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概述


    【經?濟】?獨立後經濟有較大發展。農業由嚴重缺糧到基本自給,工業形成較為完整的體係,自給能力較強。20世紀90年代以來,服務業發展迅速,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印已成為全球軟件、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1991年7月開始實行全麵經濟改革,放鬆對工業、外貿和金融部門的管製。1992~1996年實現經濟年均增長6.2%。“九五”計劃(1997~2002年)期間經濟年均增長5.5%。“十五”計劃(2002~2007年)期間,繼續深化經濟改革,加速國有企業私有化,實行包括農產品在內的部分生活必需品銷售自由化,改善投資環境,精簡政府機構,削減財政赤字。實現年均經濟增長7.8%,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2006年,推出“十一五”計劃(2007~2012年),提出保持國民經濟10%的高速增長,創造7000萬個就業機會,將貧困人口減少10%,大力發展教育、衛生等公共事業,繼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環保力度。2011年8月,印計劃委員會通過“十二五”(2012~2017年)計劃指導文件,提出國民經濟增速9%的目標。2015年,印裁撤計劃委員會。“十二五”結束後,印不再實行五年計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2021/2022財年主要經濟數據如下(以現價計算):


    國內生產總值:3.2萬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8.9%。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280美元。


    貨幣名稱:印度盧比(rupee)。


    匯率:1美元≈82印度盧比(2023年1月數據)。


    通貨膨脹率:5.7%(2022年12月)。


    外匯儲備:5615.8億美元(2023年1月數據)


    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增長速度引人矚目。由於印度人口眾多,平均國民生產總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匯率則為1,389美元,為世界第140位。1991年以前,受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影響,印度政府過分幹預勞工及金融市場並監管商業活動,由於1991年印度經濟危機,加上蘇聯解體,新國大黨政府使印度開始實行經濟自由化改革,借由外國貿易及直接投資,逐步轉型為自由市場,印度的經濟規模獲得了較快速度的增長。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2/3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成為全球軟件、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藥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製度問題較為尖銳。


    印度經濟以耕種、現代農業、手工業、現代工業以及其支撐產業為主。全國仍有四分之一人口無法溫飽。印度外匯存底充足,匯率穩定,未來官方也將全麵解除外匯管製,由市場決定幣值。印度製造業出口已經開始下滑,全國很多地區電力供應依然不足。印度有很多精通英語的人口,是21世紀全球最主要的資訊服務業生產國、電腦軟件出口國以及眾多軟件工程師的祖國。


    印度實行民主政治的同時實行社會主義,政府對私人經濟活動,外貿,外國資本直接投資嚴格控管。不過,1991年通過經濟改革,放鬆對外貿和外資的管製,逐漸開放國內市場。國有企業民營化和部分領域開放對私人以及外國投資的設限,至於相關的政治爭論持續不斷。


    在英國殖民者統治期間,印度工業以紡織和采礦為主。獨立以後,鋼鐵、機械、電力、化學等工業都有所發展,工業已形成完整體係。印度的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軟件製造、航空和空間等工業發展迅速。


    印度擁有兩大汽車企業:塔塔汽車和馬亨德拉,其中塔塔汽車於2008年收購捷豹路虎,馬亨德拉則於2010年收購雙龍汽車。


    主要工業包括紡織、食品加工、化工、製藥、鋼鐵、水泥、采礦、石油和機械等。汽車、電子產品製造、航空和空間等新興工業近年來發展迅速。2021/2022年印度工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11.3%,其中電力行業增長7.9%,采礦業同比增長12.2%,製造業同比增長11.7%。


    農業


    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擁有世界10%的可耕地,麵積約1.6億公頃。據歐盟報告:印度已成為農產品淨出口國。


    因為印度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為主,其中西南季風很不穩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時間分配很不穩定,水旱災頻繁,使印度的糧食生產很不穩定。


    旅遊業


    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相當的比例。旅遊業是印度政府重點發展產業,也是重要就業部門,提供兩千多萬個崗位。入境旅遊人數逐年遞增,旅遊收入不斷增加。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裏、齋浦爾、昌迪加爾、那爛陀、邁索爾、果阿、泰姬陵、海德拉巴、特裏凡特琅等。


    財政金融


    中央和地方財政分立,預算有聯邦和邦兩級。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為一個財政年度。多年來推行赤字預算以刺激經濟發展,中央和邦級債務累積占gdp的80%。印度2007年僑匯收入世界第一。


    對外貿易


    主要出口商品為:製成品主要包括紡織品、珠寶、機械產品、化工產品、皮革、手工藝品等;初級產品主要包括農產品和礦產品;石油類產品主要包括成品油、原油和石油產品等。


    主要進口商品為:石油產品,電子產品,金銀,機械,化工產品。


    美國是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居第二位。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包括德國、阿聯酋、沙特、新加坡、英國、瑞士、法國、伊朗、日本、中國香港等。


