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綜述


    【經濟】緬甸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1948年獨立後到1962年實行市場經濟,1962年到1988年實行計劃經濟,1988年後實行市場經濟。2016年7月,緬政府頒布“12點國家經濟政策”。10月18日,緬甸《投資法》經總統廷覺簽署正式生效。


    2019年,緬甸國內生產總值760億美元。截至2020年6月,緬甸外資累計已達860多億美元。主要貿易夥伴是中國、泰國、新加坡、日本、韓國。


    貨幣名稱:緬幣(kyat)。1美元約合1415緬幣。


    農業


    【農林牧漁業】農業為國民經濟基礎,可耕地麵積約1800萬公頃,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四成左右,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花生、芝麻、棉花、豆類、甘蔗、油棕、煙草和黃麻等。緬甸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部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緬森林覆蓋率為45%。


    農業是緬甸國民經濟基礎,也是民盟政府優先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緬甸鄉村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0%,其中大多以農業和畜牧業維生。緬甸的主要農作物包括水稻、小麥、玉米、豆類等常規作物,和橡膠、甘蔗、棉花、棕櫚等工業用作物。近年來,豆類已超過大米成為緬甸出口創匯的最主要農產品,2018年過渡財年,緬甸農產品出口額為5.34億美元,其中豆類出口額2.8億美元,占到農產品出口額的一半以上,大米出口額緊隨其次,約1.64億美元。


    工業


    【工業】主要工業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小型機械製造、紡織、印染、碾米、木材加工、製糖、造紙、化肥和製藥等


    紡織製衣業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業在緬甸蓬勃發展,2018年過渡財年,緬甸紡織品出口額達22.25億美元,占緬甸同期出口總額的25.2%,出口額位居首位。


    截至2018年過渡財年末,外國企業在緬甸石油和天然氣領域投資留存項目88個,投資額185.45億美元,占外商在緬甸投資的29.2%。據緬甸商務部統計,2018年過渡財年,緬甸天然氣出口額11.7億美金,約占緬甸出口總額的13.2%。中國石油pc)、北方石油(northpetro)以及泰國的(pttepi)、韓國的大宇(daewoo)、法國的道達爾(total)、越南石油(petrovietnam)等公司都已與緬甸簽署油氣勘探開發區塊協議。


    緬甸大型國有企業主要有緬甸第一礦業公司、第二礦業公司、緬甸油氣公司、緬甸珠寶公司等,私營大型企業主要有fmi、亞洲世界、鑽石星、瑞丹倫等。


    受經濟及科技發展水平所限,緬甸鋼鐵、化工、汽車、工程機械、船舶和海洋工程等產業發展滯後,尚未實現規模化發展。


    通訊


    近年來,緬甸交通通訊業發展較快,2018年過渡財年,緬甸交通通訊業吸引外資3.14億美元,吸引外資額僅次於製造業,排名第二。2018年,越南軍隊電信集團通過與緬甸當地企業合資,進軍緬甸電信市場,成為繼mpt、ooredoo和telenor之後緬甸第四家電信運營商。緬甸通信業實現從2g到4g的跳躍式發展。


    旅遊


    【旅遊】風景優美,名勝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文化古都曼德勒、萬塔之城蒲甘、茵萊湖水上村莊以及額布裏海灘等。緬政府大力發展旅遊業,積極吸引外資,建設旅遊設施。較著名的飯店有:仰光的喜多娜酒店、茵雅湖酒店、蘇雷香格裏拉酒店、皇家公園酒店,內比都的妙多溫酒店、丁格哈酒店、阿瑪拉酒店,曼德勒的喜多娜飯店、曼德勒山酒店,蒲甘的丹岱飯店、蒲甘飯店等。


    根據緬甸酒店和旅遊部統計數據,2018年過渡財年赴緬國際遊客達159.45萬人次,自仰光、曼德勒、內比都國際機場入境的中國遊客為57.7萬人次。據緬甸投資與公司管理局數據,截至2018過渡財年末,緬甸在酒店旅遊業的外商投資存量為26.38億美元。2019年,緬甸遊客人數增長迅猛,達436萬人次,同比增長22%。


    金融


    【金融】緬甸有五家國有銀行,分別為:緬甸中央銀行(1948年成立,前身為緬甸聯邦銀行,1990年改稱中央銀行)、緬甸農業銀行(1953年成立)、緬甸經濟銀行(1967年成立)、緬甸外貿銀行(1967年成立)和緬甸投資與商業銀行(1989年成立)。從1992年起,允許私人開辦銀行,近年開始允許外國銀行在緬設立代表處。主要私人銀行有19家:妙瓦底銀行、甘波紮銀行、合作社銀行、伊洛瓦底銀行、亞洲綠色發展銀行、佑瑪銀行、環球銀行和東方銀行等。目前已有中國工商銀行、越南投資與發展銀行等20餘家外國銀行在緬設有代表處。1993年起,外匯券在緬甸流通,緬幣對外匯券匯率與緬幣對美元匯率基本相同,截至2012年12月31日,緬甸發行流通的外匯券價值3092萬美元。2013年3月20日,緬甸聯邦議會通過取消外匯券的議案。


    緬甸政府允許外國人或外國資本在緬甸建立外資銀行或外國銀行辦事處。在緬甸開設代表處的外資銀行和信貸公司共有51家,獲批在緬開設分行的外資銀行有13家,批複7家外資銀行初步營運籌備許可。外資銀行的開設對緬甸的經濟金融領域現代化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3年3月20日,緬甸聯邦議會通過取消外匯券的議案。2016年3月25日,緬甸首家證券交易所—仰光證券交易所正式開盤交易,共有6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供交易。


    貿易


    【對外貿易】2018/2019財年緬甸對外貿易額為351.47億美元,其中出口170.6億美元,進口180.87億美元。緬甸主要出口產品為天然氣、玉石、大米等,主要進口產品為石油與汽油、商業用機械、汽車零配件等。


