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體製


    根據巴以之間達成的有關協議,巴勒斯坦目前還沒有軍隊,其軍事力量主要是兩支警察部隊,一支維持巴自治區內的治安,另一支在自治區邊上行使軍隊的職能,共人。他們的主要武器是卡式chongfengqiang等輕型武器,沒有大炮,但有一些裝甲運兵車;巴武裝力量也沒有空軍,僅有的幾架飛機是用來供領導人出訪和救援用的,人數為幾百人的海軍隻有幾艘炮艇,因而僅有象征意義。


    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


    【對外關係】?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宣告成立,現已得到138個國家的正式承認。1988年12月15日,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實體。2012年11月29日,第6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正式授予巴勒斯坦聯合國觀察員國地位。


    巴勒斯坦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建國作為外交政策的基石,主張以國際法、聯合國安理會有關決議、“阿拉伯和平倡議”等為基礎,通過同以色列進行和平談判,結束以方對巴方領土的占領,建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1991年馬德裏中東和會召開後,巴勒斯坦通過談判,同以色列先後簽署《臨時自治安排原則宣言》(即“奧斯陸協議”)、《加沙和傑裏科先行自治協議》、《擴大巴勒斯坦在約旦河西岸自治範圍的協議》等,陸續收複了部分領土,並在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和加沙地帶全境實現有限自治。但由於巴以立場分歧,國際和地區政治氣候變幻,20世紀90年代後期後,巴以和談未再取得實質性進展。2000年,巴勒斯坦民眾發起第二次“大起義”,此後和談屢次重啟,又屢次中斷。2014年4月底,巴以和談再次陷入僵局,此後未再重啟。


    2023年6月13日上午,巴勒斯坦總統馬哈茂德阿巴斯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正式開啟為期四天的訪華之旅。


    對外關係


    同中國的關係


    1965年5月,巴解組織在北京設立享有外交機構待遇的辦事處。1988年11月20日,中國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兩國建交。同年12月31日,巴解駐京辦事處改為巴勒斯坦國駐華大使館,其主任改任巴勒斯坦國駐華大使。1990年7月5日起,中國駐突尼斯大使兼任駐巴勒斯坦國特命全權大使。巴實行自治後,1995年12月中國在加沙設立駐巴民族權力機構辦事處,2004年5月遷至拉馬拉。


    2005年5月,巴民族權力機構zhuxi馬哈茂德阿巴斯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同阿拉伯國家的關係


    (一)與埃及的關係。埃及是最早支持巴解組織的阿拉伯國家之一,曾是巴解組織開展政治活動的主要基地。埃、以簽訂戴維營協議後,巴解中斷同埃的關係。1987年11月,埃宣布重新開放巴解組織駐開羅辦事處。海灣戰爭後,由於雙方立場不同,關係冷淡。隨著中東和平進程的推進,雙方關係實現正常化。阿拉法特zhuxi去世後,埃在開羅為其舉行隆重葬禮。阿巴斯當選民族權力機構zhuxi以來,多次訪埃。2006年,哈馬斯執政後,埃及唿籲哈馬斯承認巴以間達成的協議。哈馬斯領導人馬沙勒、巴總理哈尼亞、外長紮哈爾分別訪埃。埃及多次在巴以換俘、巴內部矛盾等問題上進行斡旋。


    (二)與敘利亞的關係。敘曾是巴遊擊隊的重要基地和後方。巴一些組織的總部均設在大馬士革。哈傑寧馬斯領導人馬沙勒目前也在敘定居。1983年以後,因對解決中東問題的政治主張存在分歧,雙方關係惡化。1988年以來,巴敘關係有所緩和。1999年,在敘的鼓勵與支持下,在敘境內的巴反對派組織開始與巴民族權力機構進行對話。2004年12月,阿巴斯繼任巴解執委會zhuxi後訪敘。2006年,哈馬斯執政後,敘表示支持巴人民自主選擇的政府,反對對巴進行封鎖,唿籲國際社會給巴新政府更多的時間。巴外長、總理先後訪敘。2007年1月,阿巴斯訪敘,並與馬沙勒就組建民族聯合政府談判。敘總統巴沙爾鼓勵巴各政治派別通過對話解決分歧。