    國際影響


    印度外貿總局於2012年3月5日宣布,禁止棉花出口。作為全球第二大棉花出口國,印度的這個決定引起全球棉花交易市場當天出現大幅波動。


    印度商務部希望財政部盡快采納其建議提高橡膠進口關稅,以幫助國內膠農應對橡膠價格下跌。橡膠價格已從230盧比/公斤下跌至約160盧比/公斤。


    兩個月前,印度商務部向稅務局建議:基於過去3年的平均價格,把對橡膠征收的特別進口關稅由20盧比/公斤提高到34盧比/公斤。但是並未提出對20%的進口關稅作更改。進口商可以按兩種方式交稅:按橡膠價值付20%進口關稅,或按20盧比/公斤付進口關稅。


    2013年3月,約占印度橡膠產量90%的喀拉拉邦在內,來自印度南部各邦的膠農代表拜會了商務部負責人,指出如果不提高進口關稅,來自鄰國的廉價橡膠就會湧入印度市場,進一步拉低橡膠價格,並有可能導致國內危機。


    稅收體製


    印度是個曆史悠久的國家,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886年從英國引入的所得稅製成為了印度稅收製度的雛形。1947年獨立以後,隨著經濟的逐步自由化,印度開始對稅製進行補充和完善,逐步開征了遺產稅(1953年)、贈與稅和財富稅(1958年)和超額利潤稅(1964年),並在1986年實施了有限度增值稅。1991年,印度政府對稅製進行了係統的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稅收體製。印度的稅製相對簡單,包括公司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財富稅、農業稅、利息稅、贈與稅、消費稅、銷售稅、有限度增值稅、關稅等10個稅種。


    印度在天體物理、空間技術、分子生物、電子技術等高科技領域都已達到較高水平。2009年8月,東盟與印度在曼穀簽署《貨物貿易協議》。協議規定,從2013~2016年,東盟成員國和印度之間將實現對80%以上的交易產品取消進口關稅。


    外匯儲備


    截至2020年12月4日,印度中央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印度央行外匯儲備達5793.46億美元,印度央行外匯資產在報告周內增加45.25億美元。


    文化:


    語言


    印度的語係主要有印歐語係、漢藏語係、南亞語係、德拉維達語係,語言複雜。印度的官方語言是印地語,30%人口使用;英語已經在1965年終止了它唯一官方語言(與印地語相同的)的地位,但依舊保留了它“第二附加官方語言”的地位,亦是全國性的通用語言,主要在政治和商業交往場合使用。另外還有其他21種少數民族的預定官方語言。


    印度有大約2000種語言,其中55種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學。有各自文學寶庫的19種完善語言被定為印度的官方語言。


    宗教


    印度的每個宗教在次大陸都有它的信徒。整個印度次大陸遍布無數美麗的廟宇、雄偉的教堂、宏大的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寺廟、猶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印度西部商業特大都市孟買可以說是印度宗教、民族、語言多樣性的一個縮影。市內除了以上各教的廟、堂外,還有著名的亞美尼亞教堂、神道教廟和大同教廟等。


    服飾


    男性包頭巾


    印度有些地區和信仰的男性是有包頭巾的習俗的,這種頭巾稱為turban。頭巾有各式各樣的包裹方法,其中錫克教男性頭巾,具有特定樣式。根據傳統,錫克人從小到大都必須蓄頭發、留胡須,並且包著頭巾。小孩頭巾樣式比較簡單,隻用黑布綁成發髻的形狀。成年人的頭巾樣式比較複雜,首先必須用黑色鬆緊帶將長發束成發髻,然後再以一條長約3公尺的布,裹成頭巾,樣式為兩邊對襯成規則狀。錫克人頭巾色彩繁多,有的人甚至搭配衣服顏色。


    印度男性多半穿著一襲寬鬆的立領長衫(tunic),搭配窄腳的長褲(dhoti),拉賈斯坦地區男性,褲子是以一條白色布塊裹成的,頭上的布巾,花樣變化極多,色澤鮮明。


    女性穿紗麗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紗麗(sari),紗麗是指一塊長達15碼以上的布料,穿著時以披裹的方式纏繞在身上。印度婦女擅長利用紮、圍、綁、裹、纏、披……等技巧,使得紗麗在身上產生不同的變化。


    拉賈斯坦婦女的紗麗較短,隻有披覆在頭上,但是彩色繽紛、鑲有金銀繡邊。拉賈斯坦婦女的上衣,有點像似沒有領子的中國鳳仙裝,下身是一條滾邊的及地長裙。


    紗麗穿著方式


    印度婦女傳統服飾,是用一塊長達3公尺的布包裹出來的,這塊布稱為紗麗(sari)。印度紗麗的穿著方式變化繁多,不同的種族、區域、信仰,會有許多不同的色彩、質感和穿裹方式。印度婦女穿著紗麗時,上衣是一件短袖、露出肚臍的緊身衣(choli),下身是一條及地的直筒襯裙(ghagra)。


