因為幽州城又大又堅固,自己的兵力不夠用,於是再次向晉陽要求增兵,晉王李存勖就調符存審過去支援,符存審率領著吐穀渾和契苾兩部番兵,去和周德威會合,周德威得到援兵,就在四麵築起高壘,準備圍攻,劉守光看得膽戰心驚的,心裏更是害怕。
劉守光手下的將軍單廷珪一向號稱驍勇,他這會就跑去找劉守光,請求帶兵出戰。劉守光一看,有人主動請纓,非常高興,撥給他精兵一萬,讓他開城出擊,單廷珪披掛上馬,揚鞭出城,一聲狂唿,萬人跟進,左衝右突,確實有些厲害。晉軍一時攔阻不住,退到了龍頭岡。
龍頭岡是個山崗,地勢很高,非常險峻。周德威在這兒紮下營寨,據險自固。他突然看到單廷珪躍馬前來。氣勢相當兇猛,就下令讓部下排好陣勢,他自己登崗指揮,準備對敵。單廷珪遠遠的看見周德威,就對左右說,今日一定要抓住周陽五,獻給皇上。周陽五是周德威的小名,單廷珪說罷,手持一隻長槍,一馬當先,就闖進了敵陣,槍鋒所到之處,無人能擋,居然殺透了晉軍的陣型,一人一騎徑自衝上山崗,去抓周德威。
周德威一看,單廷珪殺到眼前了,人家畢竟是老將,心裏毫不慌亂,非常的鎮定,但是表麵上故意裝的很害怕,迴馬就走,單廷珪催馬就追,眼看追到了周德威背後,他挺起槍一槍刺去,打算就把周德威挑了。哪知道周德威早有防備,一個漂移,閃到了一旁,讓開了槍頭,右手抽出鐵錘向著單廷珪的馬頭就砸了下去,這一記迴馬錘,把那匹馬砸得疼不可忍,登時滾倒在地。
山崗上麵地勢本來就不平整,單廷珪這一滾,連人帶馬滾出了好幾丈遠。任你單廷珪再怎麽驍勇,也是控製不住,一下子人仰馬翻,單廷珪被摔得皮開肉綻,旁邊的晉軍士兵順手按住單廷圭,就把他捆了起來,那些燕軍士兵一看主將被抓了,慌忙退走,晉軍隨後追殺,殺敵三千多人,剩下的都逃進了城裏,這一下,全城更是氣為之奪。
大家聽著單廷珪這名字挺耳熟吧,《水滸傳》一百單八將裏邊有個聖水將單廷珪,這倆人同名同姓。
周德威隨即下令斬了單廷圭,然後又分兵攻下了順州和檀州,打敗了盧台軍,攻下了居庸關。劉守光這噩耗不斷,恐慌的不得了,屢次派人去梁朝告急,這個時候朱溫已經死了,梁朝發生了內亂,根本沒工夫管他,他也隻能自己想辦法了,於是命令大將元行欽去山北招募士兵,騎將高行珪去鎮守武州,作為外援。
晉王李存勖這邊派除了大將李嗣源去攻打武州。高行珪率軍出戰,吃了敗仗,心想:既然我搞不定你,就讓我成為你吧,直接就投降了。李嗣源說,行,你小子相當識時務,那你就替我們還守在這吧,然後自己就退了。
元行欽聽說武州失手,高行珪投降了,於是就帶兵去打高行珪,打算再把武州奪迴來,高行珪一看老領導來了,就讓自己的弟弟高行周去晉軍大營中做人質,求晉軍來支援自己,李嗣源一看,行啊,你還挺守信用的,沒再投降迴去,於是再次率兵來迎戰元行欽,雙方一交手,李嗣源一連八戰八勝,元行欽一看,這李嗣源這麽厲害,怪不得人家高行珪降了,幹脆我也投降吧。
這個元行欽作戰是非常勇敢的,不過沒什麽腦子,那次劉守文帶著契丹兵和吐穀渾兵來打劉守光的時候,劉守文就是被元行欽給活捉的。李嗣源收降了他,還挺喜歡他,於是把他收為自己的養子,讓他做了代州刺史。高行珪的弟弟高行周不是去李嗣源那做人質了嗎?他從此以後就留在了李嗣源身邊,常常和李嗣源的另一個養子李從珂分領牙兵,也立了一些功勞。
