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奴賊,時代變了
崇禎二周目:什麽叫大明第一勇士 作者:龍騎士星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一個問題問的好,朕為什麽會在這裏挑戰這麽多的滿洲勇士?
答案就是等在背後的大炮就位。
朕在等大炮,黃台吉這個傻瓜在準備做掉朕。
他以為派幾個滿洲第一勇士就能來斬了朕?
這就是在互相下套了,可惜終歸是朕技高一籌啊。
估計黃台吉做夢都想不明白,一個養在深宮的皇帝為何能連斬三個滿洲第一勇士。
不過他可以慢慢想,去往黃泉路上的時候,他會有很多時間用來思考。
等曹變蛟給崇禎皇帝示意,表示50門大炮都集中到了這一麵城牆的時候。
崇禎皇帝直接不裝了,直接拉出大炮轟他娘的。
50門重型不講武德炮的齊射直接給集結完成的滿洲八旗兵打懵了。
一瞬間上千的滿洲戰士直接被轟成了一堆血肉碎塊。
這就是這群傻瓜把陣型集中的太過於密集的緣故。
由於之前的明軍都缺乏可靠的重型火炮,所以滿洲采取集中重騎兵衝擊的戰術非常有效。
但是,時代變了啊,奴賊。
新型重型火炮的集中齊射,加上奴賊的密集隊形,瞬間就給了奴賊極大的打擊。
這個時代的任何軍隊如果傷亡率高到了一定程度都會崩潰,而崇禎皇帝要做的,就是增加黃台吉的軍隊傷亡率,使其達到那個臨界點。
之前明軍一直不能在野戰中給予奴賊大量的傷亡,實際上才是奴賊逐漸做大的根源。
而崇禎皇帝就不一樣了,崇禎皇帝根本就不局限於一城一地的得失,就專門盯著敵軍的有生力量暴打。
畢竟崇禎皇帝是真的懂如果要贏得一場戰爭就不要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
這種思想最早期的出處應該是來自於《孫子兵法·軍爭》:“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而崇禎皇帝是什麽人,大家都很熟悉了。
每天睡覺的時候,都會在自己枕邊放一本《孫子兵法》。
睡不著或者來了興趣就直接掏出《孫子兵法》進行學習。
雖然《孫子兵法》讀多了,崇禎皇帝正在不斷的向著一個老六發展。
但是崇禎皇帝覺得這方麵的問題真的不是很大。
畢竟崇禎皇帝是華夏的皇帝,又不是蠻夷的君主。
而一個能打勝仗,還能把下麵的戰士給活著帶迴去的指揮官,就是崇禎皇帝重點表彰的對象。
在此基礎之上,為了保全下麵士兵的生命,采取一些老六戰術來降低我方傷亡,都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嘛。
而崇禎皇帝自己向自己懺悔一下就行了,反正崇禎皇帝自己會原諒自己的...
那麽迴到這個問題,還是不在乎一城一池之得失,重點打擊敵軍有生力量的戰略。
在徹底消滅滿清野戰集群之前,收複多少遼東的土地都是在扯淡。
可隻要把滿清的野戰集群都給他打光了,想要遼東的土地還不是唾手可得?
所以崇禎皇帝的戰略一直很明確,如果戰爭順利,那就把整個滿清八旗的野戰集群一起給他打光。
打光了這下滿清的野戰集群,滿清就隻能跪下唱征服了。
可如果戰爭不順利,那麽就打光黃台吉的兩黃旗,把他從八旗的共主給打成死人。
這樣滿清八旗重選共主的時間,崇禎皇帝就能極大的擴充軍隊的規模,改進更多的先進武器,用技術優勢打崩滿清。
而現在,就趁著奴賊們陷入癡呆的時間,北京城城牆上的重炮又打了一輪齊射。
再次送上千名八旗兵去了西土極樂世界。
可以說這兩輪齊射是非常陰險的,因為集中殺傷的主要都是兩黃旗的八旗兵。
黃台吉總共才有多少兩黃旗的八旗兵?