    禮儀


    生禮


    在印度的傳統上十分重男輕女,因為女兒結婚時,父母必須準備一筆豐富的嫁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是嫁不出去的。印度人慶祝孩子出生與平安成長的方式,就是到寺廟進行“普迦儀式”、唱頌祈禱文,然後和親朋好友舉行餐宴。


    印度小孩出生後,父母都會找人為他們占卜,孩子的名字多半取自英雄或神隻。孩子的生辰八字尤其受到重視,因為這可以決定孩子未來的婚姻對象。


    葬禮


    印度教徒死亡時,都會在河壇舉行火葬儀式。印度教徒去世後,家人會以黃色或白色絹布包裹屍體,然後放在兩根竹製擔架上,以遊行方式抬到河壇火葬地點。


    婚禮


    印度人的婚禮是社會地位的代表,也是一生中重大的儀式。印度青年到了適婚年齡,都會由父母代替為尋找社會階級、語言相同,以及星相可以配合的對象。婚禮當天,新郎官騎著一匹白馬浩浩蕩蕩地來到新娘家。這時女方家裏已經架起火壇,雙方親友在祭司念誦的吉祥真言中,繞行火壇祝禱。之後,新娘在女伴的簇擁下走到火壇前麵,由祭司將新娘的紗麗和新郎的圍巾係在一起,代表婚姻長長久久。印度婚禮的晚宴是在新娘家裏進行,一對新人坐在婚宴中接受親友的祝福。婚禮當天晚上新郎是在新娘家過夜,翌日才將新娘迎娶迴家。


    普迦儀式


    普迦是印度教中向神隻膜拜的儀式,普迦儀式必須由祭司擔任。儀式中信徒會將神像裝飾後抬出寺廟遊行慶祝,並且奉獻鮮花、椰子、蒂卡粉等供品。最後再由祭司手持油燈,在神像前麵進行“阿拉提(arati)”。


    “阿拉提”的過程中,信徒用手輕輕覆蓋祭司手中的燈火,然後在自己的眼睛上碰觸一下,代表接受神隻賜予的力量。


    印度通常在普迦儀式結束後,信徒可以分到一些祭祀過的鮮花、蒂卡粉或水,稱為“波拉沙達(prasada)”。所以在印度,隻要看到印度人從寺廟膜拜出來,額頭上幾乎都塗有紅色或白色的粉末。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飾和裝扮,看出當地人的宗教信仰、種族、階級、區域等。


    節日


    【重要節日】?共和國日(republicday):1月26日。獨立日(independenceday):8月15日。灑紅節(holi):每年公曆3月、4月間,印度教四大節日之一。該節日正處於印度春季收獲季節的作物即將開鐮收割,冬去春來之際,因此也被稱為春節。燈節(divali):在公曆10月、11月間,是印度教徒最大的節日,全國慶祝3天。


    印度每周5天工作製,周六、周日是公休日。


    元旦(newyear),印度從每年10月31日起為新年共5天,第四天為元旦。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區的人們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淩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由於這種怪異的習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


    洛赫裏是一個公共假日。這是普通民眾的休息日,學校和大多數企業都關門了。


    濕婆拉提(mahashivratri,mahasivaratri,shivaratri,sivaratri)是在印度教的瑪迦月或法爾古納月的13日或14日為敬拜濕婆神而舉行的節日。節日通常發生在二月或三月,隻有一天一夜。濕婆拉蒂是一個公共假日。這是普通民眾的休息日,學校和大多數企業都關門了。


    耶穌受難節是印度的法定假日。它紀念耶穌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的受難和死亡,如基督教聖經所描述的。


    拉瑪-納瓦米(ram-navami,ramanavami,sri-rama-navami)是一個印度教節日,在印度教凱特拉月的第九天慶祝拉瑪的誕生,通常在3月或4月。羅摩是達薩拉塔國王和阿育陀王後考薩利亞的長子,被認為是印度神毗濕奴的第七個化身。拉瑪納瓦米是一個公共假日。這是普通民眾的休息日,學校和大多數企業都關門了。


    馬哈維拉賈揚蒂是一個公共假日。這是普通民眾的休息日,學校和大多數企業都關門了。


    開齋節是伊斯蘭教肖瓦爾月的第一天。它標誌著齋月的結束,齋月是禁食和祈禱的一個月。在開齋節期間,許多穆斯lin參加集體祈禱,聽布道,並進行慈善活動。開齋節是一個公共假日。這是普通民眾的休息日,學校和大多數企業都關門了。