    (三)與約旦的關係。巴、約之間在曆史、地理、血緣等方麵有著特殊關係。約旦是阿拉伯世界唯一給予巴人國籍的國家,現巴人占約旦總人口的60%。約曾是巴解總部所在地。1970年,約巴關係惡化,巴武裝被迫全部從約撤出。1985年2月,巴約達成謀求公正和平解決中東問題的聯合行動協議,其中包括建立巴約聯邦。中東和平進程開始後,巴約曾組成聯合代表團出席中東和會。2003年6月,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主持了由美、以、巴三方首腦參加的亞喀巴峰會,宣布正式啟動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2004年,約積極推動“路線圖”,多次重申反對難民就地安置的設想。阿巴斯當選民族權利機構zhuxi以來,頻繁訪約。2006年,哈馬斯執政後,約旦未予明確表態,僅唿籲國際社會繼續向巴提供援助。4月,約旦政府指責哈馬斯向約境內偷運武器,並無限期推遲了紮哈爾訪約計劃。阿卜杜拉二世多次唿籲國際社會關注巴以局勢,推動和平進程,並於2007年3月在美國會發表演講,敦促美在中東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


    (四)與沙特等海灣阿拉伯國家關係。沙特、科威特等海灣阿拉伯國家曾是巴解的主要財政援助國。1990年,沙特等海灣國家對巴解在海灣戰爭中的立場不滿,同巴解關係惡化。原在海灣國家的50萬巴勒斯坦人大部分離去。1991年3月31日,海合會宣布中斷對巴解的財政援助。但在巴解決定出席馬德裏中東和會後,沙特等海灣國家與巴解關係開始緩和,官方往來逐漸恢複,沙特還部分恢複了對巴援助。從1993年起,巴解同海灣國家關係恢複正常。2004年12月,巴解執委會zhuxi阿巴斯訪問沙特和科威特,對巴在海灣戰爭中的錯誤立場表示道歉。巴與海灣國家關係明顯改善。2006年,哈馬斯執政後,其政治領導人馬沙勒曾往訪卡塔爾、巴林、阿聯酋、科威特等海灣國家。4月,巴外長紮哈爾出訪沙特。12月,巴總理哈尼亞訪問卡塔爾、巴林。2007年2月,沙特斡旋下,哈馬斯與法塔赫,促成雙方就組建民族聯合政府、重組巴解組織等問題達成“麥加協議”。3月,在沙特等國推動下,第19次阿盟首腦會議重申“阿拉伯和平倡議”,並確定相關工作機製。


    同以色列的關係


    1993年9月和1994年5月,巴以簽署了巴自治協議(“奧斯陸協議”)和該協議的執行協議。1995年9月,巴以簽署巴第二階段自治協議,根據協議,以色列已將約旦河西岸6座城市的教育、社會福利、旅遊、衛生和稅收等20餘項民事管理權移交巴方。


    1997年1月17日,巴以正式簽署了關於以軍在希伯倫市重新部署的協議,規定以從希伯倫80%的地區撤出。1998年10月23日,巴以簽署了以色列第二階段從約旦河西岸撤軍協議,即“懷伊協議”。1998年12月14日,巴全國委員會在加沙召開會議,以舉手表決方式通過對巴國民憲章的修改,取消其中的滅以條款。


    1999年5月以色列工黨領袖巴拉克上台執政後,中東和平進程出現轉折,巴以和談恢複。巴拉克與阿拉法特多次公開和秘密會晤。9月5日,阿拉法特和以總理巴拉克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就實施懷伊協議和啟動巴最終地位談判簽署協議。11月8日,巴以正式啟動巴最終地位談判。2000年7月,美、以、巴首腦在戴維營舉行峰會,但因巴以雙方在耶路撒冷主權問題分歧嚴重,會談無果而終。9月,由於以色列右翼黨利庫德集團領導人沙龍強行進入阿克薩清真寺,引發以巴衝突。2001年3月,沙龍就任以色列總理後,對巴采取強硬政策,對巴自治區實行封鎖和軍事打擊,以巴衝突愈演愈烈。


