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真是英雄出少年
過了魯省,跨過黃河,穿過通州,終於到達京城。
盡管隻是在京城外,便也看得到京城的繁華,光是負責運糧的民夫就有十幾萬,更有幾萬的官兵在此監督,看到這繁華的景象,不免令人恍然如夢,仿佛魯省遭了災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根本不存在於大乾一般。
負責前來接張泗的是兵部主事,正六品,迎了張泗後,並未令他進京覲見聖上,而是安排了些人,帶他們前往渝關。
對此,張泗的猜測是有兩點,一是前線戰事緊急,二來,興許也是劉公公的折子上奏到了皇帝那裏,他殺何公公的事,也是被得知了才會如此。
張泗也早有過心理準備,對此也沒感覺有什麽,便與督糧的這批上千人的官兵們一起,前往渝關。
渝關距離京城沒多遠,不過二百多公裏,而且路非常好走,一馬平川,隻花了兩天時間,就到了目的地渝關。
渝關依山帶水,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既是城池也是軍事重鎮,與長城相連,遏製遼東的鐵蹄南下非常有用。
渝關的主城便是關城,城高十四米,厚七米,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東南和東北有兩個角台,上有箭塔,防備森嚴。
如此雄關,一般而言,的確堪稱的上是難以攻陷了,看到城牆,張泗心中便更生出了幾番信心。
城牆上有一些火燒過的痕跡,還很新,顯然匈人就在最近還攻打過。
見來人則開城,官兵們與運糧的民夫們開始運糧,而張泗等人,則就不同了,而是李立軒親自帶人過來迎接。
不過一個多月未見,李立軒的精神麵貌已與原先大為不同,見他身著官服,外麵還披了一件棉衣,雙眼迥然有神又疲憊不堪,整個人頓有滄桑之感,但走的筆挺,站的剛硬,一看就知道是個倔脾氣的老頭。
“小友,別來無恙啊,老夫盼星星盼月亮,可是把你給盼來了。”
一開口,李立軒的話,就驚呆了與他一起過來的眾人。
幾個李立軒的親信倒也罷了,他們都是李立軒信任的力量,自然知道他對張泗的推崇。
可其他人,完全是一臉懵,紛紛打量起張泗來。
要知道,李立軒而今是薊遼總督,領三撫四鎮,大權在握,整個大乾以北,單以手中權力來輪,京城外他可以說是最大的了!
薊州、昌平、遼東、保定四鎮,六萬大軍皆歸屬他統管,按照官職來輪,甚至連京城,李立軒都能管得到。
這樣一個人,卻親自來接張泗這麽一個年輕儒生,口稱他為小友,還說將他給盼來了,簡直不可思議!
登時,眾人都不由的對張泗肅然起敬。
“大人言重了。”
張泗一拱手,算是見了禮,泰然自若。
光是這表現,就令李立軒身後的眾人驚訝萬分。
“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冬天了,別說是遼東,就連這渝關也冷的出奇,小友一路顛簸,也當累了,隨老夫入城!”
李立軒大手一揮,幾個親信便喊了人幫忙,幫著保衛隊的眾人將幾輛馬車的貨給帶進去,隨即自己則迎著張泗,一起入城。
身後的眾人們麵麵相覷,誰都沒有先開口,而是跟著進來。
進城之後,城內人影稀疏,偶爾有人經過,也全是官兵們巡防,大量的院子空置著,而李立軒也早就給張泗準備好了住所,一個大的出奇的院子。
讓張泗先去將帶來的人和東西安置好之後,隨後便帶張泗去了總督府上。
李立軒接任總督沒多久,這總督府雖然氣派,但也不過是隨便挑了一個,並不是住在這裏,而是單純的作為帥帳來用,因此,一進來,張泗便看到大乾邊軍的許多人,也算是守城的各方力量了。
“小友來了啊,來人,賜座。”
李立軒大手一揮,幾個親信便將座椅為張泗準備好了。
“謝大人。”
張泗一行禮,這才坐下。
“我來向諸位介紹一番,秀才張泗,浙省衢州人,向朝廷進獻過神臂弩,被陛下下旨賞賜,此番老夫答應出任總督,也向陛下請求,下旨召他來為老夫幫忙,為國效力。”
“我這位小友,胸懷大誌,才高八鬥,處亂不驚,文采斐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像老夫之前向陛下上呈的諸多軍製改革,就來源於小友的獻策,他雖並未上過戰場,可卻通軍法,懂韜略,是知兵之人。”
“此番匈人洶洶,老夫之所以答應領總督之職,不是出於老夫對自己的自信,而是出於老夫對他的信任!”
