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才算是真正的天縱之才!眼前這個少年,竟有如此才華?
張阿姨道:“那我出個題目,測驗一下你的記憶力,可以麽?”
樊塵道:“當然可以。”
張阿姨從身後的書架上抽出一本幾年前流行過,她日常用來打發時間的小說。遞給樊塵,問道:“這本書你看過麽?”
樊塵搖搖頭道:“沒有。這本書好像比較有名,不過跟我的專業沒有太多關係,我就沒花心思去看。”
張阿姨道:“無論你看過沒有,都不重要。就算你以前看過,能夠背誦,也能證明你過目不忘的本事。你現在看一遍這本書前三十頁。限時半個小時,然後我隨機抽選其中的段落提問。”
“如果你能複述其中百分之五十,就算你過關。”
看這本流行小說的排版印刷方式,前三十頁大約有三萬多字。一般人的閱讀速度,也不過每小時五六萬字而已。也就是說,換個智商普通的人來,半個小時的時間,甚至未必能將這三十萬字通讀一遍。
而在看一遍之後,能對其中一半以上的字句有相對清晰的記憶,就絕對是天才中的天才。普通人絕對望塵莫及。
樊塵接過書,說了聲:“好!”然後翻開書,以一個固定的節奏和速度,將這三十頁的書,一字一句的看過去,一頁一頁的翻過去。二十多分鍾後,樊塵便對張阿姨說了一聲:“我看完了。”便把書還了迴去。
張阿姨問道:“你準備好了嗎?我開始提問了?”
“準備好了,問吧!”
“那你先把第一頁的第一段完整的複述一遍。”
“序:柒種,1、這是一本以真實地點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既是小說,說明它完來源於虛構。因為虛構,地點產生新的暗示。仿佛所寫的此地,另有他方。它和真實的關係變得微妙。涉水而過,投奔岸的另一邊……”
樊塵非常輕鬆的將第一頁上的文字,一字一句的背誦出來。對於基因異變過的他來說,過目不忘真不是太難的事情。而且,他也不是這世間,唯一一個能夠做到過目成誦的人。許多有奇遇的人,都可以輕易做到這一點。樊塵就曾見過一個被雷劈了以後,僥幸活下來的人,能夠輕而易舉的將《四庫書》記得一字不差。
可樊塵的背誦,卻讓張阿姨聽得心神震動——眼前這個少年,究竟是怎樣的天才!居然真能做到這傳說中才能做到的事情。
樊塵背到一半的時候,張阿姨喊了一聲:“停!把第八頁背誦一遍!”
“第八頁是空白!”
“把第二十九頁的前兩段背誦一下!”
“……已經是卓爾不群的少年,五官清秀,身上的藍色卡其布長褲,白襯衣,球鞋,更顯得幹淨妥帖。一雙黑眼睛如有千言萬語,低垂下來的時候,睫毛像陰影覆蓋,不流露任何心緒。他的內心,有一處寂寥的小天地,隻用來自我沉醉。課餘騎著自行車去市立圖書館看書。每周都去借書,翻閱科學畫報雜誌,借厚厚的《歐洲文明史》。在那裏可以一直坐到有人過來催促離開。”
“記得每次在圖書館消磨時間,門外倏忽間天色已黑,空中星光閃耀。他帶著書,騎上自行車離開,一段上坡路,騎得快而迅疾,仿佛拚了命一樣。下坡的時候,兩旁的香樟樹被驚動,葉子紛紛墜落,清香撲鼻。他閉上眼睛,張開手臂,任車子帶著身體飛速下滑。風在耳邊唿唿生響。此時才覺得胸中酸楚,眼中似有淚意。額頭上都是汗水。……”
樊塵入世不過幾個月,注意力都在這二百年科學技術的發展上,並沒有看過太多的小說。看過的幾本小說,也並沒有吸引樊塵的能力。倒是這一本樊塵從未看過的《蓮花》,讓樊塵覺得不落俗套。
而喬微微的這個張阿姨讓他背誦的這一段,雖然與他的心境不同,但仿佛他近日生活起居的側影寫照。似乎別有深意。
這一段背完。張阿姨語氣莫名的讚歎道:“樊塵,你的才能確實值得讓人刮目相看。不過,我還有一個疑問——憑借你的才能,在哪都能找一個不錯的兼職,獲得一份不錯的收入,為什麽非要來圖書館做一個每月隻有千八百塊錢工資的兼職?”