    緬甸作為東盟成員國,已加入東盟自貿區、中國—東盟自貿區、韓國—東盟自貿區、日本—東盟自貿區、印度—東盟自貿區等。同時,享受美國、歐盟等給予的貿易普惠製(gsp)待遇。


    緬甸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2019財年,緬甸外貿總量達351.47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170.6億美元,進口額為180.87億美元。


    緬甸主要與東盟成員國、東亞國家、部分歐洲國家和非洲國家開展貿易,與鄰國的貿易占緬甸外貿總額的90%。緬甸中央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為緬甸第一大貿易夥伴。位居前5位的貿易夥伴依次為中國、泰國、新加坡、日本和印度。


    外資


    根據緬甸投資和對外經濟關係部下屬的投資和公司管理局統計,截至2020年4月,緬甸累計吸引外資851.67億美元,吸引外資的領域主要為油氣、電力、製造和交通與通訊業等。據緬方統計,截至2020年4月底,共有51個國家和地區在緬甸12個領域投資1999個項目,總投資額851.67億美元。前五位累計直接投資來源地分別為:新加坡(230.13億美元)、中國(212.89億美元)、泰國(113.75億美元)、中國香港(96.67億美元)和英國(49.04億美元)。另據聯合國貿發會議公布的《2020年世界投資報告》,2019年緬甸吸收外國直接投資27.7億美元,截至2019年底,吸收外國直接投資341.3億美元。


    援助


    緬甸吸引了大量國際援助,主要形式包括無償援助項目和技術援助項目。這些國際援助主要來自外國政府、國際金融機構和國際組織。據緬甸國際發展合作政府網站數據,除中國外,2011年1月至2020年4月底,緬甸接受88個外國政府或機構提供的1770個無償援助項目和技術援助項目,總金額155.3億美元。


    日本的援助金額排在首位,總金額62億美元;其次是亞洲開發銀行,總金額13億美元;第三是世界銀行,共總金額13億美元。


    2019年,除中國外,緬甸共收到28個機構的援助承諾2.78億美元,其中在執行2.76億美元,執行完畢22萬美元,共涉及185個項目。2019年,各援助方在緬實際支出(含此前跨年執行項目)2.95億美元。


    貨幣


    緬甸法定貨幣kyat(緬幣),麵額主要有、5000、1000、500、200、100、50等,可自由兌換。


    文化


    語言


    官方語言為緬甸語(緬族的母語),緬甸境內各個少數民族都使用自身的語言。漢語除了在緬甸華人內部外,在緬甸北部少數民族地區也較為通用。許多社會上層人士懂英語。由於緬甸軍政府長期以大緬族主義為主體,所以在其他原住民地區強行禁止在學校說母語。引發了其他族群的不滿。也導致了其母語的逐漸沒落。緬甸雖然曾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但是緬甸由於教育設施落後,國內不通行英語,成了前殖民地中的異數。


    宗教


    僧伽在整個緬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小乘佛教在西元前三世紀傳入緬甸,在西元十一世紀時成為緬甸居民普遍的信仰,並且延續至今。當時阿奴律陀聽取孟族僧人阿羅漢的建議,排除阿利僧派,定小乘佛教為國教。


    緬甸人在佛教思想的長期影響下樂善好施。在緬甸,幾乎天天有人募捐,有人施舍,施舍已成為緬甸人的一種習慣。緬甸人施舍不講究物品的貴重而注重是否心甘情願。緬甸有句俗話:“心誠的人施舍一個像榕樹籽一樣小的東西可以得到像榕樹那樣大的報答;心不誠的人即使施舍榕樹一樣大的東西,也隻能積下榕樹籽那樣小的功德。”緬甸人認為,如果能在炎熱的夏天向過路人施舍一杯清涼潔淨的水,則是一件很積德的事。所以,你會看到,在緬甸人自家大門口,在市內公共汽車站,或在公園、佛塔等場所,總放有盛滿清水的水罐和水杯,供過路人飲用。緬甸人的施舍和捐獻到處可見。數以萬計的佛塔和數不清的寺廟是人們捐款修建的;全國32萬僧尼的齋飯、袈裟和日用品是教徒布施的;就連市內公共汽車的涼棚、公園裏供遊人小憩的亭子和石凳也都是教徒捐錢修起來的,上麵都刻有施主的名字。緬甸人一生最大的願望是捐錢修佛塔。他們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臨死時把全部積蓄捐獻出來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卻心願。


    在緬甸,男孩子一般都要做剃度,使佛教事業後繼有人,被認為是一件積德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從此可以“成人”,受到社會的尊重,是一件榮耀的事。孩子做剃度一般有3種形式:單獨一家一戶做剃度;幾家幾戶聯合起來給孩子做剃度;以政府各部門、街道、學校或集市為單位給孩子做剃度。舉行剃度儀式的前一天下午,要舉行盛大的遊行儀式。人們給將要剃度的孩子戴上王冠,穿上王服,肩披彩色綬帶,騎上高頭大馬。有人給牽馬,有人撐金傘,隊伍浩浩蕩蕩。一隊打著佛教旗幟身著豔麗民族服裝的姑娘走在隊伍的前麵,接著依次是載有吉祥大鼓的車、騎在大象背上頂蓋金傘的三藏經保護神、手持僧用八寶器的剃度小孩子的父母、手捧檳榔盒和花盒的姑娘、綴滿準備布施給僧侶的各種日用品的如意樹等。晚上一般要請來劇團唱戲,通宵達旦。正式舉行剃度的當天上午,要在鼓樂的伴奏下乘專車到大金塔轉一圈,再進寺廟給孩子剃發,穿袈裟,聽戒規,然後布施齋飯。第三天,家長們要集合在一起,請法師在臨時搭起的彩棚裏誦經。家長跪坐在地上,手裏拿著小壺或水,一邊聽經一邊把杯裏或壺裏的水一滴滴地倒於盤子裏或地上,叫作“分福”。意思是給孩子做剃度所積的功德不可自己獨享,要大家分享。孩子剃度以後,一般在寺廟裏當一周、兩周、一個月或幾個月小沙彌後可以還俗,有的從此皈依佛門,成為佛家弟子。


