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平衡之道
顧大榮點點頭,隨即問道:“原先商會的商人們,有沒有能拉攏過來的?”
“我家姑爺也不是非得要與各位爭得頭破血流不可,奈何中間有小人作祟,而今這個小人完蛋了,他們與我家姑爺,也不是不能合作一番。”
“我家姑爺宅心仁厚,至少盤鋪子和廠子的時候,價格能公道些。”
任明一臉為難:“這,許多商人家底還是厚實的,他們怕是也不願意。”
雖然話沒有說的那麽明白,但任明也是個商人,自然知道這是什麽意思。
而今,半個明州城的紡織業都癱瘓了,接下來將會是大量的商人破產,大量的紡織廠被賤賣,無數的工人沒了生機,無處可去...
作為一切的幕後主使,顯然張泗派人來就是抄底來的!
既然是來抄底,價格能公道的了嗎?
身為商人們自然都清楚這些潛規則,可論起名聲和對張泗的恨意,這些林氏商行的商人們,也是不遑多讓了。
隻怕寧願賣給外人,也不願意賣給張泗。
“能拉幾個便是幾個。”
顧大榮說道。
任明點了點頭,這才離開去活動去了。
而顧大榮則在雅間,看著窗外明州城的喧囂,心裏則是不免為張泗那邊擔憂。
明州這邊,一切都按照姑爺的囑咐在做,進展也很順利,可清溪那邊就不一定了。
畢竟,那姓何的死閹人帶來的麻煩,這還沒完呢!
...
翌日。
京城皇宮,禦書房內。
靖德帝看了浙省監軍劉公公的奏折,當即惱怒至極:“這個張泗,朕本見他有幾分才幹,又心向著朝廷,是個可堪用的人才,沒想到,他竟敢縱容人動了明州稅監!”
“堂堂明州稅監,在清溪縣落了個不明不白,他這是想幹什麽?”
“與當地官府勾結在一起,這是要造反不成?”
見狀,內閣六位大學士,都有些為難。
這件事,還真不太好辦!
按照原本的派別,那張泗屬於是兵部侍郎李立軒的人,也算是半個鷹派,但其又算是個改革派,已然是得罪了許多人。
即便是鷹派的兩位大學士有心護他,但卻也力不從心。
但奈何就奈何在,張泗這次幹的竟然是好事,他區區一個秀才,竟敢對稅監下手。
在場的大學士,哪個不是厭惡閹人至極?
哪怕一個個心裏如明鏡似的知道,閹人不過是皇帝派出去為了弄錢而背黑鍋的,可誰敢說皇帝的不是?
鍋自然就是太監們背了。
這麽一來,大學士們反倒是沒有針對張泗,隻是將奏折給上交到了禦書房,由靖德帝定奪。
“聖上,何公公一心為聖上去討個福敬,卻遭此橫禍,聖上當為其做主啊!”
司禮監掌印太監魏公公忙說道。
司禮監有披紅的權利,與內閣的票擬相互製約,可謂是位高權重,基本上也是太監能做到的巔峰了。
“嗯。”
靖德帝微微點了點頭,對於張泗,他並不如何看中,甚至反而有些不喜,若不是因為得留著李立軒這個既是鷹派,卻又沒有任何黨徒的臣子做刀用,之前那聖旨也不會發下去。
畢竟,每年貪圖功名向朝廷進獻的多了去了,而張泗雖進獻的神臂弩稀奇了些,但也終究是匠人的賤作,並不是張泗真的有多麽重要。
而今,竟然直接對明州稅監下手了,這就不得不懲戒了!
內閣大學士王翰林見狀便站出來說道:“聖上息怒。”
“聖上,此事太過離奇,何公公乃明州稅監,本應在明州為國收稅,怎會突然跑到小小的清溪縣去,這其中的緣由便不清楚。”
“其次,清溪當地官府的奏報還沒上來,偏偏遠在臨安的浙省監軍劉公公卻知道此事,並且向上奏報,這也不合常理。”
“最後,而今何公公人還沒找到,究竟是何人敢對其下手,卻也不清不楚,這般聖上輕易下旨,隻怕聖察有失,寒了人心啊。”
“此事,還需聖上派朝中欽差前去調查,理清利害,找出罪魁禍首為好。”
“到那時,若真是張泗幹的,一切也不為過!”
