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閻應元,快來投靠本明君
崇禎二周目:什麽叫大明第一勇士 作者:龍騎士星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很快,大明君崇禎皇帝就在自己的軍帳內見到了,沈煉,陸文昭,丁白纓,靳一川,盧劍星五人。
“諸位忠臣,朕今天請你們來,是有重任要交付給你們。江陰縣裏有個閻應元,這個人很有能力。你們此行的任務,就是幫朕把他請來。
朕乃知人善任的明君,是懂規矩的。這裏有黃金千金,有朕的書信一封,你們為朕轉交給他。
當然了,朕在京師的事情太多,沒法去三顧茅廬。
如果他不肯來,朕賜給你們一柄尚方寶劍,你們就是綁,也要把他給朕綁過來。
記住,這個人有大才,千萬別讓他出什麽意外。
朕此行,為你們五人準備了白銀兩千兩作為路費,有白銀三千兩作為你們的獎金。
你們每比朕規定的日期早一天把他帶迴來,朕就給你們多加一百兩的報酬。
可要是比朕規定的日期晚了一天才把他帶迴來,這獎金,就要少一百兩。
這趟差事辦完,朕給你們五人皆封西廠千戶的職位。
當然了,陸文昭,你已經是千戶了,朕就給你封賞一座宅邸吧。
現在,你們五個人告訴朕,能不能幫朕把這事給辦好?”
領頭的陸文昭自然是對崇禎皇帝言聽計從:“能辦好的,陛下,若是不能把閻應元給找來,臣願提頭來見。”
崇禎皇帝這下滿意了:“好好好,好馬已經給你們準備好了,眾愛卿馬上準備出發吧,等迴來的時候,朕為你們擺酒慶祝。”
沈煉,陸文昭,丁白纓,靳一川,盧劍星五人高高興興的領了聖旨出發了。
此刻,在江陰縣城的閻應元直接打了好幾個噴嚏,就好像被什麽人給盯上了一樣。
......
為什麽說崇禎皇帝會這麽看重這個名聲不怎麽顯赫的閻應元?
這就得從閻應元上輩子的經過講起了。
在上輩子的曆史上,1645年,即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閻應元任江陰典史期間,率十萬義民,麵對二十四萬清軍鐵騎,兩百餘門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
使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七萬五千人,史稱江陰八十一日。城破之日,義民無一降者,幸存者僅老幼五十三口。閻應元被俘後堅決不向清廷貝勒下跪,被刺穿脛骨,“血湧沸而仆“,終英勇就義。
這麽頭鐵的死硬抗清份子,能不得到崇禎皇帝的垂青嗎?
而且找閻應元也不僅僅是因為他頭鐵,而是崇禎皇帝準備讓他來北直隸大辦團練,以抵禦將來的滿清入侵。
從目前的局麵來看,從東北想入關隻有三條路可以走。
第一條路,就是走遼西走廊,破山海關,直衝京師。
但是滿清沒法走這條路,因為山海關卡死了滿清進軍的通道。
隻要守將不投降,滿清想從正麵攻破山海關最少也得死上十萬真滿洲。
備注:目前毛文龍還沒有死,他的一群幹兒子還沒有投降滿清,滿清現在是沒有紅夷大炮了,攻城隻能靠命填。
滿洲才有多少人馬,全死光了也不一定能拿下來啊。
要是黃台吉真這麽蠢,崇禎皇帝就得給他發個一噸重的獎章了。
所以滿清入關從來不走這一條路,沒有別的原因,就是死不起人。
第二條路,破朝鮮,起海軍,繞過大明堅固的北方防線,直插大明脆弱的東南沿海。
要是滿清真有這麽強的水軍,崇禎皇帝的麻煩可就大了。
好在滿清不懂水戰,他們在水上的戰鬥力是真的拉跨。
朝鮮人也不行,他們的水軍被倭寇禍害了一遍以後就更弱了,根本不具備大規模海上入侵大明的武力。
所以這一路實際上是不用防禦的,崇禎皇帝暫時不用擔心海防的安全。
第三天路,走草原,破邊牆,直插大明北直隸。
這一條路是走的通的,也是曆史上滿清入關搶劫走的路線。
想要擋住滿清走這條路,要麽在草原上攔住他們,要麽在北直隸攔住他們。
正是因為東虜的幾次入關搶劫,給大明造成了大片田地荒蕪,導致糧食產量下降。
這些糧食原本能在崇禎十年以後的大明劫裏給無數漢人活命,結果就因為東虜入關搶劫給消失了。
所以,大明能不能撐過這場大明劫,就得看崇禎皇帝能不能擋住東虜的入關搶劫了。
然而凡事都要做最壞的打算。
尤其是在軍事上處於弱勢的時候,更是要小心謹慎。
