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漲水
南宋末年:幫助呂文煥守襄陽 作者:京西南路製置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1章 漲水
其實朱初一正是朱元璋的爺爺,他家本是句容人,因家貧無以為生,所以搬遷到盱眙。
而朱元璋的父親朱世珍,八年之後才出生。後來朱世珍又搬家到了濠州居住。朱元璋的出生,要等到五十五年之後了。
“朱老,不必拘禮。方才聽你說,現在淮河容易漲水?詳細說說。”
朱初一見這位將軍很和善,於是就大膽的聊了起來:
“將軍,老漢在這淮河南岸住了幾十年,每年到了夏秋季節,上遊就容易下暴雨,雨水全都流到淮河來,就漲水了。現在正是七月末,說不準哪天就漲。”
“水位能漲多高?”
“就按現在的水麵,能再漲起來一人多高。偶爾也有決堤的時候。淮河邊上得人家,誰沒逃過水災呀。”
呂師聖聞言大喜,這就是突破塗山防線的好時機。於是連忙喚來眾將領,將作戰的計劃一一討論分派完畢。
大軍當即開拔,沿淮河向西,離塗山二十裏,選擇高處下寨。又命朱初一加入親衛營,並賞賜白銀二十兩。
宋軍在此處紮下水、陸營寨,連駐三日。呂師聖每日操練水軍,親自選拔精銳千人,分乘戰船十艘,作為突擊隊。
張榮實、史格、闊闊真見宋軍大隊已經趕到,於是緊急備戰,日夜巡視,時時派出探馬哨探。
但是一連三日,宋軍營地並無絲毫動作。既不進攻,也不來挑戰。張榮實一麵將軍情迴報給伯顏,一麵小心備戰。
第三日夜晚,忽然開始天降暴雨。塗山、荊山上的雨水,全部都從山體上衝下來,流入淮河。
元軍的營寨在山腳和河岸之間,暴雨如注,雨水匯成小溪一般,急速的流向淮河。水流不斷的衝刷,元軍有部分木柵欄都被衝毀。
張榮實、史格擔心宋軍冒雨前來強攻,整晚沒睡,指揮士卒加固營寨,修理營牆。
元軍的營寨,全部泡在水中,水深都到了膝蓋。整整一夜,大軍不得休息,疲憊不堪。
而宋軍並沒有趁雨強攻,而是美美的睡了一覺。
清晨時分,暴雨已經結束。大軍起床,呂師聖親自擔任先鋒,領著水師精銳千人,率先登船,向著塗山大營而去。
京湖都統製王達,領著剩餘水軍四千人,戰船兩百艘,隨後而來。
侍衛馬軍都虞候趙文義領著一萬七千人,隨著水師一起,正麵強攻塗山腳下的大營。
鎮江都統製石祖忠率領所部五千人,繞過塗山,從背後攻打塗山元軍大營。
餘守直、空見、範興,率領剩餘騎兵兩千七百,在塗山以南十裏列陣,阻止壽春元軍增援。
各路軍馬安排已定,呂師聖領著前鋒就要出發。郭襄強烈要求追隨呂師聖左右,要護他周全。
呂師聖將元帥印綬、兵符交給郭襄:“戰場形勢,變化萬千,需要有主帥坐鎮應變。你在襄陽,指揮過大軍作戰。如今有你坐鎮,我才放心。”
郭襄一向沉著幹練,也不推辭,接過重任,叮囑一聲“當心”。
呂師聖點點頭,站在最前麵的戰船甲板上,大喝一聲:“傳我帥令,全軍進擊。”大軍按照謀劃,各自出發。
經過一整夜的暴雨,淮河的水位已經上漲了接近一米。上遊的雨還沒有停,水麵還在漲。
因為漲水的原因,水流變得湍急,逆水行舟,並不容易。好在夏季沿海地區多東南風,此時東風強勁,宋軍戰船鼓起風帆,船隻加速向西而去。
不多時,戰船到達了淮河轉角處,拐過彎之後,元軍兩山之間的大營就在眼前。
元軍設在塗山山頂上的營寨,早就遠遠的看到了宋軍來犯,如今號角聲、戰鼓聲連連響起。
大戰一觸即發。
因為淮河漲水,內河戰船的吃水本來就不深,所以元軍之前設在河裏的暗樁都不起作用了。
呂師聖命令戰船擂鼓,全體發起衝鋒。