    2003年6月,由美國、俄羅斯、歐盟和聯合國“四方機製”起草的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啟動,規定在2003年底之前建立有臨時邊界和主權象征的巴勒斯坦國,繼而在2005年完成最終地位談判,巴正式建國。該計劃至今未得到切實執行。


    2005年,阿巴斯上台後,巴以關係明顯改善。2月8日,在穆巴拉克的倡議和推動下,以、巴、埃、約領導人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峰會,就巴以停止長達4年多的暴力衝突達成協議。此後,以暫停了對巴軍事行動,先後釋放了898名在押巴囚,並向巴移交了傑裏科和圖勒凱爾姆兩城的安全控製權。8月15日到9月20日,在埃及等方麵的推動以及巴方的積極配合下,以完成從加沙和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撤離猶太定居點和軍隊的“脫離計劃”。11月15日,在美國斡旋下,以同意開放加沙與埃及交界處的拉法口岸以及加沙南部與以交界處的凱雷姆貨物口岸,同意巴修建加沙港口,並允諾逐步開放加沙地帶農產品向以出口的通道等。25日,由巴控製、歐盟觀察員監督的拉法口岸正式開放。


    但是,雙方的暴力衝突仍時有發生。2005年7月12日,以海濱城市內坦亞遭巴武裝人員自殺式爆炸襲擊。以隨即宣布恢複“定點清除”,一度平靜的巴以局勢再度緊張,原定的巴以第三次首腦會晤被迫取消。12月5日,內坦亞再次遭襲,以宣稱將繼續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來製止巴武裝人員的襲擊。28日,以啟動“藍天”軍事行動,意圖在加沙北部建立軍事隔離區,阻止巴武裝人員襲擊以城市。


    2006年哈馬斯組閣後,以要求其接受“三項條件”,並對巴進行政治孤立和經濟封鎖。6月25日,巴武裝人員襲擊以軍哨所,造成數名以軍傷亡,並綁架了一名以軍士兵。以軍隨後對巴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逮捕60多名巴部長、立法委員。11月,巴以宣布在加沙停火。12月,以總理奧爾默特與阿巴斯會晤。2007年3月,巴民族聯合政府成立後,以對其采取“不承認、不交往”政策,維持對巴封鎖,但與阿巴斯保持接觸。


    同美國的關係


    美國曾長期拒不承認巴解。1988年12月,巴美開始對話。海灣危機爆發後,巴解一再抨擊美在處理海灣危機問題和巴勒斯坦問題上實行“雙重標準”,要求美以同樣的標準執行聯合國和安理會關於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決議。美則指責巴支持伊拉克。海灣戰爭結束後,美推行中東和談計劃,巴解對此采取積極立場,巴、美關係漸趨緩和。1993年9月,經美撮合,巴以簽署華盛頓原則宣言,實現相互承認,美隨後宣布承認巴解為巴人民的代表。1994年6月24日,美將巴駐美辦事處升格為官方使團,並利用美駐耶路撒冷總領館與巴進行聯係。1998年12月,克林頓訪巴,這是美總統第一次訪問巴自治區。阿拉法特執政後期,美巴關係緊張,美拒絕同阿接觸。2005年阿巴斯上台後,美巴關係改善。2006年哈馬斯勝選並組閣後,美反應強烈,表示不會與巴政府進行接觸,要求國際社會孤立哈馬斯,直至其改變立場、接受“三項條件”,並停止了對巴直接援助。2006年下半年以來,美國務卿賴斯多次訪問巴以。10月,阿巴斯訪美,會見美總統布什。布什稱阿巴斯是有遠見且愛好和平的領導人。2007年巴民族聯合政府成立後,美表示將密切關注巴政府實際行動,並與新任巴財長接觸。4月,美國會批準向阿巴斯領導的安全部隊提供5900萬美元資金。


