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東帝汶成立具有準內閣、準立法機構性質的全國協商委員會,2000年7月成立首屆過渡內閣,2001年8月舉行製憲議會選舉,9月15日成立製憲議會和第二屆過渡內閣,2002年4月舉行總統選舉,東獨立運動領袖沙納納·古斯芒當選。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是本世紀第一個新生國家。
聯合國繼續向東帝汶派駐由軍隊,民警和文職官員組成的支助團,協助東帝汶政府工作,任期至 2005年5月。2005年 5月 20日,聯合國在東設立為期一年的後續特派團,即(聯合國東帝汶辦事處united nations office in east timor),繼續為東帝汶政府重建工作提供協助。2006年8月24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向東帝汶派遣任期為六個月的聯合國綜合特派團(united nations integrated mission),以協助保持東帝汶局勢穩定,幫助東帝汶舉行2007年總統和議會大選。2007年2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將特派團任期延長一年,確保東帝汶社會治安和大選順利進行。
2012年4月16日,塔烏爾·馬坦·魯阿克當選東帝汶總統,古斯芒被任命為總理。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帝汶位於東南亞努沙登加拉群島最東端,島國。包括帝汶島東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歐庫西地區以及附近的阿陶羅島和東端的雅庫島。西部與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與澳大利亞相望。國土麵積平方公裏,海岸線全長735公裏。
氣候
高溫多雨,無寒暑季節變化。大部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平原、穀地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6c,年平均濕度為 70%-80%。年平均降水量1200-1500毫米,但地區差異較大:北部沿海地區每年5月至11月為旱季,12月至翌年5月為雨季,年降水量為 500-1500毫米;南部沿海地區6月至12月為旱季,12月至翌年2月及5至6月為雨季,年降水量為1500-2000毫米;中部山區年降水量為 2500-3000毫米。
地形
東帝汶境內多山,沿海有平原和穀地。
自然資源
主要礦藏有金、錳、鉻、錫、銅等,帝汶海有儲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帝汶海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截止2014年探明石油儲量1.87億噸,天然氣7000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
區劃
東帝汶有13個省:阿伊納羅省(ainaro)、包考省(baucau)、博博納羅省(bobonaro)、cova-lima、帝利省(dili)、埃爾梅拉省(ermera)、勞滕省utem)、利基卡省(liquica)、馬納圖托省(manatuto)、馬努法伊省(manufahi)、歐庫西省(oecussi-ambeno)、維克克省(viqueque)。地區以下有65個縣,443個鄉,2236個村。
首都
東帝汶首都帝力(dili),麵積達48.3平方公裏,位於帝汶島東北海岸,是一深水港,截止2014年總人口23.4萬。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東帝汶80%以上的經濟活動在此進行。第二大城市包考(baucau)又名薩拉紮爾,位於帝汶島東北部,地處沿海山穀中。
國家象征
國名
東帝汶政府采用“timor-leste”同時作為其葡萄牙語的國名。leste是葡語“東”的意思;而timor本來是印尼語timur,也是“東”的意思。所以東帝汶這個國號是一個同義反複名稱。而在印尼統治時期的東帝汶,采用“timor timur”作為地名,並簡稱東帝汶為“tim-tim”。“lorosa''e”則是德頓語的“東”,意思是日出的太陽。
國旗
東帝汶國旗啟用於2002年5月20日,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2:1。 旗麵為紅色,左側有一個黑色的等邊三角形和一個黃色的等腰三角形重疊圖案,黑色等邊三角形上有一顆白色五角星。紅色代表東帝汶人民爭取獨立自由的鬥爭,黑色的三角形代表必須擊倒反啟蒙主義,黃色的三角形代表東帝汶曾被葡萄牙、印尼等國殖民統治過的痕跡,中心有一顆稍微向左傾斜的小星星,代表引導著獨立自由的光芒。
國徽
東帝汶國徽中心圖案源自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旗幟,象征為取得獨立而進行的不懈鬥爭。頂部是國名“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兩顆白星之間的字母是“東帝汶人民防衛”的縮寫;底部飾帶上為葡萄牙文:“團結、行動、進步”。
國歌
歌詞大意:祖國,祖國,我們的國家東帝汶,光榮歸於解放事業的英雄,祖國,祖國,我們的國家東帝汶, 光榮歸於解放事業的英雄,我們擊退殖民主義,我們呐喊: 打倒帝國主義!自由的土地,不容被占據,在與人民的敵人,帝國主義的戰鬥中,堅定果敢地團結向前進!走在革命的大道上,直到最後的勝利!