張榮實見水裏的暗樁不管用了,也立即傳令,讓水軍戰船出擊,阻擋宋軍。
元軍水寨大門打開,幾十艘戰船魚貫而出,順流而下,衝向宋軍。
目前的水軍戰船上,已經有少量的火炮了。史書多次記載的宋元之間的水戰曆史,都有火炮應用的記錄。
呂師聖在挑選精銳的時候,就把宋軍戰船上的火炮拆卸,集中裝在前鋒的十條船上。
如今見元軍戰船衝出,呂師聖站在第一艘船的甲板上,開始使用內力,連連開炮。
他如今身負123年的內力,遠遠超過襄陽之戰的張君寶。戰船上的火炮,遠比不上城頭的重炮,大約隻有一百斤重,一炮需要2年內力。
因為距離較近,呂師聖第一炮落空,微微調整角度,第二炮就將元軍戰船吃水線以下,打了一個打洞。眼看船隻進水開始傾斜。
他繼續發炮,接連摧毀三四艘敵船。前鋒戰船上的火炮也連連開炮,擊傷擊毀敵船。
元軍每條船隻就隻在船首安裝了一門火炮,完全抵擋不住宋軍的火炮集火,剛一交戰,就被擊毀了十餘條船隻。元兵紛紛落水,在湍急的河流中,完全救不上來。
等宋軍船隻駛近了之後,張榮實、史格急忙命令陸寨、水寨支援戰船,一起向宋船拋射箭支壓製。
一時之間,箭矢像大雨一般潑灑下來。宋軍前鋒死傷一片,頓時被壓製住了。
這時候,趙文義率領的步兵趕到了戰場,弓箭手在前,踩著鼓點走到射程之內,開始向元軍大營射箭。
宋軍一麵壓製,一麵派刀盾手上前,準備攻打寨牆。史格隻好命令營寨中的弓手轉向,與趙文義所部對射。
水軍這裏鬆了一口氣,劃動戰船,衝到元軍戰船附近,開始了接舷戰。
呂師聖從出生開始,就跟著父親在襄陽長大,他久在漢江邊,自幼熟識水性。又經常在戰船上玩耍,因此對於水戰並不陌生。
他在搖晃的戰船上,如履平地,手握雙錘,輕輕一躍,就往元軍的船隻跳去。
身體還在半空之中,戰錘就射出兩團散彈。敵船甲板上準備接戰的元兵,手舉長矛,陣型本就很密,頓時死傷一片。
呂師聖身體就落在了長矛陣的空擋處,揮舞大錘,開始了屠殺。
其實朱初一正是朱元璋的爺爺,他家本是句容人,因家貧無以為生,所以搬遷到盱眙。
而朱元璋的父親朱世珍,八年之後才出生。後來朱世珍又搬家到了濠州居住。朱元璋的出生,要等到五十五年之後了。
“朱老,不必拘禮。方才聽你說,現在淮河容易漲水?詳細說說。”
朱初一見這位將軍很和善,於是就大膽的聊了起來:
“將軍,老漢在這淮河南岸住了幾十年,每年到了夏秋季節,上遊就容易下暴雨,雨水全都流到淮河來,就漲水了。現在正是七月末,說不準哪天就漲。”
“水位能漲多高?”
“就按現在的水麵,能再漲起來一人多高。偶爾也有決堤的時候。淮河邊上得人家,誰沒逃過水災呀。”
呂師聖聞言大喜,這就是突破塗山防線的好時機。於是連忙喚來眾將領,將作戰的計劃一一討論分派完畢。
大軍當即開拔,沿淮河向西,離塗山二十裏,選擇高處下寨。又命朱初一加入親衛營,並賞賜白銀二十兩。
宋軍在此處紮下水、陸營寨,連駐三日。呂師聖每日操練水軍,親自選拔精銳千人,分乘戰船十艘,作為突擊隊。
張榮實、史格、闊闊真見宋軍大隊已經趕到,於是緊急備戰,日夜巡視,時時派出探馬哨探。
但是一連三日,宋軍營地並無絲毫動作。既不進攻,也不來挑戰。張榮實一麵將軍情迴報給伯顏,一麵小心備戰。
第三日夜晚,忽然開始天降暴雨。塗山、荊山上的雨水,全部都從山體上衝下來,流入淮河。
元軍的營寨在山腳和河岸之間,暴雨如注,雨水匯成小溪一般,急速的流向淮河。水流不斷的衝刷,元軍有部分木柵欄都被衝毀。
張榮實、史格擔心宋軍冒雨前來強攻,整晚沒睡,指揮士卒加固營寨,修理營牆。
元軍的營寨,全部泡在水中,水深都到了膝蓋。整整一夜,大軍不得休息,疲憊不堪。
