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 ?????? ?????,英語:imic republic of iran,iran),簡稱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同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耳其、伊拉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鄰,南瀕波斯灣和阿曼灣,北隔裏海與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相望,素有“歐亞陸橋”和“東西方空中走廊”之稱。海岸線長2700千米。境內多高原,東部為盆地和沙漠。屬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大部分地區幹燥少雨,國土麵積164.5萬平方千米。伊朗全國共有31個省,首都為德黑蘭。截至2022年6月,伊朗人口8502萬。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盛極一時。公元7世紀以後,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先後入侵並統治伊朗。18世紀後期,伊朗東北部的土庫曼人愷伽部落統一伊朗,建立卡紮爾王朝。19世紀以後,伊朗淪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1978~1979年,霍梅尼領導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1979年2月11日,霍梅尼正式掌權,並於4月1日建立伊斯蘭共和國,霍梅尼成為伊朗革命領袖。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實力較強。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地處世界石油天然氣最豐富的中東地區,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伊朗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也是不結盟運動,oic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


    基本信息


    中文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國家領袖:最高領袖賽義德·阿裏·哈梅內伊(seyyed ali khamenei),總統賽義德·易卜拉欣·萊希(seyyed ebrahim raisi)


    外文名:the imic republic of iran


    人口數量:8502萬人(世界第17名)


    簡稱:伊朗


    人口密度:48人\/平方公裏(2012年)


    所屬洲:亞洲


    主要民族:波斯人、阿塞拜疆人、庫爾德人


    首都:德黑蘭


    主要宗教:伊斯蘭教什葉派


    主要城市:德黑蘭,馬什哈德,伊斯法罕


    國土麵積:164.5萬平方公裏


    國慶日:1979年2月11日


    國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國歌》


    gdp總計:4946.87億美元(2013年)gdp(nominal)


    國家代碼:iri


    人均gdp:6433美元(2013年)gdp(nominal)


    官方語言:波斯語


    國際電話區號:+98


    貨幣:伊朗裏亞爾


    國際域名縮寫:.ir


    時區:utc+3:30夏令時:utc+4:30


    道路通行:靠右駕駛


    政治體製:總統製共和製


    國花:薔薇,大馬士革月季


    主要節日:伊斯蘭革命日:2月11日


    人類發展指數:0.749(第75名)-高 (2014年)


    國家格言:\"獨立、自由、伊斯蘭共和國\"


    現役軍人數:(第9名)


    法律體係:伊斯蘭教法


    國鳥:藍孔雀、夜鶯


    曆史沿革


    早期文明


    時間:前3200年—前550年


    埃蘭(前3200年–前539年)是波斯地區最古老的文明,位於今天伊朗的西南部,公元前三千二百年左右在底格裏斯河東岸建國。他們和達羅毗荼人的關係十分密切,以善戰的人民著稱,在公元前27世紀至前六世紀期間屢次被滅及複國,最後於前639年被亞述所滅。


    米底(前678年 - 前550年)是一個以古波斯地區為中心的王國,公元前兩千年,中亞的印歐人種雅利安人的一支南遷至伊朗高原,並逐漸與土著居民融合、同化,形成了伊朗人的主體。公元前7世紀中葉,米底擊敗周圍其它部落,建立了伊朗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


    公元前6世紀初,米底征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部落,並攻滅新亞述帝國,領土麵積最大時包括今伊朗全境及土耳其西部。他們隸屬印歐語係,是雅利安人,也是第一批在伊朗高原地區定落的民族。亞述帝國曾入侵伊朗高原,試圖征服。但是亞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聯合,從而形成了米底國家。公元前553年居魯士大帝起兵反叛米底,並於公元前550年推翻米底王國對波斯地區的統治。


    古波斯帝國


    時間: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


    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後經過數十年擴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推翻米底王國的統治,建立了第一個波斯帝國,開創阿契美尼德王朝。在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統治時期,波斯帝國國力達到鼎盛,其疆土東起蔥嶺、西至巴爾幹半島、北逾高加索山脈、南抵埃塞俄比亞,600萬平方公裏的國土,包括70個民族及1800萬人,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帝國。波斯帝國在公元前492年希波戰爭後逐漸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大帝東侵,征服波斯全境。


    希臘化時期


    時間: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47年


    亞曆山大大帝在波斯積極推行“希臘化”的殖民統治。公元前323年,亞曆山大大帝死後,他所建的帝國分裂,其部將塞琉古奪得帝國東部廣大地區,並於公元前312年稱王,以敘利亞為中心建立塞琉西王國,中國古稱條支。塞琉西王國全盛時,疆域包括小亞細亞、敘利亞、兩河流域、波斯和中亞的部分地區。


    安息王朝


    時間: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


    阿薩息斯王朝又稱帕提亞帝國、安息帝國等,發源於今天的伊朗東北的當時叫帕提亞的地區,在米特裏達梯一世(前177—前138年)統治的極盛時期包括今天小亞細亞東部、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伊朗高原、阿富汗、阿姆河以南的大唿羅珊和今印度河以西的巴基斯坦,與古羅馬帝國隔幼發拉底河為界,首都泰西封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塞琉西亞附近。兩個帝國之間經常戰爭。同時帕提亞帝國與一世紀之後建立的貴霜帝國也是戰事頻傳。帝國的美索不達米亞和都城泰西封分別在116年、164年—165年、197年—198年屢次被羅馬軍團攻占而國力衰竭,造成了三世紀初期的諸侯割據。