    衛塞節(佛陀普尼瑪,佛陀加揚提)是一個佛教節日,標誌著喬達摩佛的出生,啟蒙和死亡。它落在4月或5月的滿月之日,是印度的法定假日。佛陀普尼瑪/衛塞是一個公共假日。這是普通民眾的休息日,學校和大多數企業都關門了。


    軍事:


    戰爭觀


    印度認為,戰爭是人類的社會現象,是實現國家政治目標的一種鬥爭形式。印度進行戰爭的目的是保衛國家領土完整和民族統一,維護民族利益,實現國家戰略的總目標。印度自認為其陸軍實力名列全球第三,海軍名列第五、空軍名列第六,印度國防部負責部隊的指揮、管理和協調。各軍種司令部負責擬定、實施作戰計劃,指揮作戰行動。現陸軍參謀長迪帕克卡普爾上將(deepakkapoor),空軍參謀長法裏霍米梅傑上將(falihomimajor),海軍參謀長阿瓊普拉卡什上將(arunprakash)。實行募兵製。陸、海、空三軍總兵力為127萬,居世界第四位。其中陸軍103.5萬,海軍7萬,空軍17萬。另有50多萬預備役軍人和100多萬準軍事部隊。


    軍費


    2007/2008財年,印度國防預算高達9600億盧比,約300億美元。一直以來印度把擴充軍事實力當成爭當世界一流大國的重要標誌。印度始終致力於稱霸南亞、直接控製印度洋,躋身世界軍事強國行列是印度國家戰略的終極目標。印度當局深信,軍事實力是取得大國地位的必要基礎,外交必須以軍事為後盾,軍事必須以外交為補充,軍事力量不僅是構成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國家外交最可靠的王牌。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戰略思想,得到了印度智囊機構、軍界、學術界和新聞界的廣泛支持,印度導彈之父卡拉姆,就曾多次在公開場合直截了當地宣稱:“弱小並不令人尊重,因此,印度在軍事上必須強大”。


    印度財政部長普拉納布慕克吉宣布,到2010年3月的財政年度,印度軍費預算將增加24%,達1.42萬億盧比,約500億美元。將為印度的123萬軍隊的現代化計劃提供資金。除了軍費預算,慕克吉還批準了為準軍事部門增加1.43億美元。他還說,在本財政年度將為加強所謂的邊境安全增加4.56億美元。印度是新興經濟體當中購買武器最多的國家,自2000年以來,印度進口的軍事裝備價值280億美元。未來幾年,印度計劃進一步簽署價值估計達300億美元的合同。


    軍備


    為實現“直接控製印度洋,爭當世界一流強國”的國家戰略目標,印度高度重視軍事力量的現代化建設,製定了到2015年成為世界軍事大國的戰略規劃,大力推進海、陸、空三軍轉型。陸軍:向戰略打擊軍種轉變;海軍:向遠洋作戰型軍種轉變;空軍:向航空航天型軍種轉變。以此建立一支適應未來戰爭需要、與國家戰略目標相適應的“未來軍隊”。為適應軍隊的現代化轉型,軍費支出結構也作了極大調整,被稱為“首要花費項目”的武器采購費用達到了3340億盧比,比上一財年1690億盧比的實際采購費增加了近1倍。


    印度海軍擁有1艘航母、8艘導彈驅逐艦、約40艘護衛艦、16艘潛艇以及大量輔助戰艦。據悉,印度政府已批準2015年之前再建造2艘核潛艇。


    軍購


    從俄羅斯購買價值15億美元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從英國購買價值17億美元66架“鷹”式高級教練機,以及從以色列購買3架11億美元的“費爾康”空中預警機,根據和法國達索公司的協議未來幾年印度將接受18架陣風式戰鬥機。憑借“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艦載“米格-29k”戰機,印度海軍屆時可在一天內控製數千平方公裏的印度洋海域。印度國防部的重要采辦項目包括:空軍計劃從美國采購126架多用途中程戰鬥機、先進無人機和運輸直升機,采購額高達90億美元;陸軍計劃采購155毫米自行火炮、防空係統和網絡中心戰裝備;海軍計劃購買先進潛艇、海上監視飛機、一顆人造衛星和3艘航空母艦。


    軍械


    印度將與俄羅斯聯合研發代號為pak-fa的第5代先進戰鬥機。俄印聯合研發第5代戰鬥機項目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將成為俄印兩國政府在軍事領域內數額最大的一個聯合研發項目。目前印度從俄羅斯引進的最新戰鬥機為蘇-30mki戰鬥機。印度空軍主要將領已經證實印度空軍已確定了印度第5代戰鬥機的技術性能指標。據稱,印度空軍希望用5年的時間研發第5代戰鬥機。據悉,第5代戰鬥機pak-fa具備隱身性能,可在不使用加力燃燒室的情況下進行超音速巡航,機上將安裝主動式電子掃描陣列(aesa)機載雷達以及可增強機動性的推力矢量噴管。


