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法家天驕,張三
崇禎二周目:什麽叫大明第一勇士 作者:龍騎士星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97章 法家天驕,張三
“陛下,清河候張三求見。”
“哦,他有什麽什麽事情?”
“這,他倒是沒說,要不奴婢去問問?”
“不了,請清河候來見朕吧,對了,現在是午餐時間,為清河候也準備上一餐。”
“是,陛下。”
......
酒飽飯足後。
“不知清河候有何要事?”
“臣鬥膽,敢問陛下如何看待百家爭鳴?”
“朕以為百家者,皆華夏子孫也,是為華夏文明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然今時不同往日,人不必過於拘泥與過去或百家,愛卿若有何良策,朕皆可聽之,但言無妨便是。”
“善,臣觀陛下據中國之地,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一如當年的秦孝公。
臣請毛遂自薦,為陛下之商鞅也。”
“哦,秦孝公,這個說法倒是很有意思,請張先生詳細說說。”
“好,陛下現在麵臨的局麵其實和秦孝公差不多,當年秦孝公想變法,奈何國內貴族阻撓,國外強敵壓境。
然而陛下武略冠絕天下,北汗和建奴都敗在了陛下的手裏,現在外患沒有了,隻有內憂。不過這些內憂,也就是這些既得利益的讀書人集團,顯然不是陛下的對手。
但是除去了內憂外患,陛下還缺少一套能富國強兵的製度,來應對即將吞下的大片海外領土。”
“張先生所言極是,張先生有何良策,盡管道來。”
“陛下,想設計一套合適的製度,首先就要從人性的角度分析,了解絕大多數人想要什麽。
根據臣在民間的觀察,絕大部分人,就是除開了個別如同陛下一樣的聖人,或者個別已經富貴到極點的人,實際上絕大多數人想要的東西都是想通的。
年輕的時候要有錢,有地位,老了也能有保障,下一代有上升的通道。
這些人們最基本的欲望,反應在現實社會當中,就是金錢,權力,傳承,或者說世襲。
而最早提出這一點,並推行他的人,叫做吳起。
出自《吳子》勵士。原話為:
於是武侯設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減;無功坐後行,肴席無重器。饗畢而出,又頒賜有功者父母妻子於廟門外,亦以功為差。有死事之家,歲(被)[譴]使者勞賜其父母,著不忘於心。
行之三年,秦人興師,臨於西河。魏士聞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奮擊之者以萬數。
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於是武侯設席於祖廟,分三排坐位宴請士大夫。立上等功的坐前排,用上等酒席和珍貴餐具,豬、牛、羊三杜俱全。二等功的坐中排,酒席、餐具較為差些。沒有功的坐後排,隻有酒席,沒有貴重餐具。宴後出來,又在廟門外賞賜有功人員的父母妻子,也按功勞大小而分差列。對於死難將士的家屬,每年派人慰問、賞賜他們的父母,表示心裏沒有誌記他們。
這個辦法實行了三年之後,泰國出兵到達魏國的西河邊境,魏國的士卒聽到這一消息,不待官吏的命令,就自動穿戴盔甲奮勇抗敵的數以萬計。
這就是極大激發將士們主觀能動性的好處。
同樣的,吳起也提出一點:兵不在多而在精。
他認為,一個部門的人數,如果遠遠的超過了需求的人數,就會有人濫竽充數。
