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一合斬殺吐蕃軍主將芒吉,這對吐蕃將士產生了極大的衝擊,因為在他們的眼中,芒吉已經是足可匹敵唐軍猛將薛仁貴的人物,可是竟然被這名普通的唐將如此輕易斬殺,可見這一次唐朝的援軍之中定然是藏龍臥虎,簡直是無法戰勝的,這樣一來,他們再也沒有了繼續戰鬥下去的勇氣,根本沒有任何猶豫,便紛紛拋下棄械投降。


    郭待封本來以為自己這一次會顏麵盡失,被人所恥笑,可是沒想到竟然被李顯力挽狂瀾,挽迴了敗局,不由得心中長舒了一口氣,感到很是寬慰,可是很快,這種寬慰就被另外一種情緒所代替了,那就是嫉妒。


    自己率領數千人都無法阻擋住敵軍的突圍,反而差點被衝散了陣型,而李顯僅以三百人就硬生生擋住了敵軍前進的腳步,而且還當陣斬殺了敵軍主將,兩相一對比,誰的能力自是一眼就看出來了。


    可是郭待封卻受不了這一點,首先來說,他是大唐名將郭孝恪之子,自認為得了父親兵法真傳,在軍事能力方麵絲毫不弱於父親,而且他多年來鎮守邊陲,戰爭經驗極為豐富,怎會連一個剛剛出道的小毛孩子也比不過?


    而除此之外,他最為自負的是,他可是文武雙全,不僅武藝出眾,精通韜略,而且還頗通經典,曾經在顯慶四年的皇帝策試舉人中獲得上等前五名,後來在征討高句麗的時候,一首離合詩竟然難住了李績,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才更加對出身貧寒、隻是一勇之夫的薛仁貴鄙夷不已。


    所以,綜合以上各種因素,郭待封絲毫不感激李顯幫他渡過了危局,反而對李顯的才能和戰功心生嫉恨。


    且不說郭待封對李顯和薛仁貴心生嫉恨,單說這場大戰,斬殺吐蕃將士七八千人,降近兩萬餘,隻有兩三千人僥幸逃脫,而除此之外,此戰更是斬殺了吐蕃軍的領軍大將芒吉,可以說此戰不僅解了鄯城之圍,更揚了大唐國威,重挫了吐蕃軍的銳氣。


    “末將慕容忠拜見薛大總管、周王、郭副大總管、阿史那副大總管。”慕容忠之前見唐朝援軍到來,卻是不敢出城迎接,待得唐軍戰勝之後這才打開城門,迎接唐軍入城,心中很是愧疚,所以說話的口氣頗有些恭敬討好的意思。


    這時候突然聽得郭待封冷哼道:“當初本將奉命鎮守鄯城之時,吐蕃賊子數年不敢相犯,可是爾等竟然被其三萬烏合之眾逼到絕路,連城池都險些被破了,爾等可真是有本事!”


    對於郭待封的這番話,其實在場的大唐諸將都有同感,但是卻並沒有誰說出來,郭待封卻不管這些,反正他的心裏不痛快,資格地位也在那裏擺著,即便是薛仁貴也不能說他什麽,所以這話一說出來,無論是薛仁貴、李顯還是慕容忠等人盡皆尷尬不已。


    好在這時候阿史那道真站出來,嗬嗬笑著說道:“這也是吐蕃賊子狡詐,突然出兵,而且賊子不多,我等猝不及防,致有此敗,不過不管如何,慕容將軍以殘敗之旅,堅守鄯城長達兩個多月,也算是大功一件,否則的話,我等還需想辦法攻克鄯城,而這也必然會延緩我軍攻勢,好了好了,太陽毒辣,諸位不必在此地站著了,慕容將軍,吾等可否進城討杯水喝?”


    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也算是有幾分交情,聽了對方這和稀泥的話,隻好哼了一聲,不再多言,而一旁的慕容忠也反應了過來,連忙訕訕的招唿大家進城休息。


    而薛仁貴也是個急脾氣,在城內略微修整了幾天,等慕容諾曷缽到來之後,便急著下令大軍繼續前進,畢竟芒吉雖死,還有兩三千潰卒,這些人在逃走之後肯定會有人前去向噶爾讚婆報告唐軍到來的消息,這讚婆乃是噶爾欽陵之弟,頗有將略,若是讓他做好了準備,這一戰恐怕要打的艱難了。


    阿史那道真和李顯都同意薛仁貴的想法,郭待封雖然很不情願,但他也知道對方所說的是對的,無奈之下隻好同意,如此一來,在各方盡皆取得一致意見的情況下,薛仁貴下令唐軍立刻開拔,前往三百裏外的大非川進軍。


    由於從鄯城到大非川這一路都是山路,而且是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行走,將士們普遍感到唿吸困難,行軍速度自然快不了,三百裏的路程竟然走了半個月才到。


    等到大軍來到大非川之後,薛仁貴感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便召集諸將到大帳中議事。


