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龜陵城


    呂師聖命令手下,將投降的元軍綁起來。然後看著旁邊的敵船七手八腳的操舵、掉頭、逃跑。


    他大笑一聲,取下寶雕弓,接連射出兩箭。一箭將敵船的船帆纜繩射斷,一箭將舵手射死。


    敵船剛掉頭一半,橫在江中,失去了船帆和舵手,順流而下,向著岸邊的巨石撞去。


    元軍趕緊衝上去把住船舵,呂師聖卻接連射箭,誰敢碰船舵,誰就被一箭射殺。


    敵軍紛紛喪膽,不敢再去觸碰船舵,到處找堅固的物體,牢牢抱住,準備撞山。還有水手用繩子把自己綁在桅杆上。


    “砰”的一聲巨響,敵船撞在了岸邊的巨石上,船頭四分五裂。船上的元軍也被慣性拋飛,綁著自己的那個家夥,雖然被繩子勒了一下,卻沒有撞飛出去,算是撿了一條命。


    呂師聖留下後軍,清理戰場:救起落水的敵軍,拖著損壞的敵船,這些都是俘虜和戰利品。順江而下,拖迴萬州天生城去修理。


    他領著大軍,還有那一船元軍俘虜,繼續向前,直奔忠州皇華城而去。


    投降的那一船元軍,都是北方漢人。王達將俘虜分開審訊了一下,立馬就得到了敵軍信息:


    元朝東、西兩川行樞密院分別在合丹大王和李德輝的率領下,領兵十餘萬圍困重慶。


    但是久攻不下,而且兩川院所屬的將領、軍隊之間好像有些矛盾,號令不太統一。


    東川行樞密院的將領汪惟正便領了水師一萬、戰船兩百餘艘,順流而下,來劫掠涪州、忠州。


    今天這十艘船是元軍的先鋒,是準備一直衝到萬州、夔州,窺探一下沿江的山城,看看有沒有防禦的漏洞。


    不成想竟然撞上了宋朝的援軍。


    呂師聖得到這個訊息之後,頓時覺得非常重要:沒想到元朝的軍隊之間竟然也不是鐵板一塊。


    但是這一船的俘虜,都是下級軍官和士卒,又是最近數年才編練而成的水師,所以問不出來更細致的內容。


    大軍前行了不久,就到達了忠州皇華城。呂師聖抬眼望去,果然是一個險要之地。


    皇華城坐落在長江中心的一座島上,將江麵一分為二,每一側的江麵寬度不超過三百步。


    島嶼高出江麵數十步,最高處高約百步。皇華城的城牆沿著邊沿設置,將整個島圍了起來。果然易守難攻!


    忠州知州馬堃已經得知消息,站在北門城牆上,向呂師聖行禮。


    “呂製使,韃子還在上遊肆虐,戰鬥時期,恕下官不能開城迎接。”


    “無妨,正該如此。我們不在這裏停留,繼續往前,清剿韃子的水師戰船。”


    呂師聖按照上官夔的建議,留下一都百人的炮兵,帶著十門內力炮,駐守在皇華城。


    左右兩側,各布置五門大炮,足夠將此處江麵封鎖。如此一來,忠州下遊的萬州、雲安、夔州就不擔心韃子水師襲擾了。


    大軍過了忠州,繼續向前。一連數日,前方竟然都沒有了敵軍。


    呂師聖命令哨船前出五十裏哨探,敵船紛紛在向上遊退縮。


    “這個汪惟正,治軍還算嚴謹,知道打不過我,所以收攏下屬,想要找合適地點跟我水師決戰。”


    “呂帥,你為什麽判斷對方想要決戰?或許他們是準備撤退迴重慶呢?”


    “我軍兵少,對方兵多。第一次接觸,元軍絕不會輕易撤退,肯定要打上一仗。”


    幾日後,呂師聖一行人到達涪州龜陵城。龜陵城在長江西北側,沿江布置。


    水師戰船在碼頭拋錨安營,王達和水師一起,夜宿戰船。呂師聖帶著郭襄和炮營的士卒,進了龜陵城。


    龜陵城守將是涪州知州王明,是一個中年文士打扮的官員,文質彬彬。迅速上前稟報:


    “兩日前,韃子的水師全部收攏,經過此處,向上遊退去。共有船隻一百九十二艘,大約一萬餘人。”


    “很好。龜陵城裏的戰備情況怎麽樣?”


    “龜陵城有守軍千人,易守難攻。而且緊靠長江,能夠觀察到韃子水師動向,用狼煙向下遊示警。涪州共有民眾八千餘戶,接近四萬人口。糧食、軍械還算充足。就是韃子水師最近來搶糧,如果一直賴著不走,恐怕秋糧會有損失。”


    “我此次前來,就是要趕走韃子,救援重慶。王大人,你對韃子東、西川兩院的矛盾,了解嗎?”


    王明在夔州路任職十餘年,對此來由十分了解,當下就向呂師聖詳細的講述起來。


    原來合丹大王本是窩闊台的庶子,三十多年前跟隨窩闊台的次子闊端一起攻占利州東西兩路,然後打進四川。


    後來,貴由可汗、蒙哥可汗相繼離世。忽必烈與阿裏不哥爭奪汗位時,留戍青居城的蒙古軍帥乞台不花與渾都海勾結,欲起兵響應阿裏不哥。


    合丹大王遵照忽必烈的授意,派遣麾下的大將汪惟正,長途奔襲至青居,趁乞台不花毫無防備之下,將他捆了起來,就地斬殺。


    因此忽必烈繼承汗位之後,將合丹大王封賞在東川。而汪惟正也因功被封為東川行樞密院鞏昌都總帥。


    闊端、合丹當年攻入四川,一直都大肆屠殺,燒殺劫掠,無惡不作。


    如今的東川行樞密院中的將領,大多也都是蒙古人。汪惟正雖然名字像漢人,其實是蒙古族汪古部出身。所以他們都保留了搶劫屠殺漢人的習慣。


    然而西川行樞密院,一開始就從屬於秦王,王府的國相是商挺、李德輝等漢人。


    忽必烈當年本就重視漢文化,推崇儒術治國。所以西川院一般不擅殺,也更願意接受漢人投降。


    這就導致四川的蒙宋戰爭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些城池被東川院包圍很久,缺乏後援的時候。守城的宋軍將領派人潛出去,向西川院投降。


    這種事情發生幾次之後,東、西兩川的矛盾就激化了。


    東川院一肚子氣:勞資辛辛苦苦在前麵拚命打仗,最後戰果被你給收割了?你還護著這幫子漢人降將。


    西川院認為:四處屠殺漢人,會導致對方頑抗到底。隻有不擅殺,才能攻滅宋朝。你們這是違抗大汗的治國理念。


    雙方的矛盾無法調和,鬧到忽必烈那裏。於是忽必烈讓秦王府節製兩行院,其實是更支持西川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宋末年:幫助呂文煥守襄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京西南路製置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京西南路製置使並收藏南宋末年:幫助呂文煥守襄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