北方的草原現在崇禎皇帝管不了,那是北汗的地盤。
而北方邊牆因為屢次抽調精兵強將去遼東和東虜作戰,現在已經極為空虛了。
除了大同和少數核心區,別的地方都不能抵抗東虜的入侵。
所以禦敵於國門之外是做不到的,畢竟崇禎皇帝也沒有什麽金手指,並不能直接爆出天啟坦克來碾壓東虜。
那麽隻能謀求在北直隸和東虜作戰,將東虜死死的擋在北直隸,不能再讓東虜去南下破壞大明的糧食生產了。
而找閻應元過來,就是為了讓他來籌劃整個北直隸的團練。
崇禎皇帝從來都不指望閻應元和他的團練能守住城,而是為了給攻城的奴賊以最大化的殺傷。
經濟上得讓奴賊虧本啊,讓他們的利出一孔玩不下去。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奴賊要是傷亡上萬滿洲八旗兵,就搶到了一袋麥子。
這種勝利,奴賊隻要多來幾次,就可以勝利亡國了。
剩下黃台吉一個人怎麽入關?崇禎自己都能把他給活捉了。
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奴賊的傷亡不高,搶到的東西倒是不少。
目前奴賊搶劫所得的利益,遠遠大於出兵搶劫的成本。還能餘下不少來招兵買馬,這種情況才能奴賊能真正做大的核心原因。
目前奴賊的軍功爵玩的下去,但是他們的缺陷也很明顯。
隻有戰,沒有耕。
如果接二連三的勝利不能帶來足夠的戰利品,奴賊就會衰弱下去。
因為不僅僅是大明遇到了天災,建奴一樣遇到了天災。
老奴殺盡無糧人,就是這一情況的最好證明。
人沒有飯吃,就會餓死,即使是建奴,也不例外。
固然建奴可以用餓死老弱包衣來緩解一時,但是長期缺糧怎麽辦?
年輕包衣要不要餓死?
但,年輕的包衣不僅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等他們都死的差不多了,八旗老爺們要麽自己去種地,要麽一起餓死。
所以讓奴賊虧本很重要。
隻要讓建奴搶不到糧食,自己生產的糧食又遭到了天災和毛文龍部的雙重破壞,那麽建奴的出擊頻率和出擊力度就會虛弱很多。
畢竟建奴又不是不用吃飯的亡靈軍團!
要是真的打仗沒軍糧,也搶不到吃的,是真的會餓死的。
等到崇禎皇帝把內部理順了,拉出幾十萬新軍去錘建奴就穩妥了。
現在的崇禎皇帝可厲害了,不僅武力是整個華夏有史以來的天花板,火槍,火炮,炸彈,手雷,金融之類的也很懂。
要是真能弄出大德大威野戰炮和大慈大悲加特林,哪怕隻是初級型號,建奴都得跪下。
遠程野戰炮,中距離加特林,近了手榴彈。
這樣武裝起來的軍隊,隻要好好訓練一下,餉銀和思想工作都到位,建奴沒有不跪的道理。
而想要做到這些,北直隸的城不能那麽容易破。
不能讓建奴出兵和迴家一樣舒服,這才是關鍵。
而閻應元這個家夥能夠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在江陰堅守八十一天,可見是很有能力的。
八十日戴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萬人同心死義,存大明三百裏江山。
這副對聯,也是閻應元的臨終遺筆,就是對江陰百姓最好的讚譽。
這種人物,在崇禎皇帝看來,就是大大的忠良啊,當個典史簡直太屈才了。
直接來北直隸吧,朕已經準備好封他做北直隸團練總督了。
本明君現在可厲害了,都懂知人善任了。
在崇禎皇帝看來,北直隸也就他的天子家丁能打,京營都是一群廢物,指望他們還不如早點自掛東南枝。
而現在崇禎皇帝的新軍還沒有練成,各種武器也不齊全,訓練和思想工作也不到位,最多能守個北京城,沒法在野戰中壓製幾十倍與他們數量的奴賊。
但是北直隸並不是隻有北京城,其他的小城就得閻應元去管好。
可以說,這些小城弄的怎麽樣,就是崇禎皇帝能不能讓奴賊虧本的關鍵。
畢竟崇禎皇帝現在已經能生產簡易手榴彈了,守城的時候往下一丟就可以了,肯定能給奴賊很大的殺傷。
即使奴賊真的不惜血本破了一座城,隻要能在最後關頭給糧倉裏放一把火,讓奴賊弄不到糧食。
奴賊就得懷疑人生。
畢竟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奴賊有多少糧才能打多少仗。
真以為奴賊吃樹葉,坑樹皮也能有強大的戰鬥力?