    緬甸是宗教意識很濃的國家。在緬甸的街頭巷尾,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身披袈紗、手持黑傘的僧侶,全國僧侶有10幾萬,僅仰光、曼德勒的和尚就有2萬多人,平均300人中便有一個是和尚,佛教徒中每個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都必須出家當一次和尚,社會上才承認其成人,還俗以後才能夠享有結婚的權力,出家的年齡一般在10歲上下,出家時間,在以前最短為一年,已縮短為7天。也可以幾個月,幾年,甚至終生為僧。出家手續十分簡便。因此,在緬甸有出家容易,還俗也容易的說法。


    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麵、椰子粥、涼拌麵、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裏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麵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肴講究油、辣、香、鮮、酸、鹹。宏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


    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醃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緬甸人的口味特點是酸、辣、清淡,不油膩,類似中國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愛吃雞、鴨、魚、蝦、蝦醬、魚醬,喜食咖哩,要求略帶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們喜歡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黃豆粉、蝦米鬆,蝦醬油、洋蔥頭以及炒過的辣椒籽,吃起來又酸、又鹹、又辣、又鮮。


    服飾


    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八大民族:緬族、克欽族、克耶族、克倫族、欽族、孟族、若開族、撣族。各個民族有其特色的民族服裝,獨顯其民族文化。同處於緬甸區域文化內的八大民族,在文化上有著共同的特點,也有著自己特色的文化。在服飾上這八大民族有著一些相同的特色,如這八大民族的女士都穿紗籠,男式都紮包頭。但是在裝飾上的不同就顯示出了民族特色。


    緬甸是一個將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男女紗籠的穿法不一樣,男式的籠基是在腰際結一個花球,女式的是左右裙端扭成帶狀,互相結住。雖然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較為鮮豔。男女上衣均為右衽,也有對襟的。男人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衫,用一條或粉紅或黃或白的薄紗或絲綢帕包在頭上,作為出席盛會的禮帽。女子的上及多為斜襟長袖衫,衣袖長而窄,顏色多為乳白色或粉紅色。為了適應熱帶氣候,多用薄紗製成。婦女一般都留長發,卷發髻,並插花,還特別喜歡佩戴各種首飾。緬甸人很少穿鞋襪,男女老少都愛穿拖鞋。


    平時的生活中緬甸人都喜歡肩挎一個很有民族特色的顏色鮮豔的長帶包。出席正式場合時的服裝都很講究。男士要穿無領的對襟長袖外衣,內穿襯衣,並且頭上戴用一條素色的薄紗或絲巾裹紮好的“崗包”,下穿拖鞋;女士正式場合穿顏色鮮豔的服飾,梳各式高而光亮的發髻,並戴鮮花。


    習俗


    取名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麵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意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隨著他的年齡和地位的變化,被稱作“貌昂基”、“郭昂基”或“吳昂基”。


    此外,還有在自己名字前冠以“德欽”(意為主人)、“波”(意為軍官)、“耶波”(意為同誌)、“塞耶”(意為教師和醫生)的。


    緬甸婦女不論已婚與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瑪”,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平輩也稱“瑪”(意為姑娘),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則稱“杜”(意為姑、姨、嬸)。如有一位叫“丹敏”的女子,隨著她的年齡和社會地位的不同,人們可稱她為“瑪丹敏”或“杜丹敏”,她本人自稱“瑪丹敏”。


    有統計,緬甸人取名所用的字總共不到100個,用這些字互相拚湊,取其聲韻順口悅耳即可。因而緬甸人重名的很多,為表示區別,往往在名字前或名字後加上籍貫或工作單位、職業名稱等。


    生活禁忌


    緬甸人有“右為貴,左為賤”,“右為大,左為小”的觀念。因此,緬甸人有“男右女左”的習俗。此外女人不能枕著男人的胳膊睡,否則男人就會失去“神力”,整日萎靡不振。在吃飯時,須按照男右女左的習俗入座。


    緬甸人視頭頂為高貴之處,所以不能用手觸摸他人頭部,即使是十分可愛的孩童也不能撫摸其頭。


    與朋友同行,不能勾肩搭背。給長者遞接物品時,不能用左手,左手被視作是不潔淨的。


    緬甸人視太陽升起的東方為吉祥的方向,認為東方是釋迦牟尼成佛的方向,所以緬甸人家裏的佛龕都供在室內東牆上。因此睡覺時,頭必須朝東忌諱朝西,否則是對佛的玷辱,會招致不幸。緬甸人還認為西方是死神居住的地方,古代緬甸國王斬殺犯人時,都是出宮殿西門,所以睡覺絕對不能頭朝西睡。緬甸人把東麵和南麵稱為頭頂部,把西麵和北麵稱為腳尾部。家中長者的座位在頭頂部,晚輩的座位在腳尾部。


    在緬甸,女子穿的筒裙(緬語稱“特敏”)被視為不吉祥之物,不允許晾曬在超過人頭的地方。因此男子忌諱在晾著衣服的繩索或杆子下穿行。如男子穿行,則男子身上的“神力”會丟失,並會倒黴一輩子。故此,到佛塔寺廟朝拜的信女,不得登攀塔座,隻能跪在塔下瞻拜許願,如要向佛塔、菩薩身上貼金,需交由男子代辦。