    薩珊王朝


    時間:公元224年—公元651年


    公元224年安息帝國的一個地方總督的兒子阿爾達希爾一世由於擴張地方勢力而和帝國開始戰爭。經過兩年的戰爭,推翻安息帝國並殺死國王,於226年正式建立薩珊王朝(依蘭沙赫爾),首都泰西封。薩珊王朝因阿達希爾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再次統一,被認為是第二個波斯帝國。薩珊王朝多次與羅馬帝國開戰,曾在260年俘虜過羅馬皇帝瓦勒良。但是薩珊王朝所屬的美索不達米亞及其底格裏斯河畔右岸的都城泰西封也在283年、297年、361年三次被羅馬軍隊攻占。


    薩珊王朝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帝國,以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全體人民分為教士、軍人、文人、和平民四個等級。基督教中天主教一度被迫害,景教則得以發展。


    由於對東羅馬帝國的連年征戰,薩珊王朝對臣民的稅額較重,同時加強對宗教的控製,造成暴亂迭起,在629年和642年,兩任皇帝遇刺,又同時受到崛起中的阿拉伯帝國的軍隊的攻擊,帝國終於崩潰。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和波斯間的友好往來較頻繁,《魏書》記載,波斯使臣來中國交聘達數十次之多,給北魏皇帝帶來的各種禮品,有珍物、馴象等。1970年,在甘肅張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薩珊王朝銀幣。帝國在632年起始被阿拉伯軍隊攻擊,在651年滅亡後,薩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兒子俾路斯曾逃到唐朝中國,請求唐高宗救兵抗擊阿拉伯入侵,唐朝護送其返迴今阿富汗錫斯坦一帶於661年建立波斯督護府,但到663年終為阿拉伯所滅。


    阿拉伯時期


    時間:公元651年—公元874年


    混亂的薩珊王朝迅速被新興的伊斯蘭教指引下的阿拉伯帝國擊潰(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波斯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語成了通行的語言,伊斯蘭教迅速取代了拜火教,各地大量興建清真寺。


    750年後,阿巴斯王朝統治阿拉伯帝國,而波斯人則在地方首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這期間波斯人的文化得到巨大的發展。馬蒙之後,阿拔斯王朝因軍事實力衰落而國勢日衰,割據局麵形成;期間波斯土地上先後出現塔希爾王朝、薩法爾王朝、薩曼王朝、齊亞爾王朝、阿拉菲德王朝、白益王朝、伽色尼王朝、古爾王朝、塞爾柱帝國、花拉子模;塞爾柱帝國的建築師於1042年在伊斯法汗城興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禮拜五清真寺。著名的波斯數學家及詩人奧馬爾·海亞姆(omar khayyám)在塞爾柱時期寫下了他的詩集《魯拜集》(rubaiyat)。


    塞爾柱烏古思人在12世紀末期失去波斯的控製權,並由來自鹹海的阿姆河下遊三角洲的另一伊朗語民族所建的花剌子模沙王朝所取代。1194年,花拉子模沙王朝的阿拉烏丁摩訶末攻滅塞爾柱帝國,繼而攻占伊朗高原。1205年,阿拉烏丁摩訶末最終攻占波西斯。1212年,阿拉烏丁摩訶末攻滅喀喇汗王朝,繼而統治全部中亞河中地區。1215年,阿拉烏丁摩訶末攻滅古爾王朝。


    薩曼王朝


    時間:公元874年—公元999年


    公元874年,古波斯人薩曼家族的成員伊斯瑪儀·本·艾哈邁德(892~907在位)以布哈拉為首都,正式稱“埃米爾”,創立了薩曼王朝,名義上仍承認阿巴斯王朝哈裏發的宗主權,但實際僅向哈裏發奉獻貢物,報告軍務。他效法古波斯與哈裏發宮廷建立了統一的行政和軍事製度,確立了王朝與轄地的隸屬關係。薩曼家族原本信奉拜火教,此時已經皈依了伊斯蘭教。薩曼王朝的幾代君主勵精圖治,一度把疆域擴張到費爾幹納以及更遠的地方。由於薩曼王朝強大的影響力,中亞許多突厥人遊牧部落紛紛進入波斯帝國內定居生活,此外伊斯蘭教在中亞廣泛流行,從而開啟了中亞突厥人伊斯蘭化的進程。薩曼王朝疆域最大時包括中亞、波斯大部分、阿富汗斯坦等地。


    突厥王朝


    時間:公元999年—公元1231年


    公元962年,薩曼王朝的一名突厥近衛軍將領在國內建立了伽色尼王朝,公元999年,伽色尼王朝聯合中亞另一個突厥帝國——喀喇汗王朝滅了薩曼王朝。伽色尼王朝取而代之,繼承了薩曼王朝的大部分領土。11世紀中期,另外一個突厥部落——烏古思人由中亞興起,推翻了伽色尼王朝統治,並先後征服巴格達、敘利亞、拜占庭帝國,建立起一個東起中亞、西至博斯普魯斯海峽,包括波斯在內的塞爾柱帝國,但帝國不久即告分裂。12世紀末,花剌子模奪取波斯東北部,13世紀初占領波斯全境。它統治的疆域還包括伊拉克、阿富汗斯坦等地區。