靖德帝一言不發,心裏卻如明鏡似的。
太監們到了地方上胡作非為,他怎麽可能不知道?
每年光是各地上奏的奏折,就能把禦書房淹了。
但是太監不能沒有,不能不用,不用,就收不到錢。
因此,在明知道這件事有蹊蹺的情況下,靖德帝還是勃然大怒。
但細細一想,張泗雖不值一提,可卻也不能放任閹黨做大,但不懲治,卻也失了皇家威嚴,也容易給這些好不容易壓製住的文官,一些亂想的機會。
各個派別,都要維持平衡,這才是靖德帝的為政之道。
見狀,內閣其他大學士也紛紛拱手。
“聖上,此事需派欽差前去詳查一番,待水落石出後,再懲治也不遲。”
“是啊聖上,不可失了民心。”
“張泗進獻有功,而且也是我大乾朝的秀才,是自己人,不可輕率!”
“臣聽說清溪那裏匪患鬧的厲害,興許何公公是被當地的土匪給劫了呢?”
畢竟,張泗再不濟,也是個讀書人,他也是在對付閹人,在不影響利益的前提下,他們自然也幫其說話。
“既如此,傳朕的旨意,清溪天高路遠,一時間司禮監再派人,已有些晚,既如此,便由劉公公,代為調查此事。”
靖德帝思慮一番,便下意識的用出了平衡之道。
張泗也是個讀書人,派朝中官員過去查,很容易不了了之,這還在內閣的,就已經將其定性為是土匪幹的了,真要派欽差過去,那還得了?
但內閣大學士們一致反對,他也不能不采納,這樣做,未免太失臣,於是便選擇了折中處理。
“吾皇聖明!”
眾人齊聲道。
內閣大學士們原本也沒怎麽想撈張泗,而今有這種狀況,已然算不錯了。
司禮監魏公公自然也滿意了,畢竟派出去的劉公公,也是歸司禮監管著的,都是自己人,還怕什麽?
至於張泗的死活,並沒有一個人真正關心。
顧大榮點點頭,隨即問道:“原先商會的商人們,有沒有能拉攏過來的?”
“我家姑爺也不是非得要與各位爭得頭破血流不可,奈何中間有小人作祟,而今這個小人完蛋了,他們與我家姑爺,也不是不能合作一番。”
“我家姑爺宅心仁厚,至少盤鋪子和廠子的時候,價格能公道些。”
任明一臉為難:“這,許多商人家底還是厚實的,他們怕是也不願意。”
雖然話沒有說的那麽明白,但任明也是個商人,自然知道這是什麽意思。
而今,半個明州城的紡織業都癱瘓了,接下來將會是大量的商人破產,大量的紡織廠被賤賣,無數的工人沒了生機,無處可去...
作為一切的幕後主使,顯然張泗派人來就是抄底來的!
既然是來抄底,價格能公道的了嗎?
身為商人們自然都清楚這些潛規則,可論起名聲和對張泗的恨意,這些林氏商行的商人們,也是不遑多讓了。
隻怕寧願賣給外人,也不願意賣給張泗。
“能拉幾個便是幾個。”
顧大榮說道。
任明點了點頭,這才離開去活動去了。
而顧大榮則在雅間,看著窗外明州城的喧囂,心裏則是不免為張泗那邊擔憂。
明州這邊,一切都按照姑爺的囑咐在做,進展也很順利,可清溪那邊就不一定了。
畢竟,那姓何的死閹人帶來的麻煩,這還沒完呢!
...
翌日。
京城皇宮,禦書房內。
靖德帝看了浙省監軍劉公公的奏折,當即惱怒至極:“這個張泗,朕本見他有幾分才幹,又心向著朝廷,是個可堪用的人才,沒想到,他竟敢縱容人動了明州稅監!”
“堂堂明州稅監,在清溪縣落了個不明不白,他這是想幹什麽?”
“與當地官府勾結在一起,這是要造反不成?”
見狀,內閣六位大學士,都有些為難。
這件事,還真不太好辦!