    婚姻禁忌


    緬曆4月15日至7月15日三個月為佛教僧侶安居期間,緬甸人不許舉行婚禮。此外,緬甸人也忌諱在緬日曆9月、10月、12月內結婚。他們認為,在9月結婚,將會不育,一輩子無兒女。在10月結婚,會破產。在12月結婚,夫妻會兩地分居,不得團聚。出席緬甸人的婚禮,不能穿藍色、灰色和黑色的衣服,否則會帶來不吉利。


    數字禁忌


    緬甸人忌諱9、13和尾數是零的“補”數(10、20、30、40、50、60、70、80、90)等數字,也忌諱“9”人共同遠行,認為“9”人同行必有災禍,若是9人同行則需帶一塊石頭,以破9的數位。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緬甸人認為“13”這一數字不吉利,因此忌諱買有編號13的房子和車子。緬甸商人忌諱補數,因為補數帶有零的數字,零即為輸,故視補數不吉利。在緬甸,若汽車牌照的總計為補數,如10、20、30……等就很難賣出去。


    節假日


    緬甸的節假日包括法定節日和民間節日:


    法定節日:


    獨立節,1月4日,紀念緬甸1948年1月4日獨立日;


    聯邦節,2月12日,紀念1947年2月12日昂山簽署《彬龍條約》決定成立緬甸聯邦;


    農民節,3月2日,紀念1945年3月27日抗日勝利;


    建軍節,3月27日,初為抗日節,1955年改為建軍節;


    潑水節,4月13日前後(緬曆新年);


    工人節,5月1日;


    烈士節,7月19日,紀念1947年7月19日昂山將軍等人遇難;


    民族節,12月1日。


    民間節日:


    浴榕節,4月下旬,緬曆2月月圓日舉行。緬甸將菩提樹(榕樹)視為佛的化身,在最炎熱幹旱季節給菩提樹淋水,有希望佛教弘揚光大之意。


    點燈節,10月,緬曆7月月圓日。傳說佛祖在雨季時到天庭守戒誦經3個月,到緬曆7月月圓日重返人間,凡間張燈結彩迎佛祖歸來。


    敬老節,10月,緬曆7月。傳說眾僧侶在雨季守戒3個月後跪請佛祖訓示,後人效法,在此期間舉行敬老活動。


    獻袈裟節,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緬曆7月月圓至8月月圓期間。善男信女要向僧侶敬獻袈裟,在8月月圓日點燈迎神,舉行各種娛樂活動。此日又稱“光明節”。


    作家節,12月上旬,緬曆9月1日。古時舉行拜神活動,從公元1782年起演化成敬拜和獎勵“像神一樣崇高的”大作家們。1944年緬甸作協正式確定為“作家節”。


    緬甸政府部門實行每周五天工作製,周六和周日為公休日。


    禮儀


    緬甸是個佛教的國度,生活中的各種禮俗都充滿了濃厚的佛教色彩。在仰光的大街小巷,花間樹叢,常可見到各種鳥在追逐嬉戲,原因在於當地人養成了不殺生的習俗,他們視烏鴉為“神鳥”,對其倍加愛護。他們對牛也敬若神明,在鬧市遇上“神牛”,行人和車輛都要迴避讓路。不論何人,即便是外國遊客,進入佛塔或寺廟時,也都必須脫鞋。


    軍事


    緬軍成立於1942年,當時稱“緬甸獨立軍”。1945年3月27日,民族英雄昂山等人發起抗日運動,改名稱“愛國軍”,每年3月27日定為建軍節。1988年以後,調整國防體製,取消總參謀部,建立軍種司令部。


    截止2013年,緬軍有現役部隊約42.9萬人。年軍費約6-8.5億美元。實行誌願兵役製。緬甸陸軍負責所有的地麵作戰行動以及負責將空軍和海軍納入聯合作戰編成體製。陸軍部隊編成與眾不同,不采用旅級編製,而是將陸軍分成12個地區司令部編製,每個地區司令部由“戰術行動司令部”組成。兵力32.5萬人。編有10個輕裝步兵師師部,12個軍區司令部,32個戰術指揮部,245個步兵營,7個炮兵營,4個裝甲營和2個高炮營。


    緬甸海軍分為三個軍區:即伊洛瓦底海軍區(駐仰光)、若開海軍區(駐實兌)、德森達依海軍區(駐毛淡棉)。兵力餘人(含陸戰隊800人)。設有6個海軍基地緬甸海軍最初是一支江河巡邏隊,在孟加拉海灣和安達曼海的近海岸的作戰能力有限。由於禁運品走私等活動日益猖獗,最南端的海岸監視和漁業保護變得日益重要(緬甸有1930公裏的海岸線)。擁有250名武裝人員和一些小型艦艇(包括5艘卡奔塔利亞級艦和3艘巡邏快艇)的ppfc公司協助執行海岸巡邏。在反走私和反暴力行動中有些艦艇由海軍士兵駕駛。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海軍人員負責在內陸航道巡邏行動,例如伊洛瓦底河和薩爾溫江。擁有800名士兵的海軍陸戰隊具有一定的兩棲作戰能力。海軍航空兵的主要任務是海上巡邏。海軍航空兵擁有的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的基地都在海岸邊。


    空軍9000人。編有3個戰鬥機中隊,2個攻擊戰鬥機中隊,2個防暴機中隊、1個運輸機中隊和4個直升機中隊。作戰飛機83架,武裝直升機29架。


    交通


    公路


    據緬甸建設部高速公路局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過渡財年末,緬甸公路總裏程為4.19萬公裏,其中瀝青路2.59萬公裏,碎石路3011公裏,土路4491公裏,貨運量為113.9萬噸。緬甸與中國、老撾、泰國、印度、孟加拉國接壤。


