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


    語言


    巴勒斯坦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


    宗教


    巴勒斯坦是一個多宗教信仰的國家,國內主要有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


    節日


    建國日:11月15日


    獨立日:8月14日(1947年)


    國慶日:3月23日


    烈士日:1月7日,以悼念為爭取巴自由、獨立和榮譽而在戰場上犧牲的數千名烈士。


    災難日:5月15日(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次日,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大批巴人為躲避戰爭從以色列境內逃往其他國家。後來,巴將5月15日作為民族“災難日”,紀念當年的戰爭和民族厄運。)


    文學


    巴於16世紀初即處於奧斯曼帝國統治之下。19世紀下半葉,巴人民開始反抗奧斯曼的統治,文學也隨之開始複興。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以後巴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社會生活充滿著矛盾與鬥爭,在文學上都有反映。赫利勒·貝德斯(1875~1949)的長篇小說《繼承人》(1920)、短篇小說集《思想的舞台》(1924),賽福丁·伊拉尼的短篇小說集《第一程》、《來自人群》,奈賈提·綏德吉的短篇小說集《憂傷的姐妹》,穆薩·侯賽尼的長篇小說《一隻母雞的迴憶》(1943)等,描寫各階層人們的生活,表達了對殖民主義者的不滿,在形式上也有所創新。詩人阿卜杜·凱裏姆·卡爾米(艾布·賽勒瑪)(1917~1980)、易卜拉欣·圖甘(1905~1941)和阿卜杜·拉希姆·邁哈穆德等的詩作帶有濃鬱的生活氣息,給阿拉伯傳統詩歌增加了清新的藝術特色。1948年5月後,大批巴難民逃離家園。巴文學從此分為被占區文學和流亡區文學。


    被占區文學代表作:邁哈穆德·達爾維什(1941~)的長詩《巴勒斯坦情人》、陶菲格·齊亞德(1936~)在《決不能》、塞米哈·卡西姆(1939~)的《道路之歌》(1964)等。


    流亡區文學代表作:阿卜杜·凱裏姆·卡爾米(艾布·賽勒瑪)的《流亡者》(1953)、《祖國頌》(1959)、格桑·卡納法尼的中篇小說《陽光下的人們》(1963)、邁哈穆德·裏馬維的短篇小說《小穆罕默德的疑問》等。


    習俗


    風俗


    婦女們過新年,隨身攜帶紅粉出門,見了親友先道喜,然後將紅粉塗在對方前額上,為的是抬頭見喜,大吉大利。


    巴人十分熱情友好,逢年過節和應邀參加宴會時,通常有送花圈的習慣。


    飲食


    巴人絕大部分信奉伊斯蘭教,是伊斯蘭教國家,主要是手抓飯或大餅配咖喱羊肉、雞之類。巴人喜歡吃香辣的食品,他們用胡椒、薑黃等做的咖喱食品聞名世界。巴菜,無論是肉、魚、豆類,還是蔬菜,絕大多數是辣的,泡菜也是辣的。他們沒有炒菜的習慣,無論是牛肉、羊肉、魚或是各種豆類、蔬菜,均燉得爛熟。


    巴是個伊斯蘭國家,那裏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由於教律規定,喝酒是一種犯罪行為,信徒不許喝酒,但可飲茶。與中國一樣,“客來敬茶”也是巴人民接待客人的一種禮遇。到巴人的家裏做客,主人隨即烹煮紅茶招待,往往同時還送上夾心餅幹、蛋糕之類點心。


    社會福利


    教育


    【教?育】?受巴以衝突影響,巴教育狀況總體落後,巴目前文盲率約為2.6%。主要大學有比爾宰特大學、成功大學、聖城大學、伯利恆大學等。


    巴教育狀況總體落後,巴目前文盲率為11.6%。教育體製是:小學6年、中學3年、高中3年、大學4-5年。1999至2000學年巴共有學校1767所,在校生人。教師共有。巴共有8所正規大學,1999至2000年度大學入校學生共有,各大學共有教員1869人。


    醫療


    巴由於長期處於衝突狀態,巴醫療設施較為陳舊,藥品供應不足,來巴遊客需自備常用藥品。努埃木要求以色列、美國和歐洲對此負責。同時請求國際有關機構和人道主義組織向巴人民提供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


    新聞出版


    【新聞出版】?主要報刊有《耶路撒冷報》(al-quds)、《日子報》(al-ayyam)、《新生活報》(al-hayat al-jadida)等。官方廣播電台為“巴勒斯坦之聲”,官方電視台為“巴勒斯坦電視台”,均從屬於“巴勒斯坦廣播公司”。