    蒙古汗國時期


    時間:公元1231年—公元1380年


    成吉思汗於1219年率軍西侵,先後征服了花剌子模、中亞細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等地,殺死花剌子模皇帝,掠奪大量財物後撤迴蒙古本土。1229年成吉思汗的兒子窩闊台二次侵略花剌子模,殺死皇帝後返朝。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再次率兵占據波斯並建立以波斯為中心的伊利汗國。此後,蒙古人逐漸接受了伊斯蘭教,並任用波斯人為行政官吏。


    帖木兒帝國


    時間:公元1380年—公元1405年


    隨著伊爾汗國的逐漸衰落,當時的波斯又陷入地方封建王朝割據之中。西察合台汗國(今烏茲別克境內)的突厥族皇帝帖木兒(1336年至1405年在位)在奪取中亞地區後於1380年至1393年征服波斯全境,繼而侵占伊拉克,並攻打印度。1405年帖木兒死後,他的帝國迅速瓦解,統治範圍隻限於中亞河中地區和波斯東部,但15世紀帖木兒帝國的文化藝術相當繁榮。


    黑羊王朝與白羊王朝


    時間:公元1467—公元1502年


    隨著帖木兒王朝在波斯統治的衰落,兩個由土克曼人建立的王朝開始強大,他們分別是黑羊王朝與白羊王朝,兩個王朝發源於土耳其東部、阿塞拜疆以及波斯西北部地區。其中黑羊王朝在30、40年代實力較強,但隨後被更為強大的白羊王朝擊敗,白羊王朝在烏宗·哈桑的帶領下,一度統一了波斯的大部分地區。


    薩菲王朝


    時間:公元1501年—公元1722年


    白羊王朝時期,一個名為薩菲社團的什葉派社團在波斯西北十分活躍,這個社團的成員多為土克曼人與阿塞拜疆人。他們的首領有著古波斯貴族的頭銜,趁白羊王朝動亂之際於1502年推翻其統治,建立了薩法維帝國。此後國力逐步強大,極盛時版圖包括阿富汗斯坦的坎大哈、赫拉特。薩法維帝國與奧斯曼帝國曾長期進行戰爭。薩法維帝國是伊朗曆史上第一個以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的朝代,對什葉派在波斯的發揮壯大起了重要作用。17世紀末,薩法維帝國日漸衰落。1722年,阿富汗人吉爾紮伊部落在馬赫穆德的領導下,攻占薩法維帝國首都伊斯法汗,並自立為波斯皇帝。


    阿夫沙爾王朝


    時間:公元1736年—公元1796年


    1736年,來自波斯霍拉桑地區的突厥部落首領納迪爾率軍把阿富汗人逐出波斯,並以馬什哈德為首都建立阿夫沙爾王朝。經過數年戰爭,阿夫沙爾王朝版圖一度東至阿富汗斯坦和印度北部,西至巴格達,北接裏海,南瀕波斯灣。1747年,納迪爾皇帝死後,其兒孫為爭奪王位而爆發內戰,各路諸侯紛紛稱王,其中卡裏姆汗(1749年至1779年在位)以設拉子為首都建立了讚德王朝。經過多年戰爭,讚德王朝占據了除霍拉桑及以東地區以外的阿夫沙爾王朝的土地。1779年卡裏姆汗死後,讚德王朝分裂。1792年和1796年,讚德王朝和阿夫沙爾王朝先後被愷加王朝所滅。


    愷加王朝


    時間:公元1779年—公元1921年


    愷加王朝建於1779年,由突厥人建立,首次定都德黑蘭。愷加王朝初期,西方列強加緊在伊朗的爭奪。1801年俄國兼並格魯吉亞;英國同伊朗三次戰爭導致伊朗割地賠款及承認阿富汗斯坦獨立。此後法國、奧地利、美國等相繼強迫伊朗訂立了不平等條約。19世紀下半葉,英、俄攫取了在伊采礦、築路、設立銀行、訓練軍隊等特權。1907年,英、俄兩國相互勾結劃分了在伊的勢力範圍:北部屬俄國,南部屬英國,中部為緩衝區。 之後,法國、奧地利、美國等相繼強迫伊朗簽訂不平等條約。伊朗雖然名義上仍是\"獨立\"國家,但實際上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往昔波斯帝國的輝煌與今日的恥辱形成鮮明對照,伊朗在追求複興強國的路上必然產生強烈的民族主義,而強烈的民族主義又很容易導致極端主義和盲目的排外思潮。”


    從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隨著歐洲列強的侵入,伊朗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社會經濟衰落,封建統治專橫殘暴,多次發生人民起義。1921年2月,軍官禮薩汗·巴列維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建立巴列維王朝。