    同歐洲國家的關係


    巴解組織重視發展與歐盟國家的關係,在10多個歐盟國家派駐代表。歐盟國家在法律上未承認巴國。但不少國家一直與巴解保持著各種形式的聯係,並不斷向被占區巴人提供物質援助。海灣危機發生後,歐盟國家指責巴解在海灣危機中支持伊拉克。


    1991年2月6日,歐共體12國外長宣布凍結與巴解和阿拉法特的接觸。海灣戰爭結束後,歐盟國家與巴解關係逐漸恢複。巴以簽署巴自治協議後,歐盟國家開始在巴自治區設代表處或通過駐耶路撒冷總領館與巴自治政府進行聯係,並向巴自治政府提供了大量援助。


    2005年10月,歐盟委員會向歐洲議會和歐盟部長理事會提出了支持巴的全麵中期戰略,主要內容包括:支持巴選舉、司法製度和法製建設;支持巴民族權力機構改革;改善巴貿易和投資條件;重建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基礎設施等。歐盟對哈馬斯執政表示擔憂,要求其接受“三項條件”,並將之與援助掛鉤。


    2006年11月,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就結束巴以衝突提出和平倡議。2007年3月,歐盟對巴民族聯合政府表示謹慎歡迎,決定與巴政府中溫和派人士交往。歐盟輪值zhuxi國德國總理默克爾、瑞典、比利時外交大臣等訪巴,巴外長、新聞部長訪問法國、奧地利、意大利等國。


    2014年10月3日,瑞典新首相、社會民主黨zhuxi斯特凡勒文宣布,瑞典政府將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支持通過兩國方案解決巴以衝突。媒體認為,作為歐盟重要成員國,瑞典此舉或將在歐盟內部起到示範效應。在此之前,在東歐和地中海地區,已經7個歐盟成員國承認巴勒斯坦國,分別是保加利亞、塞浦路斯、捷克、匈牙利、馬耳他、波蘭和羅馬尼亞,但這些國家均是在加入歐盟之前就承認了巴勒斯坦國。


    2014年10月13日,英國國會議員投票表決,通過了承認巴勒斯坦是一個國家的動議。雖然表決不會改變英國政府的政策,但對巴勒斯坦尋求國際承認的努力是一個象征性勝利。


    同俄羅斯的關係


    巴解組織與蘇俄關係密切。阿拉法特曾多次訪蘇。蘇聯解體後,巴解重視與獨聯體國家發展關係,宣布承認前蘇聯15個共和國獨立。2000年,包括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在內的多個東歐國家領導人在伯利恆慶祝東正教的聖誕節。同年阿拉法特三次訪俄。2003年中東和平計劃啟動後,俄積極推動。2005年阿巴斯當選巴民族權力機構zhuxi後訪俄。4月,俄總統普京訪巴。8月巴外長基德瓦訪俄。10月,普京致信阿巴斯,唿籲巴繼續就中東和平進程問題與以色列進行談判並表示俄將繼續推動巴以和談。


    2006年1月哈馬斯上台後,俄雖是“四方”之一,但其對哈馬斯的態度有別於其他三方,反對孤立哈馬斯,主張進行交往,引導其向溫和、務實方向轉變。哈馬斯領導人馬沙勒於2006年3月和2007年2月往訪。巴民族聯合政府成立後,俄表示歡迎,俄外長向巴新任總理和外長致電祝賀。


    經濟情況


    概況


    【經?濟】?以農業為主,其他有建築業、加工業、手工業、商業、服務業等。巴勒斯坦經濟嚴重依賴外來援助,經濟發展受製於以色列,巴以衝突持續對巴勒斯坦經濟發展形成嚴重製約。主要經濟數據如下:


    2021年主要經濟數字:


    國內生產總值(gdp)150.27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7.1%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3655美元