而宋軍並沒有趁雨強攻,而是美美的睡了一覺。
清晨時分,暴雨已經結束。大軍起床,呂師聖親自擔任先鋒,領著水師精銳千人,率先登船,向著塗山大營而去。
京湖都統製王達,領著剩餘水軍四千人,戰船兩百艘,隨後而來。
侍衛馬軍都虞候趙文義領著一萬七千人,隨著水師一起,正麵強攻塗山腳下的大營。
鎮江都統製石祖忠率領所部五千人,繞過塗山,從背後攻打塗山元軍大營。
餘守直、空見、範興,率領剩餘騎兵兩千七百,在塗山以南十裏列陣,阻止壽春元軍增援。
各路軍馬安排已定,呂師聖領著前鋒就要出發。郭襄強烈要求追隨呂師聖左右,要護他周全。
呂師聖將元帥印綬、兵符交給郭襄:“戰場形勢,變化萬千,需要有主帥坐鎮應變。你在襄陽,指揮過大軍作戰。如今有你坐鎮,我才放心。”
郭襄一向沉著幹練,也不推辭,接過重任,叮囑一聲“當心”。
呂師聖點點頭,站在最前麵的戰船甲板上,大喝一聲:“傳我帥令,全軍進擊。”大軍按照謀劃,各自出發。
經過一整夜的暴雨,淮河的水位已經上漲了接近一米。上遊的雨還沒有停,水麵還在漲。
因為漲水的原因,水流變得湍急,逆水行舟,並不容易。好在夏季沿海地區多東南風,此時東風強勁,宋軍戰船鼓起風帆,船隻加速向西而去。
不多時,戰船到達了淮河轉角處,拐過彎之後,元軍兩山之間的大營就在眼前。
元軍設在塗山山頂上的營寨,早就遠遠的看到了宋軍來犯,如今號角聲、戰鼓聲連連響起。
大戰一觸即發。
因為淮河漲水,內河戰船的吃水本來就不深,所以元軍之前設在河裏的暗樁都不起作用了。
呂師聖命令戰船擂鼓,全體發起衝鋒。
張榮實見水裏的暗樁不管用了,也立即傳令,讓水軍戰船出擊,阻擋宋軍。
元軍水寨大門打開,幾十艘戰船魚貫而出,順流而下,衝向宋軍。
目前的水軍戰船上,已經有少量的火炮了。史書多次記載的宋元之間的水戰曆史,都有火炮應用的記錄。
呂師聖在挑選精銳的時候,就把宋軍戰船上的火炮拆卸,集中裝在前鋒的十條船上。
如今見元軍戰船衝出,呂師聖站在第一艘船的甲板上,開始使用內力,連連開炮。
他如今身負123年的內力,遠遠超過襄陽之戰的張君寶。戰船上的火炮,遠比不上城頭的重炮,大約隻有一百斤重,一炮需要2年內力。
因為距離較近,呂師聖第一炮落空,微微調整角度,第二炮就將元軍戰船吃水線以下,打了一個打洞。眼看船隻進水開始傾斜。
他繼續發炮,接連摧毀三四艘敵船。前鋒戰船上的火炮也連連開炮,擊傷擊毀敵船。
元軍每條船隻就隻在船首安裝了一門火炮,完全抵擋不住宋軍的火炮集火,剛一交戰,就被擊毀了十餘條船隻。元兵紛紛落水,在湍急的河流中,完全救不上來。
等宋軍船隻駛近了之後,張榮實、史格急忙命令陸寨、水寨支援戰船,一起向宋船拋射箭支壓製。
一時之間,箭矢像大雨一般潑灑下來。宋軍前鋒死傷一片,頓時被壓製住了。
這時候,趙文義率領的步兵趕到了戰場,弓箭手在前,踩著鼓點走到射程之內,開始向元軍大營射箭。
宋軍一麵壓製,一麵派刀盾手上前,準備攻打寨牆。史格隻好命令營寨中的弓手轉向,與趙文義所部對射。
水軍這裏鬆了一口氣,劃動戰船,衝到元軍戰船附近,開始了接舷戰。
呂師聖從出生開始,就跟著父親在襄陽長大,他久在漢江邊,自幼熟識水性。又經常在戰船上玩耍,因此對於水戰並不陌生。
他在搖晃的戰船上,如履平地,手握雙錘,輕輕一躍,就往元軍的船隻跳去。
身體還在半空之中,戰錘就射出兩團散彈。敵船甲板上準備接戰的元兵,手舉長矛,陣型本就很密,頓時死傷一片。
呂師聖身體就落在了長矛陣的空擋處,揮舞大錘,開始了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