起對曰:“臣聞人有短長,氣有盛衰。君試發無功者五萬人,臣請率以當之。脫其不勝,取笑於諸侯,失權於天下矣。今使一死賊伏於曠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視狼顧。何者?忌其暴起而害己。是以一人投命,足懼千夫。今臣以五萬之眾,而為以四賊,率以討之,固難敵矣。”
吳起說:“我聽說人有短處有長處,士氣也有盛有衰。您不妨試派五萬名沒有立過功的人,讓我率領去抵擋泰軍,如果不勝,就會被諸侯譏笑,喪失權威於天下了。譬如現在有一個犯了死罪的盜賊,隱伏在荒郊曠野,派一千人去追捕他,沒有一個不瞻前顧後的。這是為什麽呢?是怕他突然跳出來傷害了自己。所以一個人拚命,足使千人畏懼。現在我這五萬人都象那個盜賊一樣,率領他們去征討敵人,敵人就很難抵擋了。”
而且吳起非常重視下麵將士們的情緒:上富而驕,下貧而怨,可離而間。進退多疑,其眾無依,可震而走。
上級富裕而驕橫,下級貧窮而怨憤的,可以離間它。選退猶豫不決,部隊無所適從的,可震憾嚇跑它。
就是說,隻有建立一套合理的獎金製度,人才才不會流失。
所以臣以為,吳起實在是把人研究的特別透徹。
要是待遇太差,底下的人就敢糊弄上級。
但要是能給他們解決後顧之憂,還用大量金銀作為獎勵,那下麵的將士們必然有積極性。
而繼承吳起衣缽,並把他發揚到極致的人,是商鞅。
商鞅這個人不愛畫餅,專門辦實事。過去河西之地一丟失。秦君就對秦人講:河西民眾苦不堪言,我們要收複失地啊。
但是老秦人迴去就得罵:就會忽悠我們去送死,什麽好處都不給我們。
但商鞅一來,秦軍立刻變成虎狼之師,天下六國都不能抵擋它。
因為商鞅認為,宣傳不能隻說假大空的事情,得和老百姓說點實際的。
秦君有統一六國的理想,這一點非常好,但是給老秦人講這個不現實。
老秦人就是想要錢,想要房子,想要老婆,想要地位。
給老秦人講一統六國如何如何,他們也聽不懂啊。
於是商鞅設立了軍功爵,將個人發展與國家命運聯係起來。
隻有打贏了仗,才有方方麵麵的好處。
同樣的,戰死沙場也不用怕,爵位和功勞都由他的兒子繼承,就是讓下麵的戰士沒有後顧之憂。
所以,商鞅用爵位,授田,世襲滿足了人們最原始的功利心。
畢竟人人都想過上好日子,從底層翻身一下子成為大貴族,這從商鞅的理論上,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所以秦軍勇猛,冠絕天下,今陛下所用的天子家丁中,多數也是秦軍,這就是製度激勵的作用。”
見崇禎皇帝非常讚同的點了點頭,張三來了勁,繼續給崇禎皇帝講解。
“至於唐初,采用的是府兵製度。
唐代府兵,主要是初唐時期的府兵對於打仗充滿了熱情,並且特別願意以少打多。
因為唐朝獨有的一套獎勵機製,以少勝多的戰役,被稱唿為上陣。
殺敵四成以上的,叫做上獲。
就是說,以少勝多,並且大量殺傷敵人的話,能連升五級,可以說是一步登天了。
所以初唐百姓對於打仗這件事充滿了熱情,是情有可原的。
典型例子就是太宗晚年征高句麗的時候,說好的隻帶十萬人,但是老百姓太想去打仗了,從長安出發,過河北,最後到東北前線的路上,到處都有自願追隨唐太宗的老百姓,多則幾千人,少年的幾百人,全組成私兵,自費跟著唐太宗遠征高句麗。
因為一個初唐小兵,出去打仗勝利歸來,很容易就能過上好日子。
然後被朝廷各種宣傳,獎勵,還能得到了土地,房子和娘子。
鄰居挺羨慕問怎麽迴事,小兵說就是打了勝仗,太宗皇帝賞的。
於是大家就明白了,原來打了勝仗就能這樣。
我們也要土地,我們也要房子,我們也要娘子,太宗皇帝你就帶上我們一起去打高句麗吧,哪怕我們自費跟著你去打高句麗都成啊。
李世民很懂這一點,給老百姓講要他們怎麽怎麽愛大唐,都是虛的,不管用。