    進入21世紀,印度陸軍已經向俄羅斯購買了310輛t-90主戰坦克。印度陸軍高級軍官則表示,陸軍用1781輛主戰坦克替換老舊的t-55和t-72坦克的需求,將通過引進1657輛俄製t-90s和訂購的124輛阿瓊坦克(由印度自己開發,耗資巨大,但坦克質量性能始終存在一定問題,無法滿足印度軍方的要求)得到滿足。俄印簽署協議引進310輛俄製t-90s坦克,根據雙方又達成協議,印度再進口347輛t-90s坦克,而且印度阿瓦迪重型車輛製造廠已經開始根據俄方許可證生產另外1000輛t-90s坦克。


    印度已宣布在未來十年裏要建立一支航母艦隊和核潛艇的計劃。印度還進行了可攜帶核彈頭的導彈試射,其射程可覆蓋中國的主要城市。而在臨近中國的邊境地區,它也正在重新開啟空軍基地。為鼓勵印度製衡中國,俄羅斯逐步加強與印度軍隊緊密合作。


    交通:


    公路


    根據印度交通運輸部統計,印度公路總長約621.6萬千米,公路承運量占全國客運總量的90%和貨運總量的近64.5%。其中,高速公路和國道總長13.6萬千米;邦道總長15萬千米。印度道路路況較差,道路運輸能力不足,國道中約75%的路段為單向2車道及以下。


    印度與鄰國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緬甸之間均有公路互通。


    鐵路


    印度鐵路軌道總長12.54萬千米,居世界前列。全國約有13.5萬列客運列車,9100列貨運列車。印度鐵路相對老化而落後,鐵道標誌和車輛老舊。政府計劃以公私合營的方式對全國22個主要火車站進行現代化改造。


    印度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迅速。目前,德裏、孟買、加爾各答、班加羅爾、金奈、海德拉巴、科欽等一線城市均有運營或在建的地鐵/城鐵,其中德裏—阿格拉線的時速160千米的“半高速”列車已於2016年4月正式通車。由德裏開往瓦拉納西的印度高鐵,也被稱為印度最快列車的“致敬印度”在2019年2月投入運營。艾哈邁達巴德、浦那、昌迪加爾、巴特那、勒克瑙等二線城市的城市軌道交通也已進入規劃設計階段。


    水運


    印度擁有7517千米海岸線,有12個主要港口和187個非主要港口。12個主要港口由印度政府直接管理;187個非主要港口中僅有三分之一處於運營狀態,由各邦政府的海事董事會管理。


    水運是印度外貿運輸的主要方式,全印度95%的外貿通過水運完成,貿易價值占比超過七成。近年來,印度港口吞吐量穩步增長,年增長率約為10%-12%。2019年,主要港口全年貨運量達7.05億噸。


    印度還擁有6條主要國家內河航道,通航裏程1.45萬千米。除恆河中、下遊等局部地區外,印度內河運輸水平相對較低,全國內河貨物運輸量僅占全部國內貨物運輸量的0.1%。


    空運


    印度國際及國內航班班次頻繁,是當今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民航市場之一。2019年印度航空旅客吞吐量達3.44億人次。截至2021年底,印度擁有約460個運營機場,其中德裏、孟買、加爾各答、金奈等主要城市建有29個國際機場。印度國有航空公司airindia開通有境內120個目的地及39個國家(地區)的航線。2019年,印度靛藍航空開通了德裏-成都和加爾各答-廣州的航線。中國國航、東航、南航、山東航空分別開通了北京-德裏、成都-班加羅爾、上海-成都-孟買、北京-上海德裏、昆明-加爾各答和廣州-德裏、濟南-德裏的直航航班。受疫情影響,截至2021年底,中印間直航航班處於暫停狀態。


    社會:


    折疊教育


    印度實行12年一貫製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學士課程、2年碩士課程和3年博士課程。此外還有各類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規教育。全國現有350所綜合性大學,著名的有德裏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加爾各答大學、馬德拉斯大學、巴拉蒂爾大學等。


    2007年相關數據顯示,印度人口識字率達到75%,但成人文盲仍高達3億,居世界之首。印正在全國600個行政區中的589個推廣掃盲計劃,力爭在“十一五”結束時識字率達到85%。2008~2009年,印6歲至14歲兒童入學率接近100%,但全國平均小學輟學率高達31%。


    醫療


    印度政府建立了覆蓋麵較廣的公共醫療衛生體係,大部分國民健康花費由政府支出。印度政府用於醫療的公共支出處於較低水平,“十一五”期間中央及各邦的醫療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不足1%。資源投入的不足和醫療專業人才的缺乏成為醫療服務體係的嚴重製約因素。此外,部分地區潔淨飲用水問題和環境衛生問題也不容樂觀。