樊塵道:“別的地方,沒有這麽多書!我要看書,而且是看那些圖書館裏,並不外借,尋常學生借不到的書籍和資料。您也知道,想要借閱這些書籍和資料,需要很嚴格的手續和規定。除了內部工作人員之外,根本沒有其他接觸到這些書籍和資料的途徑。沒有辦法,我隻能來做兼職了。”
張阿姨恍然覺得看到了一條因為未逢風雲,還在池中浮潛的龍。知道樊塵日後,必定不凡。這樣的人物,與其等他成名後錦上添花,還不如在其未曾發跡之前,先結下一份人情和因果。
有了這一份人情和因果,以後的迴報,怕是極為豐厚。正如當年提點二十八畫生的前輩一般,即便生前未必有富貴榮華,死後卻是名留後世,福蔭子孫。
張阿姨道:“難得你有這份兒心。既然如此,看在微微的麵子上,我也不好讓你去做一些普通人都能做的事情。以後你就和微微負責幫著圖書館裏的員工,整理一些內部資料和書籍吧!我給你進入這些資料室的權限。”
“你的工作內容,就是根據這些書籍和資料的內容,將這些書籍和資料,按照圖書館書籍擺放的規則,分門別類的整理好,留待以後查閱。”
“樊塵同學,你能做好麽?”
樊塵知道這就等於拿到了進入明京大學圖書館內部,各種不對外開放的資料室的資格。從今以後,明京大學圖書館內的諸多旁人難以借到的圖書和資料,都會對他盡數開放。他終於有了窺見如今這個時代,文明巔峰的機會。
這個人情,算是欠大了。
樊塵一躬身道:“謝謝張老師!”
張阿姨道:“那我出個題目,測驗一下你的記憶力,可以麽?”
樊塵道:“當然可以。”
張阿姨從身後的書架上抽出一本幾年前流行過,她日常用來打發時間的小說。遞給樊塵,問道:“這本書你看過麽?”
樊塵搖搖頭道:“沒有。這本書好像比較有名,不過跟我的專業沒有太多關係,我就沒花心思去看。”
張阿姨道:“無論你看過沒有,都不重要。就算你以前看過,能夠背誦,也能證明你過目不忘的本事。你現在看一遍這本書前三十頁。限時半個小時,然後我隨機抽選其中的段落提問。”
“如果你能複述其中百分之五十,就算你過關。”
看這本流行小說的排版印刷方式,前三十頁大約有三萬多字。一般人的閱讀速度,也不過每小時五六萬字而已。也就是說,換個智商普通的人來,半個小時的時間,甚至未必能將這三十萬字通讀一遍。
而在看一遍之後,能對其中一半以上的字句有相對清晰的記憶,就絕對是天才中的天才。普通人絕對望塵莫及。
樊塵接過書,說了聲:“好!”然後翻開書,以一個固定的節奏和速度,將這三十頁的書,一字一句的看過去,一頁一頁的翻過去。二十多分鍾後,樊塵便對張阿姨說了一聲:“我看完了。”便把書還了迴去。
張阿姨問道:“你準備好了嗎?我開始提問了?”
“準備好了,問吧!”
“那你先把第一頁的第一段完整的複述一遍。”
“序:柒種,1、這是一本以真實地點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既是小說,說明它完來源於虛構。因為虛構,地點產生新的暗示。仿佛所寫的此地,另有他方。它和真實的關係變得微妙。涉水而過,投奔岸的另一邊……”
樊塵非常輕鬆的將第一頁上的文字,一字一句的背誦出來。對於基因異變過的他來說,過目不忘真不是太難的事情。而且,他也不是這世間,唯一一個能夠做到過目成誦的人。許多有奇遇的人,都可以輕易做到這一點。樊塵就曾見過一個被雷劈了以後,僥幸活下來的人,能夠輕而易舉的將《四庫書》記得一字不差。
可樊塵的背誦,卻讓張阿姨聽得心神震動——眼前這個少年,究竟是怎樣的天才!居然真能做到這傳說中才能做到的事情。
樊塵背到一半的時候,張阿姨喊了一聲:“停!把第八頁背誦一遍!”