人口民族
2011年7月東帝汶全國總人口有117萬。首都帝力是主要城市,人口大約16萬人。
東帝汶土著人占78%,印尼人占20%,亦有2%華人。
聯合國繼續向東帝汶派駐由軍隊,民警和文職官員組成的支助團,協助東帝汶政府工作,任期至 2005年5月。2005年 5月 20日,聯合國在東設立為期一年的後續特派團,即(聯合國東帝汶辦事處united nations office in east timor),繼續為東帝汶政府重建工作提供協助。2006年8月24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向東帝汶派遣任期為六個月的聯合國綜合特派團(united nations integrated mission),以協助保持東帝汶局勢穩定,幫助東帝汶舉行2007年總統和議會大選。2007年2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決定將特派團任期延長一年,確保東帝汶社會治安和大選順利進行。
2012年4月16日,塔烏爾·馬坦·魯阿克當選東帝汶總統,古斯芒被任命為總理。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帝汶位於東南亞努沙登加拉群島最東端,島國。包括帝汶島東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歐庫西地區以及附近的阿陶羅島和東端的雅庫島。西部與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與澳大利亞相望。國土麵積平方公裏,海岸線全長735公裏。
氣候
高溫多雨,無寒暑季節變化。大部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平原、穀地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6c,年平均濕度為 70%-80%。年平均降水量1200-1500毫米,但地區差異較大:北部沿海地區每年5月至11月為旱季,12月至翌年5月為雨季,年降水量為 500-1500毫米;南部沿海地區6月至12月為旱季,12月至翌年2月及5至6月為雨季,年降水量為1500-2000毫米;中部山區年降水量為 2500-3000毫米。
地形
東帝汶境內多山,沿海有平原和穀地。
自然資源
主要礦藏有金、錳、鉻、錫、銅等,帝汶海有儲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帝汶海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截止2014年探明石油儲量1.87億噸,天然氣7000億立方米。
行政區劃
區劃
東帝汶有13個省:阿伊納羅省(ainaro)、包考省(baucau)、博博納羅省(bobonaro)、cova-lima、帝利省(dili)、埃爾梅拉省(ermera)、勞滕省utem)、利基卡省(liquica)、馬納圖托省(manatuto)、馬努法伊省(manufahi)、歐庫西省(oecussi-ambeno)、維克克省(viqueque)。地區以下有65個縣,443個鄉,2236個村。
首都
東帝汶首都帝力(dili),麵積達48.3平方公裏,位於帝汶島東北海岸,是一深水港,截止2014年總人口23.4萬。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東帝汶80%以上的經濟活動在此進行。第二大城市包考(baucau)又名薩拉紮爾,位於帝汶島東北部,地處沿海山穀中。
國家象征
國名
東帝汶政府采用“timor-leste”同時作為其葡萄牙語的國名。leste是葡語“東”的意思;而timor本來是印尼語timur,也是“東”的意思。所以東帝汶這個國號是一個同義反複名稱。而在印尼統治時期的東帝汶,采用“timor timur”作為地名,並簡稱東帝汶為“tim-tim”。“lorosa''e”則是德頓語的“東”,意思是日出的太陽。
國旗
東帝汶國旗啟用於2002年5月20日,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2:1。 旗麵為紅色,左側有一個黑色的等邊三角形和一個黃色的等腰三角形重疊圖案,黑色等邊三角形上有一顆白色五角星。紅色代表東帝汶人民爭取獨立自由的鬥爭,黑色的三角形代表必須擊倒反啟蒙主義,黃色的三角形代表東帝汶曾被葡萄牙、印尼等國殖民統治過的痕跡,中心有一顆稍微向左傾斜的小星星,代表引導著獨立自由的光芒。
國徽
東帝汶國徽中心圖案源自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旗幟,象征為取得獨立而進行的不懈鬥爭。頂部是國名“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兩顆白星之間的字母是“東帝汶人民防衛”的縮寫;底部飾帶上為葡萄牙文:“團結、行動、進步”。
國歌
歌詞大意:祖國,祖國,我們的國家東帝汶,光榮歸於解放事業的英雄,祖國,祖國,我們的國家東帝汶, 光榮歸於解放事業的英雄,我們擊退殖民主義,我們呐喊: 打倒帝國主義!自由的土地,不容被占據,在與人民的敵人,帝國主義的戰鬥中,堅定果敢地團結向前進!走在革命的大道上,直到最後的勝利!
人口民族
2011年7月東帝汶全國總人口有117萬。首都帝力是主要城市,人口大約16萬人。
東帝汶土著人占78%,印尼人占20%,亦有2%華人。