    巴內地有報刊13種,雜誌33種,大部分是月刊和季刊。《耶路撒冷報》(alquds)發行量5萬,《日子報》(yyam)發行量2萬份,《新生活報》(alhayataljadida)發行量份。


    巴勒斯坦通訊社(palestinenewsagency)簡稱“wafa”。該社是巴解組織於1971年在貝魯特創建。


    巴有11座廣播電台,“巴勒斯坦之聲”是官方廣播電台,創辦於1964年,其餘10家為商業廣播電台。“巴勒斯坦電視台”創辦於1995年9月,是巴官方唯一的電視台,目前隻有兩個頻道,其一是衛星頻道,每天播放12小時,覆蓋麵為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


    體育


    1928年,巴勒斯坦足協正式成立,並在成立的第2年正式加入國際足聯。


    1934年世界杯預選賽,成了史上首支亮相世界杯預選賽的亞洲隊。


    1930至40年期間,更多新球員和俱樂部冒起,在巴勒斯坦國內,隨處可見友誼賽和賽會的蹤跡。


    1967年,以色列全麵占據巴勒斯坦領土後,直至1973年,足球運動靜如死寂。


    2014年12月31日,亞足聯官方公布了巴勒斯坦隊亞洲杯的23人大名單,史上首次進入亞洲杯正賽的巴勒斯坦隊有6名海歸球員。


    治安


    巴社會治安狀況較差,根據巴以協議,巴民族權力機構擁有維持內部治安的警察部隊。但巴人同以軍之間的衝突和交火事件仍時有發生。


    巴以衝突進一步升級,以方麵規定,除外交人員外,其餘人員進入巴控區須接受嚴格檢查,並簽署《免責聲明》,主要內容包括:保證不妨礙以軍事行動,不前往危險地帶和軍事禁區,否則將承擔所有因未遵守上述條款而導致的一切後果。


    根據巴以達成的關於巴自治協議,巴民族權力機構主要負責管理巴自治區內除外交、安全以外的所有民事。


    民生


    巴勒斯坦人口的平均恩格爾係數為36.6%。巴勒斯坦人生活水平基本呈正態分布,恩格爾係數大於45%的家庭的年生活消費量普遍在4752美元以下,這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公布的貧困人口的狀況基本相吻合(17.8%),也就是說在巴勒斯坦,恩格爾係數大於45%的人口就是貧困人口。而同期中國的城鎮人口的恩格爾係數為39.2%,農村人口的平均恩格爾係數為49.1%。


    旅遊資源


    傑裏科古遺跡


    傑裏科市位於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以東,1993年實行巴自治,是傑裏科省首府。傑裏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9000多年前便有人在此定居。傑裏科被稱作\"世界上最低的城市\",其所在地低於海平麵300米。


    耶穌誕生地


    耶穌誕生地:伯利恆主誕堂和朝聖線路是於2012年6月29日最新列入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由於滲水對遺產造成的損害,這一遺產也被同時也列入了《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阿喀薩清真寺


    清真寺建於公元709年瓦利德王時代,直到13世紀末馬木路克時期易名為阿喀薩清真寺。後來又經過地震損毀,後重新修建時的大理石圓柱由墨索裏尼捐贈,天花板屋頂則是埃及國王法魯克所贈。此清真寺還發生過兩次重大事件,一件是1951年7月20日約旦國王阿卜杜拉遇刺於門口,現今的胡笙國王由於穿著護胸和勳章奇跡似的逃過一劫,子彈掠過的痕跡仍明顯留在圓柱上。另一事件是發生在1969年,瘋狂的澳洲人在寺內縱火,其造成的損害仍在持續修複。


    哭牆


    對於猶太人來說,耶路撒冷舊城中最神聖的地方莫過於3000多年以前,由所羅門所建造供奉“十誡”法櫃的聖殿,聖殿曾先後被巴比倫和羅馬人摧毀,現在唯一僅存的隻有外牆殘垣。其中西麵一側的牆最底層基石是希律王時期所造,山麵岩塊則是拜占庭和伊斯蘭教所加蓋的。西牆原文是idental,意即歐洲之牆,公元初時,歐洲人認為耶路撒冷是歐洲的盡頭,而這麵牆就是歐亞分界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煙樓嗩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煙樓嗩呐並收藏史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