    部分企業財團投資興辦了一批私立醫院,雖然醫療費用相對較高,但因其醫療設施、環境和醫務人員配備較好,部分滿足了患者對較高層次醫療服務的需要。


    體育


    賓德拉獲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男子10米qibu槍(60發)金牌,這是印度自1920年來參加奧運會獲得的首枚個人金牌。


    有分析人士指出,賓德拉奪冠讓印度人第一次真切地品嚐到了奧運金牌的滋味,從而也體會到奧運的快樂所在。人們從心理上第一次開始參與奧運會,相信在這種普遍性的心理參與下,印度的體育事業將邁上一個新台階,印度的奧運金牌也將一塊接一塊。


    印度足球超級聯賽(indiansuperleague,簡稱:印超(isl)),是印度足球的一項職業足球聯賽,成立於2013年10月21日。


    印度信息技術領域的成功已經為人們所熟知。印度憑借人才優勢,通過為發達國家提供服務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信息技術產業對印度gdp的貢獻已從1999~2000年度的1.2%增長到2005~2006年度估計的4.8%。印度的軟件和信息技術帶動的服務在過去五年間年均增長率超過了28%。信息技術的成功徹底改變了歐洲和美國對印度的評價和印象。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印度對自身潛力的看法,正在培植著印度的科學自信。印度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成功對於吸引跨國研發中心和外籍印度人在印度投資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生物技術


    印度確立了新的重點領域和發展方向,其中又以生物技術為重點。過去10年,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發投資已經從1987~1988年度的9600萬美元增加到了2004~2005年度的3.58億美元,其中,資金增加的部分重點支持的是生物製藥,而非農業生物技術。


    2004~2005年,印度的生物技術收入增加了37%,達到了11億美元。國家生物技術發展戰略製定了2010年將這一數字提高到50億美元的目標。2005年3月,印度科學部長稱讚生物技術是印度隊的“最佳擊球手”,並且認為生物技術可以成為有助於提供人們支付得起的衛生保健並減輕貧困的印度“下一個大獲成功的實例”。2004年生物技術部發布了一項計劃,要將印度變成“生物信息學的全球中心”。


    太空技術


    經過多年發展,印度衛星的研發和應用技術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其運載火箭技術也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2009年印度已擁有4種類型的國產運載火箭:“衛星運載火箭3(slv-3)”、“加大推力運載火箭(aslv)”、“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和“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印度在大力發展火箭和衛星技術的同時,還謀求有更大的作為。例如,2007年,印度將首個返迴式太空艙和3顆衛星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為該國未來實施載人航天計劃等獲取了重要數據。此外,印度還在緊鑼密鼓地實施自己的探月計劃,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在2008年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發射升空。


    2008年4月28日9:20(北京時間11:50),一枚印度pslv-c9火箭搭載10顆衛星升空。繼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和中國之後第五個掌握了“一箭多星”的發射技術。並一箭十星成為第一。


    新聞出版


    印度的報刊大多屬私人和財團所有。截至2007年底,共有96種文字的報刊種,總發行量9900萬份,居世界第2位。印度文和英文報刊分別占總數的37%和16%。最大的三家日報依次為《印度時報》、《馬拉雅拉娛樂報》和《古吉拉特新聞》。主要印度文報紙有《旁遮普之獅報》、《今天日報》、《印度斯坦報》等。主要英文報紙有《印度斯坦時報》、《政治家報》、《印度教徒報》、《印度快報》等。


    主要新聞機構和通訊社有:


    (1)新聞發布署:相當於政府中央通訊社,擁有1100多名國內和180多名國外特派記者,電傳網覆蓋全國各地,向8000餘家新聞單位供稿。設有8個地區總分社和27個分社。


    (2)印度報業托拉斯:印最大通訊社,半官方性質。成立於1947年8月,後兼並印聯合通訊社和路透社印度支社,於1949年元旦開業。現設136個國內分社和11個海外分社,員工1000多名,海外記者30多名。英文日發稿量超過10萬字。在北京派駐記者。


    (3)印度聯合新聞社:印度第二大通訊社,係報業同仁的合股企業。1959年登記成立。現有分社100多個。向四個海灣國家及新加坡、毛裏求斯提供新聞服務,在迪拜、華盛頓和新加坡設有分社,向22個國家派駐記者。


    (4)印度斯坦新聞社:私營,主要編發印度文、馬拉地文、古吉拉特文和尼泊爾文的新聞。全印廣播電台隸屬政府新聞廣播部,廣播網覆蓋全國人口99.91%。對內使用24種語言和146播音。對外使用27言廣播。全印電視台於1959播,1976年印廣播電台成為獨立機構,隸屬新聞廣播部,是世界最大的電視網絡之一。截至2013年,全國共有56視台,23星頻道。電視網覆蓋全國陸地麵積的86.9%。