撐死也就是一萬五到兩萬的樣子。
而這兩輪重炮齊射殺傷了小兩千的八旗兵,極大的削弱了黃台吉本人的實力。
可以說黃台吉如果再不采取些什麽有效措施,他的兩黃旗就要被老六玩家------崇禎皇帝給打光了。
沒了兩黃旗,那黃台吉可就不是下台那麽簡單了,是要直接丟掉性命的。
反應過來的黃台吉緊急下令展開軍隊,不要擠在一起挨崇禎皇帝的大炮轟。
但是剛剛被兩輪重炮齊射給打自閉的滿清八旗兵也陷入了短暫的混亂,命令傳達需要時間。
但是正在上麵指揮炮兵集群的李雲飛可不會給他時間。
直接指揮跑兵集群對著正在疏散是兩黃旗又是一輪齊射,報銷了幾百兩黃旗的八旗兵。
可以說展開軍隊是對抗重炮的好辦法,因為隻要軍隊足夠分散,重炮集群的齊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
所以說還真不能小看這下滿清的軍事家,剛剛見識到重炮的威力,就能想出來展開軍隊的辦法,不得不說,黃台吉還是有點東西的。
至少是個水準在線的對手,沒有林丹汗那麽菜,也沒有李世民那麽強。
崇禎皇帝對他的評價就是“也就那樣吧,不過根本就不是朕的對手”。
知道黃台吉接下來準備和自己玩什麽把戲的崇禎皇帝,直接指揮戰士們上馬,和黃台吉展開追逐戰。
畢竟黃台吉看的很清楚,放在北京城城牆上的大炮集群,除非能夠攻占北京城,不然沒有摧毀的可能性。
而盯著如此喪心病狂的重炮和明軍野戰,就是打贏了又能怎麽樣?
傷亡太大了滿洲一樣得勝利亡國啊。
這就和滿清為什麽不攻打山海關一樣,承受不起那個損失。
實際上要理解死不起人這個事,這個就是滿清的死穴,追著它的死穴狠狠的打就行了。
要是滿清真的去打下來山海關又能怎麽樣呢?
滿清八旗兵全死光了,就剩下黃台吉一個人入關。
這不是趕著給崇禎皇帝送人頭嗎?
所以采取展開軍隊撤退就是此刻黃台吉的最優解。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傷亡都發生在軍隊組製度被打散以後的追殺,真正在交戰的時候戰果反而不多。
黃台吉也很清楚這個事,但是他沒用辦法,因為不逃跑就要麵臨更大的傷亡。
兩害相權取其輕嘛,黃台吉還是挺聰明的。
於是黃台吉在快速的準備跑路,而崇禎皇帝則在快速的組織追擊。
他逃,他追,他插翅難飛!
答案就是等在背後的大炮就位。
朕在等大炮,黃台吉這個傻瓜在準備做掉朕。
他以為派幾個滿洲第一勇士就能來斬了朕?
這就是在互相下套了,可惜終歸是朕技高一籌啊。
估計黃台吉做夢都想不明白,一個養在深宮的皇帝為何能連斬三個滿洲第一勇士。
不過他可以慢慢想,去往黃泉路上的時候,他會有很多時間用來思考。
等曹變蛟給崇禎皇帝示意,表示50門大炮都集中到了這一麵城牆的時候。
崇禎皇帝直接不裝了,直接拉出大炮轟他娘的。
50門重型不講武德炮的齊射直接給集結完成的滿洲八旗兵打懵了。
一瞬間上千的滿洲戰士直接被轟成了一堆血肉碎塊。
這就是這群傻瓜把陣型集中的太過於密集的緣故。
由於之前的明軍都缺乏可靠的重型火炮,所以滿洲采取集中重騎兵衝擊的戰術非常有效。
但是,時代變了啊,奴賊。
新型重型火炮的集中齊射,加上奴賊的密集隊形,瞬間就給了奴賊極大的打擊。
這個時代的任何軍隊如果傷亡率高到了一定程度都會崩潰,而崇禎皇帝要做的,就是增加黃台吉的軍隊傷亡率,使其達到那個臨界點。
之前明軍一直不能在野戰中給予奴賊大量的傷亡,實際上才是奴賊逐漸做大的根源。
而崇禎皇帝就不一樣了,崇禎皇帝根本就不局限於一城一地的得失,就專門盯著敵軍的有生力量暴打。
畢竟崇禎皇帝是真的懂如果要贏得一場戰爭就不要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
這種思想最早期的出處應該是來自於《孫子兵法·軍爭》:“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而崇禎皇帝是什麽人,大家都很熟悉了。
每天睡覺的時候,都會在自己枕邊放一本《孫子兵法》。
睡不著或者來了興趣就直接掏出《孫子兵法》進行學習。
雖然《孫子兵法》讀多了,崇禎皇帝正在不斷的向著一個老六發展。
但是崇禎皇帝覺得這方麵的問題真的不是很大。
畢竟崇禎皇帝是華夏的皇帝,又不是蠻夷的君主。
而一個能打勝仗,還能把下麵的戰士給活著帶迴去的指揮官,就是崇禎皇帝重點表彰的對象。
在此基礎之上,為了保全下麵士兵的生命,采取一些老六戰術來降低我方傷亡,都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嘛。
而崇禎皇帝自己向自己懺悔一下就行了,反正崇禎皇帝自己會原諒自己的...