    通貨膨脹率1.2%失業率26.4%


    2013年主要經濟數字


    國內生產總值(gdp)70.08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5.33%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695.6美元


    通貨膨脹率5.7%


    進出口總額(2011年)58.33億美元


    其中進口額(2011年)50.18億美元


    出口額(2011年)8.15億美元


    工業


    據巴工業部提供的資料:目前巴共有各種工業企業4000家。巴工業主要是加工業,如製革、塑料、橡膠、化工、食品、石材、大理石和人造石板、製藥、造紙、印刷、建築、紡織、製衣和家具等。


    農業


    巴勒斯坦農產品豐富,農業是巴經濟支柱。水果、蔬菜和橄欖(油)是外貿出口的重要部分,占出口產品的25%。可耕地麵積為16.6萬公頃。從事農業的勞動力占勞動力總數的20%左右。2012年,巴農業總產值達3.3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


    旅遊業


    巴氣候宜人,有大量的曆史文化古跡,被稱為聖地(holnd)其旅遊資源豐富。巴自治區共有旅行社74家,餐館69家,旅館106家,擁有客房4708間,張床位。主要旅遊城市有:耶路撒冷、拉馬拉、比拉、伯利恆、傑裏科、納布盧斯、希伯倫、加沙。


    金融機構


    巴勒斯坦金融機構(palestinemaryauthority)於1994年底成立。該機構作為巴中央銀行預備機構,在確定金融政策、調控和監督各銀行活動方麵起著主導作用。根據巴金融機構提供的資料,目前在巴民族權力機構控製區的銀行共有22家。巴勒斯坦銀行9家,阿拉伯銀行11家,其它外國銀行2家。巴至今沒有自己的貨幣,使用以色列貨幣(謝克爾)和約旦貨幣(第納爾)。


    國際援助


    國際援助是巴民族權力機構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2008至2010年,巴民族權力機構每年獲得的財政援助分別為18億、14億和12億美元,美國和歐盟是最大的援助方。2011年,由於巴謀求加入聯合國,美凍結部分對巴援助,巴全年僅獲得9.83億美元援助,財政缺口巨大。2012年,中東問題“四方機製”唿籲國際社會向巴提供11億美元財政援助。


    2015年2月12日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宣布,計劃2015年向巴勒斯坦提供7.05億美元援助。這筆援助款項的80%將用於加沙地帶重建。


    交通運輸


    公路


    巴民族權力機構管轄區內沒有鐵路,一切運輸全靠公路,汽車完成。有各類公路5146.9公裏。2000年以後,由於巴以爆發衝突,巴交通建設陷入停滯。2009年後,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所恢複並得到一定發展。


    航空


    巴於1996年組建民航機構,1998年10月加沙國際機場投入使用,並開通至埃及和約旦的航線。2000年巴以爆發衝突後,加沙機場跑道被以軍摧毀。巴勒斯坦航空公司屬巴民族權力機構所有,總部設在埃及阿裏什,現有2架支線客機。加沙國際機場是巴唯一的機場,可起降波音747大型飛機,年進出港旅客設計能力為70萬人次。


    文化藝術


    語言


    巴勒斯坦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


    宗教


    巴勒斯坦是一個多宗教信仰的國家,國內主要有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


    節日


    建國日:11月15日


    獨立日:8月14日(1947年)


    國慶日:3月23日


    烈士日:1月7日,以悼念為爭取巴自由、獨立和榮譽而在戰場上犧牲的數千名烈士。


    災難日:5月15日(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次日,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大批巴人為躲避戰爭從以色列境內逃往其他國家。後來,巴將5月15日作為民族“災難日”,紀念當年的戰爭和民族厄運。)