    種姓製度


    種姓製度是印度與其他南亞地區普遍存在的社會體係。種姓製度以婆羅門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製群體,即種姓。各種姓依所居地區不同而劃分成許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內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許多聚落種姓,這些聚落種姓最後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製的氏族,如此層層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於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體係。因此,種姓製度涵蓋印度社會絕大多數的群體,並與印度的社會體係、宇宙觀、宗教與人際關係息息相關,可說是傳統印度最重要的社會製度與規範。


    種姓製度並非一套絕對的社會階層,而是借由許多不同的標準建立起來的一套相對階序,這些標準諸如:是否吃素、是否殺牛以及是否接觸屍體等。這些標準背後的核心概念是一套“潔淨與不潔”的價值觀,然而該價值觀卻受到實際生活中的權力關係影響。為此,古代印度的婆羅門發展出一套稱為“瓦爾那”的分類架構,作為解釋並簡化整個製度的方式。因此,這兩套思維方式大致構成整個種姓製度的主要概念。


    印度《憲法》第15條規定:“任何人不得因種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視”;第17條明文規定廢除“不可接觸製”。為了保證低種姓人和賤民的教育和求職權力,印度還實施了著名的“保留政策”,不僅在議會兩院為他們保留了一定比例的席位,而且在所有政府機構和國營企業中為他們保留高達27%的名額。另外,還給低種姓出生的學生一定比例的升學名額。印度人的身份記錄裏不再有任何關於種姓的記載。


    外交:


    外交政策


    印度為不結盟運動創始國之一,曆屆政府均強調不結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礎,力爭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冷戰結束後,印政府調整了過去長期奉行的傾向蘇聯的大國平衡政策,推行全方位務實外交。印度也是金磚國家集團成員之一。


    2015年7月7日,印度作為觀察員國加入上海合作組織;??2017年6月9日,印度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員國。


    當地時間2022年6月9日,聯合國大會各成員國在聯合國紐約總部進行投票,選舉出2023年至2024年度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新安理會成員國,從2023年1月1日起接替現有的印度等國家?。


    對外關係


    印巴關係


    1947年8月印巴分治後始終不睦,並於1948年、1965年和1971年三次爆發全麵戰爭,因印度策動和支持東巴(今孟加拉國)獨立,印巴兩國1971年12月斷交,1976年7月複交。1998年,印巴相繼進行核試驗,展開核軍備競賽,兩國關係急劇緊張。1999年2月,印總理瓦傑帕伊與巴總理謝裏夫簽署了《拉合爾宣言》,雙邊一度緩和。但4月印巴試射導彈,5月兩國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卡吉爾發生激烈衝突,印巴關係再次由緩和趨向惡化。12月,一架印民航班被劫持,印外長指責巴與此事有牽連。


    2000年,印巴關係處於僵持狀態,年底氣氛有所緩和。2001年,印巴關係以“911”事件為界線呈前緩後緊之勢。2002年,印巴關係仍處於緊張對峙狀態。


    同美國的關係


    2005年7月,印美宣布建立全球夥伴關係。2006年3月,美總統布什訪印。雙方就印度核設施分離計劃達成協議,製定兩國貿易三年內翻番的目標,宣布成立科技委員會,探討民用航天合作。12月,美國會通過印美民用核能合作法案。2008年9月,印總理辛格訪美,與布什總統舉行會談。雙方發表聯合聲明,同意開展民用核能合作。美在印增設駐海德拉巴總領館,印在美新增駐亞特蘭大和西雅圖兩個總領館。核供應國集團取消對印度的核出口限製後,美眾議院批準《印美核協議》。


    同俄羅斯的關係


    印俄雙邊關係密切。2000年,兩國宣布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並建立年度峰會機製。2008年2月,俄總理祖布科夫訪印,出席在印舉辦俄羅斯年開幕式。雙方簽署關於執法和檔案合作的兩份諒解備忘錄。12月,俄總統梅德韋傑夫訪印,分別會見印總統、副總統、外長及議會反對派領導人,與印總理辛格舉行會談,並出席在印舉辦的“俄羅斯年”閉幕式。雙方發表聯合聲明,並簽署了能源、經貿、金融、海關、旅遊、航天等領域的10個合作協議。2009年12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與來訪的印度總理辛格簽署了兩國聯合聲明,表達對全球反恐、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的共同立場。兩國還就加強軍事和民用核能等領域合作簽署了協議。辛格此次訪俄是在他訪問美國僅十餘天後進行的,這反映出印度非常重視“大國外交”,並試圖均衡發展印俄、印美關係。2010年3月,俄羅斯總理普京訪問印度,雙方簽署了總價值上百億美元的一係列協議。12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訪問印度,雙方簽署數十項協議,發表印俄聯合聲明,舉行了慶祝印俄戰略夥伴關係建立10周年活動。2011年10月,印國防部長安東尼赴俄參加印俄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例行會議,雙方就軍事項目落實情況和武器設備配套零部件出口等進行磋商。12月,印總理辛格對俄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印俄第12次峰會。辛格分別與梅德韋傑夫總統及普京總理舉行會談,雙方同意深化兩國間特殊、優先的戰略夥伴關係,擴大經貿、投資、防務、科技、文化交流等各領域合作。2012年1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印度,雙方發表《為了共同繁榮和更好的世界的聯合聲明》,簽署了兩國外交部磋商議定書、科技與創新合作備忘錄、2013~2015年文化合作計劃、投資合作及兩國通訊導航公司諒解備忘錄等5項合作文件,並達成總額29億美元的武器購銷合同。