大唐怎麽愛百姓,百姓就怎麽愛大唐。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句話就體現了他重視君民關係的治國思想。
但是要是給老百姓講打勝仗就能過上好日子,這個有用。
畢竟一個小兵跟著李世民打了勝仗,他客觀上促進了大量的小兵去投奔李世民。
畢竟人人都想過好日子,而初唐把人人過上好日子和國家強盛結合在了一起,這就是初唐強盛的根本原因。
但是這麽一套機製,是完全建立在對外擴張的基礎上的。
現在陛下想要做唐太宗,這麽一套對外擴張的製度,陛下很有學習和借鑒的必要。
這當然很有法家的影子,被曆代的儒生所批判。
但,我們的世界畢竟是一個現實的物質世界,不能全靠儒生說的什麽為愛發電。
我認為法家的積極性可以總結為一句話: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現在陛下這樣的明主又舍得給重賞,將士們的作戰積極性才能那麽高。
以後陛下想統禦五大洲,控製四大洋,使用一定的法家思想,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的。
以下就是我為陛下設計的海外利益分配方案,請陛下過目。”
結果張三的分配書好好看了看,崇禎皇帝非常高興,對他的理論非常讚同。
“好啊,清河候你真有本事啊,你就是朕的商鞅啊。對了,你應該是法家的門徒吧?”
“是的,陛下,臣是偶然間讀到了幾本法家的著作,才成為法家門徒的。”
“好啊,漢武帝獨尊儒術幾千年後,又一個法家的大臣來主持改革了。
朕會全麵支持你的改革,一如當年秦孝公支持商鞅一樣。
不過你不用擔心像商鞅一樣被人清算,迴頭朕讓監國(朱慈烺)拜你為義父,如當年諸葛武侯的故事。”
“多謝陛下厚愛,臣感激涕零,定為陛下效死。”
“哪來的這麽多死,朕的功臣都會活的好好的,愛卿放心就是。”
“陛下,清河候張三求見。”
“哦,他有什麽什麽事情?”
“這,他倒是沒說,要不奴婢去問問?”
“不了,請清河候來見朕吧,對了,現在是午餐時間,為清河候也準備上一餐。”
“是,陛下。”
......
酒飽飯足後。
“不知清河候有何要事?”
“臣鬥膽,敢問陛下如何看待百家爭鳴?”
“朕以為百家者,皆華夏子孫也,是為華夏文明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然今時不同往日,人不必過於拘泥與過去或百家,愛卿若有何良策,朕皆可聽之,但言無妨便是。”
“善,臣觀陛下據中國之地,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一如當年的秦孝公。
臣請毛遂自薦,為陛下之商鞅也。”
“哦,秦孝公,這個說法倒是很有意思,請張先生詳細說說。”
“好,陛下現在麵臨的局麵其實和秦孝公差不多,當年秦孝公想變法,奈何國內貴族阻撓,國外強敵壓境。
然而陛下武略冠絕天下,北汗和建奴都敗在了陛下的手裏,現在外患沒有了,隻有內憂。不過這些內憂,也就是這些既得利益的讀書人集團,顯然不是陛下的對手。
但是除去了內憂外患,陛下還缺少一套能富國強兵的製度,來應對即將吞下的大片海外領土。”
“張先生所言極是,張先生有何良策,盡管道來。”
“陛下,想設計一套合適的製度,首先就要從人性的角度分析,了解絕大多數人想要什麽。
根據臣在民間的觀察,絕大部分人,就是除開了個別如同陛下一樣的聖人,或者個別已經富貴到極點的人,實際上絕大多數人想要的東西都是想通的。
年輕的時候要有錢,有地位,老了也能有保障,下一代有上升的通道。
這些人們最基本的欲望,反應在現實社會當中,就是金錢,權力,傳承,或者說世襲。