    文學


    巴於16世紀初即處於奧斯曼帝國統治之下。19世紀下半葉,巴人民開始反抗奧斯曼的統治,文學也隨之開始複興。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以後巴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社會生活充滿著矛盾與鬥爭,在文學上都有反映。赫利勒貝德斯(1875~1949)的長篇小說《繼承人》(1920)、短篇小說集《思想的舞台》(1924),賽福丁伊拉尼的短篇小說集《第一程》、《來自人群》,奈賈提綏德吉的短篇小說集《憂傷的姐妹》,穆薩侯賽尼的長篇小說《一隻母雞的迴憶》(1943)等,描寫各階層人們的生活,表達了對殖民主義者的不滿,在形式上也有所創新。詩人阿卜杜凱裏姆卡爾米(艾布賽勒瑪)(1917~1980)、易卜拉欣圖甘(1905~1941)和阿卜杜拉希姆邁哈穆德等的詩作帶有濃鬱的生活氣息,給阿拉伯傳統詩歌增加了清新的藝術特色。1948年5月後,大批巴難民逃離家園。巴文學從此分為被占區文學和流亡區文學。


    被占區文學代表作:邁哈穆德達爾維什(1941~)的長詩《巴勒斯坦情人》、陶菲格齊亞德(1936~)在《決不能》、塞米哈卡西姆(1939~)的《道路之歌》(1964)等。


    流亡區文學代表作:阿卜杜凱裏姆卡爾米(艾布賽勒瑪)的《流亡者》(1953)、《祖國頌》(1959)、格桑卡納法尼的中篇小說《陽光下的人們》(1963)、邁哈穆德裏馬維的短篇小說《小穆罕默德的疑問》等。


    習俗


    風俗


    婦女們過新年,隨身攜帶紅粉出門,見了親友先道喜,然後將紅粉塗在對方前額上,為的是抬頭見喜,大吉大利。


    巴人十分熱情友好,逢年過節和應邀參加宴會時,通常有送花圈的習慣。


    飲食


    巴人絕大部分信奉伊斯蘭教,是伊斯蘭教國家,主要是手抓飯或大餅配咖喱羊肉、雞之類。巴人喜歡吃香辣的食品,他們用胡椒、薑黃等做的咖喱食品聞名世界。巴菜,無論是肉、魚、豆類,還是蔬菜,絕大多數是辣的,泡菜也是辣的。他們沒有炒菜的習慣,無論是牛肉、羊肉、魚或是各種豆類、蔬菜,均燉得爛熟。


    巴是個伊斯蘭國家,那裏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由於教律規定,喝酒是一種犯罪行為,信徒不許喝酒,但可飲茶。與中國一樣,“客來敬茶”也是巴人民接待客人的一種禮遇。到巴人的家裏做客,主人隨即烹煮紅茶招待,往往同時還送上夾心餅幹、蛋糕之類點心。


    社會福利


    教育


    【教?育】?受巴以衝突影響,巴教育狀況總體落後,巴目前文盲率約為2.6%。主要大學有比爾宰特大學、成功大學、聖城大學、伯利恆大學等。


    巴教育狀況總體落後,巴目前文盲率為11.6%。教育體製是:小學6年、中學3年、高中3年、大學4-5年。1999至2000學年巴共有學校1767所,在校生人。教師共有。巴共有8所正規大學,1999至2000年度大學入校學生共有,各大學共有教員1869人。


    醫療


    巴由於長期處於衝突狀態,巴醫療設施較為陳舊,藥品供應不足,來巴遊客需自備常用藥品。努埃木要求以色列、美國和歐洲對此負責。同時請求國際有關機構和人道主義組織向巴人民提供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


    新聞出版


    【新聞出版】?主要報刊有《耶路撒冷報》(al-quds)、《日子報》(al-ayyam)、《新生活報》(al-hayatal-jadida)等。官方廣播電台為“巴勒斯坦之聲”,官方電視台為“巴勒斯坦電視台”,均從屬於“巴勒斯坦廣播公司”。


    巴內地有報刊13種,雜誌33種,大部分是月刊和季刊。《耶路撒冷報》(alquds)發行量5萬,《日子報》(yyam)發行量2萬份,《新生活報》(alhayataljadida)發行量份。