說起李嗣源的這個養子李從珂,實際上他應該算是李嗣源的繼子,李從珂的母親魏氏以前嫁給了一個姓王的人,生了這個兒子,小名叫阿三。李嗣源當年跟著李克用出師河北,這個王阿三和母親魏氏一起都落到了晉兵手裏。李嗣源看魏氏長得漂亮,就納她為妾,這個王阿三就拜李嗣源為義父,取名叫李從珂。李從珂長大以後。以勇健聞名晉軍,晉王李存勖曾經叫著他的小名說:“阿三和我同年,也跟我一樣勇敢,不是個凡夫俗子啊。”
其實從曆史上來看,這倆人還確實是一類人,同樣的勇武、能征慣戰,但是也同樣的不懂治國之道,最後的結局也挺像。
再說周德威,圍攻幽州已經過了一年了。以前幽州四周還分布著不少燕兵,周德威需要遠近兼顧。所以就紮下營寨,和劉守光的部隊對峙。現在幽州外圍的部隊都已經被晉軍消滅了,於是,晉軍就圍住幽州城的南門,集中火力,全力攻打。劉守光晝夜不安,他也知道自己兵力太弱,打不過人家,不得已寫了封信求饒。周德威笑著對來使說:“你們這個大燕皇帝還沒祭天呢,怎麽現在就慫了,我受命討伐他,不想知道其他的事情。什麽求饒結盟修好這些事兒我也做不了主,請你轉告你們大燕皇帝。求和嘛,想都別想,快來一戰。”隨後趕走了來使。
..............
知識卡片:
咱們這一集裏邊講到的這個契苾部,是個挺神秘的部落,契苾雖然和契丹都有個契字,但不是一迴事。
契苾是新疆高車人的後裔,也叫鐵勒契苾,隋朝的時候他們就來到了新疆一帶,打敗了西突厥人,建立了鐵勒汗國,首都就在新疆的哈密。
高車其實是我們對這支少數民族的形象稱唿,因為他們是遊牧民族,一家子所有的東西都在幾輛大車上,車輪子做的很高大,方便過河,所以我們叫他們高車人,有點像吉普賽人,整天坐著個大篷車到處溜達。
北魏的時候,高車和柔然鬧掰了,他們就遷到了今天的準格爾盆地一帶,長期過著遊牧生活,形成了幾大姓氏,包括:狄,迴紇、忽律、契苾、薛延陀等等。
高車人在隋唐時期可是赫赫有名的,特點就是能打能跑,曾經和不可一世的西突厥打的你死我活。隋唐皇帝利用他們的矛盾互相牽製,相對和高車的關係好一點。後來西突厥打敗了契苾、他們被迫西遷,逐漸就和吐穀渾混到了一起。大概位置在中亞的吉爾吉斯坦這一帶。兩個民族相處的不錯,因為都是被突厥欺負的。
後來突厥發生了內訌,大唐把東西兩個突厥揍的夠嗆,契苾和吐穀渾就趁機東遷,因為吉爾吉斯坦這個地方就是個不毛之地,環境很差。常年也不下雨。高車很多的小部落都投向了唐朝,唐朝也不嫌棄,做買賣、當兵、墾荒種地都可以,隻要不叛亂,都是繁榮大唐經濟的一份子。
估計是好日子過得多了,契苾部有一支背叛了唐朝,貞觀23年,唐軍鎮壓叛亂,活捉了車鼻可汗。
契苾的何力,是契苾部中主要的一支,跟唐朝關係很好,住在涼州那一帶,涼州就是現在的甘肅武威。唐朝還給他封了個將軍,吐穀渾叛變,就是契苾何力鎮壓的。唐永徽四年,契苾部被唐朝加封為賀蘭都督。由於契苾人在涼州建立了一塊相對穩定的根據地,所以不少遊蕩的契苾人都慢慢的跑來投奔。
契苾的衰落主要是由於安史之亂,突厥人趁機入侵涼州,哥舒翰領著契苾軍隊守潼關,被安祿山幾乎全殲。契苾從此就很少出現在曆史典籍中了。五代時期,契苾和吐穀渾人混居在山西朔州境內。我們今天講的就是這一支契苾人軍隊。
均王朱友貞得到了楊師厚、袁象先等人的幫助,發動政變,殺了篡位的郢王朱友珪,然後在汴梁繼位做了皇帝,這一年是公元913年,朱友貞就是梁朝的最後一位皇帝。