按照原本的派別,那張泗屬於是兵部侍郎李立軒的人,也算是半個鷹派,但其又算是個改革派,已然是得罪了許多人。
即便是鷹派的兩位大學士有心護他,但卻也力不從心。
但奈何就奈何在,張泗這次幹的竟然是好事,他區區一個秀才,竟敢對稅監下手。
在場的大學士,哪個不是厭惡閹人至極?
哪怕一個個心裏如明鏡似的知道,閹人不過是皇帝派出去為了弄錢而背黑鍋的,可誰敢說皇帝的不是?
鍋自然就是太監們背了。
這麽一來,大學士們反倒是沒有針對張泗,隻是將奏折給上交到了禦書房,由靖德帝定奪。
“聖上,何公公一心為聖上去討個福敬,卻遭此橫禍,聖上當為其做主啊!”
司禮監掌印太監魏公公忙說道。
司禮監有披紅的權利,與內閣的票擬相互製約,可謂是位高權重,基本上也是太監能做到的巔峰了。
“嗯。”
靖德帝微微點了點頭,對於張泗,他並不如何看中,甚至反而有些不喜,若不是因為得留著李立軒這個既是鷹派,卻又沒有任何黨徒的臣子做刀用,之前那聖旨也不會發下去。
畢竟,每年貪圖功名向朝廷進獻的多了去了,而張泗雖進獻的神臂弩稀奇了些,但也終究是匠人的賤作,並不是張泗真的有多麽重要。
而今,竟然直接對明州稅監下手了,這就不得不懲戒了!
內閣大學士王翰林見狀便站出來說道:“聖上息怒。”
“聖上,此事太過離奇,何公公乃明州稅監,本應在明州為國收稅,怎會突然跑到小小的清溪縣去,這其中的緣由便不清楚。”
“其次,清溪當地官府的奏報還沒上來,偏偏遠在臨安的浙省監軍劉公公卻知道此事,並且向上奏報,這也不合常理。”
“最後,而今何公公人還沒找到,究竟是何人敢對其下手,卻也不清不楚,這般聖上輕易下旨,隻怕聖察有失,寒了人心啊。”
“此事,還需聖上派朝中欽差前去調查,理清利害,找出罪魁禍首為好。”
“到那時,若真是張泗幹的,一切也不為過!”
靖德帝一言不發,心裏卻如明鏡似的。
太監們到了地方上胡作非為,他怎麽可能不知道?
每年光是各地上奏的奏折,就能把禦書房淹了。
但是太監不能沒有,不能不用,不用,就收不到錢。
因此,在明知道這件事有蹊蹺的情況下,靖德帝還是勃然大怒。
但細細一想,張泗雖不值一提,可卻也不能放任閹黨做大,但不懲治,卻也失了皇家威嚴,也容易給這些好不容易壓製住的文官,一些亂想的機會。
各個派別,都要維持平衡,這才是靖德帝的為政之道。
見狀,內閣其他大學士也紛紛拱手。
“聖上,此事需派欽差前去詳查一番,待水落石出後,再懲治也不遲。”
“是啊聖上,不可失了民心。”
“張泗進獻有功,而且也是我大乾朝的秀才,是自己人,不可輕率!”
“臣聽說清溪那裏匪患鬧的厲害,興許何公公是被當地的土匪給劫了呢?”
畢竟,張泗再不濟,也是個讀書人,他也是在對付閹人,在不影響利益的前提下,他們自然也幫其說話。
“既如此,傳朕的旨意,清溪天高路遠,一時間司禮監再派人,已有些晚,既如此,便由劉公公,代為調查此事。”
靖德帝思慮一番,便下意識的用出了平衡之道。
張泗也是個讀書人,派朝中官員過去查,很容易不了了之,這還在內閣的,就已經將其定性為是土匪幹的了,真要派欽差過去,那還得了?
但內閣大學士們一致反對,他也不能不采納,這樣做,未免太失臣,於是便選擇了折中處理。
“吾皇聖明!”
眾人齊聲道。
內閣大學士們原本也沒怎麽想撈張泗,而今有這種狀況,已然算不錯了。
司禮監魏公公自然也滿意了,畢竟派出去的劉公公,也是歸司禮監管著的,都是自己人,還怕什麽?
至於張泗的死活,並沒有一個人真正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