    巴列維王朝


    時間:公元1925年—公元1979年


    1921年2月21日,禮薩·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占據德黑蘭,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維王朝,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1941年禮薩·汗遜位,由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繼位。巴列維執政時期,美國為了獲得伊朗的石油及保持在中東的利益,大力扶持巴列維王朝,伊朗強大的軍力儼然成為波斯灣地區的警察。


    在1951年4月28日,伊朗伊斯蘭議會以79票讚成、12票反對提名摩薩台為首相,穆罕默德·摩薩台1951年至1953年間出任民選的伊朗首相,但在1953年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的政變推翻。摩薩台是一位作家、行政官員、律師、議員和政治家,具有王室和貴族背景。他在任伊朗首相期間實施漸進式的社會改革,包括推行失業補償金製度、立例規定雇主向患病或受傷的員工提供福利、以及解放佃農,令他們不再受地主強製勞役。此外,他又規定地主貢獻租金收益的20%到一個基金,用以資助一些比如興建公共浴堂、農村住房和害蟲防治等的市政發展項目。 其為在首相任內最矚目的舉動:把被美國與英國占有的石油資源,實現了國有化,歸伊朗人們所有。例:在國有化以前,伊朗石油業自1913年起一直由英伊石油公司(後稱英國石油,簡稱bp)掌控,而英伊石油公司背後則由英國政府操控。


    在英國軍情六處要求下,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了一場阿賈克斯行動,成功在1953年8月19日推翻時任總統摩薩台,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台,導致部分伊朗人不滿。


    1963年巴列維國王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的藍圖來進行伊朗的農業與工業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給予婦女選舉權、森林水源收歸國有、工人參加分紅並限製宗教勢力等措施。另外,還簽下了在伊朗的美國軍事人員可以享受治外法權,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審判,而是交給美國處理。伊斯蘭教宗教領袖賽義德·魯霍拉·霍梅尼大力反對,巴列維國王逮捕了霍梅尼,最後於1964年11月4日將霍梅尼強行驅逐出境。1979年,宗教領袖阿亞圖拉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禮薩汗的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


    伊斯蘭共和國


    時間:公元1979年至今


    1977年起,伊朗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升級,群眾抬著霍梅尼的畫像,高唿“打倒國王,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口號。1978年8月,國王巴列維更換內閣,宣布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軍事管製,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最終引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的示威和罷工造成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國性的動亂。


    1979年1月16日,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迴到德黑蘭,宣布廢除君主立憲製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馬赫迪·巴紮爾甘為伊朗總理正式接管政權,巴列維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製度。10月,伊朗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德黑蘭musilin群眾憤而占領美國使館,扣留使館人員,史稱伊朗人質危機,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美國與蘇聯支援大量武器下與伊朗進行兩伊戰爭,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伊朗受損不少,但伊拉克更被這場戰爭拖得民窮財盡。戰爭期間,1988年美軍護衛艦在波斯灣被伊朗封鎖海峽的水雷炸傷,即派企業號航母戰鬥群報複,炸毀伊朗的錫裏石油鑽井平台,擊沉伊朗喬森號導彈巡邏艇。


    1997年當選的溫和派哈塔米總統致力於改革,同時向西方釋放出和解訊號。可惜由於美國入侵阿富汗與伊拉克,從東西兩麵威脅伊朗的國家安全,並用邪惡軸心這樣的字眼攻訐伊朗,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國內漸漸不受歡迎,受到保守派抨擊。和解進程在2005年內賈德當選之後戛然而止。


    2003年伊拉克被美英為主的聯合部隊占領。由於美軍與伊朗相鄰,加深雙方矛盾,伊朗為了防範美軍入侵而大舉備戰。


    2015年7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朗核問題全麵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製其核計劃,國際社會將解除對伊製裁。2018年5月,美國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並逐步恢複因協議而中止的對伊製裁。


    2020年1月5日,伊朗決定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第五階段的新步驟,以報複美國退出該協議並實施製裁的行為。


    2022年6月27日,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報道,伊朗外交部發言人賽義德·哈提卜紮德(saeed khatibzadeh)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伊朗已正式提交加入金磚國家的申請。


    2023年當地時間8月24日上午,在南非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會晤召開特別記者會,宣布金磚國家擴員。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獲邀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製


    地理環境


    位置


    伊朗位於亞洲西南方之中東地區,屬西亞,西北與阿塞拜疆(界長432公裏)和亞美尼亞(界長35公裏)為鄰,東北部與土庫曼斯坦(界長992公裏)接壤,東鄰阿富汗(界長936公裏)和巴基斯坦(界長909公裏),西接伊拉克(界長1458公裏)和土耳其(界長499公裏),中北部緊靠裏海(海岸線長650公裏)、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阿曼灣(海岸線長1,770公裏)。麵積1,648,000平方公裏(陸域麵積1,636,000平方公裏,水域麵積12,000平方公裏),居世界第十六位。


    地形


    伊朗國土絕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國家,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間。西南部為厄爾布爾士山與科彼特山,東部為加恩-比爾兼德高地,北部有厄爾布茲山脈,德馬萬德峰海拔5670米,為伊朗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是寬闊的紮格羅斯山山係,約占國土麵積一半。中部為幹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有卡維爾荒漠與盧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餘米。僅西南部波斯灣沿岸與北部裏海沿岸有小麵積的衝擊平原。西南部紮格羅斯山麓至波斯灣頭的平原稱胡齊斯坦。