    同日本的關係


    印日關係發展勢頭良好。2000年,印日建立全球夥伴關係。2004年起,印成為日最大海外開發援助對象。2006年12月,印總理辛格訪日,雙方宣布建立戰略性全球夥伴關係,並將2007年定為“印日友好年”和“印日旅遊交流年”。2008年10月辛格總理訪日,雙方發表了《印日安全合作聯合宣言》和《印日全球戰略夥伴關係進展聯合宣言》。2009年12月,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對印度進行訪問。雙方發表了關於加強兩國安全保障合作“行動計劃”的聯合聲明。2010年10月,印度總理辛格訪日,與日本首相菅直人舉行會談,雙方發表《未來十年印日全球戰略夥伴關係願景》的聯合聲明,簽署《關於締結印日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聯合宣言》。2011年2月,日本和印度兩國代表在東京正式簽署經濟合作協定(epa)。2012年10月,印日第二輪外交與國防副部級對話(2+2對話)在東京舉行,第三輪印美日三邊對話在新德裏舉行。


    2014年1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印度,簽署了8項協議,涉及旅遊、電信、電力等領域。日本將向印度提供約20億美元的貸款,同時還將向印度出售水陸兩棲飛機。8月,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訪問日本。


    同阿富汗斯坦的關係


    阿新政府成立後,重視發展對印關係,兩國高層保持密切往來。印是阿周邊主要援助國,迄今已承諾援阿8億美元。2011年10月4日,印度與阿富汗簽署兩國戰略合作夥伴協議。根據協議,兩國將在安全、經濟、貿易、文化、教育和民間交往等領域開展合作。


    同英國的關係


    2022年4月,英印兩國同意建立新的國防和安全夥伴關係。


    同東盟及東盟國家的關係


    印度同東南亞國家地理位置相近,有悠久的曆史關係。印積極推行“東向政策”,加強同東盟的政治經濟關係,積極參與東亞合作。2012年12月20日,“印度-東盟紀念峰會”發表聲明宣布,印度與東盟升級為“戰略夥伴”關係。


    國際組織


    2019年11月4日,在泰國曼穀舉行的rcep第三次領導人會議上,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印度不會加入該協議。他認為這個協議未能照顧到印度包括農民、商人、工人、消費者以及各行業的利益。[13]


    旅遊:


    景點


    阿旃陀石窟


    古印度佛教藝術遺址。阿旃陀石窟位於馬哈拉斯特拉邦境內,背負文底耶山,麵臨果瓦拉河。始鑿於公元前2世紀,直延續到7世紀中葉。現存30窟。從東到西長550米,全部開鑿在離地麵10~30米不等的崖麵上。除5窟為供信徒禮拜的支提窟外,餘皆為僧房。


    中國高僧玄奘曾在7世紀初朝聖阿旃陀。隨著佛教的衰落,這裏門庭冷落,逐漸被人忘卻,成為狐兔窟穴。直到19世紀初才被重新發現,引起世人矚目。


    泰姬陵


    泰姬陵是印度莫臥兒王朝第五代君主沙傑罕為寵姬泰姬.瑪哈爾修築的陵墓,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主建築四邊各長5687米,穹頂高74米。這座伊斯蘭風格的建築外形端莊宏偉,無懈可擊,寢宮門窗及圍屏都用白色大理石鏤雕成菱形帶花邊的小格,牆上用翡翠、水晶、瑪瑙、紅綠寶石鑲嵌著色彩豔麗的藤蔓花朵。


    其他主要景點:埃羅拉石窟、阿格拉古堡、蓋奧拉德奧國家公園


    特產


    印度茶葉的起源與發展早在茶葉成為商品之前,也就是公元1830年左右,茶樹大都是野生的,分布在阿薩姆的東北方的叢林之中。大約在公元1598年,一位荷蘭的遊客,名叫林斯柯頓(janhuyghenvanlinschoten),曾經在他所寫的書中,描寫有關他的探險旅程。他說,印度把一種葉子當做蔬菜般的和咖哩、油一起煮來吃,甚至把這種葉子煮來當做一種釀製的飲料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樓嗩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樓嗩呐並收藏史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