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消失的西北軍官
大宋:一統華夏從救嶽飛開始 作者:無悔這一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卿,這水袋的出處,你給我好好說一說。”
雖然不清楚官家要做什麽,但李光不敢隱瞞。
“陛下,這水袋乃是大宋幾十年前專用,其做工精美,用料昂貴,隻用於軍官流通。”
“雖在元符二年徹底退出軍中,可實際紹聖二年就已經開始禁止了。”
聽李光解釋,果然是幾十年前的產物。
“李卿,那你知不知道,在軍中可以使用鹿皮水袋的最低級別的官吏都有哪些?”
這個……
李光一時間有些犯難。
畢竟那時候他還不在軍隊,就算知道也是從別人嘴裏聽說的。
迴憶了半天還是有些不確定:“陛下,最低好像是營正副指揮使可以使用,至於底下的都頭都無權使用。”
趙旉默默記在心裏,又拿起水袋看了好一會:
“李卿,我記得你那時候根本不在軍中,這水袋你從何獲得?這水袋是否可以流入民間?”
“迴陛下,這水袋是臣的哥哥與西夏作戰時配發的。”
“至於流向民間,基本不可能。其一,這東西對百姓並無大用,且時間久遠就破損了。”
“加上百姓不可藏匿軍中之物,所以無人敢藏匿,就算去當鋪也賣不出錢來。”
“最重要的是,因水袋用料昂貴且牢固,可以應對惡劣氣候,當時隻供西北官軍專用!”
好像也是那麽迴事。
前線作戰,這就是個喝水的家夥,百姓要這玩意確實沒用。
加上是軍中物品,民間禁止收藏,誰會冒著坐牢的風險收藏一個沒用的東西?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
為什麽石頭村那個叫張武的裏正家裏,會有這種鹿皮水袋?簡直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他是軍中人?還是跟李光一樣,有在軍中服役的親人?
對了,趙旉忽然想起來,李光就是紹興府上虞人。
“李卿,你祖籍好像就是紹興府上虞人吧?那我問你,上虞縣有個石頭村,你可曾聽說?”
石頭村?
李光低頭沉思了好半天,還是一臉茫然的搖了搖頭:“陛下,臣倒是聽過石頭村,可從未去過。”
“且臣很早的時候便離開了上虞,崇寧五年高中進士後,便往衢州做了開化縣令。”
見再問不出什麽,趙旉也不在久留。
不過李光倒是給自己提了個醒,那就是這種鹿皮水袋,隻供西北專用。
加上李光說的明白,這是他哥哥與西夏作戰時配發的。
那石頭村的裏正張武,會不會參與過大宋對西夏的戰爭?
自己如果記得不錯的話,大宋曆史上與西夏可沒少打仗。
隻是曆史重點記載的戰役就有五次之多,這還不包括其他小仗。
想到這,趙旉越發開始懷疑起石頭村的裏正。
立即喊來內侍,讓其拿著自己的口諭,去樞密院架閣庫,專門調查一下大宋與西夏幾次大的戰役記錄。
這種大型戰役的檔案都是專門保管,找起來也相當容易。
很快趙旉發現,從宋仁宗景佑五年開始,一直到宋徽宗宣和元年,大宋都與西夏有過大型戰役。
根據在上虞縣查找到的資料來看,趙旉記得很清楚,那個裏正張武是熙寧五年生的。
以年齡來分析,張武絕對有可能參加過宋夏戰爭。
加上從上虞縣得到的情報,石頭村存在了五十三年。
這就說明,在最近的五十三年裏,張武都不在軍中。
從而可以把宋徽宗統治時期與西夏的戰爭排除掉了。
加上張武家發現的鹿皮水袋比較新,說明並沒有使用多長時間。
整整半個時辰。
趙旉不斷在檔案裏來迴查找,最終確定,張武極有可能參加過送哲宗元佑七年時,與西夏的戰爭。
既然確定了範圍,找起來就方便多了。
很快,趙旉又發現了新的消息。
根據當時的記錄,元佑七年十月,西夏粱太後禦駕親征。
當時大宋以環慶路五萬大軍抵擋。
宋環慶路駐軍雖然號稱五萬,可扣除掉幾個城寨基本的戍守部隊後。