    主要河流有卡流倫河與塞菲德。裏海是世界最大的鹹水湖,南岸屬伊朗。


    時差


    伊朗實行冬令時和夏令時。冬令時比北京時間晚4小時30分,夏令時比北京時間晚3小時30分。


    氣候


    伊朗氣候四季分明。北部春夏秋季較為涼爽,冬季較為寒冷,南部夏季炎熱、冬季溫暖。伊朗大部分地區的冬季溫暖和濕潤,降水也往往形成於此,這和北下的冷空氣有關係。而夏天的時候,伊朗由於處於副熱帶高壓的控製下,氣溫很高,且降水不多。這就是伊朗1-4月(即冬季)降水降多的原因。德黑蘭最高的氣溫是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氣溫分別是22c和37c,最低氣溫是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溫度是3c和7c。


    伊朗主要有三種氣候類型:


    沙漠性氣候和半沙漠性氣候。伊朗國內大部分地區和南部沿海地區屬這種氣候,其特點是幹熱季節長,可持續7個月,年平均降雨量30-250毫米。


    山區氣候。山區氣候分為寒冷山區氣候和一般山區氣候二種,寒冷山區氣候地區有平方公裏,都在有高山的地區,包括阿爾俾斯山脈和紮格羅斯山脈、薩哈德高峰和薩巴朗高峰,該地區年平均降雨量500多毫米。一般山區氣候地區30萬平方公裏,年平均降雨量250-600毫米。


    裏海氣候。裏海地區是一狹長地帶,地處裏海與阿爾俾斯山脈之間,年平均降雨量600-2000毫米。


    自然資源


    【資 源】 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蘊藏豐富。截至2019年底,已探明石油儲量1580億桶,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氣已探明儲量33.9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2022年,伊朗原油日產量約258萬桶,日均出口量約85萬桶。


    其它礦物資源也十分豐富,可采量巨大。目前,已探明礦山3800處,礦藏儲量270億噸;其中,鐵礦儲量47億噸;銅礦儲量30億噸(礦石平均品位0.8%),約占世界總儲量的5%,居世界第三位;鋅礦儲量2.3億噸(平均品位20%),居世界第一位;鉻礦儲量2000萬噸;金礦儲量150噸。此外,還有大量的錳、銻、鉛、硼、重晶石、大理石等礦產資源。目前,已開采礦種56個,年礦產量1.5億噸,占總儲量的0.55%,占全球礦產品總產量的1.2%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 全國共有31個省。行政劃分:324個地區、865個郡、982個縣、2,378個鄉:


    主要城市


    【首 都】 德黑蘭(tehran),人口1400多萬,平均海拔1220米。年氣溫最高的月份為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氣溫分別為22c和37c;年氣溫最低的月份為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氣溫分別為3c和7c


    德黑蘭(波斯語:?????、tehrān 英文:tehran)是伊朗的首都,同時也是德黑蘭省省會,總人口達8,429,807人,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亞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在20世紀,伊朗各地有大批民眾湧入德黑蘭定居,有認為德黑蘭的市區人口應要減少至少5,000,000人,德黑蘭有許多曆史上著名的清真寺、基督教堂、猶太會堂及瑣羅亞斯德教的火廟,德黑蘭是現代化的城市,高樓大廈林立,當中的阿紮迪塔及默德塔(md tower)是德黑蘭的標誌性建築,伊朗曆史悠久,首都也隨著時代的推進而變遷,德黑蘭是第32個伊朗首都。


    伊斯法罕(拉丁化:esfahan,波斯語:??????),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省省會。人口92.7萬(1982年),居民中波斯人占總人口87.3%,突厥人占6.2%,盧裏人占3%,庫爾德人占0.8,此外還居住著少數巴赫蒂亞裏人和亞美尼亞人。伊朗第三大城,位於紮格羅斯山和庫赫魯山的穀地中、紮因代河畔,海拔1,590米。


    設拉子是伊朗第六大城市,南部最大城市,法爾斯省省會,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距首都德黑蘭919公裏,海拔1600米,現有人口150萬,位於紮格羅斯山脈南部,海拔1490米的盆地農業區。古老的城市和文化中心,公元前6世紀是波斯帝國的中心地區。13世紀初期,蒙古人建新清真寺和塔赫特城堡。1724年遭阿富汗人洗劫,後成為讚德王朝首都而獲迅速發展。農產品集散地。有薔薇、葡萄等栽培。工業有纖維、化學、水泥、製糖、輕型機械和汽車裝配等,銀器製造、地毯、錦鍛亦很有名。是紮格羅斯山地中部貿易和公路中心,設有機場。


    馬什哈德(阿拉伯語,波斯語:???? 英語:mashhad)是伊朗第二大城市,拉紮維霍拉桑省省會,什葉派musilin聖城之一,也是一個擁有阿拉伯語名字的伊朗大城市。位於國境東北部、德黑蘭以東850公裏、靠近阿富汗與土庫曼斯坦邊境。馬什哈德也是伊朗和中東著名的旅遊勝地。