而最早提出這一點,並推行他的人,叫做吳起。
出自《吳子》勵士。原話為:
於是武侯設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上功坐前行,肴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肴席器差減;無功坐後行,肴席無重器。饗畢而出,又頒賜有功者父母妻子於廟門外,亦以功為差。有死事之家,歲(被)[譴]使者勞賜其父母,著不忘於心。
行之三年,秦人興師,臨於西河。魏士聞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奮擊之者以萬數。
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於是武侯設席於祖廟,分三排坐位宴請士大夫。立上等功的坐前排,用上等酒席和珍貴餐具,豬、牛、羊三杜俱全。二等功的坐中排,酒席、餐具較為差些。沒有功的坐後排,隻有酒席,沒有貴重餐具。宴後出來,又在廟門外賞賜有功人員的父母妻子,也按功勞大小而分差列。對於死難將士的家屬,每年派人慰問、賞賜他們的父母,表示心裏沒有誌記他們。
這個辦法實行了三年之後,泰國出兵到達魏國的西河邊境,魏國的士卒聽到這一消息,不待官吏的命令,就自動穿戴盔甲奮勇抗敵的數以萬計。
這就是極大激發將士們主觀能動性的好處。
同樣的,吳起也提出一點:兵不在多而在精。
他認為,一個部門的人數,如果遠遠的超過了需求的人數,就會有人濫竽充數。
起對曰:“臣聞人有短長,氣有盛衰。君試發無功者五萬人,臣請率以當之。脫其不勝,取笑於諸侯,失權於天下矣。今使一死賊伏於曠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視狼顧。何者?忌其暴起而害己。是以一人投命,足懼千夫。今臣以五萬之眾,而為以四賊,率以討之,固難敵矣。”
吳起說:“我聽說人有短處有長處,士氣也有盛有衰。您不妨試派五萬名沒有立過功的人,讓我率領去抵擋泰軍,如果不勝,就會被諸侯譏笑,喪失權威於天下了。譬如現在有一個犯了死罪的盜賊,隱伏在荒郊曠野,派一千人去追捕他,沒有一個不瞻前顧後的。這是為什麽呢?是怕他突然跳出來傷害了自己。所以一個人拚命,足使千人畏懼。現在我這五萬人都象那個盜賊一樣,率領他們去征討敵人,敵人就很難抵擋了。”
而且吳起非常重視下麵將士們的情緒:上富而驕,下貧而怨,可離而間。進退多疑,其眾無依,可震而走。
上級富裕而驕橫,下級貧窮而怨憤的,可以離間它。選退猶豫不決,部隊無所適從的,可震憾嚇跑它。
就是說,隻有建立一套合理的獎金製度,人才才不會流失。
所以臣以為,吳起實在是把人研究的特別透徹。
要是待遇太差,底下的人就敢糊弄上級。
但要是能給他們解決後顧之憂,還用大量金銀作為獎勵,那下麵的將士們必然有積極性。
而繼承吳起衣缽,並把他發揚到極致的人,是商鞅。
商鞅這個人不愛畫餅,專門辦實事。過去河西之地一丟失。秦君就對秦人講:河西民眾苦不堪言,我們要收複失地啊。
但是老秦人迴去就得罵:就會忽悠我們去送死,什麽好處都不給我們。
但商鞅一來,秦軍立刻變成虎狼之師,天下六國都不能抵擋它。
因為商鞅認為,宣傳不能隻說假大空的事情,得和老百姓說點實際的。
秦君有統一六國的理想,這一點非常好,但是給老秦人講這個不現實。
老秦人就是想要錢,想要房子,想要老婆,想要地位。
給老秦人講一統六國如何如何,他們也聽不懂啊。
於是商鞅設立了軍功爵,將個人發展與國家命運聯係起來。
隻有打贏了仗,才有方方麵麵的好處。
同樣的,戰死沙場也不用怕,爵位和功勞都由他的兒子繼承,就是讓下麵的戰士沒有後顧之憂。