    緬甸連接中國與緬甸的緬甸公路主要有滕密公路。騰密公路緬甸段起點為雲南騰衝與緬甸接壤的中緬南四號界樁,終點是緬甸北部重鎮密支那,公路全部由中國援建。印度政府也將提供5億美元經濟援助,部分援款將用於修建連接印度、緬甸和泰國的三邊公路,從印緬邊境德木口岸途徑曼德勒、內比都、抵達緬泰邊境的妙瓦底口岸,公路全長約3200公裏,預計將於2021年4月完工。


    鐵路


    緬甸鐵路基礎設施較差,路網陳舊,主要線路有仰光—曼德勒、仰光—勃固、仰光—毛淡棉,仰光—卑謬、曼德勒—密支那等。據緬甸交通與通訊部鐵路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過渡財年末,緬甸鐵路全長6112.29公裏,多為窄軌,有960個站點。擁有客車廂990節、貨車廂1847節。2018過渡財年客運量為2116萬人次,貨運量為9.44萬噸,客運收入高於貨運收入。


    緬甸正規劃推動中緬、緬泰、緬印互聯互通項目,其中中緬鐵路項目近期計劃建設木姐—曼德勒段,目前已完成可行性研究,遠期計劃從中國瑞麗延伸至緬甸皎漂。緬甸仰光有環城鐵路,全長約45.9公裏,連接緬甸市區與城郊,全程耗時約3小時。目前尚無城市地鐵。


    空運


    緬甸全國有29家航空公司,主要航空公司有緬甸航空公司、緬甸國際航空公司、曼德勒航空公司、仰光航空公司、甘波紮航空公司、蒲甘航空公司、亞洲之翼航空公司、金色緬甸航空公司等。緬甸全國有國際機場3個,國內機場31個,主要機場有仰光國際機場、曼德勒國際機場、內比都國際機場、黑河機場、蒲甘機場、丹兌機場等。仰光、內比都和曼德勒機場為國際機場。


    截至2018年,緬甸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直達航線,主要國際航線可達曼穀、清邁、北京、昆明、廣州、南寧、成都、西安、杭州、重慶、香港、台北、新加坡、吉隆坡、達卡、金邊、河內、胡誌明、加爾各答、達卡、首爾、多哈等城市。緬甸國內大城市和主要旅遊景點均已通航。


    水運


    緬甸主要港口有仰光港、勃生港和毛淡棉港,其中仰光港是緬甸最大緬甸的海港。緬甸交通與通訊部數據顯示,內河航道約.6公裏,仰光港口包括仰光港和迪洛瓦港。2018年過渡財年,緬甸港口總吞吐量為898.3萬噸;水路運輸旅客達498.7萬人次。


    社會


    科教


    緬甸科技基礎薄弱,設施和人才匱乏,科研水平和能力不足,經濟科技發展數據缺乏係統科學的統計。2016年4月民盟政府執政時,將原科技部合並到教育部。


    2018年6月緬甸頒布《緬甸科技創新法》。《緬甸實現2018-2030可持續發展規劃》中把科技創新作為重點發展領域之一,2019年3月成立了以副總統吳敏瑞為zhu席的國家科學、技術與創新委員會。2019年8月7日,myanmarsat2人造衛星由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的火箭發射基地順利發射升空。


    緬甸政府重視發展教育和掃盲工作,全民成人識字率約94.75%。實行小學義務教育。教育分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學前教育包括日托幼兒園和學前學校,招收3-5歲兒童;基礎教育學製為10年,1-4年級為小學,5-8年級為普通初級中學,9-10年級為高級中學;高等教育學製4-6年不等。緬甸共有基礎教育學校所,大學與學院108所,師範學院20所,科技與技術大學63所,部屬大學與學院22所。著名學府有仰光大學、曼德勒大學等。


    醫療


    根據緬甸衛生與體育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2017財年末,緬甸共有公立醫院1115所,醫生名,護士名。主要傳染病有登革熱、瘧疾、肝炎、肺結核。據報道,僅德林達依省2018年以來的登革熱發病人數是2017年同期的2倍,2019年1-11月全國共有人感染登革熱,死亡123人,其中克欽邦感染人數最多,達4000人。全國近1/10的人患有肝炎,結核病的發病人數排在全球前30名內。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5年緬甸全國經常性醫療衛生支出占gdp的4.9%,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經常性醫療衛生支出267.2美元;女性人均壽命69.11,男性人均壽命64.38歲。根據緬甸政府最新發布的《2019年人口普查調查》初步結果顯示,2014年至2019年緬甸在人口、社會經濟和發展等主要指標方麵取得積極進步。國民預期壽命從2014年的64.3歲增加至2019年的69.4歲,新生兒死亡率從61.8‰降至30.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71.8‰降至37.7‰。男女比例達到88比100,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男性成員外出務工(含赴國外)比例較高。各類殘疾人占全國總人口比例為12%。


    媒體


    國家通訊社:緬甸主要的國家通訊社有緬甸通訊社。


    電視媒體:緬甸最主要的電視媒體是緬甸國家電視台mrtv和妙瓦底電視台。


    廣播電視:緬甸之聲廣播電台是最有影響力的廣播電台。


    報紙媒體:緬甸官方報紙有《緬甸新光報》和《緬甸鏡報》,私營報刊主要有《緬甸時報》、《七日周刊》、《聲音周刊》和《新聞周刊》等。


    通信


    緬甸交通與通訊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緬甸全國共有1388個郵局。電話交換台中442個為自動交換台,6個為人工接線台;緬甸共網絡用戶4027.17萬,移動電話用戶3998.87萬。在國際通訊方麵,緬甸不僅開通了國際衛星電話,而且可以通過亞歐海底光纜2萬條線路與33個國家和地區直接連通,並能通過這些國家和地區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通話。


    電力


    據《2019年緬甸年鑒》統計,截至2018年過渡財年末,緬甸全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為5651兆瓦,比2017/2018財年末新增9兆瓦,其中水電3259兆瓦,占57.7%,天然氣電1779兆瓦,占33.3%,火電496兆瓦,占7.3%,柴油發電117兆瓦,占1.6%。2018年過渡財年緬甸總發電量為111.29億千瓦時,總消耗電量為94.73億千瓦時。據緬甸電力能源部統計,2019年12月緬甸實現全國50%家庭供電。