    大不裏士(波斯語:?????)是伊朗阿塞拜疆地區的最大城市、東阿塞拜疆省省會。人口 85.2 萬(1982年)。位於雷紮耶湖盆地東北側的山麓,海拔 1,367 米。始建於3世紀,曆史上多次成為王朝首都,古代為四方往來通衢。具有重要軍事與交通意義。工業中心,有重型機械、煉油、毛紡織、棉紡織、卷煙、啤酒、皮革製品、麵粉、肥皂、火柴等工廠。地毯生產著名。農牧產品的重要貿易中心。伊朗鐵路由此通往阿塞拜疆、亞美尼亞與土耳其。市區有眾多溫泉,藍清真寺為著名古跡。城東薩維蘭山是拜火教聖地。


    國家象征


    國名


    伊朗(?????)一詞源於薩珊王朝中古波斯語ērān?,意思是屬於伊朗人的,又用來指伊朗人所居住的大伊朗地區。該詞已知最早出現在納薩克 魯斯塔姆帝王石雕墓葬區(英語:naqsh-e rustam)(naqsh-e rustam)的浮雕。在浮雕的中古波斯語銘文中,國王阿爾達希爾一世的頭銜是arda?ir ?āhān ?āh ērān,旁邊的安息語(parthiannguage)寫作arda?ir ?āhān ?āh aryān意思是“伊朗人的萬王之王”。伊朗在原始伊朗語寫為aryānām,《波斯古經》的阿維斯陀語寫作airyān?m,意思是屬於雅利安人的。在梵語中,“雅利安”的詞源????(ārya),就是指“光榮,可敬、高貴”的意思。在曆史上,古希臘人則是以波斯(persis),這個取自古波斯語pārsa(阿契美尼德帝國居魯士大帝出身的部族名)的詞匯,來稱唿伊朗。


    1925年12月15日,波斯哥薩克騎兵旅指揮官李查汗成為波斯帝國的統治者,建立巴勒維王朝。在公元1930年代中期,正式用伊朗的名稱取代波斯。1959年,王朝政權宣布伊朗和波斯可互相代換。1979年,什葉派教士魯霍拉·穆薩維·何梅尼領導的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王朝政權被推翻,成立神權政體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國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國旗(波斯語:???? ?????)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國旗,被稱作\"三色旗\",該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7:4,由綠、白、紅三個相等平行的長方形構成。綠、紅兩色與白色相接處,用波斯文白色字體書寫\"zhenzhu偉大\"字樣,上下各11句,共寫22次,白色中央飾以紅色國徽 。


    19世紀中葉,牧師阿米爾·卡比爾首次設計了三色旗作為愷加王朝國旗。1906年,波斯立憲革命後采用了綠-白-紅三色旗作為國旗,之後對圖案和比例進行了過次調整。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原圖案上的獅子-太陽被移除,加上了\"zhenzhu萬歲\"等圖案。1980年7月,三色旗正式被啟用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國旗中,綠色象征生命與繁榮;白色象征純潔、誠實與和平;紅色象征勇氣與犧牲 。


    國徽


    由四彎新月、一把寶劍和一本古蘭經組成,組合在一起形成了阿拉伯語中“安拉”(????)的變體。新月象征宗教——伊斯蘭教;古蘭經位於頂端,象征伊斯蘭教高於一切,是共和國行為準則的依據;寶劍象征堅定與力量,有如巨刃摩天,力斬“惡魔”。四彎新月和古蘭經書本組成阿拉伯文的“安拉”(zhenzhu);而整個圖案呈圓形,象征地球,表示“安拉”的伊斯蘭思想遍及全球。


    國花


    大馬士革月季


    國鳥


    藍孔雀(學名:pavo cristatus):體長90-230厘米,翼展130-160厘米,體重4-6千克。雄鳥具直立的枕冠,羽色華麗,尾上覆羽特別延長,遠超過尾羽。具20枚尾羽,形長而稍呈凸尾狀;尾下覆羽為絨羽狀;兩翅稍圓,第1枚初級飛羽較第10枚短,第5 枚稍微最長;跗蹠長而強,遠較中趾連爪為長,雄者具距。


    主要生活在丘陵的森林中,幹燥的半沙漠化草地、灌木和落葉林地區,尤其在水域附近。清晨和傍晚隨其群到田地裏覓食,在地麵上築巢,但在樹上棲息,主要以種子、昆蟲、水果和小型爬行類動物為食。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和斯裏蘭卡。世界多地有飼養。是印度的國鳥。也是伊朗兩種國鳥之一。


    夜鶯


    夜鶯又稱新疆歌鴝(學名:luscinia megarhynchos)是鶲科、歌鴝屬小型鳥類,體長16-18厘米。尾比一般鴝類均長,上體包括兩翅和尾棕褐色,下體汙白色或皮黃白色無斑紋。眼先暗白色。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黑褐色,腳褐色或肉褐色。


    新疆歌鴝主要棲息於落葉闊葉林和混交林中,尤其是在河穀、河漫灘一帶的疏林灌叢和林緣灌叢較常見,也見於果園、公園和園圃。在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則成群。性膽怯,善藏匿,多在地上灌叢間活動,休息時亦多棲於地上、小樹低枝上或灌叢中,通常離地麵不超過2米,隱蔽甚好,一般難於看見。主要以各種昆蟲為食。分布於中國、歐洲西部、中部、南部、北非,往東到小亞細亞、高加索、伊朗、西亞和中亞等地。