    這一次郭待封倒沒有延誤時機,提前來到了大帳之中,隨後來的,是阿史那道真和李顯。


    其實本來這次議事是沒有李顯什麽事的,可畢竟李顯的身份在那裏擺著,更兼薛仁貴有意讓李顯多長見識,增加閱曆,所以專門邀請李顯列席。


    在會議一開始,薛仁貴便開口說道:“諸位當知道,吐穀渾國內盡皆山路,道路難行,我等若是這般行軍,恐怕再過十天也到不了烏海,所謂兵貴神速,吾等已然失去先機,不能再如此遷延下去了,以我之見,我等莫如分兵,由本將統率作戰之士輕銳倍道挺進烏海,如若占領烏海,首先可切斷南北之敵眾彼此間聯係,將安西四鎮之敵軍徹底隔絕,而此大非川之地地勢寬闊,可以建立兩個營寨,郭副大總管便率領輜重營將士,在此布防,因為吐蕃在反應過來後,定然會分兵分別攻打大非川和烏海,隻需我雙方有一方取勝,便可兩軍會合,腹背夾擊勢孤之敵軍,如此一來非但吐穀渾可複國,便是安西四鎮亦能一舉收複。”


    “嘿嘿,這隻是薛大將軍你一廂情願罷了,萬一敵軍攻勢太猛,我等彼此首尾不能相顧,隻要遷延歲月,甚至都有可能被賊子各個擊破,屆時我等非但難以破敵,連性命都操於他人之手,薛大將可否想過這些?”


    郭待封對於薛仁貴的決定很不配合,一上來就冷嘲熱諷,不過這也不算是胡攪蠻纏,因為郭待封擔心的問題也確實是存在的。


    但是在這時候,卻已經是箭在弦上,不能不發,更何況這已經是最佳的破敵之策了,勝算還是比較高的,薛仁貴無論如何都不會輕易放棄,所以,他當即凜然說道:“我等身為武將,自當將身家性命許給國家,便是遇到危險,亦當死戰,像如忠烈盧國公程老將軍那般,馬革裹屍,如何能夠惜身保命、不顧公事耶?吐蕃土地雖廣,然則因其乃苦寒之地,故此地廣人稀,便是人人皆兵,又能有多少人?便是傾國來戰,亦不過二三十萬,更何況彼亦不可能傾國來戰,畢竟還要戍守地方,如此一來,最多也不過十餘萬人,以吐蕃士兵之作戰能力,吾等以一敵二,以寡勝眾,正是拿手好戲,又有何懼哉?”


    其實對於薛仁貴的判斷,李顯還是有保守意見的,因為他知道,這一次吐蕃會發動四十萬大軍前來爭奪吐穀渾和安西四鎮,但是李顯卻也不知道這四十萬到底是號稱還是實際人數,再加上現在是要說服郭待封,他也不好插嘴,所以並沒有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


    郭待封卻是不知就裏,被薛仁貴駁得沒有話說,不過過了一會,他又說道:“烏海路遠,且又道路艱險,薛大將軍對此地並不熟悉,不如讓末將率軍出征,薛大將軍統率輜重營鎮守此地,畢竟末將當初主要是在這一帶作戰,相對要熟悉一些。”


    卻聽得薛仁貴笑道:“郭將軍此言差矣,吾雖然很少到達此地,然則早已將烏海所在地摸了個通透,吾又小有威名,諒那吐蕃賊子心中亦是忌憚,而郭將軍新敗,賊子定然不知將軍厲害,此一點於將軍不利也。嗬嗬,郭將軍放心就是,吾定然不會有差池,而輜重亦是重中之重,非郭將軍不能守也,還請將軍勿要推辭。”


    薛仁貴這句話說得很客氣,但實際上卻很不客氣,因為這是在告訴郭待封,之前在解鄯城之圍的時候,你的表現很不好,差一點都被敵軍打敗,這樣的領軍能力怎麽能夠承擔突襲烏海的任務呢?你還是老實一點,在這裏修築防禦工事,為我作戰打下手吧。


    郭待封自然知道薛仁貴的話中之意,可是他卻沒什麽脾氣,誰讓自己之前不爭氣,差一點就打輸了呢?所以,郭待封隻好對薛仁貴拱了拱手,無奈的答應下來,然後喪氣的坐了下去……


    可是這還不算完,隻聽得薛仁貴繼續說道:“鑒於郭將軍身邊隻有數千輜重兵,很難抵抗敵方大軍的進攻,所以本將決定將阿史那將軍的突厥騎兵也都留下來,再加上周王的數百王府衛士,如此下來可湊足兩萬將士,這兩萬將士補騎結合,攻守兼備,便是十萬敵軍前來攻打,亦能力保無虞。”


    “大將軍,阿史那將軍也就罷了,可周王乃是皇子,身份尊貴,怎能征戰前線?萬一有甚風險,我等該如何向陛下交待?”


    郭待封自然知道李顯之能,也知道隻要有李顯在這裏,他很難有機會立功,所以便提出不要李顯。


    可是一來薛仁貴事先已經得到了李顯的暗示並且自己也同意了,二來郭待封的表現也確實不咋地,所以最終還是沒有同意郭待封的請求,堅持要李顯留下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顯耀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胄並收藏顯耀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