    外交


    外交政策


    【外交】奉行“不結盟、積極、獨立”的外交政策,按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不依附任何大國和大國集團,在國際關係中保持中立,不允許外國在緬駐軍,不侵犯別國,不幹涉他國內政,不對國際和地區和平與安全構成威脅,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共同倡導者。1988年軍政府上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緬實施經濟製裁和貿易禁運,終止對緬經濟技術援助,禁止對緬進行投資。1997年加入東盟後,與東盟及周邊國家關係有較大發展。近年來,緬政府積極推進民族和解,與西方國家關係逐步緩和。2014年,緬甸擔任東盟輪值zhu席國。


    截至2013年5月,緬甸已同111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對外關係


    同中國的關係


    政治關係


    中緬兩國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兩國人民就以“胞波”(兄弟)相稱。兩國於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緬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六十年代,兩國本著友好協商、互諒互讓精神,通過友好協商圓滿解決曆史遺留的邊界問題,為國與國解決邊界問題樹立典範。建交以來,中國一直本著“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和“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發展與緬甸的傳統友好關係,雙邊關係平穩向前發展。


    經貿關係


    中緬經貿合作取得長足發展,合作領域從原來單純的貿易和經援擴展到工程承包、投資和多邊合作。雙邊貿易額逐年遞增。對緬主要出口成套設備和機電產品、紡織品、摩托車配件和化工產品等,從緬主要進口原木、鋸材、農產品和礦產品等。為擴大從緬甸的進口,中國先後兩次宣布單方麵向緬甸共計220個對華出口產品提供特惠關稅待遇。


    2012年中緬雙邊貿易額達69.7億美元,同比增長7.2%。其中,中國出口56.7億美元,增長17.7%,進口13億美元,下降22.7%。緬甸是中國在東盟地區重要工程承包市場和投資目的地。2013年上半年,中緬雙邊貿易額達43.8億美元,同比增長25.9%,其中中方出口31.1億美元,增長11.7%,進口12.8億美元,增長82.4%。中國成為緬最大外資來源國。


    其他領域合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緬兩國的友好關係不斷發展,文化交流日益頻繁。1960年中國國慶期間,吳努總理率領由文化、藝術、電影代表團組成的400多人友好代表團訪華,並在北京舉辦了“緬甸文化周”。1961年1月緬甸獨立節期間,周恩來總理率領由文化、藝術、電影代表團組成的530多人代表團迴訪緬甸,並在仰光舉辦了“中國電影周”。兩國領導人率如此龐大的友好代表團互訪,充分體現了中緬兩國之間的“胞波”情誼,成為兩國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話。建交60多年來,兩國文化交流穩定發展,部長級文化代表團互訪不斷。1996年1月兩國在北京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wenhuabu和緬甸聯邦wenhuabu文化合作議定書》。兩國在文學、藝術、電影、新聞、教育、宗教、考古、圖書等領域內進行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中國國寶級文物佛牙舍利曾於1955年、1994年和1996年三次應邀來緬巡禮,受到緬政府和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2011年緬甸總統吳登盛訪華時提出再次迎請佛牙舍利來緬貢奉的請求,2011年11月6日至12月24日中國佛牙舍利第四次巡禮,赴緬甸內比都、仰光、曼德勒等地接受貢奉。


    同美國的關係


    1948年兩國建交。緬甸軍隊接管政權後,美國把駐緬甸使館降為代辦級,停止對緬甸提供經援和禁毒援助,撤銷給緬甸的貿易普惠製(gsp),對緬甸實行武器禁運,阻止國際金融機構向緬甸提供援助,不向緬甸高官及其家屬發放入境簽證。1997年5月,克林頓總統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商人對緬甸進行新的投資。2000年12月,克林頓授予昂山素季“美國總統自由勳章”。2003年7月,布什總統簽署強化對緬甸製裁法案,主要措施有:禁止緬甸“和發委”成員、鞏協官員、國企官員入境;禁止從緬甸進口商品;凍結軍政及上述官員在美國資產及緬甸國有銀行存款等。2005年1月,美國將緬甸列為“暴政前哨”國家。


    2007年9月,美國總統布什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凍結包括緬甸“和發委”zhu席丹瑞在內的10名官員在美國的資產,同時禁止美國公司或個人與上述10名緬甸官員進行商業往來。10月,美國對緬甸實施新的製裁措施:命令商務部嚴格控製對緬甸出口;在過去製裁的基礎上,對另外11名緬甸政府官員在美國的資產實施凍結,同時對其他12個相關個人和實體實施製裁。2008年7月30日,美國總統布什簽署法案,擴大對緬甸政府的製裁,包括凍結緬甸政府與軍事領袖的個人資產、禁止緬甸紅寶石與玉石出口美國市場、美國財政部宣布對10家與緬甸政府有關的公司進行經濟製裁。2009年9月,奧巴馬政府公布對緬甸的新政策,在維持現有製裁同時,恢複與緬甸直接接觸並有條件擴大對緬甸人道援助。2009年1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新加坡與包括緬甸總理吳登盛在內的東盟國家領導人舉行會晤。2011年9月,美國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助理國務卿波斯納和緬甸問題特使米德偉分別在華盛頓會見緬甸外長吳溫納貌倫。11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對緬甸進行曆史性訪問。2012年初以來,美國、澳大利亞和歐盟相繼宣布放鬆對緬甸製裁。2012年7月,緬美正式恢複大使級外交關係,2016年11月,美國宣布解除對緬甸經濟製裁。


