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鋼幣


    呂師聖將這一枚鋼幣放在桌子上,要來一把普通士卒的單刀,用力砍去。單刀刀鋒豁了一個口,鋼幣卻完好無損,隻是留下了一條白印。


    “好鋼!好鋼!”


    看著這麽好的鋼材,呂師聖忽然想起一件事,他問道:“如今一副全套步人甲,需要多少錢?”


    “全套鎧甲包括兜鍪、甲衣、披膊、吊腿等,全部加起來需要銅錢四十貫左右。”


    “如果用我們生產的鋼,打製一副鎧甲,能賣多少錢?”


    “這種鎧甲的防護力非常好,戰場上活下來的概率大增。普通士卒肯定承擔不起,軍中大將有錢,我想即使增加十倍百倍,也有大將願意購買。


    比如說趙定應這種人,一年收入幾十萬貫,如果他要上戰場,上萬貫恐怕也願意買。”


    呂師聖突然想起水滸傳中,林衝買了一把寶刀,花了一千貫。楊誌賣祖傳的寶刀,要價三千貫。就是因為當時的百煉鋼產量稀少,所以寶刀本身就值錢。


    而自己發行的鋼幣,六十枚是一斤,一副盔甲四十斤重。也就是說,如果有人花兩千四百貫,兌換2400枚鋼幣,就可以打造出一副全鋼盔甲。


    一柄寶刀五斤重,隻需要300貫的鋼幣,就可以找工匠打製成寶刀。


    這麽換算之後,因為鋼的稀有性,這個鋼幣本身的價值就完全能支撐起一貫的價格。


    等到大家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後續很有可能不需要準備金,就可以把鋼幣當作貨幣使用。就像鹽、布帛可以作為貨幣的等價物一樣。


    “要控製鋼的數量,後續的農具全部用普通的鐵製作,不要再生產鋼農具。抓緊時間,先把鋼幣造完,然後生產神炮、兵器。


    五個月時間,要給七萬大軍全部換裝鋼製兵器。等麥收之後,就要正式出兵,收複全川。”


    從綦江鐵礦迴來之後,呂師聖就正式給臨安上奏疏,請求自行鑄造鐵錢。


    朝廷這些年在賈似道的操控下,是在逐步收權。不管是“打算法”審計軍中財務,還是中樞統一發行紙幣,都是在收權。


    所以,如果呂師聖直接說要自己發行紙幣,朝廷肯定不會同意。於是他就用一種摸棱兩可的說法,稱自己開鐵礦,鑄鐵錢。


    鋼幣也確實是一種鐵做的錢,隻不過麵值比鐵錢大一萬倍。


    他還在奏疏中寫明:如果朝廷允許他鑄鐵錢,後續不用朝廷再提供軍餉,他也可以做到三年平川,五年攻陝。


    一個月之後,朝廷便答應了他的請求。本來朝廷也還在鑄造一部分鐵錢,在荊湖、兩淮、夔州路、京西南路使用。在朝廷的印象裏,造鐵錢幣值和成本相當,並沒有什麽收益。


    呂師聖這邊也早就造好了六百萬貫鋼幣,準備正式投入使用。


    黃蓉專門成立了鋼幣務,親自坐鎮,細致準備鋼幣發行工作。


    目前朝廷發行的關子兩年一界,每年在夔州路投入350萬貫,都是以軍餉和俸祿的形式下發到士卒和官員手中。然後由他們再市場上花出去。


    但是朝廷收稅隻收銅錢和金銀,相當於直接剝削百姓,所以大宋境內目前都是關子和銅錢並行流通的狀態。


    關子基本發到手上就貶值一半,一年前的關子再貶值一半。兩年前的關子沒人要,隻能拿去官府,兌換成最新發行的一界,舊新之間按照五比一兌換。


    黃蓉貼出告示:


    夔州路發行鋼幣,一枚一貫,不設使用期限,可以在鋼幣務兌換等值銅錢,可以用來交稅。一個月內,百姓可持關子兌換鋼幣,一年期關子兩貫兌一貫,兩年期關子四貫兌一貫。


    夔州路百姓,憑戶籍每人限兌十貫,限期一個月兌完。一個月後,關子廢除,不能在夔州路繼續使用。


    對於官府更換紙幣的稱唿、樣式,老百姓早就習以為常了。


    以前的官府甚至直接宣布之前的紙幣作廢,這一次官府的做法相當溫和了,竟然還允許舊錢換新錢。於是百姓紛紛踴躍兌換。


    黃蓉也是為了逐步樹立呂家軍的公信力,為了讓百姓更容易接受鋼幣,所以允許兌換。


    夔州路目前估算有一年期關子300萬貫,兩年期關子300萬貫,而且大多都在普通百姓手中。權貴之人,有很多辦法把手中的關子換成銅錢。


    一個月後,除去部分損毀、遺失,迴收了560多萬貫關子。換出去210萬貫鋼幣。目前官庫裏還剩下390萬貫鋼幣,180萬貫的銅錢準備金。


    從這個月開始,官員的俸祿和士卒的餉銀都用鋼幣發放。按照與關子的兌換比例,士卒每月發放鋼幣四貫,每月需要28萬貫軍餉。


    千餘名大小官員吏員,平均每人20貫,每月需要2萬貫。合計每月發放鋼幣30萬貫。


    如果新的錢製能夠穩定,那麽官庫中的鋼幣,完全可以支撐一年時間的支出。


    百姓換到鋼幣之後,第一感覺就是“這個鐵錢不一般”,花紋非常精美,而且質地堅硬,比他們以前見過的任何一種鐵都要硬。


    有不少精明的人,早早的在各城的鋼幣務排隊,將領到手的鋼幣兌換成銅錢。黃蓉也早就做足了準備,各城都有充足的銅錢給予兌換。


    另外,黃蓉還采取了幾條措施,保障民眾接受鋼幣:


    第一,鹽引務優先接受鋼幣交稅,凡是鋼幣交稅,限期給予稅收九五折的優惠。


    以前荊湖客商都是帶著銅錢來買鹽、交稅,如今他們為了稅收優惠,都先去鋼幣務用銅錢換了鋼幣。


    第二,夔州路範圍內的食鹽,必須使用鋼幣購買。


    第三,所有的稅收,包括商稅,官府隻收鋼幣。


    去排隊換銅錢的百姓,看到客商紛紛排隊拿著銅錢換鋼幣,一換就是數百上千貫,心裏對鋼幣的接受度自然就上升了。


    “別人成百上前的用銅錢換鋼幣,我這幾貫錢,還在這裏排什麽隊啊。耽誤時間,趕緊迴去幹活吧。”大部分的百姓就不再排隊兌換了。


    有少數人堅定的懷疑鋼幣信用,依然把手上的鋼幣全部換成了銅錢。等他買鹽的時候,才發現鹽商不收銅錢,隻能迴去再排隊,又把銅錢換成鋼幣。


    因為商稅隻收鋼幣,商家也就願意收客戶的鋼幣,省的自己還得浪費時間排隊換鋼幣交稅。花一天的時間去兌換,就少賺一天的錢,家裏人可能就要挨餓。


    有了這幾條措施,鋼幣總算是站穩了腳跟,黃蓉也鬆了一口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宋末年:幫助呂文煥守襄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京西南路製置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京西南路製置使並收藏南宋末年:幫助呂文煥守襄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