那就太看得起奴賊了。
奴賊遠征而來,能攜帶的糧草肯定不足,利於速戰。
而崇禎皇帝兵馬不行,糧草很多,那就堅壁清野,利於持久。
將奴賊拖入持久戰再擊敗奴賊就容易了。
在這個時間點,沒有人比崇禎皇帝更懂《論持久戰》了。
“諸位忠臣,朕今天請你們來,是有重任要交付給你們。江陰縣裏有個閻應元,這個人很有能力。你們此行的任務,就是幫朕把他請來。
朕乃知人善任的明君,是懂規矩的。這裏有黃金千金,有朕的書信一封,你們為朕轉交給他。
當然了,朕在京師的事情太多,沒法去三顧茅廬。
如果他不肯來,朕賜給你們一柄尚方寶劍,你們就是綁,也要把他給朕綁過來。
記住,這個人有大才,千萬別讓他出什麽意外。
朕此行,為你們五人準備了白銀兩千兩作為路費,有白銀三千兩作為你們的獎金。
你們每比朕規定的日期早一天把他帶迴來,朕就給你們多加一百兩的報酬。
可要是比朕規定的日期晚了一天才把他帶迴來,這獎金,就要少一百兩。
這趟差事辦完,朕給你們五人皆封西廠千戶的職位。
當然了,陸文昭,你已經是千戶了,朕就給你封賞一座宅邸吧。
現在,你們五個人告訴朕,能不能幫朕把這事給辦好?”
領頭的陸文昭自然是對崇禎皇帝言聽計從:“能辦好的,陛下,若是不能把閻應元給找來,臣願提頭來見。”
崇禎皇帝這下滿意了:“好好好,好馬已經給你們準備好了,眾愛卿馬上準備出發吧,等迴來的時候,朕為你們擺酒慶祝。”
沈煉,陸文昭,丁白纓,靳一川,盧劍星五人高高興興的領了聖旨出發了。
此刻,在江陰縣城的閻應元直接打了好幾個噴嚏,就好像被什麽人給盯上了一樣。
......
為什麽說崇禎皇帝會這麽看重這個名聲不怎麽顯赫的閻應元?
這就得從閻應元上輩子的經過講起了。
在上輩子的曆史上,1645年,即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閻應元任江陰典史期間,率十萬義民,麵對二十四萬清軍鐵騎,兩百餘門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
使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七萬五千人,史稱江陰八十一日。城破之日,義民無一降者,幸存者僅老幼五十三口。閻應元被俘後堅決不向清廷貝勒下跪,被刺穿脛骨,“血湧沸而仆“,終英勇就義。
這麽頭鐵的死硬抗清份子,能不得到崇禎皇帝的垂青嗎?
而且找閻應元也不僅僅是因為他頭鐵,而是崇禎皇帝準備讓他來北直隸大辦團練,以抵禦將來的滿清入侵。
從目前的局麵來看,從東北想入關隻有三條路可以走。
第一條路,就是走遼西走廊,破山海關,直衝京師。
但是滿清沒法走這條路,因為山海關卡死了滿清進軍的通道。
隻要守將不投降,滿清想從正麵攻破山海關最少也得死上十萬真滿洲。
備注:目前毛文龍還沒有死,他的一群幹兒子還沒有投降滿清,滿清現在是沒有紅夷大炮了,攻城隻能靠命填。
滿洲才有多少人馬,全死光了也不一定能拿下來啊。
要是黃台吉真這麽蠢,崇禎皇帝就得給他發個一噸重的獎章了。
所以滿清入關從來不走這一條路,沒有別的原因,就是死不起人。
第二條路,破朝鮮,起海軍,繞過大明堅固的北方防線,直插大明脆弱的東南沿海。
要是滿清真有這麽強的水軍,崇禎皇帝的麻煩可就大了。
好在滿清不懂水戰,他們在水上的戰鬥力是真的拉跨。
朝鮮人也不行,他們的水軍被倭寇禍害了一遍以後就更弱了,根本不具備大規模海上入侵大明的武力。
所以這一路實際上是不用防禦的,崇禎皇帝暫時不用擔心海防的安全。
第三天路,走草原,破邊牆,直插大明北直隸。
這一條路是走的通的,也是曆史上滿清入關搶劫走的路線。
想要擋住滿清走這條路,要麽在草原上攔住他們,要麽在北直隸攔住他們。
正是因為東虜的幾次入關搶劫,給大明造成了大片田地荒蕪,導致糧食產量下降。
這些糧食原本能在崇禎十年以後的大明劫裏給無數漢人活命,結果就因為東虜入關搶劫給消失了。
所以,大明能不能撐過這場大明劫,就得看崇禎皇帝能不能擋住東虜的入關搶劫了。
然而凡事都要做最壞的打算。
尤其是在軍事上處於弱勢的時候,更是要小心謹慎。
北方的草原現在崇禎皇帝管不了,那是北汗的地盤。
而北方邊牆因為屢次抽調精兵強將去遼東和東虜作戰,現在已經極為空虛了。
除了大同和少數核心區,別的地方都不能抵抗東虜的入侵。