再說那個燕王劉守光,前邊兒咱們講過,他真的在公元911年,也就是朱溫死的前一年,宣布登基當皇帝了,當了皇帝還不夠,他還打算去並吞義武軍節度使王處直的易州和定州。他手下有個參軍,名叫馮道,他就去麵見劉守光,想勸勸他,不要隨意對外用兵,劉守光根本不聽,反而把馮道下了獄,關了起來。
馮道這個人在五代很有名,後世人稱不倒翁宰相,先後在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朝為相,服務過10位皇帝,可以說是流水的皇帝,鐵打的馮道。不過這個時候他還隻是個小小的參軍。
馮道性情平和,平時很討人喜歡,大家聽說他被下獄了,就都來替他求情,所以他也就被放出來了。馮道料想劉守光以後肯定得壞事,於是就帶著全家悄悄跑了,逃到了晉陽。晉王李存勖讓他做了自己的書記官。然後又向他詢問劉守光那邊的情況,了解燕軍的虛實。
劉守光那邊呢,就按著他自己的想法,發兵去攻打王處直,王處直地盤小、實力弱,肯定是打不過人家,趕緊就向晉王李存勖求救。李存勖立刻派振武節度使周德威領兵3萬去救定州。周德威和趙王王鎔那個幹兒子王德明,還有王處直手下的大將程嚴在易水會師,一起聯軍進攻岐溝關,隻一戰就把它拿下了,隨後兵困涿州,涿州刺史名叫劉知溫,而跟著周德威來攻打涿州的將領當中,有一個就是劉守光的小弟弟劉守奇。
那麽劉守光的弟弟怎麽會在周德威的部隊裏呢?原來呀,當年劉守光囚禁了自己的父親,還殺了自己的哥哥劉守文,劉守奇就怕他這個心黑手狠的二哥也對自己下手,所以立刻就腳底抹油跑了,他先是去投奔了契丹,後來又投奔了晉王李存勖,這次晉王討伐劉守光,他也跟著來了。
劉守奇有一個門客叫劉去非,他在城下就對著劉知溫大喊,說:“河東兵是來幫我們小郎君討賊的,關你什麽事兒?你怎麽還在這兒幫著出力守城呢?”他這麽一喊,守軍一個個都沒了鬥誌,轉眼就逃走了一半。
城頭上的劉知溫一看這情況,也知道涿州肯定守不住,於是就開門投降了。劉守奇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涿州,這事讓周德威挺嫉妒的,人性的陰暗麵就暴露出來了,他就偷偷跟晉王說,劉守奇這人不可靠。
劉守奇的這個門客劉去非很有先見之明,他已經看出來周德威心懷嫉妒了,就勸劉守奇說:“您不費一兵一卒,喊了兩嗓子就拿下了涿州,周將軍因為不是出於他自己的功勞,必然會巧舌離間,所以這太原不能再去了!您家和梁朝一向有君臣關係,您應該投奔歸附梁朝,才能得以保全啊!”於是劉守奇就投奔了梁朝,梁朝後來封劉守奇為滄州留後,劉去非也被封為河陽行軍司馬。
當然曆史上也有另外一種記載,說這個劉守奇當時正在涿州,是刺史劉知溫手下的一個偏將,他和門客劉去非是臨陣倒戈的,不過我覺得這個說法不太可靠,因為劉守光都當了皇帝了,劉守奇既然是他親弟弟,好歹得封個王啊,應該不會隻是個偏將。
周德威隨後率領軍隊到了幽州城下,他另外派裨將李存暉等人去攻打瓦橋關,守關的將士官員以及莫州刺史李嚴全部投降了晉軍。瓦橋關也就被和平解放了。
這個莫州刺史李嚴也是個挺重要的曆史人物,他後來在後唐滅蜀這件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劉守光接連得到敗報,驚慌的不得了,於是就準備了很多的錢財,言辭卑微地去向朱溫求救。這個我們前麵已經說過了,朱溫當時還帶病工作,親自率軍出征,結果被晉王手下的大將李存審給嚇跑了。現在幽州沒了援兵,越發危險了,隻好誓死堅守。