    2017年以來,隨著若開邦事件持續發酵,美國對緬軍在若開邦北部的軍事行為進行抨擊,美國前國務卿蒂勒森指責緬軍行為為“種族清洗”。2017年12月,美國以嚴重qinfanrenquan為由宣布對緬甸西部軍區前司令貌貌梭實施製裁;2019年7月,美國宣布禁止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副總司令梭溫等4名高級軍官及家屬進入美國,指控其參加“種族清洗”,侵犯了人權。


    同印度的關係


    自古以來,印度與緬甸有著悠久的曆史關係,文化交流包括佛教和緬文,這是以印度天城體文字為基礎的文字。特別是上座部佛教幾千年來極大地影響了緬甸社會和文化,90%的人繼續追隨佛教至直至今日。


    緬甸在英國統治時是英屬印度一省,並於1937年再次分離。印度民族主義者蘇巴斯錢德拉博斯在日本占領的緬甸發表了“給我血,我會給你自由!”口號和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強調了緬甸在印度獨立運動中的作用。


    1948年緬甸獨立後,印度建立了外交關係。多年來由於文化和商業聯係,地區事務的共同利益和存在,緬甸以前曾是印度的一個省,印度與緬甸的關係很強大。緬甸有一個重要的印度裔社區。當緬甸在地區叛亂中掙紮時,印度提供了相當大的支持。然而,緬甸軍隊推翻民主政府導致了關係緊張。與世界大部分地區一樣,印度譴責鎮壓民主,緬甸下令驅逐印裔緬甸人社區,增加自己與世界的隔離。


    同越南的關係


    越南與緬甸有著悠久的交往曆史,特別是在1945-1954年越南抗法戰爭期間,緬甸給予越南不少的幫助,讓越南人銘記於心。1947年,越南與緬甸就建立了外交關係,緬甸政府和社會各團體為越南抗法戰爭,爭取民族獨立,在政治、道義上給予越南可貴的支持與大量幫助。


    1975年5月28日,越南與緬甸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將總領事關係升級為大使級外交關係,這是越南首次與東南亞國家建立外交。此後,兩國的關係快速發展,從普通的友好國家,升級為盟友。


    近年來,越南與緬甸的雙邊貿易與投資越來越活躍,由於越南的經濟改革比較早,經濟發展成果也更有成果,經濟實力也明顯強於緬甸,越南對緬甸的投資日趨活躍,至今,越南在緬甸投資了70多個項目,價值20億美元,是緬甸的第7大投資來源國。同時,越南與緬甸的雙邊貿易也在快速增長中。2017年,越南與緬甸的貿易總額達到8.28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了52%。4月19-20日,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接受越南總理阮春福總理的邀請,對越南進行了正式訪問,在經貿領域,越緬兩國一致同意在貿易、投資、農業、運輸、能源、旅遊、交易等領域加強合作。


    在會談中,昂山素季高度評價了越南分享在國家建設和經濟方麵的經驗,承諾緬甸將頒布貿易和投資優惠政策,為包括越南在內的外國投資者創造有利條件。訪問的另一個更具體的成果便是越南總理阮春福與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達成了一個共識:在投資雙贏的基礎上,同意進一步深化雙邊貿易關係,達成10億美元或更高的雙邊貿易目標。


    經貿與政治合作是越南與緬甸雙邊的兩大抓手,在大力發展兩國的貿易的同時,兩國領導人也在積極推進政治互信與合作,雙方同意在聯合國、東盟、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合作,以及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經濟合作戰略組織、大湄公河次區域等國際、地區和次區域論壇保持配合和相互支持。在會談中,阮春福對昂山素季表示,越南支持緬甸申請湄公河委員會正式成員。


    另外,越南與緬甸將加強兩國防務安全領域的合作,不僅同意在2018年舉行副部長級防務對話,以盡快簽署關於打擊犯罪等問題的協議,還通過了“引渡和被判刑人移交協定”。越南與緬甸的政治領域的合作重點是促進兩國在政黨、政府、國家議會的各級交流訪問,進一步加強政治和外交合作,組建第九屆越南緬甸聯合委員會,加強民間交流。對此,越南國家新聞社越南之聲報道稱,緬甸與越南在曆史上就是穩固的盟友。


    在新時代,越南與緬甸的領導人都有意將兩國的關係發展更上層樓。在此次的訪問中,阮春福與昂山素季一致同意將在2018-2023年期間,將越緬兩國的雙邊關係提升為全麵戰略夥伴關係,開創新篇章。


    同馬來西亞的關係


    兩國於1957年3月1日建交,1959年6月該國在吉隆坡成立了第一批緬甸代表團,後來升級成大使館。


    馬來西亞第四任首相馬哈迪莫哈末在過去多年來一直在爭取緬甸成為東盟一員方麵扮演最主要的角色,在他的努力下,緬甸於1997年正式成為東盟成員。然而當緬甸全國民主聯盟領導人翁山淑枝於2003年5月30日再次遭到軍人政府的拘捕和禁錮時,馬哈迪對此表示感到遺憾,同時警告緬甸政府若不理會全世界施壓,緬甸可能會被驅逐出東盟。


    同新加坡的關係


    自19世紀起,新加坡和緬甸已有商貿往來,其中在新加坡設立總部的虎標萬金油,其創辦人胡文虎、胡文豹兄弟便是在緬甸出生,而來往兩地之間的飛機航班亦在1920年代開通。1940年,兩名緬甸官員訪問新加坡,為兩地之間的首次官式接觸,但他們拒絕透露訪新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占領新加坡,並在緬甸成立傀儡政權緬甸國。很多在新加坡的盟軍囚犯亦被迫參與興建泰緬鐵路,而當時亦有居於新加坡的印度人參加由錢德拉鮑斯發動的印度國民軍,與日軍在緬甸共同作戰。