    人口民族


    【人 口】 8502萬。人口比較集中的省份有德黑蘭、伊斯法罕、法爾斯、唿羅珊拉紮維和東阿塞拜疆。全國人口中波斯人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庫爾德人占5%,其餘為阿拉伯人、土庫曼人等少數民族。官方語言為波斯語。伊斯蘭教為國教,98.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91%為什葉派,7.8%為遜尼派


    政治體製


    體製


    1979年霍梅尼執政後,實行政教合一的製度。1989年6月3日霍病逝,原總統哈梅內伊繼任最高領袖。7月28日,原議長拉夫桑賈尼當選總統。1993年6月11日,拉夫桑賈尼連任總統。1997年5月,伊總統文化事務顧問、前文化和伊斯蘭指導部長哈塔米當選總統,並於2001年6月大選中獲選連任。2005年6月,伊舉行第九屆總統選舉,德黑蘭市長艾哈邁迪內賈德當選。2009年6月,艾哈邁迪內賈德在伊第十屆總統選舉中獲得連任。2013年6月,哈桑·魯哈尼當選伊第十一屆總統,並在2017年5月的第十二屆總統選舉中勝選連任。2021年6月18日,賽義德·易卜拉欣·萊希當選第十三屆總統,於8月5日宣誓就職。??2021年6月19日,伊朗內政部宣布,易卜拉欣·萊希(詞條名:易卜拉欣·萊西)??贏得伊朗第13屆總統選舉。2021年8月25日,伊朗議會總統萊希提名的內閣部長人選進行信任投票,19名人選中的18人獲得通過。?2022年01月12日,伊朗因未繳納聯合國會費而失去在聯合國大會的投票權。?2022年1月23日,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馬吉德·塔赫特-拉萬希22日宣布,伊朗已恢複此前因未繳納聯合國會費而失去的聯合國大會投票權。


    憲法


    伊斯蘭革命後第一部憲法於1979年12月頒布,規定伊實行政教合一製度,神權統治高於一切。1989年4月對憲法進行部分修改,突出強調伊斯蘭信仰、體製、教規、共和製及最高領袖的絕對權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內伊正式批準經全民投票通過的新憲法。


    議會


    【議 會】 伊斯蘭議會是伊最高國家立法機構,實行一院製。議會通過的法律須經憲法監護委員會批準方可生效。議員共290名,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4年。議會設有zhu席團和12個專門委員會。zhu席團由議長、兩名副議長、三名幹事、六名秘書共12人組成,主要負責製訂會議議程、起草會議文件等工作,任期1年,任滿後由議員投票改選,可連選連任。第十一屆議會選舉於2020年2月舉行,當選議員於5月宣誓就職,現任議長是穆罕默德·巴蓋爾·卡利巴夫(mohammad bagher ghalibaf)


    政府


    實行總統內閣製。總統由直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可連任一屆。?總統是guojiayuanshou,也是政府首腦。可授權第一副總統掌管內閣日常工作,有權任命數名副總統,協助主管專門事務。主要副總統有:第一副總統哈桑·哈比比(hassan habibi),負責執行事務的副總統穆罕默德·哈什米·拉夫桑賈尼(mohammad hashemirafsanjani),負責發展與社會事務的副總統霍賈特伊斯蘭·阿卜杜拉·努裏(hojjatolem abduh nouri),副總統兼國家預算與計劃組織zhu席穆罕默德·阿裏·納賈菲(mohammad ali najafi)。本屆內閣於1997年8月組成,主要內閣部長有:外交部長紮裏夫 (javad zarif),內政部長賽義德·阿卜杜勒·瓦黑德·穆薩維·拉裏(seyyed abdul vahid mossaviri),石油部長比詹·納姆達爾·讚甘內(bijan namdar zangane),國防和武裝部隊後勤部長阿裏·沙姆哈尼(ali shamkhani),財經部長侯賽因·納馬茲(hossein namazi),伊斯蘭文化指導部長 阿裏·賈納提(ali jannati),工業部長古拉姆·禮薩·沙菲伊(ghm reza shafei)。


    最高領袖阿亞圖拉賽義德·阿裏·哈梅內伊(ayatoh sayyed ali khamenei) ,1989年6月霍梅尼逝世後繼任領袖;


    總統哈桑·魯哈尼(hassan rouhani) ,2013年6月15日當選伊朗總統。


    副總統兼原子能組織zhu席兼外交部長阿裏·阿克巴爾·薩利希。


    伊朗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zhu席、專家會議zhu席拉夫桑賈尼;


    議長阿裏·拉裏賈尼rijani),2008年5月當選。


    【政 治】 1979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建立後,實行政教合一製度。1989年6月,霍梅尼病逝,原總統哈梅內伊繼任最高領袖。7月,原議長拉夫桑賈尼當選總統,並於1993年6月連任。1997年至2021年,哈塔米、艾哈邁迪內賈德和魯哈尼先後擔任總統。2021年6月,萊希當選伊朗第十三任總統,於8月5日宣誓就職