周德威因為幽州城又大又堅固,自己的兵力不夠用,於是再次向晉陽要求增兵,晉王李存勖就調符存審過去支援,符存審率領著吐穀渾和契苾兩部番兵,去和周德威會合,周德威得到援兵,就在四麵築起高壘,準備圍攻,劉守光看得膽戰心驚的,心裏更是害怕。
劉守光手下的將軍單廷珪一向號稱驍勇,他這會就跑去找劉守光,請求帶兵出戰。劉守光一看,有人主動請纓,非常高興,撥給他精兵一萬,讓他開城出擊,單廷珪披掛上馬,揚鞭出城,一聲狂唿,萬人跟進,左衝右突,確實有些厲害。晉軍一時攔阻不住,退到了龍頭岡。
龍頭岡是個山崗,地勢很高,非常險峻。周德威在這兒紮下營寨,據險自固。他突然看到單廷珪躍馬前來。氣勢相當兇猛,就下令讓部下排好陣勢,他自己登崗指揮,準備對敵。單廷珪遠遠的看見周德威,就對左右說,今日一定要抓住周陽五,獻給皇上。周陽五是周德威的小名,單廷珪說罷,手持一隻長槍,一馬當先,就闖進了敵陣,槍鋒所到之處,無人能擋,居然殺透了晉軍的陣型,一人一騎徑自衝上山崗,去抓周德威。
周德威一看,單廷珪殺到眼前了,人家畢竟是老將,心裏毫不慌亂,非常的鎮定,但是表麵上故意裝的很害怕,迴馬就走,單廷珪催馬就追,眼看追到了周德威背後,他挺起槍一槍刺去,打算就把周德威挑了。哪知道周德威早有防備,一個漂移,閃到了一旁,讓開了槍頭,右手抽出鐵錘向著單廷珪的馬頭就砸了下去,這一記迴馬錘,把那匹馬砸得疼不可忍,登時滾倒在地。
山崗上麵地勢本來就不平整,單廷珪這一滾,連人帶馬滾出了好幾丈遠。任你單廷珪再怎麽驍勇,也是控製不住,一下子人仰馬翻,單廷珪被摔得皮開肉綻,旁邊的晉軍士兵順手按住單廷圭,就把他捆了起來,那些燕軍士兵一看主將被抓了,慌忙退走,晉軍隨後追殺,殺敵三千多人,剩下的都逃進了城裏,這一下,全城更是氣為之奪。
大家聽著單廷珪這名字挺耳熟吧,《水滸傳》一百單八將裏邊有個聖水將單廷珪,這倆人同名同姓。
周德威隨即下令斬了單廷圭,然後又分兵攻下了順州和檀州,打敗了盧台軍,攻下了居庸關。劉守光這噩耗不斷,恐慌的不得了,屢次派人去梁朝告急,這個時候朱溫已經死了,梁朝發生了內亂,根本沒工夫管他,他也隻能自己想辦法了,於是命令大將元行欽去山北招募士兵,騎將高行珪去鎮守武州,作為外援。
晉王李存勖這邊派除了大將李嗣源去攻打武州。高行珪率軍出戰,吃了敗仗,心想:既然我搞不定你,就讓我成為你吧,直接就投降了。李嗣源說,行,你小子相當識時務,那你就替我們還守在這吧,然後自己就退了。
元行欽聽說武州失手,高行珪投降了,於是就帶兵去打高行珪,打算再把武州奪迴來,高行珪一看老領導來了,就讓自己的弟弟高行周去晉軍大營中做人質,求晉軍來支援自己,李嗣源一看,行啊,你還挺守信用的,沒再投降迴去,於是再次率兵來迎戰元行欽,雙方一交手,李嗣源一連八戰八勝,元行欽一看,這李嗣源這麽厲害,怪不得人家高行珪降了,幹脆我也投降吧。
這個元行欽作戰是非常勇敢的,不過沒什麽腦子,那次劉守文帶著契丹兵和吐穀渾兵來打劉守光的時候,劉守文就是被元行欽給活捉的。李嗣源收降了他,還挺喜歡他,於是把他收為自己的養子,讓他做了代州刺史。高行珪的弟弟高行周不是去李嗣源那做人質了嗎?他從此以後就留在了李嗣源身邊,常常和李嗣源的另一個養子李從珂分領牙兵,也立了一些功勞。