李立軒向眾人介紹起張泗,一吹起來就沒完了,這些吹捧之肉麻,令張泗都感覺雞皮疙瘩上來了!
連張泗都是這樣,府內的其他人,又會是何觀感,可想而知。
眾人都覺得太離譜了,就這麽一個嘴上無毛的小子,竟被李立軒說的宛如能進武廟一般!
薊州巡撫兼工部侍郎奚文光淡淡一笑:“原來這位就是張泗啊,不錯不錯,一表人才,是能成大事的人,本官聽說過你的名字,進獻神臂弩,不可謂不忠恤體國,似乎,還與葉尚書有淵源,攀得上親?”
大乾經常有令文官出征,領總督,巡撫的職務,統管地方上的一切大權。
而總督又比巡撫要大,因此,奚文光雖是巡撫,但在這裏,也要聽命與李立軒,算是副職和一個保險了,也是讓他這個工部的人到前線來,以確保後方的物資供應,都能供的上。
在這渝關裏,他的權稱得上是第二了。
“謝二位大人抬舉。”
張泗起身行禮,沒有接對方的話茬,雖然葉清淮是自己妻子,但自從上次李立軒離開後,那位葉尚書就再沒了消息。
可見,人家看不上他是確確實實,既如此,他也沒必要上趕著去攀附。
眼見二位大佬都對張泗吹捧有加,當即,一群總兵們也對張泗吹捧起來。
“先生多次為國效力,值此國家淪喪之際,不遠萬裏前來相助,鞠躬盡瘁,真是英雄出少年!”
過了魯省,跨過黃河,穿過通州,終於到達京城。
盡管隻是在京城外,便也看得到京城的繁華,光是負責運糧的民夫就有十幾萬,更有幾萬的官兵在此監督,看到這繁華的景象,不免令人恍然如夢,仿佛魯省遭了災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根本不存在於大乾一般。
負責前來接張泗的是兵部主事,正六品,迎了張泗後,並未令他進京覲見聖上,而是安排了些人,帶他們前往渝關。
對此,張泗的猜測是有兩點,一是前線戰事緊急,二來,興許也是劉公公的折子上奏到了皇帝那裏,他殺何公公的事,也是被得知了才會如此。
張泗也早有過心理準備,對此也沒感覺有什麽,便與督糧的這批上千人的官兵們一起,前往渝關。
渝關距離京城沒多遠,不過二百多公裏,而且路非常好走,一馬平川,隻花了兩天時間,就到了目的地渝關。
渝關依山帶水,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既是城池也是軍事重鎮,與長城相連,遏製遼東的鐵蹄南下非常有用。
渝關的主城便是關城,城高十四米,厚七米,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東南和東北有兩個角台,上有箭塔,防備森嚴。
如此雄關,一般而言,的確堪稱的上是難以攻陷了,看到城牆,張泗心中便更生出了幾番信心。
城牆上有一些火燒過的痕跡,還很新,顯然匈人就在最近還攻打過。
見來人則開城,官兵們與運糧的民夫們開始運糧,而張泗等人,則就不同了,而是李立軒親自帶人過來迎接。
不過一個多月未見,李立軒的精神麵貌已與原先大為不同,見他身著官服,外麵還披了一件棉衣,雙眼迥然有神又疲憊不堪,整個人頓有滄桑之感,但走的筆挺,站的剛硬,一看就知道是個倔脾氣的老頭。
“小友,別來無恙啊,老夫盼星星盼月亮,可是把你給盼來了。”
一開口,李立軒的話,就驚呆了與他一起過來的眾人。
幾個李立軒的親信倒也罷了,他們都是李立軒信任的力量,自然知道他對張泗的推崇。
可其他人,完全是一臉懵,紛紛打量起張泗來。
要知道,李立軒而今是薊遼總督,領三撫四鎮,大權在握,整個大乾以北,單以手中權力來輪,京城外他可以說是最大的了!