所以,商鞅用爵位,授田,世襲滿足了人們最原始的功利心。
畢竟人人都想過上好日子,從底層翻身一下子成為大貴族,這從商鞅的理論上,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
所以秦軍勇猛,冠絕天下,今陛下所用的天子家丁中,多數也是秦軍,這就是製度激勵的作用。”
見崇禎皇帝非常讚同的點了點頭,張三來了勁,繼續給崇禎皇帝講解。
“至於唐初,采用的是府兵製度。
唐代府兵,主要是初唐時期的府兵對於打仗充滿了熱情,並且特別願意以少打多。
因為唐朝獨有的一套獎勵機製,以少勝多的戰役,被稱唿為上陣。
殺敵四成以上的,叫做上獲。
就是說,以少勝多,並且大量殺傷敵人的話,能連升五級,可以說是一步登天了。
所以初唐百姓對於打仗這件事充滿了熱情,是情有可原的。
典型例子就是太宗晚年征高句麗的時候,說好的隻帶十萬人,但是老百姓太想去打仗了,從長安出發,過河北,最後到東北前線的路上,到處都有自願追隨唐太宗的老百姓,多則幾千人,少年的幾百人,全組成私兵,自費跟著唐太宗遠征高句麗。
因為一個初唐小兵,出去打仗勝利歸來,很容易就能過上好日子。
然後被朝廷各種宣傳,獎勵,還能得到了土地,房子和娘子。
鄰居挺羨慕問怎麽迴事,小兵說就是打了勝仗,太宗皇帝賞的。
於是大家就明白了,原來打了勝仗就能這樣。
我們也要土地,我們也要房子,我們也要娘子,太宗皇帝你就帶上我們一起去打高句麗吧,哪怕我們自費跟著你去打高句麗都成啊。
李世民很懂這一點,給老百姓講要他們怎麽怎麽愛大唐,都是虛的,不管用。
大唐怎麽愛百姓,百姓就怎麽愛大唐。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句話就體現了他重視君民關係的治國思想。
但是要是給老百姓講打勝仗就能過上好日子,這個有用。
畢竟一個小兵跟著李世民打了勝仗,他客觀上促進了大量的小兵去投奔李世民。
畢竟人人都想過好日子,而初唐把人人過上好日子和國家強盛結合在了一起,這就是初唐強盛的根本原因。
但是這麽一套機製,是完全建立在對外擴張的基礎上的。
現在陛下想要做唐太宗,這麽一套對外擴張的製度,陛下很有學習和借鑒的必要。
這當然很有法家的影子,被曆代的儒生所批判。
但,我們的世界畢竟是一個現實的物質世界,不能全靠儒生說的什麽為愛發電。
我認為法家的積極性可以總結為一句話: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現在陛下這樣的明主又舍得給重賞,將士們的作戰積極性才能那麽高。
以後陛下想統禦五大洲,控製四大洋,使用一定的法家思想,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的。
以下就是我為陛下設計的海外利益分配方案,請陛下過目。”
結果張三的分配書好好看了看,崇禎皇帝非常高興,對他的理論非常讚同。
“好啊,清河候你真有本事啊,你就是朕的商鞅啊。對了,你應該是法家的門徒吧?”
“是的,陛下,臣是偶然間讀到了幾本法家的著作,才成為法家門徒的。”
“好啊,漢武帝獨尊儒術幾千年後,又一個法家的大臣來主持改革了。
朕會全麵支持你的改革,一如當年秦孝公支持商鞅一樣。
不過你不用擔心像商鞅一樣被人清算,迴頭朕讓監國(朱慈烺)拜你為義父,如當年諸葛武侯的故事。”
“多謝陛下厚愛,臣感激涕零,定為陛下效死。”
“哪來的這麽多死,朕的功臣都會活的好好的,愛卿放心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