說起李嗣源的這個養子李從珂,實際上他應該算是李嗣源的繼子,李從珂的母親魏氏以前嫁給了一個姓王的人,生了這個兒子,小名叫阿三。李嗣源當年跟著李克用出師河北,這個王阿三和母親魏氏一起都落到了晉兵手裏。李嗣源看魏氏長得漂亮,就納她為妾,這個王阿三就拜李嗣源為義父,取名叫李從珂。李從珂長大以後。以勇健聞名晉軍,晉王李存勖曾經叫著他的小名說:“阿三和我同年,也跟我一樣勇敢,不是個凡夫俗子啊。”
其實從曆史上來看,這倆人還確實是一類人,同樣的勇武、能征慣戰,但是也同樣的不懂治國之道,最後的結局也挺像。
再說周德威,圍攻幽州已經過了一年了。以前幽州四周還分布著不少燕兵,周德威需要遠近兼顧。所以就紮下營寨,和劉守光的部隊對峙。現在幽州外圍的部隊都已經被晉軍消滅了,於是,晉軍就圍住幽州城的南門,集中火力,全力攻打。劉守光晝夜不安,他也知道自己兵力太弱,打不過人家,不得已寫了封信求饒。周德威笑著對來使說:“你們這個大燕皇帝還沒祭天呢,怎麽現在就慫了,我受命討伐他,不想知道其他的事情。什麽求饒結盟修好這些事兒我也做不了主,請你轉告你們大燕皇帝。求和嘛,想都別想,快來一戰。”隨後趕走了來使。
..............
知識卡片:
咱們這一集裏邊講到的這個契苾部,是個挺神秘的部落,契苾雖然和契丹都有個契字,但不是一迴事。
契苾是新疆高車人的後裔,也叫鐵勒契苾,隋朝的時候他們就來到了新疆一帶,打敗了西突厥人,建立了鐵勒汗國,首都就在新疆的哈密。
高車其實是我們對這支少數民族的形象稱唿,因為他們是遊牧民族,一家子所有的東西都在幾輛大車上,車輪子做的很高大,方便過河,所以我們叫他們高車人,有點像吉普賽人,整天坐著個大篷車到處溜達。
北魏的時候,高車和柔然鬧掰了,他們就遷到了今天的準格爾盆地一帶,長期過著遊牧生活,形成了幾大姓氏,包括:狄,迴紇、忽律、契苾、薛延陀等等。
高車人在隋唐時期可是赫赫有名的,特點就是能打能跑,曾經和不可一世的西突厥打的你死我活。隋唐皇帝利用他們的矛盾互相牽製,相對和高車的關係好一點。後來西突厥打敗了契苾、他們被迫西遷,逐漸就和吐穀渾混到了一起。大概位置在中亞的吉爾吉斯坦這一帶。兩個民族相處的不錯,因為都是被突厥欺負的。
後來突厥發生了內訌,大唐把東西兩個突厥揍的夠嗆,契苾和吐穀渾就趁機東遷,因為吉爾吉斯坦這個地方就是個不毛之地,環境很差。常年也不下雨。高車很多的小部落都投向了唐朝,唐朝也不嫌棄,做買賣、當兵、墾荒種地都可以,隻要不叛亂,都是繁榮大唐經濟的一份子。
估計是好日子過得多了,契苾部有一支背叛了唐朝,貞觀23年,唐軍鎮壓叛亂,活捉了車鼻可汗。
契苾的何力,是契苾部中主要的一支,跟唐朝關係很好,住在涼州那一帶,涼州就是現在的甘肅武威。唐朝還給他封了個將軍,吐穀渾叛變,就是契苾何力鎮壓的。唐永徽四年,契苾部被唐朝加封為賀蘭都督。由於契苾人在涼州建立了一塊相對穩定的根據地,所以不少遊蕩的契苾人都慢慢的跑來投奔。
契苾的衰落主要是由於安史之亂,突厥人趁機入侵涼州,哥舒翰領著契苾軍隊守潼關,被安祿山幾乎全殲。契苾從此就很少出現在曆史典籍中了。五代時期,契苾和吐穀渾人混居在山西朔州境內。我們今天講的就是這一支契苾人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