所以禦敵於國門之外是做不到的,畢竟崇禎皇帝也沒有什麽金手指,並不能直接爆出天啟坦克來碾壓東虜。
那麽隻能謀求在北直隸和東虜作戰,將東虜死死的擋在北直隸,不能再讓東虜去南下破壞大明的糧食生產了。
而找閻應元過來,就是為了讓他來籌劃整個北直隸的團練。
崇禎皇帝從來都不指望閻應元和他的團練能守住城,而是為了給攻城的奴賊以最大化的殺傷。
經濟上得讓奴賊虧本啊,讓他們的利出一孔玩不下去。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奴賊要是傷亡上萬滿洲八旗兵,就搶到了一袋麥子。
這種勝利,奴賊隻要多來幾次,就可以勝利亡國了。
剩下黃台吉一個人怎麽入關?崇禎自己都能把他給活捉了。
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奴賊的傷亡不高,搶到的東西倒是不少。
目前奴賊搶劫所得的利益,遠遠大於出兵搶劫的成本。還能餘下不少來招兵買馬,這種情況才能奴賊能真正做大的核心原因。
目前奴賊的軍功爵玩的下去,但是他們的缺陷也很明顯。
隻有戰,沒有耕。
如果接二連三的勝利不能帶來足夠的戰利品,奴賊就會衰弱下去。
因為不僅僅是大明遇到了天災,建奴一樣遇到了天災。
老奴殺盡無糧人,就是這一情況的最好證明。
人沒有飯吃,就會餓死,即使是建奴,也不例外。
固然建奴可以用餓死老弱包衣來緩解一時,但是長期缺糧怎麽辦?
年輕包衣要不要餓死?
但,年輕的包衣不僅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等他們都死的差不多了,八旗老爺們要麽自己去種地,要麽一起餓死。
所以讓奴賊虧本很重要。
隻要讓建奴搶不到糧食,自己生產的糧食又遭到了天災和毛文龍部的雙重破壞,那麽建奴的出擊頻率和出擊力度就會虛弱很多。
畢竟建奴又不是不用吃飯的亡靈軍團!
要是真的打仗沒軍糧,也搶不到吃的,是真的會餓死的。
等到崇禎皇帝把內部理順了,拉出幾十萬新軍去錘建奴就穩妥了。
現在的崇禎皇帝可厲害了,不僅武力是整個華夏有史以來的天花板,火槍,火炮,炸彈,手雷,金融之類的也很懂。
要是真能弄出大德大威野戰炮和大慈大悲加特林,哪怕隻是初級型號,建奴都得跪下。
遠程野戰炮,中距離加特林,近了手榴彈。
這樣武裝起來的軍隊,隻要好好訓練一下,餉銀和思想工作都到位,建奴沒有不跪的道理。
而想要做到這些,北直隸的城不能那麽容易破。
不能讓建奴出兵和迴家一樣舒服,這才是關鍵。
而閻應元這個家夥能夠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在江陰堅守八十一天,可見是很有能力的。
八十日戴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萬人同心死義,存大明三百裏江山。
這副對聯,也是閻應元的臨終遺筆,就是對江陰百姓最好的讚譽。
這種人物,在崇禎皇帝看來,就是大大的忠良啊,當個典史簡直太屈才了。
直接來北直隸吧,朕已經準備好封他做北直隸團練總督了。
本明君現在可厲害了,都懂知人善任了。
在崇禎皇帝看來,北直隸也就他的天子家丁能打,京營都是一群廢物,指望他們還不如早點自掛東南枝。
而現在崇禎皇帝的新軍還沒有練成,各種武器也不齊全,訓練和思想工作也不到位,最多能守個北京城,沒法在野戰中壓製幾十倍與他們數量的奴賊。
但是北直隸並不是隻有北京城,其他的小城就得閻應元去管好。
可以說,這些小城弄的怎麽樣,就是崇禎皇帝能不能讓奴賊虧本的關鍵。
畢竟崇禎皇帝現在已經能生產簡易手榴彈了,守城的時候往下一丟就可以了,肯定能給奴賊很大的殺傷。
即使奴賊真的不惜血本破了一座城,隻要能在最後關頭給糧倉裏放一把火,讓奴賊弄不到糧食。
奴賊就得懷疑人生。
畢竟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奴賊有多少糧才能打多少仗。
真以為奴賊吃樹葉,坑樹皮也能有強大的戰鬥力?
那就太看得起奴賊了。
奴賊遠征而來,能攜帶的糧草肯定不足,利於速戰。
而崇禎皇帝兵馬不行,糧草很多,那就堅壁清野,利於持久。
將奴賊拖入持久戰再擊敗奴賊就容易了。
在這個時間點,沒有人比崇禎皇帝更懂《論持久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