真正能用於作戰的兵力,也就不超過二萬六千人左右的野戰部隊。
這個搜索範圍就已經很小了。
趙旉樂嗬嗬的端起茶杯,輕抿了口茶水。
李光可是說過,這種鹿皮水袋隻有軍官才可以配發使用。
隻要查一查當時宋軍當中,是否有叫張武的軍官就行了。
想到這,趙旉馬上讓內侍拿著自己的口諭去兵部。
讓他們派人專門去找當時環慶路宋軍當中,是否有張武這個軍官。
想法是很好,可畢竟也是兩萬多人,接近三萬人。
真想挨個找,也是個巨大的工程。
整整七天時間,兵部幾乎翻遍了當初的檔案。
甚至連再往前二十年的檔案都翻遍了,也沒找到有關於張武的任何信息。
給人感覺,當時宋軍裏,就沒有叫張武的這個軍官。
不過倒是誤打誤撞,查到了另外一件讓人幾乎遺忘的案子。
那就是在元佑八年時,一支往環慶路送餉銀的隊伍在即將到達環慶路時,突然發生了暴亂。
據檔案記載,當時一個營指揮使被殺,五十萬兩餉銀丟了整整十五萬兩。
至於副指揮使與帳下都頭、副都頭一夜之間好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其手下掌管的幾百人,也全部消失不見。
這個~
趙旉警覺的拿起檔案,仔細看了個遍。
隱隱感覺其中的蹊蹺,仿佛與張武有關。
雖然沒有任何證據,甚至連推斷都算不上,可就是有這種直覺。
想到這,趙旉馬上又派人去查找當初這件案子的所有信息。
一天後,消息傳來。
通過仔細調查,終於查找出當時關於這件案子的記錄。
其中那個消失的副指揮使叫章瀾,都頭叫盧尚卿,副都頭叫苟慶春。
隻看到這幾個名字第一眼,趙旉就已經產生了巨大懷疑。
還是直覺。
章瀾,張武。
盧尚卿、陸文棟。
苟慶春、苟三。
除了苟慶春,其餘兩人姓氏都是諧音,極其相似。
而苟慶春與石頭村那個被吊死的苟三,更是沒有半點更改。
那其餘兩人呢,會不會是改了姓氏?
繼續看下去。
檔案上顯示,章瀾是紹興諸暨楓橋鎮人,生於熙寧五年。
趙旉清晰的記得,當初在上虞縣查找的張武身份時,張武也是熙寧五年生的。
從年齡上完全對的上。
盧尚卿是寧國府徑縣人,生於元豐二年。
盧尚卿……
雖然不清楚官家要做什麽,但李光不敢隱瞞。
“陛下,這水袋乃是大宋幾十年前專用,其做工精美,用料昂貴,隻用於軍官流通。”
“雖在元符二年徹底退出軍中,可實際紹聖二年就已經開始禁止了。”
聽李光解釋,果然是幾十年前的產物。
“李卿,那你知不知道,在軍中可以使用鹿皮水袋的最低級別的官吏都有哪些?”
這個……
李光一時間有些犯難。
畢竟那時候他還不在軍隊,就算知道也是從別人嘴裏聽說的。
迴憶了半天還是有些不確定:“陛下,最低好像是營正副指揮使可以使用,至於底下的都頭都無權使用。”
趙旉默默記在心裏,又拿起水袋看了好一會:
“李卿,我記得你那時候根本不在軍中,這水袋你從何獲得?這水袋是否可以流入民間?”
“迴陛下,這水袋是臣的哥哥與西夏作戰時配發的。”
“至於流向民間,基本不可能。其一,這東西對百姓並無大用,且時間久遠就破損了。”
“加上百姓不可藏匿軍中之物,所以無人敢藏匿,就算去當鋪也賣不出錢來。”
“最重要的是,因水袋用料昂貴且牢固,可以應對惡劣氣候,當時隻供西北官軍專用!”
好像也是那麽迴事。
前線作戰,這就是個喝水的家夥,百姓要這玩意確實沒用。
加上是軍中物品,民間禁止收藏,誰會冒著坐牢的風險收藏一個沒用的東西?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
為什麽石頭村那個叫張武的裏正家裏,會有這種鹿皮水袋?簡直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他是軍中人?還是跟李光一樣,有在軍中服役的親人?
對了,趙旉忽然想起來,李光就是紹興府上虞人。
“李卿,你祖籍好像就是紹興府上虞人吧?那我問你,上虞縣有個石頭村,你可曾聽說?”
石頭村?