    司法


    【司法機構】 司法總監是國家司法係統最高負責人,由最高領袖任命,任期5年。最高法院院長和總檢察長由司法總監任命,任期5年。司法部長由司法總監推薦,總統任命,議會批準,負責協調行政權與司法權的關係。在司法總監領導下,還設有行政公正法庭和國家監察總局,分別審理民眾對政府機關的訴訟和監督國家機關的工作。現任司法總監古拉姆侯賽因·莫赫森尼·埃傑伊(ghmhossein mohseni ejeyi),最高法院院長莫爾特紮維·穆加達姆(mortezavi moghadam),總檢察長穆罕默德·賈法爾·蒙塔澤裏(mohammad jafar montazeri)


    政黨


    1988年12月,伊頒布政黨法,要求所有黨派向內務部重新登記,經審查批準後才能開展活動。1998年,伊國內各種政黨競相成立,已獲準活動的政黨組織主要有:


    1德黑蘭戰鬥的宗教人士協會:1987年從革命初期成立的“德黑蘭戰鬥的宗教界協會”分化出來,成員大多是宗教界和政界的知名人士。書記邁赫迪·卡魯比(mehdi karubi)。


    2伊斯蘭指導黨:zhu席大流士·紮格阿裏·馬蘭迪。


    3伊朗拜火教協會:zhu席阿爾達希爾·阿紮爾古沙斯布。


    4建設公仆黨:1998年5月21日成立。成員多為政界人士,包括:體育組織zhu席哈什米·塔巴、中央銀行行長努爾巴赫什、前原子能組織zhu席阿姆魯拉希、計劃與預算組織zhu席阿裏·納賈菲、德黑蘭市長卡爾巴斯齊、伊斯蘭文化和指導部長穆哈傑拉尼、執行事務副總統哈什米、石油部副部長阿裏·哈什米、德黑蘭議員法埃澤·哈什米、克爾曼議員瑪爾阿什。


    5伊斯蘭伊朗團結黨:1998年1月31日成立。由議員和政府各級負責人組成,有成員30多名。其宗旨是發展自由和文明社會、伊斯蘭的尊嚴與國家的強盛、推進社會公正與共同富裕、民族團結與大眾參與。


    政要


    【重要人物】 賽義德·阿裏·哈梅內伊:最高領袖。1939年生於伊朗東部聖城馬什哈德。1958年赴庫姆神學院學習。1963年後因參加反巴列維國王活動多次被捕並被流放。1979年伊斯蘭革命勝利後,曆任革命委員會成員、國防部副部長、革命衛隊司令、德黑蘭市教長、伊斯蘭共和黨書記、最高國防委員會zhu席、總統等職,1989年6月霍梅尼逝世後繼任最高領袖,兼任武裝力量總司令。曾於1989年5月以總統身份訪華。已婚,有6個子女。


    賽義德·易卜拉欣·萊希:總統。1960年12月出生。擁有伊斯蘭教法學博士學位。長期在司法監察係統工作。先後任德黑蘭總檢察長、國家監察組織zhu席、國家總檢察長、第一副司法總監、司法總監等職。


    穆罕默德·巴蓋爾·卡利巴夫:議長。1961年出生。德黑蘭大學政治地理學學士、碩士,伊朗師範大學政治地理學博士。曆任革命衛隊空軍司令、治安部隊司令、打擊走私總部司令等職。2005年至2017年任德黑蘭市市長。2020年5月當選議長


    外交部長:阿卜杜拉希揚


    伊朗專家會議zhu席、憲法監護委員會秘書艾哈邁德·賈納提(ahmad janati)。


    伊朗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現任zhu席:薩迪格·拉裏賈尼(sadeghrijani)


    其他機構


    專家會議


    【專家會議】 1979年通過的憲法規定專家會議為常設機構,由公民投票選舉86名法學家和宗教學者組成。其職責是選定和罷免最高領袖。每年舉行2次會議。第五屆專家會議於2016年5月經選舉成立,現任zhu席是艾哈邁德·賈納提(ahmad janati)


    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


    【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 1988年3月成立,1989年7月經憲法確認。主要職責是為最高領袖製訂國家大政方針出謀劃策,協助最高領袖監督、實施各項大政方針,當議會和憲法監護委員會就議案發生分歧時進行仲裁。現任zhu席是薩迪格·拉裏賈尼(sadeghrijani)


    憲法監護委員會


    【憲法監護委員會】 由12人組成,其中6名宗教法學家由最高領袖直接任命,另6名普通法學家由司法總監在法學家中挑選並向議會推薦,議會投票通過後就任,任期6年。主要負責監督專家會議、總統和伊斯蘭議會選舉及公民投票,批準議員資格書和解釋憲法;審議和確認議會通過的議案,裁定是否與伊斯蘭教義和憲法相抵觸,如有抵觸則退迴議會重新審議和修改。如與議會就議案發生爭議且無法解決,則提交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進行仲裁。該委員會負責人為“憲法監護委員會秘書”,現任秘書是艾哈邁德·賈納提(ahmad janati)。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樓嗩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樓嗩呐並收藏史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