薊州、昌平、遼東、保定四鎮,六萬大軍皆歸屬他統管,按照官職來輪,甚至連京城,李立軒都能管得到。
這樣一個人,卻親自來接張泗這麽一個年輕儒生,口稱他為小友,還說將他給盼來了,簡直不可思議!
登時,眾人都不由的對張泗肅然起敬。
“大人言重了。”
張泗一拱手,算是見了禮,泰然自若。
光是這表現,就令李立軒身後的眾人驚訝萬分。
“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冬天了,別說是遼東,就連這渝關也冷的出奇,小友一路顛簸,也當累了,隨老夫入城!”
李立軒大手一揮,幾個親信便喊了人幫忙,幫著保衛隊的眾人將幾輛馬車的貨給帶進去,隨即自己則迎著張泗,一起入城。
身後的眾人們麵麵相覷,誰都沒有先開口,而是跟著進來。
進城之後,城內人影稀疏,偶爾有人經過,也全是官兵們巡防,大量的院子空置著,而李立軒也早就給張泗準備好了住所,一個大的出奇的院子。
讓張泗先去將帶來的人和東西安置好之後,隨後便帶張泗去了總督府上。
李立軒接任總督沒多久,這總督府雖然氣派,但也不過是隨便挑了一個,並不是住在這裏,而是單純的作為帥帳來用,因此,一進來,張泗便看到大乾邊軍的許多人,也算是守城的各方力量了。
“小友來了啊,來人,賜座。”
李立軒大手一揮,幾個親信便將座椅為張泗準備好了。
“謝大人。”
張泗一行禮,這才坐下。
“我來向諸位介紹一番,秀才張泗,浙省衢州人,向朝廷進獻過神臂弩,被陛下下旨賞賜,此番老夫答應出任總督,也向陛下請求,下旨召他來為老夫幫忙,為國效力。”
“我這位小友,胸懷大誌,才高八鬥,處亂不驚,文采斐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像老夫之前向陛下上呈的諸多軍製改革,就來源於小友的獻策,他雖並未上過戰場,可卻通軍法,懂韜略,是知兵之人。”
“此番匈人洶洶,老夫之所以答應領總督之職,不是出於老夫對自己的自信,而是出於老夫對他的信任!”
李立軒向眾人介紹起張泗,一吹起來就沒完了,這些吹捧之肉麻,令張泗都感覺雞皮疙瘩上來了!
連張泗都是這樣,府內的其他人,又會是何觀感,可想而知。
眾人都覺得太離譜了,就這麽一個嘴上無毛的小子,竟被李立軒說的宛如能進武廟一般!
薊州巡撫兼工部侍郎奚文光淡淡一笑:“原來這位就是張泗啊,不錯不錯,一表人才,是能成大事的人,本官聽說過你的名字,進獻神臂弩,不可謂不忠恤體國,似乎,還與葉尚書有淵源,攀得上親?”
大乾經常有令文官出征,領總督,巡撫的職務,統管地方上的一切大權。
而總督又比巡撫要大,因此,奚文光雖是巡撫,但在這裏,也要聽命與李立軒,算是副職和一個保險了,也是讓他這個工部的人到前線來,以確保後方的物資供應,都能供的上。
在這渝關裏,他的權稱得上是第二了。
“謝二位大人抬舉。”
張泗起身行禮,沒有接對方的話茬,雖然葉清淮是自己妻子,但自從上次李立軒離開後,那位葉尚書就再沒了消息。
可見,人家看不上他是確確實實,既如此,他也沒必要上趕著去攀附。
眼見二位大佬都對張泗吹捧有加,當即,一群總兵們也對張泗吹捧起來。
“先生多次為國效力,值此國家淪喪之際,不遠萬裏前來相助,鞠躬盡瘁,真是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