李光低頭沉思了好半天,還是一臉茫然的搖了搖頭:“陛下,臣倒是聽過石頭村,可從未去過。”
“且臣很早的時候便離開了上虞,崇寧五年高中進士後,便往衢州做了開化縣令。”
見再問不出什麽,趙旉也不在久留。
不過李光倒是給自己提了個醒,那就是這種鹿皮水袋,隻供西北專用。
加上李光說的明白,這是他哥哥與西夏作戰時配發的。
那石頭村的裏正張武,會不會參與過大宋對西夏的戰爭?
自己如果記得不錯的話,大宋曆史上與西夏可沒少打仗。
隻是曆史重點記載的戰役就有五次之多,這還不包括其他小仗。
想到這,趙旉越發開始懷疑起石頭村的裏正。
立即喊來內侍,讓其拿著自己的口諭,去樞密院架閣庫,專門調查一下大宋與西夏幾次大的戰役記錄。
這種大型戰役的檔案都是專門保管,找起來也相當容易。
很快趙旉發現,從宋仁宗景佑五年開始,一直到宋徽宗宣和元年,大宋都與西夏有過大型戰役。
根據在上虞縣查找到的資料來看,趙旉記得很清楚,那個裏正張武是熙寧五年生的。
以年齡來分析,張武絕對有可能參加過宋夏戰爭。
加上從上虞縣得到的情報,石頭村存在了五十三年。
這就說明,在最近的五十三年裏,張武都不在軍中。
從而可以把宋徽宗統治時期與西夏的戰爭排除掉了。
加上張武家發現的鹿皮水袋比較新,說明並沒有使用多長時間。
整整半個時辰。
趙旉不斷在檔案裏來迴查找,最終確定,張武極有可能參加過送哲宗元佑七年時,與西夏的戰爭。
既然確定了範圍,找起來就方便多了。
很快,趙旉又發現了新的消息。
根據當時的記錄,元佑七年十月,西夏粱太後禦駕親征。
當時大宋以環慶路五萬大軍抵擋。
宋環慶路駐軍雖然號稱五萬,可扣除掉幾個城寨基本的戍守部隊後。
真正能用於作戰的兵力,也就不超過二萬六千人左右的野戰部隊。
這個搜索範圍就已經很小了。
趙旉樂嗬嗬的端起茶杯,輕抿了口茶水。
李光可是說過,這種鹿皮水袋隻有軍官才可以配發使用。
隻要查一查當時宋軍當中,是否有叫張武的軍官就行了。
想到這,趙旉馬上讓內侍拿著自己的口諭去兵部。
讓他們派人專門去找當時環慶路宋軍當中,是否有張武這個軍官。
想法是很好,可畢竟也是兩萬多人,接近三萬人。
真想挨個找,也是個巨大的工程。
整整七天時間,兵部幾乎翻遍了當初的檔案。
甚至連再往前二十年的檔案都翻遍了,也沒找到有關於張武的任何信息。
給人感覺,當時宋軍裏,就沒有叫張武的這個軍官。
不過倒是誤打誤撞,查到了另外一件讓人幾乎遺忘的案子。
那就是在元佑八年時,一支往環慶路送餉銀的隊伍在即將到達環慶路時,突然發生了暴亂。
據檔案記載,當時一個營指揮使被殺,五十萬兩餉銀丟了整整十五萬兩。
至於副指揮使與帳下都頭、副都頭一夜之間好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其手下掌管的幾百人,也全部消失不見。
這個~
趙旉警覺的拿起檔案,仔細看了個遍。
隱隱感覺其中的蹊蹺,仿佛與張武有關。
雖然沒有任何證據,甚至連推斷都算不上,可就是有這種直覺。
想到這,趙旉馬上又派人去查找當初這件案子的所有信息。
一天後,消息傳來。
通過仔細調查,終於查找出當時關於這件案子的記錄。
其中那個消失的副指揮使叫章瀾,都頭叫盧尚卿,副都頭叫苟慶春。
隻看到這幾個名字第一眼,趙旉就已經產生了巨大懷疑。
還是直覺。
章瀾,張武。
盧尚卿、陸文棟。
苟慶春、苟三。
除了苟慶春,其餘兩人姓氏都是諧音,極其相似。
而苟慶春與石頭村那個被吊死的苟三,更是沒有半點更改。
那其餘兩人呢,會不會是改了姓氏?
繼續看下去。
檔案上顯示,章瀾是紹興諸暨楓橋鎮人,生於熙寧五年。
趙旉清晰的記得,當初在上虞縣查找的張武身份時,張武也是熙寧五年生的。
從年齡上完全對的上。
盧尚卿是寧國府徑縣人,生於元豐二年。
盧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