“第八頁是空白!”
“把第二十九頁的前兩段背誦一下!”
“……已經是卓爾不群的少年,五官清秀,身上的藍色卡其布長褲,白襯衣,球鞋,更顯得幹淨妥帖。一雙黑眼睛如有千言萬語,低垂下來的時候,睫毛像陰影覆蓋,不流露任何心緒。他的內心,有一處寂寥的小天地,隻用來自我沉醉。課餘騎著自行車去市立圖書館看書。每周都去借書,翻閱科學畫報雜誌,借厚厚的《歐洲文明史》。在那裏可以一直坐到有人過來催促離開。”
“記得每次在圖書館消磨時間,門外倏忽間天色已黑,空中星光閃耀。他帶著書,騎上自行車離開,一段上坡路,騎得快而迅疾,仿佛拚了命一樣。下坡的時候,兩旁的香樟樹被驚動,葉子紛紛墜落,清香撲鼻。他閉上眼睛,張開手臂,任車子帶著身體飛速下滑。風在耳邊唿唿生響。此時才覺得胸中酸楚,眼中似有淚意。額頭上都是汗水。……”
樊塵入世不過幾個月,注意力都在這二百年科學技術的發展上,並沒有看過太多的小說。看過的幾本小說,也並沒有吸引樊塵的能力。倒是這一本樊塵從未看過的《蓮花》,讓樊塵覺得不落俗套。
而喬微微的這個張阿姨讓他背誦的這一段,雖然與他的心境不同,但仿佛他近日生活起居的側影寫照。似乎別有深意。
這一段背完。張阿姨語氣莫名的讚歎道:“樊塵,你的才能確實值得讓人刮目相看。不過,我還有一個疑問——憑借你的才能,在哪都能找一個不錯的兼職,獲得一份不錯的收入,為什麽非要來圖書館做一個每月隻有千八百塊錢工資的兼職?”
樊塵道:“別的地方,沒有這麽多書!我要看書,而且是看那些圖書館裏,並不外借,尋常學生借不到的書籍和資料。您也知道,想要借閱這些書籍和資料,需要很嚴格的手續和規定。除了內部工作人員之外,根本沒有其他接觸到這些書籍和資料的途徑。沒有辦法,我隻能來做兼職了。”
張阿姨恍然覺得看到了一條因為未逢風雲,還在池中浮潛的龍。知道樊塵日後,必定不凡。這樣的人物,與其等他成名後錦上添花,還不如在其未曾發跡之前,先結下一份人情和因果。
有了這一份人情和因果,以後的迴報,怕是極為豐厚。正如當年提點二十八畫生的前輩一般,即便生前未必有富貴榮華,死後卻是名留後世,福蔭子孫。
張阿姨道:“難得你有這份兒心。既然如此,看在微微的麵子上,我也不好讓你去做一些普通人都能做的事情。以後你就和微微負責幫著圖書館裏的員工,整理一些內部資料和書籍吧!我給你進入這些資料室的權限。”
“你的工作內容,就是根據這些書籍和資料的內容,將這些書籍和資料,按照圖書館書籍擺放的規則,分門別類的整理好,留待以後查閱。”
“樊塵同學,你能做好麽?”
樊塵知道這就等於拿到了進入明京大學圖書館內部,各種不對外開放的資料室的資格。從今以後,明京大學圖書館內的諸多旁人難以借到的圖書和資料,都會對他盡數開放。他終於有了窺見如今這個時代,文明巔峰的機會。
這個人情,算是欠大了。
樊塵一躬身道:“謝謝張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