    1962年4月,新加坡自治邦總理李光耀訪緬,為新加坡政府首腦首次訪緬,他其後在1986年首次以獨立國家總理的身份到訪緬甸。1966年,新加坡與緬甸建交,兩年後,時任緬甸革命委員會zhu席暨總理奈溫訪問新加坡,為緬甸guojiayuanshou及政府首腦對新加坡的首次官式訪問。1990年,緬甸軍政府因取消全國選舉及其後的人權侵犯行為引發國際強烈譴責,新加坡是當時仍與緬甸維持緊密往來的國家之一,並認為應與緬甸建立建設性關係,因此受到批評。


    2013年,新加坡總統陳慶炎訪問緬甸,成為首位訪緬的新加坡總統。同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緬甸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領袖昂山素季首訪新加坡。她成為國務資政後,又在2016年重訪新加坡,並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麵。李顯龍在該次會麵中向昂山素季贈送一張李光耀與昂山素季母親杜欽季的合照,並表示該合照提醒兩國人民和領導人之間的長期友好和友誼。


    同其他國家關係


    2014年2月,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訪問老撾、印尼;德國總統高克訪問緬甸。3月,文萊蘇丹博爾基亞訪問緬甸;韓國國會副議長樸炳勝訪問緬甸;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訪問緬甸;挪威外長布倫德訪問緬甸。4月,聯邦議會議長兼人民院議長瑞曼訪問蒙古。5月,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岩崎茂訪問緬甸;民族院議長欽昂敏訪問新西蘭。6月,泰國代理外長西哈薩訪緬;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訪問菲律賓。7月,副總統賽茂康訪問新加坡;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訪緬;新任聯合國緬甸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李亮喜訪問緬甸。


    旅遊


    仰光地處富饒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仰光河下遊,距出海口34公裏,是緬甸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人口500多萬。仰光屬熱帶季風氣候,終年綠樹成蔭、鮮花常開,有“花園城市”之稱。仰光古稱“大光”,十八世紀中是仰光河畔的一個漁村。1755年改名為“仰光”。仰光港為深水港,可進出萬噸輪,是緬甸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仰光也是全國的航空樞紐,北郊建有敏加拉洞國際機場。


    大金塔


    大金塔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塔高110米,坐落於市內一座小山上,表麵塗有72噸的黃金,塔頂由近3000克拉的寶石鑲嵌而成。整個建築群非常雄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奪目而耀眼。傳說是保存有佛祖八根頭發的商人兩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曆史。


    甘道基皇家太湖


    在高大的合歡樹和棕櫚樹叢中.皇家大湖,如一顆碧綠的翡翠鑲在仰光市區,湖西的高崗上矗立著金光燦爛的大金塔;湖東是美麗的卡拉威宮,湖北麵是綠樹成蔭的昂山公園,湖岸環繞著木走廊,是散步和欣賞湖濱美景的好地方,湖北建有一寬大的柚木平台,是遠眺、拍攝大金塔和卡拉威宮的絕佳位置,在這裏還可以觀賞倒印在湖中美麗的日出和醉人的日落。


    卡拉威宮


    緬甸風格的代表性建築,設計別具匠心,造型為兩隻傳說中的神鳥——妙聲鳥.背馱一座寶塔.浮遊在皇家大湖上。建築周圍的雕刻及大廳內的裝飾.描繪了緬甸主要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場景,金、紅兩色是整個建築的主體色彩.象征吉祥、安樂。


    卡拉威宮是仰光市內景點的標誌之一。是一艘浮於湖中的鳥型大船,很有特色。外觀金碧輝煌,裏麵裝飾豪華。每天晚上7點至10點有緬甸民族歌舞表演,以自助餐的形式開放,幾乎是國際觀光客必到之勝地。


    茵萊湖


    位於仰光市北部,湖麵寬闊,湖水清澈.湖畔綠樹成蔭.碧草如茵,繁花似錦,湖周有多個公園。不但是市民休憩之場所,更是情侶談情說愛的熱門首選。


    昂山市場


    位於市中心,是仰光市內最大的旅遊工藝品市場,除供應仰光市民日常用的各種百貨外.還出售各種特色旅遊紀念品、天然寶石、翡翠玉器、金銀飾品、金線繡、木雕、漆器、皮具、藤器等傳統工藝品。


    蘇裏塔


    蘇裏塔位於市中心.鬧中取靜.塔高46米.塔身鍍金.塔基呈八邊形。據傳建成於2000多年前迎接聖物的和尚自印度返迴後,以kakusana菩薩時代的保護神蘇裏的名字命名。周圍遍布出售工藝品的攤販。


    波特濤塔


    波特濤塔又名千佛塔.與蘇裏塔同時建成。據傳從印度來的護送聖物的千佛陪葬於此。1943年被皇家空軍炸毀.20世紀下半葉重建。重建中發現了許多2000多年前的文物和珠寶。遊客可進入塔身內部觀賞保存聖物的密室。


    巧達吉臥佛塔


    塔內有長70米的臥佛雕塑。雕塑完成於1907年,20世紀60年代重修。佛腳上的108種佛跡清晰可見。旁邊的英文說明逐一解釋各種佛跡的含義。


    中心公園


    位於仰光市政廳附近的中心公園,又叫瑪哈班都拉廣場,是為紀念抗擊英殖民者的民族英雄班都拉將軍而得名。公園中央的獨立紀念碑高42.72米,像一枚刺向蒼穹的寶劍,象征著緬甸的自由與獨立神聖不可侵犯.也向後人講述著班都拉將軍為爭取緬甸獨立而犧牲的英雄事跡。公園邊的仰光市政廳,是一黃色的緬式風格建築,外觀莊重、裝飾精美,遊客均會到此拍照留念。


    相關報道


    緬甸高層人士證實,緬甸總統吳登盛2015年7月30日簽署大赦令,立即釋放6966名服刑人員,其中包括不久前被緬判刑的155名中國籍伐木人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樓嗩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樓嗩呐並收藏史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