那麽迴到這個問題,還是不在乎一城一池之得失,重點打擊敵軍有生力量的戰略。
在徹底消滅滿清野戰集群之前,收複多少遼東的土地都是在扯淡。
可隻要把滿清的野戰集群都給他打光了,想要遼東的土地還不是唾手可得?
所以崇禎皇帝的戰略一直很明確,如果戰爭順利,那就把整個滿清八旗的野戰集群一起給他打光。
打光了這下滿清的野戰集群,滿清就隻能跪下唱征服了。
可如果戰爭不順利,那麽就打光黃台吉的兩黃旗,把他從八旗的共主給打成死人。
這樣滿清八旗重選共主的時間,崇禎皇帝就能極大的擴充軍隊的規模,改進更多的先進武器,用技術優勢打崩滿清。
而現在,就趁著奴賊們陷入癡呆的時間,北京城城牆上的重炮又打了一輪齊射。
再次送上千名八旗兵去了西土極樂世界。
可以說這兩輪齊射是非常陰險的,因為集中殺傷的主要都是兩黃旗的八旗兵。
黃台吉總共才有多少兩黃旗的八旗兵?
撐死也就是一萬五到兩萬的樣子。
而這兩輪重炮齊射殺傷了小兩千的八旗兵,極大的削弱了黃台吉本人的實力。
可以說黃台吉如果再不采取些什麽有效措施,他的兩黃旗就要被老六玩家------崇禎皇帝給打光了。
沒了兩黃旗,那黃台吉可就不是下台那麽簡單了,是要直接丟掉性命的。
反應過來的黃台吉緊急下令展開軍隊,不要擠在一起挨崇禎皇帝的大炮轟。
但是剛剛被兩輪重炮齊射給打自閉的滿清八旗兵也陷入了短暫的混亂,命令傳達需要時間。
但是正在上麵指揮炮兵集群的李雲飛可不會給他時間。
直接指揮跑兵集群對著正在疏散是兩黃旗又是一輪齊射,報銷了幾百兩黃旗的八旗兵。
可以說展開軍隊是對抗重炮的好辦法,因為隻要軍隊足夠分散,重炮集群的齊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
所以說還真不能小看這下滿清的軍事家,剛剛見識到重炮的威力,就能想出來展開軍隊的辦法,不得不說,黃台吉還是有點東西的。
至少是個水準在線的對手,沒有林丹汗那麽菜,也沒有李世民那麽強。
崇禎皇帝對他的評價就是“也就那樣吧,不過根本就不是朕的對手”。
知道黃台吉接下來準備和自己玩什麽把戲的崇禎皇帝,直接指揮戰士們上馬,和黃台吉展開追逐戰。
畢竟黃台吉看的很清楚,放在北京城城牆上的大炮集群,除非能夠攻占北京城,不然沒有摧毀的可能性。
而盯著如此喪心病狂的重炮和明軍野戰,就是打贏了又能怎麽樣?
傷亡太大了滿洲一樣得勝利亡國啊。
這就和滿清為什麽不攻打山海關一樣,承受不起那個損失。
實際上要理解死不起人這個事,這個就是滿清的死穴,追著它的死穴狠狠的打就行了。
要是滿清真的去打下來山海關又能怎麽樣呢?
滿清八旗兵全死光了,就剩下黃台吉一個人入關。
這不是趕著給崇禎皇帝送人頭嗎?
所以采取展開軍隊撤退就是此刻黃台吉的最優解。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傷亡都發生在軍隊組製度被打散以後的追殺,真正在交戰的時候戰果反而不多。
黃台吉也很清楚這個事,但是他沒用辦法,因為不逃跑就要麵臨更大的傷亡。
兩害相權取其輕嘛,黃台吉還是挺聰明的。
於是黃台吉在快速的準備跑路,而崇禎皇帝則在快速的組織追擊。
他逃,他追,他插翅難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