    巴勒斯坦通訊社(palestinenewsagency)簡稱“wafa”。該社是巴解組織於1971年在貝魯特創建。


    巴有11座廣播電台,“巴勒斯坦之聲”是官方廣播電台,創辦於1964年,其餘10家為商業廣播電台。“巴勒斯坦電視台”創辦於1995年9月,是巴官方唯一的電視台,目前隻有兩個頻道,其一是衛星頻道,每天播放12小時,覆蓋麵為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


    體育


    1928年,巴勒斯坦足協正式成立,並在成立的第2年正式加入國際足聯。


    1934年世界杯預選賽,成了史上首支亮相世界杯預選賽的亞洲隊。


    1930至40年期間,更多新球員和俱樂部冒起,在巴勒斯坦國內,隨處可見友誼賽和賽會的蹤跡。


    1967年,以色列全麵占據巴勒斯坦領土後,直至1973年,足球運動靜如死寂。


    2014年12月31日,亞足聯官方公布了巴勒斯坦隊亞洲杯的23人大名單,史上首次進入亞洲杯正賽的巴勒斯坦隊有6名海歸球員。


    治安


    巴社會治安狀況較差,根據巴以協議,巴民族權力機構擁有維持內部治安的警察部隊。但巴人同以軍之間的衝突和交火事件仍時有發生。


    巴以衝突進一步升級,以方麵規定,除外交人員外,其餘人員進入巴控區須接受嚴格檢查,並簽署《免責聲明》,主要內容包括:保證不妨礙以軍事行動,不前往危險地帶和軍事禁區,否則將承擔所有因未遵守上述條款而導致的一切後果。


    根據巴以達成的關於巴自治協議,巴民族權力機構主要負責管理巴自治區內除外交、安全以外的所有民事。


    民生


    巴勒斯坦人口的平均恩格爾係數為36.6%。巴勒斯坦人生活水平基本呈正態分布,恩格爾係數大於45%的家庭的年生活消費量普遍在4752美元以下,這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公布的貧困人口的狀況基本相吻合(17.8%),也就是說在巴勒斯坦,恩格爾係數大於45%的人口就是貧困人口。而同期中國的城鎮人口的恩格爾係數為39.2%,農村人口的平均恩格爾係數為49.1%。


    旅遊資源


    傑裏科古遺跡


    傑裏科市位於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以東,1993年實行巴自治,是傑裏科省首府。傑裏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9000多年前便有人在此定居。傑裏科被稱作“世界上最低的城市“,其所在地低於海平麵300米。


    耶穌誕生地


    耶穌誕生地:伯利恆主誕堂和朝聖線路是於2012年6月29日最新列入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由於滲水對遺產造成的損害,這一遺產也被同時也列入了《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阿喀薩清真寺


    清真寺建於公元709年瓦利德王時代,直到13世紀末馬木路克時期易名為阿喀薩清真寺。後來又經過地震損毀,後重新修建時的大理石圓柱由墨索裏尼捐贈,天花板屋頂則是埃及國王法魯克所贈。此清真寺還發生過兩次重大事件,一件是1951年7月20日約旦國王阿卜杜拉遇刺於門口,現今的胡笙國王由於穿著護胸和勳章奇跡似的逃過一劫,子彈掠過的痕跡仍明顯留在圓柱上。另一事件是發生在1969年,瘋狂的澳洲人在寺內縱火,其造成的損害仍在持續修複。


    哭牆


    對於猶太人來說,耶路撒冷舊城中最神聖的地方莫過於3000多年以前,由所羅門所建造供奉“十誡”法櫃的聖殿,聖殿曾先後被巴比倫和羅馬人摧毀,現在唯一僅存的隻有外牆殘垣。其中西麵一側的牆最底層基石是希律王時期所造,山麵岩塊則是拜占庭和伊斯蘭教所加蓋的。西牆原文是idental,意即歐洲之牆,公元初時,歐洲人認為耶路撒冷是歐洲的盡頭,而這麵牆就是歐亞分界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樓嗩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樓嗩呐並收藏史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